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重庆人常吃清蒸熊猫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061809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6.96KB
远古重庆人常吃清蒸熊猫Word格式.docx
《远古重庆人常吃清蒸熊猫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古重庆人常吃清蒸熊猫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魏光飚说,很多人都不知道,大熊猫是比较少见的大体型动物生小幼崽的物种之一。
“体重约100公斤的成年熊猫,幼仔出生时却只有巴掌大小,体重在70克-180克之间,仅仅是母体重量的万分之一到千分之几,就像一只小老鼠。
魏光飚说,熊猫幼仔的发育很快,1年时间里,就能从一只“小老鼠”长成一只体重达6公斤的大家伙。
有新发现
数百年前重庆或有熊猫生存
在如今的重庆市境内,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一只野生大熊猫的踪影,但你知道吗?
在数百万年前,重庆境内曾经是大熊猫的乐土。
在高海拔的山上,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熊猫出没。
魏光飚说,科学家们甚至还在重庆境内找到了6000年前的熊猫骨骼。
“如今,这一历史可能又将改写,我们最近发现了新的大熊猫头骨,正在做年代测定,它们生活的年代,应该就在数百年之前。
如果测定结果符合推断,那么就可以说明至少在数百年前,重庆境内还有大熊猫繁衍生息。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大熊猫离开重庆呢?
魏光飚说,应该是气候的原因,导致熊猫的主要食物——箭竹灭绝,才让大熊猫逐渐迁移到了其它地区。
大熊猫(学名:
Ailuropoda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
2004年全世界野生大熊猫数量约为1590只。
成年熊猫长约120~190厘米,体重85到125公斤,适应以竹子为食的生活。
大熊猫憨态可掬的可爱模样深受全球大众的喜爱,在1961年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时就以大熊猫为其标志,大熊猫俨然成为物种保育最重要的象征,也是中国作为外交活动中表示友好的重要代表。
起源进化
中国的“国宝”(40张)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思即为“像猫一样的熊”,也就是说“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却相似于猫。
”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
这一“错误的答案”是这么造成的:
解放前,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
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
“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
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动物。
主要食物
有些人认为大熊猫一直是食草动物,其实这是一种由拟熊类演变而成的以食肉为主的最早的熊猫。
始熊猫的主支则在中国的中部和南部继续演化,其中一种在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初期出现,体形比现在的熊猫还要小,从牙齿推断它已进化成为兼食竹类的杂食兽,卵生熊类,此后这一主支向亚热带扩展,分布广泛在华北、西北、华东、西南、华南以至越南和缅甸北部都发现了化石。
在这一过程中,大熊猫适应了亚热带竹林生活,体型逐渐增大依赖竹子为生。
在距今50-70万年的更新世中、晚期是大熊猫的鼎盛时期。
现在的大熊猫的臼齿发达,爪子除了五趾外还有一个“拇指”。
这个“拇指”其实是一节腕骨特化形成,学名叫做“桡侧籽骨”,主要起握住竹子的作用。
秦岭大熊猫已被认定为是大熊猫的一个亚种。
出现时期
化石显示,熊猫祖先出现在2~3百万年前的洪积纪早期。
距今几十万年
大熊猫在吃东西(14张)前是大熊猫的极盛时期,它属于剑齿象古生物群,大熊猫的栖息地曾覆盖了中国东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北达北京,南至缅甸南部和越南北部(夏勒,1993年)。
化石通常在海拔500~700米的温带或亚热带森林发现。
后来同期的动物相继灭绝,大熊猫却孑遗至今,并保持原有的古老特征,所以,有很多科学价值,因而被誉为“动物活化石”,中国把它誉为“国宝”。
如今大熊猫分布范围已十分狭窄,仅限于 中国的邛崃山、大小相岭和凉山局部地区。
大熊猫栖息地的巨大变化近代才发生。
近几百年中国人口激增和占用土地,很多栖息地消失了。
以前,大熊猫曾经生活在低山河谷,现在已经成了居民点。
大熊猫只能生活在竹子可以生长的海拔1200~3400米之间。
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这一濒临灭绝的活化石。
大熊猫的存亡,早已为世人所关注。
今后为保护和繁殖大熊猫,还需要继续寻找别的居住区,给熊猫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以使其物种延续。
分布范围
大熊猫生活在中国西南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温带森林中,冷箭竹、毛竹是这里主要的林下植物。
我国长江上游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这一系列高山深谷地带,包括
熊猫家族的生活(9张)秦岭、岷山、邛崃山、大相岭、小相岭和大小凉山等山系。
秦岭山系分布于南麓,主要分布的县是佛坪,一般分布的县是洋县,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太白、宁陕周至、留坝、宁强等。
岷山系除甘肃文县为一般分布外,其余都分布于四川。
在四川主要分布的县有平武、青川和北川等三县,一般分布的有九寨沟县、松潘、茂县等县,少量分布的县有安县、绵竹、彭州、卧龙、什邡和都江堰市。
邛崃山系主要分布的县有宝兴、汶川和天全等,一般分布的县有大邑和芦山,仅少量分布的县有邛崃、崇州、康定、泸定等。
大小相岭除洪雅和冕宁为一般分布县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荥经、石棉、汉源、九龙等。
大小凉山除马边、美姑和越西有一定数量外,仅有少量分布的县有甘洛、峨边和雷波等[1]。
数量
目前野外到底有多少只大熊猫?
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居住在高山区
大熊猫邮票图集(40张)陡坡的密竹林中,大熊猫的统计成为一项很艰苦的工作。
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曾经有过两次调查,估计野外有约1000只大熊猫,这个数字可能偏低。
大熊猫分布区域内共有37个县,若按主产、一般和少量三级划分,主产县每县约有100只,共有7个县;
一般多产县每县约50只以上,共11个县;
少产县每县常在50只以下,计有19个县。
据此推算,大熊猫野生数量总计约有一千只不到,圈养的数量约为100只。
大熊猫的净生殖率大约只有1.06740002,所以种群增长缓慢。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6年的调查,目前全国有野生大熊猫1596只,圈养数量161只。
大熊猫是熊科家族中最为珍稀,受到最大生存威胁的哺乳动物之一。
种类
20世纪八十年代调查统计,熊猫栖息地的面积约为13000平方公里。
根据国家林业局2005年调查报告,现在已经确认将大熊猫秦岭种群认定为大熊猫新亚种。
秦岭大熊猫和四川大熊猫在地域上已经分隔1.2万年之久,外形上秦岭大熊猫头部较圆。
根据2000-2001年开展的第三次大熊猫调查,秦岭大熊猫的数量(不含一岁半以下的幼体)有273只。
在秦岭山区,除黑白色大熊猫外,还发现过棕色和白色大熊猫。
大熊猫
科目
熊猫是一种有着独特黑白相间毛色的活泼动物。
大熊猫的种属是一个争论了一个世纪的问题,最近的DNA分析表明,现在国际上普遍接受将它列为熊科、大熊猫亚科的分类方法,目前也逐步得到国内的认可。
国内传统分类将大熊猫单列为大熊猫科。
它代表了熊科的早期分支。
典籍记载
古时候大熊猫也被称为“食铁兽”。
汉东方朔《神异经》:
“南方有兽,名曰啮铁。
晋郭璞注释《尔雅·
释兽》:
“似熊、小头、痹脚、黑白驳能舔食铜铁及竹骨。
清袁枚《新齐谐初集》:
“房县有貘兽,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
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引。
戴维的故事
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戴维一植物标本寄回法国,并且引进了许多植物新种到法国和欧洲各国外,还在中国发现了58个鸟类新种,100多个昆虫新种和许多重要的哺乳动物新种,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大熊猫
大熊猫(25张)、金丝猴和麋鹿。
1867年戴维第二次来华后,听说四川西部一带动物种类很多,而且有一些是人们尚未知晓的珍稀物种,便从上海到达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担任穆坪东河邓池沟教堂的第四代神父。
1869年的春天,戴维已到宝兴邓池沟天主教堂传教两年多。
3月11日这天下午,戴维和几个人来到邓池沟源头采集到几种生物标本,正高兴地返回天主教堂,途中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主人客套地让他们到家中去用茶点。
突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奇特动物皮深深地吸引了戴维。
主人告诉他:
当地人叫这种动物是“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
李家的猎人告诉戴维,他很快就会看见这种动物的活体。
戴维异常激动他估量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品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的一个空白。
为了得到这种奇特的动物,戴维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
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就把它杀死了。
1869年5月4日,猎手们终于给戴维带来了喜讯:
捕到一只“竹熊”和6只“长尾巴猴”。
大熊猫经过戴维的认真思考,他给“竹熊”取名“黑白熊”,给“长尾巴猴”取名“仰鼻猴”。
那只憨态可掬的“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以及又圆又大的脑袋和滑稽可笑地动作倍受戴维的喜爱。
他一会儿称体重一会量身段对这只“黑白熊”进行着当地人从未看到过的科学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
可是,要把这个宝贝从地处川西平原西部边缘的穆坪(现宝兴)带到大西洋彼岸的法兰西帝国,在当时交通条件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既要翻山涉水,又要远渡重洋,谈何容易。
结果,这只可爱的“黑白熊”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不断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已经奄奄一息了,戴维神父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
世界上的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就这样产生了。
正式命名
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将这张兽皮展出后,当时谁也不认识大熊猫,人们从兽皮上看到它有一张圆圆的大白脸,眼睛四周有两圈深深的黑斑,像是戴着一副墨镜,于是有人断定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这个动物皮子是假的!
有人却又说它只不过是一种奇异的熊罢了。
但是,经博物馆主任米勒·
爱德华兹充分研究后认为:
它既不是熊,也不是猫,而是与中国西藏发现的小猫熊相似的另一种较大的猫熊,便正式给它定名为“大猫熊”。
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
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分别注明中文和拉丁文。
但由于当时中文的习惯读法是从右大熊猫吃粽子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人们就约定俗成地把“大猫熊”叫成了“大熊猫”。
台湾有家报纸曾撰文给“熊猫”正名,但人民已经习惯,反而觉得“猫熊”不那么顺口了。
从此,“大熊猫”这个现代名称就这样诞生了!
戴维也就成了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宝兴大熊猫的外国人。
据了解,戴维神甫在1870年将大熊猫皮送回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的同时,还将在宝兴境内收集到的金丝猴(当地人叫“长尾巴猴”或叫“长尾子”戴维取名“仰鼻猴”,爱德华兹主任定名“金丝猴”)、绿尾虹雉(贝母鸡)、小熊猫(山猫蹲)以及“植物活化石”珙桐(山梨子)等也带到了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陈列,博物馆主任米勒·
爱德华兹都一一做了命名。
台湾又叫做猫熊。
世界轰动
大熊猫的发现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
从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大熊猫产区,试图揭开大熊猫之谜并猎获这种珍奇的动物。
其中包括美国罗斯福总统的的两个儿子西奥多·
罗斯福和克米特·
罗斯福。
兄弟俩先是到戴维发现大熊猫宝兴县,一无所获,然后又进入大凉山。
在越西县他们开枪打死了一头大熊猫,作成了标本带回美国。
以后又有德国、英国等国的探险家猎获大熊猫,从中国猎人手中收购的就更多了。
一时间不少西方国家的博物馆里都有了大熊猫的标本。
但他们始终没能捕获到一只活的大熊猫。
在戴维神甫发现大熊猫的67年之后,捕获活大熊猫的梦想终于被一位顽强的美国女人实现了。
1936年,35岁的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露丝·
哈克利斯新婚,丈夫威廉·
哈克利斯是一个狂热的探险家,结婚后两周就奔赴中国寻找大熊猫。
然而威廉还未到达大熊猫产区便病死在上海。
露丝当初要求和丈夫同行,被丈夫认为是累赘而遭到拒绝,现在她决心完成丈夫的遗志,在丈夫去世的两个月的1936年4月启程前往中国。
露丝的探险队仅有两个人——她和25岁的美籍贯华人杨昆廷。
杨的哥哥曾经参加过罗斯福的儿子的中国探险队。
他们从上海乘坐小木船逆水而上到达成都,然后进入汶川,在深山老林里寻觅大熊猫的踪迹,设置猎捕的陷阱。
11月9日,当他们来到一片大雪覆盖的竹林时(专家考证为汶川县草坡乡),听到一个枯树洞里传出类似婴儿啼哭的声音。
当杨廷昆从树洞里捉出一只毛茸茸的小动物,递到已经冻得麻木的露丝怀里时,她简直难以相信,这就是西方人半个多世纪以来梦寐以求的大熊猫活体!
露丝以为这只不到3磅的小家伙是雌性(后来证明是雄性),便用杨廷昆妻子的名字给她取名“苏琳”。
幸运的露丝知道她得到的东西是何等的宝贵,带着苏琳迅速返回成都,随即乘飞机到上海。
但在出境时遇到了麻烦。
可爱的大熊猫
尽管西方人已寻求大熊猫半个多世纪,并且知道它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但直到那时,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几乎为零。
猎人可以任意捕猎这种“熊”,政府也没有任何保护的规定和措施。
露丝的麻烦并不在于她捕获了大熊猫,而是进入中国内地的手续不全,因此不能离境。
最后她采取行贿的办法登上了到美国的轮船,她把苏琳装在一个大柳条筐里,在海关登记表上写上“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便混出了海关。
露丝带着苏琳还在太平洋上航行,越洋电报早已把消息传遍了美国。
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时,正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惊喜万分的美国人在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为珍贵的客人安排了最豪华的套房,召开隆重的欢迎晚会。
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
曾经为寻找大熊猫到过中国的罗斯福的儿子西奥多见到苏琳时,十分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
”经过激烈的竞争,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得到了苏琳。
人们像潮水似的涌向这里,最多的一天达4万人,超过了该动物园的最高记录。
苏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的新闻,商人们争先恐后的赶制大熊猫形象的产品,时髦女郎身着大熊猫图案的泳装招摇过市,甚至一种鸡尾酒也以大熊猫为名。
露丝和苏琳的故事成为畅销书,并搬上了银幕。
路西和苏琳不幸的是苏琳只活了一年,后被做成标本永久陈列。
苏琳的出现,使大熊猫从博物馆走进大众,她不仅珍稀,而且尤其可爱,一时间成为了全世界的动物明星。
各西方大国竞相到中国捕捉大熊猫,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成都的教会学校华西大学在其中“帮了大忙”。
在大熊猫产区呆了20年,有“熊猫王”之称的英国人丹吉尔·
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之间,就收购了9只活的大熊猫,并把其中6只带到了英国。
二战期间,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明”在德机的轰炸下表现镇定,玩耍自如,成为伦敦市民心目中的战时英雄。
在战争最严酷的时候,报纸仍然在报道明的生活。
明1944年底去世,泰晤士报刊登的讣告称:
“她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她给千百人带来了快乐”。
杭州消防医院:
浙江省消防总队医院:
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2月,英国人又通过外交途径,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到汶川进行大搜捕,终于捕获到一只大熊猫送到英国。
像中国的许多事物一样,熊猫在国外大出风头以后,在中国的地位迅速攀升。
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开始限制外国人的捕猎活动。
也许正因为如此,大熊猫才得以幸存。
形态特征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憨态可掬,但头圆尾短,非常可爱。
头部和身体毛色绝大多数为黑白相间,
大熊猫在树上嬉戏 即鼻吻端、眼圈(呈“八”字排列)、两耳、四肢及肩胛部(横过肩部相连成环带)为黑色,其余即头颈部、躯干和尾为白色。
腹部淡棕色或灰黑色。
其体长120~180cm;
尾长10~20cm,白色;
肩高一般为65~70cm;
体重60~125kg。
前掌除了5个带爪的趾外,还有一个第六趾。
背部毛粗而致密,腹部毛细而长。
陕西秦岭佛坪自然保护区共有四次发现白色大熊猫。
据陕西人民出版社《当代陕西大事辑要(1948-1990)》725页载,最早在秦岭南坡佛坪自然保护区发现白色大熊猫的时间是1990年11月15日。
那只大熊猫体高0.7米,除眼圈、四肢下部外,从耳朵、肩胛到整个胸脯,均为白色,堪称“宝中之宝”。
此后在1991年、1992年又相继发现了两只。
最后一次是在4年前(2012年记录),约2008年。
发现的大熊猫还有一种是棕色大熊猫,也是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发现的。
最早是在1985年3月26日,陕西佛坪自然保护区内佛坪县岳坝乡大古坪村村民吕国友在海拔大约为1200米的悬马沟竹林深处的河滩发现一只棕白色相间的患病大熊猫,身体极度衰弱,后来经过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和各个方面的协力抢救,才转危为安,病愈以后寄养在西安动物园,取名“丹丹”,当时年龄为13岁,体重60多千克。
这是世界上科学界首次发现体毛为棕色的大熊猫,此后于1990年、1991年和2009,在佛坪自然保护区内的竹林中又有3次分别观察到棕色大熊猫的2只成体和1只幼仔。
这种熊猫两耳、眼圈、睫毛、吻头、肩胛及四肢的毛均为棕色。
因此,北京大学大熊猫专家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大熊猫”。
可爱的大熊猫(6张)
无论棕色或白色大熊描,确为世界罕见。
它们的发现,打破了熊猫研究史上“单形性”(即毛色黑白相间)的说法,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这样,目前已知的大熊猫的毛色共有三种:
黑白色、棕白色、白色。
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大熊猫因头部更圆而更像猫,被誉为国宝中的“美人”。
生活习性
大熊猫主食竹子,大熊猫属于杂食动物,除了竹子以外非常喜欢吃苹果。
也嗜爱饮水,还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
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
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有的大熊猫也可能因为留恋自己家园的隐蔽条件和食物基地而不惜长途跋涉,沿沟而下,到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
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
它们到了溪边,以舔吸的方式饮水,若溪水结薄冰或被砂砾填没,则用前掌将冰击碎或用爪挖一个浅坑舔饮。
生存环境
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各山系的高山深谷,为东南季风的迎风面,气候温凉潮湿,其湿度常在80%以上,故它们是一种喜湿性动物。
它们活动的区域多在坳沟、山腹洼地、河谷阶地等,一般在20°
以下的缓坡地形。
这些地方土质非常肥厚,森林茂盛,箭竹生长良好,构成为一个气温相对较为稳定、隐蔽条件良好、食物资源和水源都很丰富的优良食物基地。
居住于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
生活环境湿度很大,温差也比较大。
除发情期外,常过着独栖生活,昼夜兼行。
巢域面积为3.9~6.4平方千米不定,个体之间巢域有重叠现象,雄体的巢域略大于雌体。
雌体大多数时间仅活动于30~40公顷的巢域内,雌体间的巢域不重叠。
食物主要是高山、亚高山上的50种竹类,偶尔食用其它植物,甚至动物尸体。
日食量很大,每天还要到泉水或溪流去饮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远古 重庆 人常吃 清蒸 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