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计划总结幼儿园教学反思及教育案例的写作指导讲稿2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060166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2.63KB
幼儿园计划总结幼儿园教学反思及教育案例的写作指导讲稿2Word下载.docx
《幼儿园计划总结幼儿园教学反思及教育案例的写作指导讲稿2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计划总结幼儿园教学反思及教育案例的写作指导讲稿2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
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
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对自己教育实践中经验、信念、知识以及自身优劣势的分析,当你着手于分析、反思这些问题时,你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成长历程。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
叶澜教授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三)教师反思的目的
教师反思的目的绝不在于写反思笔记,而在于自主监控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逐渐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共同成长。
三、幼儿教师反思常见的问题
反思什么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
我们不少教师在反思上存在抵触被动反思的问题;
问题意识不强,不知道反思什么,抓不准、抓不住问题;
归纳提炼总结的能力不强,反思的内容可供积累、借鉴、运用的不多。
1.反思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实际价值
2.反思常是“报流水账”,缺乏问题意识
3.反思成了“错误检讨”,缺乏有效调整
案例:
《爸爸调查表》
4.反思当成“一劳永逸”,缺乏归纳提升
5.反思当成“苦差事”,阻碍自身专业发展
四、如何进行反思?
(一)反思的基本思路
反思的依据——《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学前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及《教育学》、《心理学》理论
教师们在反思中都会自觉地把自身教育教学行为与《纲要》和《指南》的理念和要求相对照,明确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和所追求的教育价值。
这种反思能促进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不断加深对《纲要》《指南》的教育理念的理解并促进了理念向行为的转化。
有效的反思思路: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的学习行为和结果与教师的预期之间的差距——学习或回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相关理念,并作为反思的依据——对应分析自身的教育行为与幼儿表现(如出现偏差时寻找问题的症结)——预想调整方案并尝试改进,或强化有效的教育行为——再反思,再调整……——总结为有效策略。
(二)反思的主要内容
教师需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表现与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即从教育内容、教学任务是否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反思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建立在了解本班幼儿现状的基础上;
从每个幼儿是否获得发展和成功感,反思教育教学是否兼顾了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
从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反思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是否具适宜性;
从幼儿在学习中是否获得了具有发展价值的有益经验,反思教育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1.对活动主题的反思
如:
幼儿会喜欢吗?
感兴趣吗?
有什么样的教育价值?
有助于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幼儿可获得哪些经验?
可行性如何?
材料提供是否方便?
是否容易转化成让幼儿直接参与的具体内容?
是不是适合集体教学?
(开展集体教学的条件)
2.对活动目标的反思
●活动前反思——目标是否以《纲要》《指南》所提出的各领域目标为指导依据,并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
目标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等等。
●活动后反思——以目标为引领,确定反思的空间。
(现实与预期之间的差距)
如果是相吻合的,反思“为什么目标能得到很好的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是需要挖掘、值得积累的好经验?
支撑这些好的经验和做法的是什么样的观念和认识?
以这样的观念和认识来分析,自己还有哪些行为需要进一步调整?
如果是有差距的,反思“差距是怎么产生的?
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实现目标?
”
●活动目标的反思角度
科学性: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充分挖掘了活动主题的教育价值
整合性:
一次教学活动中有机渗透多个领域的目标
差异性:
能根据本班实际,提出高、中、低三级分层目标
准确性:
重点突出,难点定位准确
明确性:
活动目的应具体、明确
3.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反思策略,可以考察教师对幼儿个性特征、学习特点和对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技巧的把握及运用情况
●对幼儿发展的反思:
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
是否拥有适度的自主空间?
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
研究幼儿的能力:
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
研究学科的能力:
是否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
研究教育的能力:
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对师幼互动的反思:
师幼配合较多
教师能根据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师幼关系融洽
4.对活动效果的反思
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成功”之处
如果活动是成功的,在反思时把活动中促使预期目标达成的策略、做法,包括闪烁着智慧光芒的随机教育等详略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失败”之处
如果活动尚有不足,则要回到前面所提及的对目标和策略的反思上,在反思中找到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并在不断的反思性实践中提高自身研究学科、研究幼儿和研究教育的能力。
《认识球体》教学反思
5.对活动特色的反思
一节课能有个特色,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得承认其成功。
《男教师体育课中简单材料的有效利用》
6.对活动改进的反思
活动后,教师要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这此活动的得与失,学习材料的提供、活动环境的支持、组织的方式方法,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分析,是否有新的生长点或者遗留点,根据自己的教学体会和幼儿反馈出的信息,写写“修改建议”。
五、幼儿园教育案例含义及特点
1.幼儿园教育案例的含义:
即在幼儿园这个特定场所中,教师通过观察、反思等手段,对某一典型教育现象进行详细、如实地描述,并在描述的基础上,经过分析,达到对所含问题的诠释或解决。
2.教育案例的特点
第一、故事性
即展示与反映的是一个现实的教育教学事例。
(有一个中心主题或观点;
描述要具体、明确;
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第二、典型性
即事例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
描述要能清楚地说明一个问题,表达一个思想,蕴含一定的理念。
第三、问题性
即案例中要包含有一个或几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以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思考。
六、教师撰写案例的价值与意义
1.案例可培养和发展教师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各种品质。
教师多写案例实际是方法的积累,如果遇到类似情况,处理起来自然得心应手。
2.教师通过案例获得的知识是内化的知识。
由于案例是一个真实的事件,虽然蕴含一些疑难问题,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人记忆、理解都很深刻。
3.让教师掌握对教育、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方式。
4.案例的运用也可以促使教师更好的掌握理论方面的知识,因为分析案例必须要求理论知识,对教师是质的升华。
顾泠沅博士用三个比喻句来表达撰写案例的意义:
案例是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一把钥匙。
案例是教师业务进修的一架梯子。
案例是教师学习理论、研究理论的一块肥沃的土壤。
总之,案例与案例研究有着广阔的天地,教师在这里是大有作为的。
七、怎样撰写案例
(一)撰写案例的基本格式
标题→引言→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评析
1.标题:
可用事件定标题;
也可用主题定标题。
2.引言:
即开场白,一两段话即可,主要帮助读者大致了解案例和主题,使读者有阅读上的“心理准备”。
3.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一般简要介绍案例中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原因、条件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介绍对于读者完整地理解案例的过程、评判案例中问题解决的策略是否合适等都非常重要。
4.案例描述:
即整个事件的详细记录,在描述时注意把握能反映主题的内容,对于一些涉及主题的细节部分更要描述的细致。
5.提出问题:
案例是包含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
在撰写案例时,首先要有问题意识,要明确提出存在的问题是什么,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问题核心要反映什么教育理念。
6.解决问题:
这部分内容需要详尽地描述,要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步骤,以及问题解决中出现的反复、挫折,也会涉及到问题解决有了初步成效的描述。
7.评析:
评析要有理论依据,体现先进教育思想,要跟上课改的步伐,不夸张、不缩小,有时是反思或讨论。
(二)教育案例常见的结构形式
案例背景→提出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
案例过程→案例反思
案例→问题→分析
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诠释研究
注意:
案例撰写中,七个基本要素并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标题、案例描述与反思(评析)不可少。
案例分享《等分的秘密——从一次数活动看活动材料的投放》
《秋雨图和杨树花》
(三)好案例的标准
1.鲜明的案例主题
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一般应围绕一个鲜明的主题,通过一个或多个教学事例或故事的启示,提出某一有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2.清晰的案例背景
案例背景是说明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条件,具体、明确地表达对你的教学或幼儿学习产生重要作用的物质环境、文化背景等。
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等;
还可放入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设计思路。
3.典型生动的案例事件(细节和结果)
案例中对事例的描述必须是师幼共同经历过的一段过程,应具有典型性、真实性、故事性。
4.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案例分析和启示
作者的案例分析或反思应能简要阐明自己经历这个故事之后的理性感悟、体验和独特的认识。
应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
5.具有值得研究的案例问题
案例中应有作者对主题中某些问题的反思性研究,提出与案例事件和主题有关的值得继续研究,仍感困惑的问题,以便引起人们深入思考和深入的尝试与讨论研究。
八、怎样才能写好案例
(一)注意收集素材
收集案例素材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从教学实践中收集
从教学实践中收集案例,便于获取真实信息。
这些案例,可以是自身经历的,也可以是别人经历的。
比如,可以从自己课堂教学、日常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从听课、评课的记录、观察和思考中,从师幼交谈的某些内容中,从教师教、幼儿学的成功与失败中收集素材。
2.从幼儿的活动中收集
在幼儿园里每天都是一样的作息:
入园、晨间活动、早操、学习活动、区域活动……但是不同的活动,不同的环境,孩子与孩子间,教师与孩子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教育的故事,有成功的,有失败的,有快乐的,有启示的,都是我们写案例的好素材。
《案例:
》
3.从研讨活动中收集
在贯彻《纲要》、《指南》精神及课程改革实践中,各种各样的研讨活动给了老师们更多的锻炼和学习的机会。
我们要带着问题听课,如同样的教材自己是怎样教的,别人是怎样教的;
自己的课效果,别人的课幼儿的状况如何?
通过比较,找出差异,差异就是思维之源。
作为教师,听课和评课是经常的工作,大家千万不要轻视,而应该把它当作是一个捕捉写作素材的极好机会。
(二)掌握写作技巧
1.确定主题要注意:
①主题紧扣案例。
提炼主题必须以案例为基础,不能脱离案例随意确定。
②定题具有新意。
确定主题的角度要新颖,确定的主题,往往是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如果在题目中体现主题,则应让读者看了题目就有看正文的欲望。
2.介绍事件要注意:
①目的明确。
老师撰写的每一个教学案例,都要能反映某一个问题,某一个疑难或某一项决策。
教学案例不仅要描述人物语言和行为,而且要体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需要、动机、态度等,还要将某种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工作原则、活动构想蕴含其中。
②情景完整。
教学案例要写出事件发生的背景,即写出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如教师、学生的基本情况、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要写出解决一个问题的全过程,要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
(比如一个片断就要有头有尾)
③取舍恰当。
教学案例通常篇幅较短,要求文字简练。
因此,情景介绍的主次要分明,在写作时要恰当取舍,要尽量写好主要事件,尽量精简那些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
3.进行分析要注意:
①理论实际紧密结合。
撰写案例分析时,要就事认理。
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育理论。
②体现先进教育思想。
案例分析的立意要新,要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作指导,要跟得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比如在当前,案例分析就要贯穿“以幼儿为本”、“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等《纲要》和《指南》精神。
③分析务必实事求是。
案例分析要有求实精神,不夸大,不缩小。
分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具体的小道理,不要讲永远正确的空洞的大道理。
不要热衷于抄录教育理论的条条,要将教育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会于分析之中。
④论述需要突出重点。
对于已写成的教学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例的主要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道理说清,主题揭示出来。
⑤见解要有独到之处。
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
从一定意义上说,案例的质量是由作者思考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
因为,选择典型事件,揭示人物心理,都是从一定的观察角度出发,在一定的思想观点的引导下进行的。
要从纷繁复杂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道出人所欲知而不能言者,需要有一双“慧眼”。
具备这样的功力没有什么秘诀和捷径,只有在长期的磨练中去领悟和掌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幼儿园 计划 总结 教学 反思 教育 案例 写作 指导 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