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092571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2.12KB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
《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已整理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出示冰棍。
仔细观察冰棍周围,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
仔细观察冰棍周围的“白雾”,你认为这些“白雾”是从哪里来?
讨论: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白雾”是从哪里来。
“白雾”从哪里来?
是以学生们经常能够见得到的冰棍周围的白雾现象作为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猜测。
从而引出要想知道自己猜测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的结论。
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质疑:
你有什么方法能证明你的猜想?
学生汇报方法,教师对问题进行分析,一起确定解决的方案。
学生进行验证实验。
归纳:
你的猜想正确吗?
讲讲你的理由。
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可以用科学实验的方法来验证。
五、纸锅也能烧水吗?
第一单元探访生物王国
第一课寻找生命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在周围事物中初步认识生命。
2、知道什么是生物,了解生物的主要特征。
(二)能力培养目标:
1、培养观察、记录、整理的能力。
2、学习分类、比较的方法。
3、培养认真探究的科学态度。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与人合作。
2、感受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3、懂得尊重他人,不随便打扰他人。
二、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并介绍组内成员分工(包括记录、保管找到的物体、代表小组交流、分工合作等)。
2、工具:
放大镜、小铲子、镊子、塑料袋、小瓶子、小桶等若干。
3、探究评价表。
三、探究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出本课探究问题
1、在《打开科学之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科学家们是怎样研究科学的,还知道了在玩的时候也有科学。
今天,我们就来像科学家们那样来认识我们周围的物体。
2、揭示课题:
寻找生命(板书)。
交代本课探究任务。
(二)指导探究,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1、活动1:
草地里有什么?
(1)探究准备
谈话:
在我们学校的草地里你曾发现有什么?
学生结合学校的生活经验猜想。
讨论交流:
进入草地观察寻找东西时要注意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小结,提示学生要团结协作、注意安全、爱护花草等。
学习放大镜、镊子的正确使用方法。
小组长领取工具(放大镜、小铲子、镊子、塑料袋、小瓶子、小桶等)。
(2)探究活动
教师与学生一起在草地里进行探究活动,并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指导。
(3)探究的整理
小组讨论:
小组找的东西中哪些东西有生命,哪些东西没有生命?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物体?
(要求讨论是声音要适中,不要影响其他小组的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完成记录表。
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要求畅所欲言。
教师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说出生命与非生命的区别,什么是生物。
并板书:
生命非生命
2、活动2:
我知道的生物
(1)谈话激趣:
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了解了什么是生物。
动物、植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都属于生物,你见过屏幕上的这些生物吗?
你能说说它们的名字吗?
(2)投影片一出示课本中的十二中生物图片,让学生观察。
指名说说它们的名字,学生边说教师边点击这种生物的名称。
(3)说说这些生物中哪些是动物,哪些是植物。
(4)课件二出示一些课本以外的动物、植物,让学生欣赏,感受生物的生命力。
(5)把你认识的生物的名字写在课本第十二页的表中,并分类。
学生填好后交流。
(三)探究评价
1、小组长按组内人数领评价表,并分发。
2、学生填表,教师巡堂指导。
3、填好后上交评价表。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就像一位位小科学家一样运用了观察、分类、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身边的物体,初步认识了生命。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随时随地的学习科学、研究科学,为科学领域开拓一片新天地。
第二课红番茄
(一)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能认出植物的一些主要组成部分,并知道叶子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
2、认识番茄的果实,了解番茄果实的内部结构。
3、认识番茄的种子,知道番茄是靠种子来繁殖的。
(二)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和实验记录的能力。
2、培养学生操作解剖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启发学生由表及里对番茄进行观察。
2、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观察身边的事物。
教学难点:
解剖红番茄,并认识它的内剖结构。
1、教具:
番茄图片、实物、课件,有关资料。
2、学具:
每人带番茄4只、碟子、小刀,收集番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融情入境,问题激趣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文,老师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植物园(挂图)。
师:
同学们,谁能说说番茄是什么样子的?
生:
红红的。
圆圆的。
都是红红的,圆圆的吗?
我见妈妈买回来的番茄带有一些青色。
我也见过绿色的番茄,那是没有长大的。
你们看见过生长着的番茄吗?
我们的植物园里也种植了番茄,你们发现了吗?
二.任务驱动,初试体验
今天老师想让大家认真观察一下番茄是由那几个部分组成的,并试一试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好吗?
好。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观察。
约5分钟后,集中学生开始汇报。
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番茄有花,还有叶子。
我发现番茄还有根。
根在那里?
在泥土里。
你是怎样看到的?
我拨开泥土看到一点点。
我们平常吃的番茄其实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呢?
果实。
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花、叶子和果实都是长在藤上的。
藤?
枝。
其实同学们所说的藤或者枝在植物学上都称为植物的茎,知道了吗?
知道。
那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番茄是由那几部分组成的?
番茄有茎、花、根、叶和果。
观察和表述要有一定的顺序,可以从下往上,或者从外到里。
番茄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组成的。
三.观察进阶,能力提升
刚才大家认真地观察了整株番茄的组成,下面老师要求同学们对番茄的叶子进行观察,你们打算从那几方面对叶子进行观察呢?
颜色,形状。
看看里面的纹。
你指的纹是叶子的叶脉吗?
是的。
还可以比较叶子的大小。
怎样比较呢?
我们能把叶子摘下来吗?
不行!
那如何进行比较呢?
可以量一量叶子的长度。
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在观察番茄叶子的时候可以选择一种不同种类的叶子进行对比,我建议大家可以选择玉米的叶子。
记住,要随时记录你们观察到的东西。
学生开始进行观察。
这次学生观察得更加仔细了,记录的方法也多了,有的写下来,有的利用了老师发的表格,还有的画了下来。
谁来说说观察的结果?
我发现了番茄的叶子有绿色的也有黄色的。
你知道为什么吗?
有的叶子长得很好,有的叶子已经开始干了,我发现叶子是从边上开始干的。
大家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我发现番茄的叶子有大的也有小的。
呵呵,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番茄会长大的。
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种番茄,看一看叶子到底是怎样的变化的。
番茄的叶子比玉米的叶子要小多了。
老师,我还发现番茄的叶子边缘有角的,不是平滑的,
玉米叶子比较滑。
观察得真仔细。
我觉得番茄的叶子象手掌,
我看玉米的叶子象拱桥。
形容得真形象,好美的叶子啊。
番茄的叶子象枫叶。
你见过的叶子真多。
番茄叶子的叶脉是交叉的,玉米叶子的叶脉是不交叉的。
说的好。
我还发现番茄叶子上面长有毛。
五.自由研究,知识拓展
刚才大家观察了番茄的叶子,发现了番茄叶子的很多秘密,自然界中叶子的种类很多,各种叶子都各自有很多的特点,下面请同学们在我们的植物园里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叶子进行观察,和番茄的叶子进行对比,并做好观察记录。
学生分散活动。
学生观察的范围很广,有的学生发现含羞草一碰就缩起来了,就兴奋的玩了来;
有的跑道水生植物的养殖区对睡莲仔细观察了起来,还对植物可以生长在水中感到了很大的兴趣;
有的同学发现仙人掌是没有叶子的,兴致勃勃的问老师;
有的同学一次观察多种的植物,专门对植物的形状作起了研究。
当老师看到学生观察得差不多的时候,召集学生进行汇报。
大家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叶子啊,其实大自然中拥有比我们植物园更多的叶子,不同的植物也各有不同。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的利用观察这种本领,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和大家一起分享。
刚才还有很多同学没有时间把自己的观察记录说出来,我想请同学们把刚才观察记录都贴到后面的黑板上,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好吗?
学生把观察记录贴在黑板上。
第3课小白兔
1、会观察、比较和描述狗、兔等动物的不同和相同。
2、能够通过画图和文字表述、交流狗、兔等动物的异同。
3、学会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物的多样性。
2、知道动物有相同之处,如都有运动的能力,都由小长大,繁殖后代,都有对食物、水、空间等的需求。
各种标本、动物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知道哪些动物?
2、它们生活在哪里?
3、为什么称它们为动物?
二、新课
1、揭题:
“小白兔”
2、观察书本第21页,你见过这些动物吗?
3、它们叫什么名字?
生活在哪里?
4、小游戏:
猜一猜,它是什么?
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小朋友可以提问,但答案只有是与不是,谁在最少的提问中,猜出是什么动物,那么他就赢了。
例如书本第15页中的兔子、乌龟、牛等。
教师小结:
刚才同学们讲的非常好,这些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还有许多不同之处。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
5、找出狗和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都有四条腿。
(2)都有两只耳朵。
(3)都能繁殖后代。
(4)都要吃东西……
不同点:
(1)吃的食物不一样。
(2)大小不一样。
(3)奔跑的速度不一样。
(4)各自的作用不一样……
第二单元走进水世界
第4课清清的水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水的形态、性质和特点。
2、知道水的重要性。
二、探究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研究,获取新知识及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简单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整理探究资料——表达与交流”的探究活动过程,认识水的性质及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与科学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发挥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猜想、探究,从而找出水的性质及特点。
1、以创设情景开始,激发兴趣,呈现新知。
本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回顾地球仪转动时你看到更多的是什么颜色?
接着提出问题,合作讨论,作出猜想:
(1)为什么会是蓝色的呢?
“蓝色”指的是什么呢?
换成绿色或其它颜色行吗?
(2)地球上没有水,看上去还是蓝色的吗?
试想想,如果地球上没有水,将会是什么模样?
(3)大家每天都需要水,都见到水,水是什么样子的呢?
它有什么性质和特点?
让学生自然的进入愉快主动的学习情境,强化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
二、任务驱动,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看书中插图)
波波、琪琪、方方和冬冬一起到浅海湾划船。
他们玩了很久,波波觉得口渴了,伸手勺起海水正想喝,只见琪琪急忙说:
“波波,不要喝,海水不能喝!
”方方听了,很纳闷,说:
“海水很清澈,为啥不能喝呢?
”
同学们,大家想解开这个谜吗?
有谁可以解释一下呢?
好,下面我们就来解开以上几个谜团。
三、新课导学:
研究水的性质及特点
(一)探究活动一:
看一看、闻一闻、辨一辨
同学们,实验桌上放着三杯物品,标号是1、2、3,分别装有白酒、白醋、纯水,请同学们想一下,用肉眼能分辨出纯水来吗?
(学生摇头,纷纷表示因它们颜色一样而不能用肉眼分辨出来)
1、那么它们都是什么颜色的?
(有部分学生说是白色,有部分学生说无颜色,意见不一)
2、老师拿出准备好的牛奶和椰汁让学生观察这两种物品的颜色,并与刚才的三种物品作比较,从而得出结论:
纯水是无颜色的
3、大家来看老师的这瓶矿泉水,透过瓶子,我们可以看到对面的物体吗?
(能)这说明什么?
从而得出结论:
纯水是透明的(板书)
4、我们用肉眼分辨不出纯水,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小组讨论后,代表作答)
生1:
我们可以用鼻子闻一闻,找出白酒和白醋,剩下的那杯就是纯水。
生2:
我还可以喝一点点,尝一尝,有酸味的是白醋,有酒味的是白酒,剩下的那杯就是纯水。
……
5、据学生所答,老师强调:
为了安全,我们做实验时,禁止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味,更不允许品尝实验用品,那么谁有更好的办法呢?
6、学生作答:
我们可以把手伸到容器口,轻轻地用手扇动杯子上方的空气,把物品的气味扇到自己的鼻孔,用鼻子闻此空气。
远远地闻,这样就可以分辨了。
(老师立即作出肯定,并说这种办法叫“扇闻法”)
7、学生分组活动,分辨纯水。
8、请你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经验,结合刚才的实验,告诉大家,纯水是什么味道的?
9、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纯水是无气味、无味道的
(二)探究活动二:
给水变个样
1、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我们用手捧起水,水会怎么样?
说明水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后作答,得出结果:
水是流动的)
2、水究竟是什么模样的?
有没有固定的形状?
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谈谈(学生讨论后交流)
3、同学们的分析都有道理,下面我们验证一下,分组来做一个游戏:
玩水球。
怎样玩水球呢?
(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师复述强调)玩水球时,各组组长拿起桌子上的气球,放进盆子里装水,注意不要装太满,然后把气球的口扎实,最后组员轮流玩水球,挤压气球,使它不断改变形状。
玩的时候注意不要用力太大,以免把气球弄破,我们边玩边观察,体会水的形状变化。
4、学生活动毕,各组同学汇报交流,得出实验结果:
水没有固定的样子,它随气球的样子变化而变化。
(三)探究活动三:
给水定模样
1、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的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果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生猜想)
2、让学生代表出来做实验,把水倒进不同形状的容器里,观察水的形状变化,验证猜想,得出实验结果: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倒进什么样的容器就会变成容器的样子。
3、刚才我们为什么能把水倒进容器?
进一步说明水可以怎么样?
(可以流动)
4、通过刚才玩水球和给水定模样的活动,我们来找一找水还有哪些特点?
(学生发言)教师加以概括并板书:
像水那样可以流动、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叫做液体。
5、进一步完善板书:
纯水是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的液体。
(四)探究活动四:
找同类
1、师出示幻灯片(白酒、白醋、纯水、牛奶、椰汁、盐、糖、油、小石子、泥、茶叶、清水),找出哪些物体是液体?
把它们放在一起。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
2、学生汇报交流。
3、生活拓展: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是液体,看谁的知识最丰富,举出例子来。
(学生举例,同学互评)
(五)探究活动五:
(回顾驱动页,解开方方的谜团)
白酒、白醋都是无色透明的,它们和纯水有什么不同?
1、分组讨论。
2、个别学生汇报自己的看法。
3、小结:
白酒、白醋用肉眼看起来和纯水是一样的,但它们中都比纯水多了一些物质,只是这些物质已经均匀分布有水中,被水溶解了,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关于“溶解”的知识,请同学们回去看书、问家长,先来了解一下,待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探究,好吗?
4、讨论:
海水很清澈,它与纯水又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海水不能喝呢?
刚上课时,个别同学已经根据平时的生活经验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通过本节课的探究,现在请同学们补充自己的不同见解。
5、学生纷纷发言。
6、教师小结:
海水虽然看起来清澈透明,但是,海水里面却含有许多其他物质,如氯化钠、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钙、氯化钾等物质,这些物质直接进入人的身体内将对人产生不利的作用,所以,不能饮用海水。
四、提出新问题,拓展新生活。
(为下一节课“往水里加点东西”的探究作准备)
请同学们回去研究一下,做做实验,看看桌子上的物品,哪些能被水溶解?
猜想一下:
茶叶会溶解吗?
想个办法证明你的想法。
第5课生命之水
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1)学会提取植物体内的水。
(2)初步学会安装“观察小草喝水”的装置。
2.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分组实验用的大试管、植物油、纱布、水果刀、小烧杯、记录纸。
2.学生准备:
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
蔬菜、水果、鸡蛋等食物;
橡皮泥、小尺、彩笔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朗读小诗:
“因为有你,小草变得嫩绿;
因为有你,鱼儿游得欢畅;
因为有你,地球才这样美丽。
”
2.揭单元题:
“生命之源——水”
(二)自主学习:
1.生命离不开水。
(1)师生讨论:
不有些什么用途?
(2)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植物和人都离不开水。
2.哪些地方有水。
(1)认识植物体内有水。
学生想办法把带来的植物体内的水挤出来,看看它们含有多少水?
比一比,谁想的办法好。
比如手挤、刀拍、捣碎、压汁机等等。
(2)让学生比较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多?
哪种植物体内含的水少?
(3)我们在吃食物时也补充了大量的水。
还补充了大量的维生素等营养。
3.比较人体及各种食物中的含水量。
学生新闻记者P37上的内容并完成书上的作业。
4.观察植物每天“喝”多少水?
(1)按照要求完成该项实验
(2)把实验结果记在P39的表格中。
第三单元认识空气
第6课看不见的空气
1、通过系列活动,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它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2、学生通过试验发现用同样大的力量压缩空气和水,空气可以被压缩,而水占据空间的多少不会发生变化,让学生明白空气的体积是会发生变化的。
3、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
认识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空气与水的体积的异同。
教具准备:
4个水槽,4个玻璃杯,注射器,4根吸管,大米,报纸,水。
一、故事引入:
1、讲《乌鸦喝水》的故事
2、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
(石子占据瓶的位置,水就升高了。
3、师说明:
石子、水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空气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是不是也占据空间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活动探究
1、出示1只空杯子,然后倒满米。
问:
它的空间在哪里?
还能倒米吗?
(1)学生回答
(2)师述:
杯子里不能继续倒米,它的空间已经被米占满了,这说明物体的空间是一定的。
2、出示第二只杯子,然后向杯里倒水,说说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
(2)师述并板书:
水占据空间
3、出示第三只空杯,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
(1)学生回答:
空气
(2)板书:
空气占据空间
(3)师问:
用什么办法知道它的空间被空气占住,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
师演示:
把纸团塞进空杯,然后倒放进水槽,观察纸湿了没有?
继续把纸团塞进空杯,把杯倾斜放进水槽,你看到什么?
师述:
没有看到气泡纸是干的,看到冒泡泡纸就湿了,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杯子里的空气是一定的,当我们把杯子倾斜放进水槽里面一部份空气变成泡泡跑出来,水就进到杯子里,纸就是湿了。
4、把装满水的杯子倒立水槽,瓶口不离开水面,怎样把杯子里的水吸空。
(1)分小组做实验
(2)教师巡视
哪个小组完成了任务,说说是怎么做的?
用吸管吹
看到哪些现象?
冒泡泡,空气占据瓶的空间,水就出来了,
(3)师小结:
瓶的空间是一定的,空气占据瓶的空间,水就出来了,
5、比较空气和水的体积的异同。
(1)把两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的水和空气,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活塞,有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
空气推得动,手一松活塞反退回来了。
水推不动
是啊!
同学们回答非常正确,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注射器里的空气可以被压缩,体积可以改变;
水推不动,体积不会改变。
(3)学生填写课本第80页的空白。
三、巩固新知
1、师演示装了半瓶洗发水的瓶,说说它的空间被谁占领了?
为什么用手按一下水就出来了?
2、谁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解决这种现象。
3、说说生活中利用压缩空气的事例。
第7课离不开的空气
1、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感受,认识人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2、通过收集和整理资料,体会运用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3、从身边的环境变化和动植物变化意识到空气对人类、全世界的重要性,空气和生命是密不可分的,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保护空气、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保护环境价值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认识人、动植物的生命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是我们维持生命的必需条件。
2、难点:
(1)教学中教师能否关注学生生成性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学生能否真正理解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进而明白生命的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