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数学《二次根式》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074610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20.12KB
沪科版数学《二次根式》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沪科版数学《二次根式》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科版数学《二次根式》专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如图3,在
(2)的条件下,以AB为边在AB另一侧作等边三角形△ABF,联结AD、BE和CF交于点P,求证:
PB+PC+PA=BE.
7、如图,在△ABC中,∠ABC=90°
,AB=BC,AC=2a,点O是AC的中点,点P是AC的任意一点,点D在BC边上,且满足PB=PD,作DE⊥AC于点E,设DE=x.
(1)证明:
PE=OB;
(2)若△PDC的面积为y,用a,x表示y,并求当x=2时,y的值;
(3)记m=AP?
PC+x2,证明:
不论点P在什么位置,m的值不变.
8、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
)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
,使得点C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
(1)求证:
CF=DG;
(2)求出∠FHG的度数.
9、已知:
在△ABC中,AC=BC,∠ACB=90°
,点D是AB的中点,点E是AB边上一点.
(1)如图①,BF垂直CE于点F,交CD于点G,试说明AE=CG;
(2)如图②,作AH垂直于CE的延长线,垂足为H,交CD的延长线于点M,则图中与BE相等的线段是
,并说明理由.
10、如图,在Rt△ABC中,AB=AC,∠BAC=90°
,O为BC的中点.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关系(不要求证明);
(2)如果点M、N分别在线段AB,AC上移动,在移动中保持AN=BM,请判断△OMN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四、综合题
11、
(1)如图1,已知:
在△ABC中,∠BAC=90°
,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证明:
DE=BD+CE.
(2)如图2,将
(1)中的条件改为:
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
,其中
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
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
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拓展与应用:
如图3,D、E是
D、A、E三点所在直线m上的两动点(D、A、E三点互不重合),点F为∠BAC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CE,若∠BDA=∠AE
C=∠BAC,试判断△DEF的形状.
12、课本的作业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把一张顶角为36°
的等腰三角形纸片剪两刀,分成3张小纸片,使每张小纸片都是等腰三角形,你能办到吗?
请画示意图说明剪法.
我们有多少种剪法,图1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定义:
如果两条线段将一个三角形分成3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两条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三分线.
(1)请你在图2中用两种不同的方法画出顶角为45°
的等腰三角形的三分线,并标注每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
(若两种方法分得的三角形成3对全等三角形,则视为同一种)
(2)△ABC中,∠B=30°
,AD和DE是△ABC的三分线,点D在BC边上,点E在AC边上,且AD=BD,DE=CE,设∠C=x°
,试画出示意图,并求出x所有可能的值.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15 度.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网格型.
【分析】根据正方形的轴对称性得∠1+∠7=90°
,∠2+∠6=90°
,∠3+∠5=90°
,∠4=45°
.
【解答】解:
由图可知,∠1所在的三角形与∠7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所以∠1+∠7=90°
同理得,∠2+∠6=90°
又∠4=45°
所以∠1+∠2+∠3+∠4+∠5+∠6+∠7=315°
故答案为:
31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发现并利用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 ①②③④⑤ .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①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条件,可证明:
△BCE≌△ACD;
②利用△BCE≌△ACD得出∠CBF=∠CAH,再运用平角定义得出∠BCF=∠ACH进而得出△BCF≌△ACH因此CF=CH;
③由CF=CH和∠ACH=60°
根据“有一个角是60°
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可得△CFH是等边三角形;
④∠DCH=∠CHF=60°
,可得FH∥BD;
⑤设AD,BE相较于点O,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CAD+∠CDA=60°
,而∠CAD=∠CBE,则∠CBE+∠CDA=60°
,然后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BOD=120°
,进而可得AD与BE的夹角为60°
【解答】证明:
(1)∵△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
∴∠BCA=∠DCE=60°
,BC=AC=AB,EC=CD=ED,
∴∠BCE=∠ACD,
在△BCE和△ACD中,
∴△BCE≌△ACD(SAS);
(2)∵△BCE≌△ACD,
∴∠CBF=∠CAH.
∵∠ACB=∠DCE=60°
∴∠ACH=60°
∴∠BCF=∠ACH,
在△BCF和△ACH中,
∴△BCF≌△ACH(ASA),
∴CF=CH;
(3)∵CF=CH,∠ACH=60°
∴△CFH是等边三角形;
(4)∵△CHF为等边三角形
∴∠FHC=60°
∵∠HCD=60°
∴FH∥BD.
∴AD=BE;
(5)∵∠CAD+∠CDA=60°
而∠CAD=∠CBE,
∴∠CBE+∠CDA=60°
∴∠BOD=120°
∴∠AOB=60°
即AD与BE的夹角为60°
①②③④⑤.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ASA、SAS、SSS.同时还要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创造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选择题
3、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直角三角形.
【分析】利用点D是斜边BC的中点,可以得到AD⊥BC,而DE⊥DF,得出∠1=∠2;
由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的性质及∠1=∠2可以证明△ADE≌△CDF;
得出S△ADE=S△CDF,得到S四边形AEDF=S△ADE+S△ADF=S△CDF+S△ADF=S△ACD=
S△ABC,即可得出结果.
∵AB=AC,点D是BC中点,
∴AD⊥BC.
∴∠2=90°
﹣∠ADF.
∵DE⊥DF,
∴∠1=90°
∴∠1=∠2.
∵AB=AC,∠BAC=90°
∴∠C=45°
又∵点D是BC中点,
∴∠DAC=∠EAD=
∠BAC=45°
∴∠C=∠EAD=∠DAC.
∴AD=CD.
在△ADE和△CDF中,
∴△ADE≌△CDF(ASA).
∴S△ADE=S△CDF,
∴S四边形AEDF=S△ADE+S△ADF=S△CDF+S△ADF
=S△ACD=
S△ABC
=
×
8×
8=16cm2.
故选:
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4、C【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①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即可;
②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B=AC,再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推出即可;
③求出△ADB≌△ADC,根据全等推出即可;
④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判断即可.
①或②或③,
理由是:
①∵AB=AC,∠1=∠2,
∴BD=CD;
②∵∠B=∠C,
∴AB=AC,
∵∠1=∠2,
∴BD=CD
③∵AD⊥BC,
∴∠ADB=∠ADC=90°
在△ADB和△ADC中,
∴△ADB≌△ADC(ASA),
④∵由AB=BC和∠1=∠2不能推出BD=CD,∴④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能灵活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
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分析】
(1)要证AF=CG,只需证明△AFC≌△CBG即可;
(2)连接AG,证明△ACG≌△BCG,得出AG=BG,再证出∠D=∠GAD,得出AG=DG,从而证出DG=CF;
(3)延长CG交AB于H,则CH⊥AB,H平分AB,继而证得CH∥AD,得出DG=BG和△ADE与△CGE全等,从而证得CF=2DE.
(1)∵∠ACB=90°
,AC=BC,CG平分∠ACB,
∴∠CAF=∠CBA=45°
,∠BCG=∠ACG=45°
∴∠BCG=∠CAF=45°
∵∠CBG=∠ACF,AC=BC
∴△BCG≌△CAF,
∴BG=CF;
(2)连接AG,如图1所示:
在△ACG与△BCG中,
∴△ACG≌△BCG,
∴AG=BG,
∴∠GBA=∠GAB,
∵AD⊥AB
∴∠D=90°
﹣∠GBA=90°
﹣∠GAB=∠GAD,
∴AG=DG.
∵由
(1)BG=CF,
∴DG=CF;
(3)如图2,延长CG交AB于H,
∵CG平分∠ACB,AC=BC,
∴CH⊥AB,CH平分AB,
∵AD⊥AB,
∴AD∥CG,
∴∠D=∠EGC,
在△ADE与△CGE中,
∴△ADE≌△CGE(AAS),
∴DE=GE,
即DG=2DE,
∵AD∥CG,CH平分AB,
∴DG=BG,
∵△AFC≌△CBG,
∴CF=BG,
∴CF=2DE.
【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三角形全等是解本题的关键.
6、【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2)证明△ECB≌△ACD,得到∠CEB=∠CAD,此为解题的关键性结论;
借助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
(3)如图,作辅助线,证明△CPA≌△CHE,即可解决问题.
(1)∵△ACE、△CBD均为等边三角形,
∴AC=EC,CD=CB,∠ACE=∠BCD,
∴∠ACD=∠ECB;
在△ACD与△ECB中,
∴△ACD≌△ECB(SAS),
∴AD=BE,
故答案为AD=BE.
(2)AD=BE成立,∠APE不随着∠ACB的大小发生变化,始终是60°
证明:
∵△ACE和△BCD是等边三角形
∴EC=AC,BC=DC,
∠ACE=∠BCD=60°
∴∠ACE+∠ACB=∠BCD+∠ACB,即∠ECB=∠ACD;
在△ECB和△ACD中,
∴△ECB≌△ACD(SAS),
∴∠CEB=∠CAD;
设BE与AC交于Q,
又∵∠AQP=∠EQC,∠AQP+∠QAP+∠APQ=∠EQC+∠CEQ+∠ECQ=180°
∴∠APQ=∠ECQ=60°
,即∠APE=60°
.
(3)由
(2)同理可得∠CPE=∠EAC=60°
;
在PE上截取PH=PC,连接HC,
则△PCH为等边三角形,
∴HC=PC,∠CHP=60°
∴∠CHE=120°
又∵∠APE=∠CPE=60°
∴∠CPA=120°
∴∠CPA=∠CHE;
在△CPA和△CHE中,
∴△CPA≌△CHE(AAS),
∴AP=EH,
∴PB+PC+PA=PB+PH+EH=BE.
【点评】该题以等边三角形为载体,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的应用问题;
对综合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7、【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专题】动点型.
(1)根据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O是斜边AC的中点得到BO⊥AC,再根据DE⊥AC得到∠POB=∠DEP=90°
,从而证明△POB≌△DEP,进而证得结论PE=BO;
解时注意分P在AO上和P在OC上两种情况讨论;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E=OP=x,PE=OB=a,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结论;
(3)根据AP?
PC=(a﹣x)(a+x)=a2﹣x2,代入m=AP?
PC+x2=a2,即可得到结论.
(1)P在AO上,如图1: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O是斜边AC的中点,
∴BO⊥AC,
∵DE⊥AC,
∴∠POB=∠DEP=90°
∵PB=PD,
∴∠PBD=∠PDB,
∵∠OBC=∠C=45°
∴∠OBP+∠OBC=∠PDB=∠CPD+∠PCD,
∵∠PBD=∠PDB,
∴∠PB0=∠DPE,
在△POB与△DEP中,
∴△POB≌△DEP(AAS),
∴PE=BO;
P在OC上,如图2,
∵∠C=∠DCE=∠CDE=45°
(2)∵△OBP≌△EPD,
∴DE=OP=x,PE=OB=a,
∴
(3)∵AP?
PC=(a﹣x)(a+x)=a2﹣x2,
∴m=AP?
PC+x2=a2,
即不论点P在什么位置,m的值都是a2.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一道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综合题,解题时一定要仔细审题.
8、【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在△CBF和△DBG中,利用SAS即可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证得;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证得∠DHF=∠CBF=60°
,从而求解.
【解答】
∵在△CBF和△DBG中,
∴△CBF≌△DBG(SAS),
∴CF=DG;
(2)解:
∵△CBF≌△DBG,
∴∠BCF=∠BDG,
又∵∠CFB=∠DFH,
又∵△BCF中,∠CBF=180°
﹣∠BCF﹣∠CFB,
△DHF中,∠DHF=180°
﹣∠BDG﹣∠DFH,
∴∠DHF=∠CBF=60°
∴∠FHG=180°
﹣∠DHF=180°
﹣60°
=120°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
9、【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根据题意得到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CD为斜边上的中线,利用三线合一得到CD垂直于AB,且CD为角平分线,得到∠CAE=∠BCG=45°
,再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AC=BC,利用ASA得到三角形AEC与三角形CGB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2)由CD为角平分线,且∠ACB为直角,确定出∠ACD=∠BCD=45°
,再由AC=BC,CD=CD,利用SAS得到三角形BCD与三角形AC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根据AC=BC,利用AAS得到三角形BCE与三角形CAM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
∵点D是AB中点,AC=BC,∠ACB=90°
∴CD⊥AB,∠ACD=∠BCD=45°
∴∠CAD=∠CBD=45°
∴∠CAE=∠BCG,
又∵BF⊥CE,
∴∠CBG+∠BCF=90°
又∵∠ACE+∠BCF=90°
∴∠ACE=∠CBG,
在△AEC和△CGB中,
∴△AEC≌△CGB(ASA),
∴AE=CG;
(2)答:
BE=CM
理由:
∵CD平分∠ACB,
∴∠ACD=∠BCD=45°
在△BCD和△ACD中,
∴△BCD≌△ACD(SAS),
∴∠ADC=∠CDB,
∵∠ADC+∠CDB=180°
∴∠ADC=∠CDB=90°
∴∠CBE=45°
∵CH⊥HM,CD⊥ED,
∴∠CMA+∠MCH=90°
,∠BEC+∠MCH=90°
∴∠CMA=∠BEC,
在△BCE和△CAM中,
∴△BCE≌△CAM(AAS),
∴BE=CM.
CM.
【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10、
11、.证明:
(1)∵BD⊥直线m,CE⊥直线m
∴∠BDA=∠CEA=90
°
∵∠BAD+∠ABD=90°
∴∠CAE=∠ABD………………………1分
又∵AB=AC
∴△ADB≌△CEA………………………2分
∴AE=BD,AD=CE
∴DE=AE+AD=BD+CE………………3分
(2)∵∠BDA=∠BAC=
∴∠DBA+∠BAD=∠BAD+∠CAE=180°
—
∴∠DBA=∠CAE……………………4分
∵∠BDA=∠AEC=
,AB=AC
∴△ADB≌△CEA……………………5分
∴AE=BD,AD=CE
∴DE=AE+AD=BD+CE………………6分
(3)由
(2)知,△ADB≌△CEA,
BD=AE,∠DBA=∠CAE
∵△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
∴∠ABF=∠CAF=60°
∴∠DBA+∠ABF=∠CAE+∠CAF
∴∠DBF=∠FAE……………………8分
∵BF=AF
∴△DBF≌△EAF……………………9分
∴DF=EF,∠BFD=∠AFE
∴∠DFE=∠DFA+∠AFE=∠DFA+∠BFD=60°
∴△DEF为等边三角形.
12、
考点:
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分析:
(1)45°
自然想到等腰直角三角形,过底角一顶点作对边的高,发现形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可形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易得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形可以考虑题例中给出的方法,试着同样以一底角作为新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则另一底脚被分为45°
和22.5°
,再以22.5°
分别作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或顶角,易得其中作为底角时所得的三个三角形恰都为等腰三角形.即又一三分线作法.
(2)用量角器,直尺标准作30°
角,而后确定一边为BA,一边为BC,根据题意可以先固定BA的长,而后可确定D点,再标准作图实验﹣﹣分别考虑AD为等腰三角形的腰或者底边,兼顾A、E、C在同一直线上,易得2种三角形ABC.根据图形易得x的值.
解答:
解:
(1)如图2作图,
(2)如图3①、②作△ABC.
①当AD=AE时,
∵2x+x=30+30,
∴x=20.
②当AD=DE时,
∵30+30+2x+x=180,
∴x=40.
所以∠C的度数是20°
或4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学习的理解能力及动手创新能力,知识方面重点考查三角形内角、外角间的关系及等腰三角形知识,是一道很锻炼学生能力的题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二次根式 沪科版 数学 二次 根式 专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