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三年级音乐第六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08533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8.29KB
浙教版三年级音乐第六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浙教版三年级音乐第六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三年级音乐第六册全册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它源于哪一首民歌?
(2)这段曲调给你们的情绪以什么感受?
3.介绍柳琴的形状与音色特征。
4.看着书上的图形谱,完整地听全曲,比较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速度变化。
5.揭示曲名《春到沂河》,介绍沂河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懂得《春到沂河》是以山东民歌为素材改编的乐曲。
6.再次完整地聆听全曲。
从乐曲的名称(标题)及三部分的速度变化,即兴用动作来表达对乐曲的感受与理解。
三、学习《嘀哩嘀哩》
1.导入:
谁能模仿小黄鹂鸟的鸣叫声?
如果你不会的话,请听听歌曲中的小黄鹂鸟叫。
2.听歌曲范唱(录音或教师示范)。
3.请你模仿歌曲中的黄鹂鸟叫声。
4.讲解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A、在歌曲黄鹂鸟的叫声中模仿其节奏,从模仿实践中感受“”的长短。
B、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在复习四分、八分音符时值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
5.再听歌曲范唱,要求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
6.学习曲调:
分两部分学唱,
(1)前16小节的学唱曲:
听出这16小节中的相同乐句是哪一句?
先学唱这8小节,然后在学唱其他8小节。
(2)后16小节从听辨相同节奏地乐句切入,学唱好8小节,然后
再学唱最后8小节。
(3)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
7.有感情地学唱歌词,唱好全曲。
8.让学生自己为歌曲第二部分选用合适的打击乐器编创伴奏,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创作,在尝试实践的基础上,选择最好的方案。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表演《春天举行音乐会》创编活动
1、学会歌曲并进行表演
2、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作能力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听《春天举行音乐会》的伴奏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歌
二、学习《春天举行音乐会》
1、谈话导入:
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你能用人声来模仿一下吗?
春雷的声音?
春水的声音?
春雨的声音?
春风的声音?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的音乐会--课题揭示的《春天举行音乐会》。
2.聆听范唱(教师示范或听录音)。
3.设问:
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这首歌多么富有想像!
4.学唱第一部分歌曲(前16小节):
(1)有感情地、有节奏地吟读歌词(按音乐节奏)。
学生吟诵歌词时,教师弹这16小节曲调为他们伴奏,既作为背景,又为学曲调铺垫,注意:
(2)在有感情熟读这段歌词的基础上,学会曲调与歌曲。
5.学唱歌曲第二部分:
(以乐句为单位,以听唱法为主学唱曲调。
“春天举行音乐会”是点题乐句,也是全歌的高潮,要注意唱好。
)
6.有感情地唱全歌,并伴以动作表演。
7.以打击乐伴奏渲染其气氛。
8.打击乐的编创有两个方面:
一是选择乐器,二是选择节奏
三、创编活动
1.启发引导谈话,本课听的、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一个主题,即大自然的春天。
表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我们每一位学生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能否也尝试一下创作……
2.课本上有四幅图,你们还可以画出更多的春天的画面,在欣赏的作品中用柳琴、小提琴表现,你们可用打击乐或你们各自所掌握的各种乐器(凡是能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可以来表现),用你的想像去创作吧。
3.创作活动可以一个人,也可以找伙伴二、三人一起创作,也可以是小组,请大家自由结合,充分想像,即兴创作。
第三课时
欣赏《春》复习《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节奏教学
1、通过节奏练习巩固掌握XXX和XXX的节奏型
2、通过欣赏《春》让学生感受回旋曲式,感受标题音乐的造型手法。
教学过程、
1、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嘀哩嘀哩》《春天举行音乐会》学生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欣赏《春》
1.在歌曲《嘀哩嘀哩》声中导入本课的欣赏。
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听《春》的主题音乐。
师问:
你能从这一段音乐声中感到四季中的哪一个季节?
说说你
3.分别聆听第一、二、三插段音乐。
4.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着课本上的图形谱及插图,想像音乐所描写的情景,并校对、调整自己刚才填写的答案。
5.用彩色笔涂色块,描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想像音乐描写的情景,启发学生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音乐的情绪发展。
不要求统一答案,只要大致情绪(色彩)相同即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四、音乐节奏的听辨练习
1.听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与记忆力。
能辨别前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后十六分音符节奏。
2.教师还可以自己编三条节奏,让学生听辨。
3.可以让学生创作三条节奏进行听辨。
4.三条节奏要同时拍击,并可以重复二到三次。
5.听辨后让全体学生模仿拍击。
五、教师课堂小结
第二课
可爱的动物
歌曲《顽皮的杜鹃》《花喜鹊和小乌鸦》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天上飞的杜鹃,地上跑的马,都是可爱的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在感受、体验以“杜鹃”、“马”为题材的四首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即兴创作表演活动,以表达我们对动物的一片爱心。
2.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唱好《顽皮的杜鹃》、《我心爱的小马车》,并试用八个音即兴创作4小节曲调,唱自己的歌。
1.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其音乐形象的造型生动而别出心裁,幽默而略带戏谑。
乐曲由十三首带有标题的小曲及终曲组成。
本曲是其中的第九首。
2.二胡独奏曲《赛马》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的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乐曲由三个部分组成。
3.歌曲《顽皮的杜鹃》这是一首曲调优美、词意简练、音乐形象鲜明的奥地利童谣。
歌曲以轻快活泼的节奏和清新流畅的旋律,生动地表现了孩童在大自然中与顽皮的杜鹃嬉戏玩耍的情景,充满童趣。
4.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是一首儿童寓言歌曲,用拟人化的对比手段评价花喜鹊和小乌鸦的“品格”,歌曲词曲结合贴切,平稳的叙述性音调,插入大跳音程加上波音的唱法,生动的表现了两只鸟的形象。
两课时
歌曲《顽皮的杜鹃》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
1、认识低音掌握的八个音的音高与唱名。
2、学会歌曲旋律,
1、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
二、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1.解题导入。
设问:
谁有过去大森林的体验?
也许我们大部分都没有去过。
能称森林的是几万株几十万株的大树组成的茫茫一大片大树。
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是《森林深处的杜鹃》,你能从音乐声中想像吗?
2.聆听《森林深处的杜鹃》。
3.再听《森林深处的杜鹃》,要求:
(1)当你听到是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时请站起来?
(2)当你听到杜鹃鸣叫声时请举手。
4.师生讨论。
师问:
(1)你能描绘一下,你想像中的森林景色吗?
(2)你能模仿杜鹃的叫声吗?
5.复听乐曲:
要求,把你对音乐作品的理解用你认为最方便、最能表现的形式表达出来。
如:
简笔画、身体的动作……边听边表现,要保持教室安静能听清音乐,自由想像。
6.简单介绍圣-桑的《动物狂欢节》。
7.完成教材下方的练习与思考。
8.在括号内填入单簧管名称或图形。
三、学习《顽皮的杜鹃》
1.复习已学过的音高,注意唱准,尤其是两音的音准。
2.讲解低音点,在记谱中,除了从八音外,还有低音区的音,简谱中用音符下面加点来表示,如“567”的低音就用来表示。
教师示范“567”的柯尔文手势。
3.唱准八个音,同样要注意唱准。
学生边唱边打手势。
4.出示《顽皮的杜鹃》前4小节曲谱,让学生视唱:
5.在能准确视唱前4小节的基础上,再加4小节:
谁能以最短的时间,唱的最准确,进行表扬
6.听辨训练:
听出乐句的重复部分及出现最多的两个音是什么音?
在什么时候出现?
(教师弹奏全曲。
)
7.视唱全曲。
表扬能完整地唱全曲的学生。
8.学唱歌曲。
注意唱“咕咕”时要短促、跳跃,想像就是杜鹃在歌唱。
9.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师课堂小结
聆听《赛马》歌曲表演《花喜鹊和小乌鸦》创作自己的歌
1、学会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
2、学生自己创作小歌曲,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3、聆听赛马,通过热烈奔放的节奏,感受草原的热闹景象
二、欣赏《赛马》
1.准备一段内蒙古大草原举行赛马盛会的录像,以及一段二胡演奏。
如班上有学生会拉二胡或教师本人会二胡演奏更佳。
2.播放内蒙古人民赛马盛会的录像让学生感受赛马时的热烈场面。
同时播放录音《赛马》
3.师问:
刚才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是什么场景?
4.揭题《赛马》二胡独奏。
5.听听二胡的音色,讲讲二胡的主要结构与发音原理:
二根弦,
一个共鸣箱,一把弓。
弓摩擦弦,振动发声,由共鸣箱扩大传音。
6.聆听第一乐段主题。
再随主题哼唱一次。
这段音乐表达了当时比赛场面怎样的气氛?
音乐主要运用什么节奏型表现这种气氛?
7.聆听第二乐段的主题:
再随这主题哼唱一次。
8.师问:
这段音乐与第一乐段音乐比较,又表达了比赛的怎样情?
9.再听第二乐段。
(1)第二乐段的主题反复了几次?
(2)你能想像每次反复的不同变化,在比赛的场面上的不同情景吗?
(3)第二次反复时,独奏乐器二胡是怎样演奏的?
你能模仿一下吗?
10.完整地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五幅插图。
听完后谁能把这场赛马盛会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11.复听全曲,边听边用节奏乐器、或人声表演赛马时的情景。
三、学习歌曲
1、用寓言故事导入课题
2、教师范唱歌曲,在聆听时要注意歌曲的情绪时怎样的?
给你印象最深的时哪几句?
3、放录音听范唱,模唱印象深刻的乐句。
4、教师弹琴学生听歌曲旋律
5、跟随录音,看歌谱哼长唱歌谱
6、重点解决难点部分,老师及时给予纠正
7、完整的学习歌曲。
8、学习演唱歌曲曲谱
9、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做伴奏
四、创编活动
1.该曲调的创作要符合三个条件:
(1)用八个音。
(2)用四种节奏型。
(3)4小节长度。
2.凡符合以上三个条件,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
3.在学生创作后,要让学生自己唱自己创作的歌。
4.评价后(师生共同评价),唱几首优秀的创作,教师点评给予鼓励。
第三课童趣
教材分析
1.歌曲《猜调》
这是云南儿童游戏时唱的对歌,内容生动,形式活泼,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诙谐的情趣。
2.管弦乐《木偶的步态舞》
法国作曲家德彪西于1910年为其爱女写了题名为《孩子们的角落》(也译作《儿童乐园》),木偶的步态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
曲中大量运用切分音和带顿音的八分音符,这是美洲黑人糕饼舞音乐的常用节奏,因此这首钢琴小曲成为欧洲音乐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乐的先例。
乐曲正以此描绘一个红眼黑面、毛发耸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3.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具有民歌风味的儿童歌曲。
歌曲以短笛的吹奏叙说了家乡的美景,赞美了生活的幸福,富有童趣。
4.歌曲《摇船调》
这是一首流行在台湾的汉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舞曲。
歌曲采用了问答对歌的形式。
十分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在相互对歌时活泼、欢乐的情景。
节奏明快、紧凑,体现了客家儿童爽朗、活泼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
1.表演《一支短笛轻轻吹》,体验其童趣。
2.从《猜调》中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3.掌握反复跳跃记号,进行即兴节奏问答的创作活动。
教学重难点:
在学唱歌曲时结合歌曲学习认识并实践反复跳跃记号。
1.谈话导入:
一位小学生在山坡上、在草地上,一边放羊一边吹着笛子,是多么富有童趣。
请听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2.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范唱)。
要求:
听听歌曲唱什么内容,表达怎样的情绪。
3.讨论歌曲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4.分句学唱:
(1)难点突破,歌曲中笛子的模拟声节奏较复杂,前十六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都在一句3小节内同时出现,有一定难度,先给予突破。
先慢速度学唱曲调:
当曲调唱熟后,再把歌词唱好,注意后十六分音符与前十六分音符的准确。
(2)学唱第一乐段前8小节与后4小节的曲调。
学唱时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这三个乐句,建议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用视唱法学习曲调与歌词。
然后完整地唱第一乐段的歌曲。
(3)第二乐段,建议用听唱法学唱,以减轻学生的识谱负担。
5.歌曲处理:
(1)模拟笛声在乐谱上有顿音记号“”要唱得短促、轻快,以表达主人翁欢快的心情。
(2)两个乐段要处理得细致:
第一乐段是绘景,第二乐段是抒情,两段要有对比。
(3)在教室内准备些道具,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表演唱,然后在全班展示,以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
6.《猜调》是一首一问一答的对歌,这种形式在民歌中很常见。
7.聆听《猜调》。
设问:
你能否听出歌中问什么?
答什么?
8.再听《猜调》。
歌曲的演唱形式?
歌曲的速度有什么变化?
9.复听《猜调》。
10.分析小结:
这首民歌的问句一气呵成,几乎让你没有喘息的机会和思索的余地;
回答时,机灵、敏捷,对答如流,显示出回答者的智力和思路的清晰。
11.提出要求:
课后请大家收集谜语,可以到图书馆去找,也可以自己编,我们下节课交流。
12.音乐知识:
反复跳跃记号
⑴.反复记号的一种形式。
反复记号有许多形式,当乐谱出现重复时,而在最后结尾处略有不同,往往在反复时跳过不同的小节,这就是反复跳跃记号。
⑵.这一音乐知识,在学唱《一支短笛轻轻吹》时结合歌曲学习讲解并实践。
⑶.还可以通过本练习,用色快表示曲调进行的顺序来理解这一知识。
13.教学小结。
1.为《木偶的步态舞》即兴编创表演,体验其童趣。
2.节奏问答编创活动。
通过节奏问答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
1.形象导入。
(1)设问:
你们看过木偶戏吗?
谁玩过木偶?
哪位同学来模仿一下木偶的动作、木偶的走路?
(当学生自由即兴模仿,教师可轻声地播放《木偶的步态舞》作为背景音乐衬托。
当有的学生能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
(2)设问:
谁能用语言来描述一下木偶的形象?
(活泼、可爱、滑稽、动作机械……
教师适时表扬用词恰当的学生,表扬他们观察很细致,总结很得当……)
2.聆听《木偶的步态舞》。
(1)揭示课题--标题名称。
(2)欣赏第一部分音乐,要求学生在安静听音乐的前提下,可以在座位上边听音乐边做无声的动作及脸部的表情。
(3)再次听第一部分时,学生可离开座位,走合拍的步子,及做身体动作,还应保持安静,能边听边即兴表演,互相不必语言交流。
教师也同时加入学生的行列。
(有条件的教室,学生最好脱鞋在地板上走动,教师也一样,这样能保证安静,听清音乐。
(4)聆听第二部分音乐,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走路。
(5)设问: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在速度上有什么变化?
表现了木偶的怎样形象?
3.完整地聆听《木偶步态舞》。
要求学生安静地边听音乐边根据音乐的发展变化即兴地做各人的模拟木偶的动作,把第一、二、三部分的动作有变化地进行表演,看谁做得最好?
尤其是“步态”要做得与音乐相吻合。
4.小结:
音乐给我们带来无穷的童趣与乐趣。
5.编创活动:
节奏问答
⑴节奏问答主要是训练学生的节奏感与想像力,是一种较为自由的一种即兴创作活动,没有太多的制约,原则上长度相同即可,但也不是完全一定要一样的小节数。
⑵节奏问答包含诸多音的要素,如力度、速度,以及疏密度等,而问答相当灵活,可以强对强,也可以强问弱答、弱问强答……。
⑶开始可以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在实践中主要是学生间的相互问答,时间上也较宽松,按课堂情况而定,但不宜做得时间太长,视学生兴趣而定。
宜每课做些活动,细水长流。
6.教学小结。
1.表演《摇船调》,感悟谜语的乐趣,课后收集更多的谜语进行民间文化交流。
2.猜谜活动交流。
3.单元小结。
感悟谜语的乐趣。
1.由《猜调》导入:
一问一答的歌曲上节课我们学了《猜调》,今天我们再唱一首这样的一问一答歌曲。
2.聆听(录音)范唱。
能听出问什么?
怎样回答?
3.再听范唱。
能感悟到“摇船”的感觉吗?
如当你有感觉时,请用摇船的动作为歌曲伴随律动。
4.用投影或幻灯打出歌谱(也可抄成歌片),让学生边听录音边做摇船动作边看歌谱,反应快的学生可以随录音轻声哼。
5.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分男女声(或小组)试唱歌曲。
教师从中获取反馈,纠正个别乐句的错误,如第3、4小节的一字多音,附点节奏等。
6.各人自学歌曲并设计表演。
7.各组排列成船形(四组4条船)教师手执口风琴到各组轮流伴奏(不带旋律,曲谱见课本),全班学生随教师的口风琴伴奏边唱边观察各组的表演(即兴)。
教师到哪一组中间,该组就边唱边表演,各组唱一段歌词即间→答→问答。
师生评价。
8.学生学习口风琴伴奏:
(1)找到G音及G=1,并顺次找到“1235”四个音。
(2)学奏伴奏谱8小节。
(3)在教师弹奏钢琴的旋律下,学生吹伴奏。
(4)学习最后4小节口风琴伴奏。
9.两组为一歌队,一问一答(表演、伴奏,均由队员自己承担)。
10.评价小结。
11.猜谜语活动
⑴各人把上节课后收集到的谜语进行交流。
⑵修改收集到的谜语。
⑶为《摇船调》编创新的歌词。
⑷演唱创作新的歌词的《摇船调》,并进行表演。
⑸单元小结:
音乐与人的关系给我们带来童趣、乐趣。
12.教学小结。
第四课音乐会
1.歌曲《游击队歌》是由我国作曲家贺绿汀所作的一首具有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自抗日战争初期之始传唱至今,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歌曲反映了处在敌后艰苦环境中的游击健儿的昂扬斗志、乐观精神和必胜的信念。
歌词以精练的语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游击战士战斗生活,表达了他们的精神风貌。
2.口笛独奏《苗岭的早晨》
这首口笛独奏曲的主题旋律取自苗族“飞歌”,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口笛是一种小巧玲珑、可含在口中吹奏的笛子。
它即能吹奏悠扬的旋律,又具有模仿鸟类鸣叫的造型功能,因而赋予乐曲以生动的趣味。
3.器乐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号)
这首舞曲原来是德国作曲家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这是在世界上较为流行的两首匈牙利舞曲中的一首,另一首为《匈牙利舞曲》(第六号),也出自于勃拉姆斯之手笔。
这里我们将欣赏到的是用三角琴(俄罗斯的民族弹奏乐器)、手风琴等乐器合奏的改编曲。
4.小号与乐队《那不勒斯舞曲》
《那不勒斯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的舞剧《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首舞曲,以小号为主奏乐器。
5.歌曲《我是小音乐家》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
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心声“我是小音乐家”。
6.歌曲《嘹亮歌声》
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简练而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
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儿童们在大自然中面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1.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
2.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熟悉乐器的音色及种类。
1.听觉直接导入:
(1)播放《游击队歌》与《苗岭的早晨》的第一句音响。
(2)设问:
你能听辨出这两首作品的片段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2.揭示作品的名称及演奏的乐器名称:
《游击队歌》--口哨;
《苗岭的早晨》--口笛;
3.聆听《游击队歌》:
(1)有条件的学校可将该歌谱用投影仪显示出来,让学生边听口哨吹奏,边看歌谱,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2)教师简单介绍作品的背景及作曲家贺绿汀。
(3)复听时,可允许班上会吹口哨的同学随录音跟着学吹片断,如:
4.聆听《苗岭的早晨》:
(1)设问:
听了这首作品你想像一下,苗寨早晨的美丽情景,并把它描述出来。
(2)教师简单介绍口笛乐器。
5.听辨乐器,选择曲名与画面的练习
⑴这一听辨活动,主要是将曲名、音色、画面形象连为一体,即:
将听觉、视觉、人文联系在一起,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的能力。
⑵这一练习可以是两个作品为一组,分组听后即做练习。
也可以四个作品听完后,再完成该练习。
6.欧洲文化中音乐、舞蹈具有重要地位,在特定地区都有传统的音乐、舞蹈传承,这些音乐、舞蹈往往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均分律动节秦,按小节线划分而循环往复地交替,如圆舞曲、波尔卡等,本课中的《匈牙利舞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三年级 音乐 第六 册全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