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底下的原因分析 基于ISM模型.docx
- 文档编号:18090357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54.37KB
我国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底下的原因分析 基于ISM模型.docx
《我国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底下的原因分析 基于ISM模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底下的原因分析 基于ISM模型.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底下的原因分析基于ISM模型
石油类院校通用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8年10月13日
我国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
就业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专业:
工程管理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目录
前言:
3
一、石油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3
1.非主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3
2.石油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图4
3、小结5
二、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5
1、社会方面6
(1)市场容量不足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们中国中小企业太少.举个列: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有660万个,中国13亿人,中小企业有700万个.6
(2)对求职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6
(3)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6
2、学校方面6
(1)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6
(2)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问题突出7
(3)教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7
(4)招生政策有待调整8
(5)文科教育质量低下8
3、毕业生个人层面8
(1)学生心理素质不高8
(2)就业定位不正确9
(3)毕业生对石油行业的依赖性较大9
(4)缺乏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9
三、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对策9
1、学生方面9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10
(2)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10
(3)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10
(4)加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10
2.高校的改革方面10
(1)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10
(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11
(3)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教育与教学改革11
3.社会层面11
(1)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11
(2)促进就业信息的流动,进而推动人才流动11
(3)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11
四、建模求解12
1、ISM方法及其建模过程—规范方法12
1.1解释结构模型法简介12
1.2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13
2、建立模型进行求解14
2.1邻接矩阵的建立14
2.2ISM方法手算求解过程17
五、小结24
前言:
我国高校近几年的扩招是世界各国罕见的。
现在,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进入宽带高速时期,向大众化迈进。
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的毛入学率已达到或超过15%。
但是,高校扩招随之而来的就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随着高校扩招学生的毕业,以往我国高校毕业生一毕业就分配工作的现象已很罕见,取而代之的是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季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人才市场,用海量的简历换回屈指可数的比试、面试机会。
特别是近年来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毕业生就业更加的艰难。
据政府部门权威发布:
2009年611万毕业生中约有79万未能就业,约占毕业生总数的12.9%[1]。
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一直态势良好,但最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和全球经济危机,石油院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有所下降。
国内石油院校(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北石油大学、长江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石油院校主干专业毕业生及其他专业男性毕业生就业率非常高,但是非主干专业毕业生,及部分女性毕业生就业形式并不乐观。
一、石油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1.非主干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石油院校部分主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几年来保持在90%以上,但是部分非主干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图1为某石油院校从2007年到2011年部分主干专业和非主干专业的就业情况,由图1可知由于金融危机和高校毕业生骤增等原因使得主干专业就业率逐年下降,但基本保持在80%以上,而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以及经济学等非主干专业毕业生就业受到的冲击非常大。
2007年法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以及经济学专业就业率基本超过了60%;而2009年均低于40%,与2007年相比下降了约20%;从2010年开始法学和经济学专业就业有所回升,趋于上升态势,但是相比主干专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以看出石油院校主干专业和非主干专业的就业率相差较大。
图1石油院校部分主干专业与非主干专业就业率对比
2.石油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图
图2 2010届本科生就业去向统计图
本届毕业生与石油企业签约的人数占毕业生人数的60.05%,这说明石油企业仍然是石油类高校毕业生最主要的用人市场。
与其他企业(主要是合资、私营企业)签约的占6.84%,选择深造的占6.43%,进入高等学校工作的占5.75%,进入其他国有企业的占3.56%,进入公务员队伍、部队及其他事业单位
表2 从在本届毕业研究生中,按照男女性别划分,其就业率如表3所示:
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未就业男生占男生总数的11%,而女生达到了21%。
数据表明,男研究生的就业机会高于女研究生,尤其是理工类男生的就业率明显高于理工类女生,在所有的专业中,女生仅有文科类专业的就业率高于男生8个百分点。
3、小结
由上述三个表格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石油类高校石油主干专业和石油相关专业的就业率明显高于其他通用专业就业率,尤其比文科类专业高。
2.石油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集中于石油企业和石油相关行业。
3.石油类高校中的男生就业形势较之女生要高。
二、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1、社会方面
(1)市场容量不足
从国际上看,一个国家99.5%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劳动者65%-80%在其中就业(包括社区与中介),但我们中国中小企业太少.举个列:
日本1.25亿人,中小企业有660万个,中国13亿人,中小企业有700万个.
(2)对求职人员的要求愈来愈高
有关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07万人,而到2011年,已陡然上升到660万人。
相对于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增长,毕业生的教育质量却逐年下降。
招聘单位筛选求职人员的难度加大,由此一些被看好的单位或企业将学历、英语过级程度、政治面貌等附加条件作为删选人员的砝码,而没通过这一道门槛的学生就石沉海底,无人问津。
面对这种越演越烈的趋势,高校学生不得不忙于筹备各种证书、学历,却忽略了对实际操作、人际交流的锻炼,导致高校毕业生与市场所需人才相背离。
(3)金融危机影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相继出现失业率上升的情况,这对高校毕业生来说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因为在社会人力资源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可供高校毕业生选择的就业岗位就会同比大幅下降。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和求职岗位的大幅下降,造成严重的供小于求的局面,导致毕业生求职愈来愈困难。
2、学校方面
(1)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综合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抹杀了部分石油院校的特色和优势。
一味追求专业综合化,将大部分时间花在“综合”和“模仿”的工夫上了,办学模式千篇一律,导致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并不完全符合市场的需求。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校毕业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对石油院校的毕业生更是如此,企业看重的也是创新能力、交际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然而如今部分石油院校并未实现与市场需求接轨,培养的目标与市场需求偏离,实践类型的课程设置甚少,忽视学生创新能力、团队合作以及自身特色与优势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石油院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2)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问题突出
从2009年某一般院校与某石油院校相同专业作对比可看出(图3):
石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社会紧缺专业(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等)毕业生就业率基本相同,但法学、行政管理、英语和应用数学等相对比较冷门专业的就业率相对偏低。
这几年,石油院校为建立综合性大学,主干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在下降,非主干专业的招生人数在不断扩大,高校将面临更大的就业压力。
在课程设置上也有不合理之处。
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课程与市场需要脱离,从而导致毕业生不能很快适应社会,若不及时调整和解决,学校的学科建设将受到限制,亦或抑制学校科学平衡发展。
图3石油院校与一般院校通用专业就业率对比
(3)教学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毕业生从事实际操作工作,不但需要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实际操作能力。
为此,大部分石油院校建立了大量的实习基地和开设了较多的实验课程。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等原因,实践教学这一环节还不完善。
首先,可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实验设施较少,设置的专业实验室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大部分时间的实践教学课并不是以学生实际动手为主,而是以理论课代替了部分实践课。
其次,考试方法单一、滞后。
如部分学校学生的专业课结业考试以与本课程有关的论文或实验报告代替,既方便老师的批改,又利于学生不挂科,但此举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4)招生政策有待调整
作为石油类高校就业王牌的主干专业或与主干相关专业招收女生的比例较之于通用专业低,通用专业就业率本就不高,加之女生比例较高,也是造成通用专业就业率低得重要原因,学校在招生是应考虑一个合适的性别比例。
(5)文科教育质量低下
石油类高校是以石油行业为特色学科的,在石油相关的工、理科教育上有很大的长处和优势,也将大量的教育资源投资于主干学科,但在传统学科和文科方面的教学实力严重不足且教学资源很少向这些弱势学科倾斜,造成了重主干,轻非主干的现象,这也是导致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不好的重要原因。
3、毕业生个人层面
(1)学生心理素质不高
首先,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处于即将结束“心理延续偿付期”的特殊时期。
当遇到挫折时不知所措,心理承受能力较差,表现出消极悲观、人际关系失调、堕落等情况。
部分学生遭到多次打击后,产生心理不平衡,致使潜在的群体性事件一触即发。
其次,缺乏竞争意识。
石油院校的学生在就业上存在着很大的依赖思想,习惯由学校推荐,怀着企业自动找上门的期望。
当求职遇到挫折时,很难接受,干脆就不去找工作,消极地等待单位主动来招聘,他们抱有“剩下的职位肯定有我一份”的心态。
(2)就业定位不正确
石油院校的部分学生找工作时定位滞后,甚至不正确。
据笔者长期观察,石油院校的毕业生对自我的认知过高,从而出现就业意向选择上期望值偏高,表现在:
亲国企,疏民营;亲大城市,疏地方小镇;亲高薪,疏低薪。
从而导致求职时理想与现实偏离甚远,失去求职的自信心,也失去很多求职的机会。
(3)毕业生对石油行业的依赖性较大
很多石油类高校毕业生再就业时首选石油石化行业,虽然我们是以石油天然气为特色学科的高校,就业方面具有先天的行业优势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对石油行业过度依赖,就不利于就业工作的良性发展了。
(4)缺乏专业技能和操作能力
每个毕业生都是社会的佼佼者,通过了万马齐过独木桥的高考。
由于受传统教育管理与教育模式影响,一些步入大学的学生不能很快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也不知如何学习,学习上松懈下来。
有的沉迷于网络、娱乐,学习时间甚少,必修的实验课、实习能躲就躲,缺乏专业技能和操作技能,也不愿参与学校组织的社团及课外活动。
三、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对策
针对以上三方面的原因,依然从上述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1、学生方面
(1)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
大学生应从实际出发抛弃“石油”和“国企”的情结,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
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空闲岗位,小城市、乡村等地急需人才,小企业、私企业等还存在大量的用人要求;大学生还应树立基层意识,事业意识和奋斗意识,到基层锻炼自己,挖掘潜能,还可以将眼光投向西部,到西部地区锻炼成才;逐步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选择策略,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
(2)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就业主动权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个人的素质、能力、专长和团队精神将是主导毕业生择业的重要因素。
优胜劣汰是市场竞争体制下的规律,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谋取自己理想的职位。
(3)自主创业,依靠自身实力解决就业问题
大学生在一定的条件下,找准商机,发挥一技之长,走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道路,在解决自己就业的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缓解了就业压力。
(4)加强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大学生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做好积极准备。
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
自我分析即通过科学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
提高自我的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就业能力。
2.高校的改革方面
(1)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
石油类高校应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设置,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对于专业设立和学科结构不能只重石油行业,调整专业结构,使之与社会的普遍需求相结合,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并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学校和专业,减少招生数量,直至停止招生。
(2)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部门以及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而不仅仅局限于临近毕业的同学。
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推动整个大学生就业工作起着关键作用。
这就要求对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职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积极吸收具有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信息学等专长的老师充实到就业指导队伍中来。
(3)以就业为导向,加快教育与教学改革
学校内部调整自身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石油、轻通用,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同时大量引进通用学科有能力的人才,提升通用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加强通用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的竞争实力。
3.社会层面
(1)政府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职能
政府职能部门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
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的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
(2)促进就业信息的流动,进而推动人才流动
加强就业信息的宣传力度,各地因地制宜的制定人才招聘政策,吸引人才跨地域就业。
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
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鼓励大学生投身西部,在西部地区安家落户。
还应看到中国基层人才匮乏,存有大量的用人需求,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大学生投身基层实现就业,锻炼成才。
(3)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政府还应建立高校毕业生失业保障和培训机制。
毕业生是中国宝贵的人力资源,毕业生失业是一种巨大的人才浪费。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应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将未就业的大学生和失业的大学生纳入到社会失业人员的范畴,并给予相应的救济。
这样既可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又体现了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
同时,针对毕业生未能及时就业的实际,有针对性的组织各种培训班,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失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建模求解
1、ISM方法及其建模过程—规范方法
1.1解释结构模型法简介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StructuralModeling,ISM)是现代系统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能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零乱关系,用于分析复杂系统要素间关联结构,揭示出系统内部结构。
其基本步骤如下:
(1)建立系统要素关系表;
(2)根据系统要素关系表,作相应有向图,并建立邻接矩阵;
(3)通过矩阵运算求出该系统的可达矩阵M;
(4)对可达矩阵M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
(5)建立系统结构模型。
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
邻接矩阵:
表示系统要素间基本二元关系或直接联系情况的矩阵。
系统结构的矩阵表达:
可达矩阵:
表示系统要素间任意次传递性二元关系或有向图上两个节点之间通过任意长的路径可以到达的情况。
可达矩阵的计算:
(1)邻接矩阵+单位矩阵=新矩阵
即A+I=A+I
(2)依次运算:
(A+I)1≠(A+I)2≠(A+I)3≠···≠(A+I)r-1=(A+I)r=M
即当(A+I)r-1=(A+I)r时,矩阵(A+I)r-1就是可达矩阵
其中运算中用到的布尔代数法则为:
0+0=0,0+1=1,1+1=1
0×0=0,1×0=0,1×1=1
1.2建立递阶结构模型的规范方法
建立反映系统问题要素间层次关系的递阶结构模型,在可达矩阵的基础上进行,一般要经过区域划分、级位划分、骨架矩阵提取和多级递阶有向图绘制等四个阶段。
(1)区域划分
区域划分即将系统的构成要素集合,分割成关于给定二元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区域的过程。
首先以可达矩阵M为基础,划分与要素Si(i=1,2,…,n)相关联的系统要素的类型(如可达集、先行集等),并找出在整个系统(所有要素集合S)中有明显特征的要素。
有关要素集合的定义如下:
①可达集R(Si):
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由Si可到达的诸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②先行集A(Si):
在可达矩阵或有向图中,可到达Si的诸要素所构成的集合。
③共同集C(Si):
可达集和先行集的共同部分,即交集。
④起始集B(S)和终止集E(S)
起始集:
是在S中只到达其他要素而不被其他要素到达的要素所构成的集合,B(S)中的要素在有向图中只有箭线流出,而无箭线流入,是系统的输入要素。
判断方法:
当C(Si)=A(Si)时,Si即是起始集的元素。
终止集:
当C(Si)=R(Si)时,Si即是终止集的元素。
利用起始集B(S)判断区域能否划分的规则如下:
在B(S)中任取两个要素bu、bv:
①如果R(bu)∩R(bv)≠ψ,则bu、bv及R(bu)、R(bv)中的要素属同一区域。
若对所有u和v均有此结果(均不为空集),则区域不可分。
②如果R(bu)∩R(bv)=ψ,则bu、bv及R(bu)、R(bv)中的要素不属同一区域,系统要素集合S至少可被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区域划分的结果可记为:
∏(S)=P1,P2,…,Pk,…,Pm。
其中Pk为第k个相对独立区域的要素集合
相应的经过区域划分后的可达矩阵变为块对角矩阵,记作M(P)
(2)级位划分
区域内的级位划分,即确定某区域内各要素所处层次地位的过程。
设P是由区域划分得到的某区域要素集合,若用L1,L2,…,Ll表示从高到低的各级要素集合(其中l为最大级位数),则级位划分的结果可写出:
∏(P)=L1,L2,…,Ll。
级位划分的基本做法是:
找出整个系统要素集合的最高级要素(终止集要素)后,可将它们去掉,再求剩余要素集合(形成部分图)的最高级要素,依次类推,直到确定出最低一级要素集合(即L)。
即找到共同集等于可达集的要素,C(Si)=R(Si)
(3)提取骨架矩阵
提取骨架矩阵,是通过对可达矩阵M(L)的缩约和检出,建立起M(L)的最小实现矩阵,即骨架矩阵A′。
这里的骨架矩阵,也即为M的最小实现多级递阶结构矩阵。
对经过区域和级位划分后的可达矩阵M(L)的缩检共分三步,即:
①检查各层次中的强连接要素,建立可达矩阵M(L)的缩减矩阵M′(L)
②去掉M′(L)中已具有邻接二元关系的要素间的超级二元关系,得到经进一步简化后的新矩阵M〞(L)。
③进一步去掉M〞(L)中自身到达的二元关系,即减去单位矩阵,将M〞(L)主对角线上的“1”全变为“0”,得到经简化后具有最小二元关系个数的骨架矩阵A′。
(4)绘制多级递阶有向图
根据骨架矩阵A′,绘制出多级递阶有向图D(A′),即建立系统要素的递阶结构模型。
绘图一般分为如下三步:
1.分区域从上到下逐级排列系统构成要素。
2.同级加入被删除的与某要素有强连接关系的要素,及表征它们相互关系的有向弧。
3.按A′所示的邻接二元关系,用级间有向弧连接成有向图D(A′)。
2、建立模型进行求解
2.1邻接矩阵的建立
(一)根据小组进行的头脑风暴brain-storm对于石油类院校中通用专业就业率低问题的结果总结得出17个关键因素,见表3.2。
关键问题:
石油类院校通用专业就业率低
S0
导致因素
1
学生自身方面存在不足
S1
2
石油类高校教育方面缺陷
S2
3
企事业单位选人机制影响
S3
4
学生专业知识不牢靠
S4
5
综合素质有待加强
S5
6
眼高手低,缺乏实践经验
S6
7
求职面试中缺乏灵活应变能力
S7
8
就业观念存在局限性
S8
9
部分实践课程形式化
S9
10
通用专业教学资源投入有限
S10
11
学校对通用专业重视度不够
S11
12
就业指导不够全面
S12
13
石油类企业单位对专业的限制
S13
14
就业竞争激烈
S14
15
部分职位需要工作经验
S15
16
选用人才缺少标准,存在潜规则
S16
17
研究生、博士的就业竞争
S17
(二)根据表17个关键因素,直观地确定各要素之间的二元关系,并在两要素交汇处用不同符号加以标示。
A:
列要素对行要素有直接影响
V:
行要素对列要素有直接影响
X:
行列两要素相互影响
绘制二元关系方格图如图3.3所示
A
A
A
S0
A
A
A
S1
A
A
S2
A
A
S3
S4
A
A
S5
S6
S7
A
S8
A
S9
A
S10
S11
S12
S13
A
A
A
S14
S15
S16
S17
(三)矩阵中的元素Sij=1,表示要素Si对Sj有直接影响,Sij=0,表示要素Si对Sj有无直接影响。
S0
S1
S2
S3
S4
S5
S6
S7
S8
S9
S10
S11
S12
S13
S14
S15
S16
S17
S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石油类高校通用专业就业率底下的原因分析 基于ISM模型 我国 石油 高校 通用 专业 就业率 底下 原因 分析 基于 ISM 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