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支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089141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
- 大小:18.42KB
建设一支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建设一支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一支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职教育的重要地位也日益凸显,规模获得了空前的扩大,高职院校数量迅速增加,高职学生人数也占到了高校学生数量的一半,这给高职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没有整体素质良好的高职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高职学生,高职院校也不可能生存和发展。
因此,建立一支具有高水平的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现状分析
我国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一支能基本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2000年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对高职教师的任职资格、培养目标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师资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2003年起,教育部在全国陆续建立了20多个高职教师师资培训基地。
师资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已经形成,高职教师来源也正在走向多元化,高职院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已认识到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要性,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提高教师素质,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但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教育部组织的高职高专教师队伍状况调研结果的分析来看,目前高职高专师资队伍状况与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高职院校教师来源复杂,教师对高职教育的性质,地位、作用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方面缺乏认识,而且在思想上认为只要熟悉并掌握专业知识就能胜任教师岗位,因而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体现基本素质,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主线,不能适应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特定需要。
教育部在《关于新时期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到2005年,在职业技术学院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要达到30%。
而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是由“三改一补”转型而成,教师的学历水平与教育部要求的相去甚远,有很多教师甚至是中专或者高中学历。
专业知识、学历合格的教师,也存在着知识老化、教学内容陈旧、教育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的问题。
教师队伍不稳定
由于高等教育的不公平现象的存在,高职院校不论在硬件建设、生源及教师的福利待遇等各方面都无法与本科院校相比,导致高职教师在心理上找不到与普通高校教师的平等感,从而不安心工作,特别是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一旦有机会,就纷纷跳槽。
专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社会的发展,新技术、新行业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来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不断调整专业教师,但由于现行的人事管理制度不能使教师合理流动,造成有些专业的教师超编,而有些学院需要的专业教师又进不来,特别是发展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
据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对北京地区14所高职办学点的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曾下厂实践过的仅占%。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没有完善的教师培训制度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要途径。
教育部提出,在职教师五年要参加一次继续教育集中培训,初级教师要达到42学时,高级教师要达到72学时以上,这虽然对在职教师的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但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策和具体措施,如对教师培训的经费保证和时间保证问题,教师培训系列制度等。
我国高职院校的投入严重不足,优秀教学资源短缺现象是有目共睹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硬件建设、环境建设的投入主要靠自筹。
人事制度不合理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高职院校教师在用人制度上还是“终身制”,在分配制度上没有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由于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在分配制度上基本上是按职称、教龄来定工资。
不能调动教师的劳动积极性,不能吸引优秀的人才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
这样导致学校该进的教师又进不来,而占有编制的教师又上不了课。
教师评聘制度不合理
根据对江苏、辽宁、湖南、陕西和四川等5个省4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查,没有一个省一所院校不反映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务的评聘制度的问题。
目前,我国对高职教师任职资格的认定,唯一明确规定的是有关学历的标准,取得高职教师资格证的要求与普通高校的没有区别,没有高职院校特定的认定标准。
在对高职教师的考评方面,都是套用“本科标准”,即“重学历”、重学术科研论文,忽略了高职教育强调的是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
与建设“双师型”高职教师队伍脱钩,没有从职务评聘制度上起到导向作用,使得有些教学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职称上不去,从而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挫伤了“双师型”教师从事高职教育的积极性。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
建立合理的教师培训制度和奖励制度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主要来源有:
一是普通高校毕业生,这是构成高职教师的主体;
二是从普通高校调入或中专学校转型而来;
三是从社会企事业单位直接引进或聘请的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要使他们成为一个合格的高职教师,就必须对他们进行培训。
对于来源于普通高校的教师,应根据专业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一段时间的课堂实习和生产一线实习,实习期满后,经考核合格,方可独立执教;
对于普通高校调入或由中专转型而来的教师,也应对他们进行专业知识提升和相应的教育教学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高职教学;
而对于来自生产一线的教师,则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教学能力、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
对于已经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也应建立教师定期培训和进修制度,使他们能有机会与本专业领域的行业和企业保持密切的联系,参加社会实践工作,关注并了解专业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信息、教学动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现代教学工具,这样,才能保证教师能将前沿的知识教给学生。
此外,建立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以期稳定教师队伍,吸引人才,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也非常重要。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师就有诸多的激励措施,如在美国,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参加进修可以向学校或地方学区申请经费补助,在职教师通过进修获得高一级学位,其薪金待遇也会随着学位的升迁而提高;
在英国,长期课程的学费由教育部支付,旅差费由地方教育当局负担,而且进修教师还可以得到各种津贴。
此外,英、美教师每任教七年,可享受一年的带薪休假,教师可利用这一年时间去进修学习。
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和制度,形成激励机制,也是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举措。
建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人事分配制度,转变人才管理模式,是吸引高职教育人才,提高高职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保证。
在新的形势下,制定一种新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政策,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同时,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事分配制度,引入竞争机制,双向选择,择优上岗。
做到想留的能留住,不需要的就让其分流。
实行公开招聘,拓宽选择录用教师的渠道,打破教师资格在学历上的限制,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吸引外校和社会上的有实践经验的科技人才来校任教。
此外,除了长期聘任和终身聘任外,可采用各种形式的定期和短期聘任方式,聘请外校和社会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及有特长的人员来校举办讲座或任教,促进教师队伍结构的多元化,同时,也达到了共享社会教育资源的目的。
在分配制度方面,根据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激励和吸引人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改革高职教师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高职教师的结构分为三类:
一类是基础理论课教师,一类是专业理论课教师,一类是职业实践课教师。
这三类教师,教学目的和要求都不同,因此,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的标准应有所区别。
对于前两类教师,由于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工作,重点强调的是知识传授和技能的基础性,在工作业绩上,可适当突出教研教改能力,在对他们进行评价时,可参考普通高校同类教师的标准;
而对于职业实践课教师,在专业理论知识和工作经历、能力上,强调的应是实际工作、实践能力和职业经验以及对教学科学的掌握程度上,在工作业绩上,相对淡化对其在科研与学术论文方面的硬性要求,突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等方面,重在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
总之,建设一支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师队伍,是新时期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海凤,王丽娟.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沿性问题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5,
(1).
黄立.关于搞好高职教师培训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5).
姜桂洪.高职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5,(7).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教高厅[2002]5号.
曹广辉.高职师资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建设 具有 高职 教育 特色 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