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心得体会word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060806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0.99KB
坐井观天教学心得体会word版文档格式.docx
《坐井观天教学心得体会word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坐井观天教学心得体会word版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只是不要移动,学生就知道青蛙天天懒懒地坐在井里能只看见一个固定的小小的天。
4、教学中要准确把握教材,特别是在理解文字方面。
“你知道小鸟飞过很多地方吗?
课文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
——飞了一百多里”引导学生先通过文字想象,在理解有困难时再运用课件,给学生动脑思考的机会。
在学习第三个问题也就是揭示寓意时。
教师直接提问,让学生明白这个成语的人生哲理—飞得高,才能看得远。
可能老师担心时间问题,就直接告诉学生,学生没得到充分体悟。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把问题简单化。
把“从这个故事中,你学会了什么?
”换个说法“文中的小鸟和青蛙你更喜欢谁?
”学生可能会回答喜欢小鸟。
为什么喜欢小鸟?
用句式“因为
,所以喜欢小鸟”展开教学。
然后顺势指导小鸟因为去过很多地方,看见过森林,大海,高山……用一个成语形容就是“见多识广”而青蛙却“目光短浅。
”那么寓意就自然融入到学生心里。
最后再从文本引导学生走向生活,探究自悟生活中的“坐井观天”的人和事。
比如“孩子学习一二三的故事。
”总之通过本次听课调研活动,欧阳老师对于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更具有效性,也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努力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资源,同时,又能走出教材,把学生引向更加广阔的语文的空间,让课堂成为学生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这样的课堂才更具有效性吧!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注重实践与积累。
备课除了备文本,还要备学生。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柏井镇柏井联校柏井中心小学李瑞珍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要求认读的生字,正确书写“则、渴、喝”三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一边读一边想。
能分角色朗读《坐井观天》。
3、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联系自己的体验谈感受。
教学重点
认识13个生字,并会书写“则、渴、喝”三个字,利用游戏识字,指导学生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朗读兴趣。
教学难点体会寓言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
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
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
(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
)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
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
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
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
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
(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
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
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
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
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
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受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
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
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
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
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
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
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
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
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
《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
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
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的灵感。
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
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
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
”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
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
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王忠娟
《坐井观天》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文主要通过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来争论天到底有多大的问题。
课堂中,让学生自主、愉悦地读懂故事,明白道理,品味语言的能力。
一、激情(热身活动3分钟)
师我们学了很多的成语,现在咱们来比一比看谁的成语说得多。
师成语多多,表现好的孩子也多多,老师喜欢你的聪明,能干。
接下来,咱们一起一则有趣的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二、审题,解读
师谁来给大家读读课题?
师坐在井里看天,天究竟有多大?
师你说的很有理!
现在看一看课文中青蛙和小鸟在坐井观天中的表现吧!
三、朗读课文
师请孩子们轻轻翻看书的6页,自由读一读课文。
老师有两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比一比谁读得又快又好。
师刚才王老师看见孩子们都在仔细认真地读书,非常棒,这一次啊,老师再请你勾画读课文,请出你的小铅笔,用横线勾出小鸟说的话,用波浪线勾出青蛙说的话,好吗?
开始行动吧!
师好了,我看孩子们都勾画完了,谁来读读小鸟说的话?
师小鸟为什么说天无边无际呢?
请大家一起跟随小鸟飞一回,我们出发了。
(课件)
课件小鸟飞呀飞,飞过,飞过,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师谁来说,看谁说的好。
师说说飞过什么样的海,什么样的草原,像这样说,谁再来说说。
生1小鸟飞呀飞,飞过无边无际的草原,飞过无边无际的沙漠,还没有看到天的边。
生2……
师孩子们的语言真丰富,小鸟飞过许多地方,它从来没有看到天的边际,所以小鸟说天无边无际。
(擦掉板书无边无际?
师可是青蛙认为小鸟在说大话,那大话是什么意思呢?
能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吗?
生大话就是吹牛。
师大拇指送给你,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是真的,谁能把不相信的语气融入句子里。
(课件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
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师谁来当小评委?
生他只是把句子读通顺了,不相信的语气没读出来。
师青蛙不相信,小鸟可着急了,他得努力劝说青蛙相信自己的话。
该怎样读呢?
谁来试试?
(抽生2回答)
师感觉到有点大了。
师我感觉到天真的很大。
师请孩子们一起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为什么笑了。
师对,眼见为实,让它亲眼瞧一瞧!
瞧,青蛙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呢?
又会说些什么呢?
(课件)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惊呆了,看见了_________,于是对小鸟说“___________。
”小鸟说“_______________。
”
四、总结全文,感悟寓意
学习了故事你知道了些什么?
分角色表演读故事。
评析
我将“无边无际”“大话”“笑”三个词作为文章理解的关键。
通过这三个词来了解课文,穿针引线。
首先,在引导学生了解“无边无际”时,我设计了动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什么是无边无际?
通过让学生欣(无边无际)的沙漠、(无边无际)的海洋、(无边无际)的草原、(无边无际)的天空等等,来拓
展学生的思维,营造一定的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无边无际的内涵。
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实现对第一次对话的理解。
当我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时,教室里顿时书声琅琅,学生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投入朗读练习,从他们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可以看出,他们不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并在朗读中有所感悟。
听到学生的评价,我欣喜地感到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并学会了倾听、表达和交流。
瞧!
学生说的不就是这则寓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
虽然他们没有说出“不要做目光短浅、狭隘的人”,但从他们的话语中不难看出,孩子们已有所感悟。
卢梭说过“在达到理智年龄以前,孩子们不能接受观念,而只能接受形象。
”我想岂止是孩子,形象的东西,
谁都接受得快。
课题“课前预习的布置与课堂检测反馈方法的探究”
大有山学校殷全平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让新的理念冲刷了我们的头脑。
随之,我们的课堂渐渐地也发生着变化。
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结合自己的研究小课题,让学生在课前学习时提出自己的问题,以达到理解文本的效果。
案例中学生通过预习产生的疑问,提前解决了老师设计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疑问精神,在课堂中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体现了学生课前预习发问精神的鼓励和对对孩子童心的珍爱。
师同学们,通过课文《坐井观天》的预习和刚才的学习,对课文你们还有什么想法或感受吗?
(班中有几个学生举着手,其中一个平时很胆小的小女孩把手举得高高的,眼里充满渴望被叫起的光芒,看到平时不爱发言的她举起了手,立即叫他起来说有什么要说的。
生小青蛙呆在井里肯定很闷,有一天它终于跳出了井口,将会怎么样呢?
(其实这是我教学环节中涉及的一个问题,我打算在课后当成一个小练笔布置给学生,还没等我说出来,他竟然提出来了,正好我顺势解决岂不是正好,我用手轻轻的抹了一下她的头,并表扬了他。
(这一问一开始全班沉默了一下,但一会儿就有好多的小手举起来,学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丁香花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副丰收的景象!
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的回答让我们猛地一惊)
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
我没有按照我们“循规蹈矩”设计的问题牵着孩子们的鼻子走,而是给了学生展示预习的机会,思维创新的空间,想象的余地,并让孩子把预习中的疑问及感受大胆说出来。
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鼓励了学生发问的精神,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敢发表见解,敢大胆想象,创新思维的火花。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
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而精彩。
不足之所以美丽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今天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3课《坐井观天》,这是一则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浅显,简单的故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教材特点、研究课题及学生实际设计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青蛙自大,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通过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
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体现导得有方,学生学得主动,读书读得深入。
师生的思想交流、感情交流充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感受。
针对二年级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在教学中特别注意加强朗读和发展思维,培养有条理说话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认识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动形象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成语的意思。
首先我用“小鸟和青蛙在争论什么?
”顺势板书“天无边无际”“天只不过井口那么大”谁对?
谁错?
在两个板书的中间打一个大大的“?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是让学生弄懂“一百多里”有多远?
让学生朗读“我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想下来找点水喝”让学生说话,说说小鸟也许飞过哪里。
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回答的十分精彩,小鸟也许飞过高高的山,大大的城市等等。
教师再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出小鸟赞叹天很“大”的语气。
三是重点让学生对“无边无际”这个词语的理解。
首先让学生想象天有多大,在让学生说说“无边无际的(
)”拓展思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天很大,无边无际。
然后是对寓意的理解。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
所以,明白道理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完成这一目标时,我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抓青蛙说的“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头就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
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天天”“一抬头”借助青蛙在井底的软件,让学生边读边思青蛙为什么会错?
得出结论高高的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他的目光狭小,所见有限,导致它把天有多大都弄错了。
抓青蛙的神态和表情。
一个“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听不进小鸟的劝告,自以为正确。
通过对“笑”的揣摩,学生知道了,不学不问,不听劝告,还自以为是也是导致青蛙错误的原因。
通过对小鸟和青蛙正确错误原因的分析,学生自己悟出了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观天”这则寓言,让学生各抒己见,用学到的道理指导今后的学习生活。
角色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以致达到表演读的程度。
但是,在真正走进课堂上完课之后才发现实践和理论的差距.在听了教研室张翠霞老师的指导和课题实验老师的评课后,更让我有如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为我今后的教学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
要注意老师的导与学生的自主有机结合
老师应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孩子,但同时得注意如何体现老师的“导”。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我布置孩子们自由读书,思考“青蛙和小鸟在哪儿里干什么,并勾画重点词句,学生一出口,就开始齐读,没有理解到自由读书的意思,看着孩子读得起劲我没有忍心打断他们,我也意识到,齐读失去了思考的空间,只是想着之后再让他们自由读,勾画,这样看来,学生失去读思结合的时间。
所以,从学习的效果看,自主学习的效果不是很好。
2.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
上课前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
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
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
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灵活性。
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
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3、学生富有创造性,只要教师给以适当的引导,一定的启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激发起来,绽放出创造性的火花,让人惊喜。
从这里,也可以想到另一个问题,即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有心理基础的。
那些不是我们外加给学生的,学生的内心其实都有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和激情。
而我们所做的,是引发他们的动机,提供一定的机会,培养一定的方法,再给以适当的鼓励。
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唤醒、激励和鼓舞!
纵观整节课,我认为在指导朗读方面时间不够。
在课堂实际操作时,对学生的引导方式上有待改进,由于在课前设计语言还不够精心,导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过于琐碎,看上去自己有点忙乱,教师的引导在课堂上显得尤为重要,今后课堂引导要讲求技巧,尽可能地创造机会让学生把学到的词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语文发挥其工具性作用。
一堂课下来虽然发现了许多问题,但努力的过程却让我受益非浅。
相信语文的教学不在于一时,而在于日积月累,努力把握每一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
我将以失败为起点,奋起直追,让自己在课题实验的不断摸索中中成长起来。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
《坐井观天》是一篇成语故事。
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有多大”的一场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眼光狭小。
文章语言优美,对话部分生动有趣,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以下几点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坐井观天 教学 心得体会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