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087584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8.34KB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件下载.docx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Word文件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保持稳定性。
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4.注意可操作性。
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
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三、教学建议
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
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群的特点,利用旧教材的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
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整。
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衔接。
必修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性,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
选修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4.鼓励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任务群的教学,鼓励教师发展特长,有选择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在社会进步新形势下的发展与提升,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
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
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
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
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
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
必修课程,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修习;
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
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一、基本构成
必修课程8学分,用连续的两个学期完成。
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必修课程有7项学习任务群: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
各任务群的学分安排、教学要求等如下: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旨在通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巩固梳理已有的积累,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观察、探索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
该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和选修Ⅰ阶段均有贯穿,选修Ⅱ阶段,建议集中使用。
【教学建议】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字词句语言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使所掌握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
积累内容,包括“附录”所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
指导探究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
继续加强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
3.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等梳理,形成文章的体裁意识并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当从旧教材(包括必修、选修)中,选择3个学分的内容学习,各阶段均安排1学分,18学时。
例举:
“汉字”“对联”“修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等,这些专题可以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将其他课文作为学习材料,将该任务群的教学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融合起来。
【评价建议】
1.在观察和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思维能力。
2.能联系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著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
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增强规范意识,提高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本任务群建构读整本书的经验,体验读书乐趣,养成读书习惯,发展思维品质,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为一生的发展和人格的完善奠定基础,实现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本任务群贯串必修、选修Ⅰ和选修Ⅱ三个阶段。
在必修课中安排学分,在选修Ⅰ、选修Ⅱ中不安排学分。
1.整本书阅读的篇目,应该结合旧教材要求,师生共同推荐、讨论决定,也可包括学生个性化选择。
2.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等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
教师可根据需要,从三个阅读层面引导学生阅读:
初步阅读,对整本书内容有大致了解。
进一步阅读,对整本书中人物形象、思想内涵、艺术手法等有理解、分析。
深层次阅读,对整本书阅读后,有自己的理解、感悟、评价、质疑。
3.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学习、提出专题目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与交流。
学习方式应以学生利用课内、课外时间自主阅读、撰写笔记、交流讨论为主,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或约束学生的阅读与思考,教师应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平等地参与交流、讨论。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高中阶段选择2至3部著作精读,其他著作可以布置泛读。
《论语》《史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呐喊》《平凡的世界》《边城》《茶馆》《巴黎圣母院》《高老头》《莎士比亚戏剧》《堂吉诃德》等。
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确定阅读篇目,鼓励学生在精读篇目的基础上更广泛地阅读。
1.通过阅读,把握书中重要观点和价值取向。
在阅读过程中,探索阅读整本书的门径,初步建构自己阅读整本书的经验。
逐步深化读书经验,总结、完善读书方法,并与其他同学交流。
2.通过阅读,发展思辨能力和想象联想能力,掌握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撰写、发表读书报告,在交流研讨中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当代文化参与
本任务群聚焦于学生对当代文化生活的关注与参与,增强文化意识,学会对文化现象进行剖析、评价,进而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理解与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践行先进文化。
1.引导学生关注当代文化生活热点现象,聚焦并提炼问题,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积极传播先进文化,提高参与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和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设计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在具体的当代文化参与活动中认识传统与现代、继承和发展、理解和包容的关系。
3.
以参与性、体验性、探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为主,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0.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网络语言”“影视文化现象”等。
1.以积极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当代文化实践活动中,开展专题研讨,分析和解释文化现象、提高参与文化研讨的自觉性。
3.基于特定的文化现象,通过社会调查与实践、社区走访、观看演出展览等各种方式,丰富语文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四)跨媒介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观察、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现象,梳理、探究其特点和规律,提高对媒介传播内容的理解、辨析、评判能力,提高利用多种媒介进行分享与交流的能力。
1.引导学生独立选择跨媒介的普及性著作进行研习。
通过纸质文本或网络文本的阅读,或通过参观展览等途径,了解跨媒介的特点。
2.组织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媒介应用领域,创设一个应用场景,在实践中了解其对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并归纳分析,形成研习成果。
3.通过实例分析,师生一起研讨各类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分析合理选择、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对表现主题、传递信息、促进交往所产生的影响,总结形成结论。
跨媒介学习应该重视选择与旧教材相关的内容,鼓励老师们参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实践。
“影视作品”“微信”“博客”等学习材料。
引导学生发现、建构互联网背景下与纸质品阅读方式不同的其他阅读方式。
1.了解不同媒介信息存储、呈现与传递的特点,灵活使用互联网,检索所需信息和资料的能力,认识某种媒介在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能选择媒介,合宜地运用不同类型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别人交流。
(五)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以及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
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1.本任务群包括三类学习内容,建议在三类学习内容中至少选择两类学习。
①社会交往类:
主题明确的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
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
招聘启事、面试陈辞;
面向社会大众的演讲、陈述。
②新闻传媒类,包括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常见言语形式,如:
新闻、通讯、传记、调查、访谈、述评;
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
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
③知识性读物类:
复杂的说明文、知识小品文;
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
2.指导学生学习实用的阅读与交流方式,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各类当代社会实用文本的基本格式,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提高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3.指导学生总体把握实用性社会交流语体的特点,以负责的态度,书面或口头陈述自己的看法,做到真实准确、真诚得体、观点鲜明、思路清晰、简洁明了,力求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演讲辞”“科普文章”“应用文”等。
1.阅读实用类文本,能准确、迅速地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文本所涉及的材料有自己的思考和评判。
2.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科技文化产品,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能够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
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
(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本任务群学习思辨性的阅读和表达,包括论述类文本的阅读、理解与评价,论述类文本的写作,围绕主题的讨论和辩论等。
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发展合乎逻辑的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水平。
1.以专题性学习为主要方式,选择历史、社会、时事、学习生活中共同关心的话题组织教学,能准确把握和评价作者的观点与态度,辨析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之间的联系。
2.围绕社会生活中的话题,学习经典论说名篇的论说方法,开展专题讨论与辩论。
理性、顺畅、有依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书面表达观点明确,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能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
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
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必修)中,选择1.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随笔杂文”“艺术评论”“古代论述性散文”等。
1.阅读活动中能以古今不同时期的思辨性文本为载体,在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下,以专题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方式,通过阅读探究、发现总结、鉴别评论等具体活动,提升阅读中的思辨能力。
2.写作活动中能结合学习需要、当前社会生活实际、古今经典议论文的阅读发现具体情境,提出立论或驳论的写作任务,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证明,辩证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
(七)文学阅读与写作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优秀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激活想象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创作文学作品,学习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1.设计专题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注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描述自己独特感受,帮助学生建立文学作品中的情感世界及生活图景与现实社会的关联。
2.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如问题设计、作业导向、阅读策略等,提高文学阅读鉴赏的效率。
灵活运用自读与讲读、单篇学习与比较学习、赏析与批评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有深度的学习。
3.创新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的形式,如举办朗诵会、课本剧表演、读书报告会、家庭读书日等活动,使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活动融入学生的生活。
创造更多交流展示学生作品的机会或平台,强化学生文学创作的成就感。
如在教室设置“创作园地”、创建班级网页、举办文学创作征文活动等。
成立编辑小组,将班级同学的作品编辑成册。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中,选择2.5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中外现代诗歌”“中外小说”“中外戏剧”“古代诗词、戏曲”“古代记叙散文”“写人记事散文”“写景状物散文”等。
1.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2.能根据文学作品的体裁特点理解文学作品。
如通过作品中的意象、意境、细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戏剧冲突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适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获得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并联系当前的社会生活,阐发对作品的理解。
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思潮、所属文学流派,以及作者自身经历、文学艺术主张等角度理解作品。
一、基本构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的选修课程由选修Ⅰ、选修Ⅱ两类课程构成。
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发展需求或升学要求进行选修;
选修Ⅰ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选修Ⅰ课程是学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选修Ⅰ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四个学习任务群,在必修课程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其他任务群的学习来落实。
选修Ⅱ的教学要凸显地方、学校、教师、学生等特点,教师着力于设计、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丰富学生的言语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言语品质。
(一)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包括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作品阅读及读书报告、创作交流,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拓展与提高,旨在整体了解与把握现当代作家作品,培养阅读现当代作家作品的浓厚兴趣,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1.建议从体裁特征、题材内容、文学发展阶段等不同角度,组织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专题内容。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意图。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体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能针对具体作品自主选择角度撰写作品评论,表达自己的见解。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1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中国现代诗歌”“中国现代散文”“红色经典”“乡土文学”等。
1.能理解文本的要义,能对文本或社会现象等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推理、质疑,具有实证意识,能阐释文本阅读中的体验。
2.能个性化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价值,能对文化有一定的认知、反思和创造。
(二)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本任务群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强化文言阅读经验的积累与梳理,培养汉语语感,养成民族审美趣味,形成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1.指导学生阅读中国文化史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代表性作品,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学习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阐释古代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思想内涵和创作技巧与特色。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联系以前学习的古代作品,梳理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用法;
重视诵读在培养语感、增进理解中的作用,引导学生积累古代作品的阅读经验,提高古代作品的阅读能力。
3.多角度、多层面地组织主题学习单元,合理运用精读、略读的方式,由点到面地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经典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和家国意识,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材料示例】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从旧教材(选修)中,选择2个学分的内容学习。
“中国古代诗歌”“先秦散文”“诸子散文”“唐宋散文”“元杂剧”“中国古代传记文学”等。
1.独立研习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理解古代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
主动进行语言积累、梳理建构,独立对语言运用现象和规律进行探究。
2.注重展示自我发展的过程,注重文化批判、反思和创造。
(三)科学文化论著研习
本任务群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节选)的阅读与研讨。
体会科学文化论著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语言精炼、表述准确等特点,学习体验逻辑、实证等科学思维方式,感受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
1.引导学生研习科学文化论著,增强阅读科学文化论著的兴趣,学习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概括、归纳、推理、实证等思维能力,提升认识自然、社会,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讨文本内容,分析主要观点,交流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3.引导学生关注并学习调查自己身边的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现象,研讨交流科技对现代社会发展的影响。
可根据本地区科技、社会等特色资源,因地制宜指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科研小论文。
“中外当代科学论著”“中外文化论著”等。
1.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阅读方法,梳理论著的主要内容;
选读重要章节,通过阅读、讨论、探究,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了解科学文化论著的语言特点,学习运用精炼准确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阐释观点,表达思想。
2.能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阅读过程中注重反思,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乐于与他人交流。
(四)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本任务群是通过外国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的研读,广泛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阅读外国经典作品的习惯以及开放宽容的文化心态,进一步提升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博学高雅的文化品位。
1.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兴趣,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学作品。
调动学生关于世界历史、地理以及不同民族文化的知识,促进对外国文学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心灵世界的理解。
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家作品或专题,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拓展阅读、研讨交流。
“外国小说”“外国诗歌”“莎士比亚戏剧”等。
1.
根据小说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
尝试探讨不同民族文学之间的共同话题和文化差异。
注重言语活动中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能个性化地理解外国经典作家作品及其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对跨文化现象、作品等能够理解、批判与反思。
选修Ⅱ课程安排8项任务群的学习,包括: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传统文化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选修Ⅱ特有的课程都以“专题研讨”的名称显示,修订课标中设计了4个任务群供学生选择。
选修Ⅱ各任务群的学分、教学安排等建议如下:
(五)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
本任务群在选修Ⅰ“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的基础上,就我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的若干专题深入研讨,提高学生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培养批判精神与探究能力。
本任务群为2学分,36课时。
建议设置3—4个专题,每个专题9—12课时。
1.设立探究专题所涉及的作家不宜过多,角度可以多样。
2.教师可以依据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资源等,推荐相关专题,供学生选择学习。
学生也可自主设计,确定学习专题。
“鲁迅小说专题研究”“从《边城》看沈从文的乡土情结”“当代微小说特点研究”等。
1.围绕中心论题进行有准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 语文学科 教学 指导 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