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046973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18.34KB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教学内容及其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会解决简单的用一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用两步计算(加减)解决问题。
因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目标:
①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两步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发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通过找一找发现问题、通过说一说、做一做来解决问题。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学生可能解决的只是问题的一步而不是完整的两步,学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情境图的完整性,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好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完整性。
五、课前准备
为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的完整性,所以准备一幅教科书P2—4的游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寻找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问题1: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到游乐园玩吗?
你们看,这些小朋友玩得多开心啊!
在这个游乐园里,小朋友们参加了哪些活动?
[设计意图]:
用最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①学生自由观察图。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景图。
2、探究新知
问题2:
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有关的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从图中收集信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①同桌讨论交流。
②教师引导收集信息。
③交流数学问题: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交流各自发现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问题3:
你们根据“看木偶戏”这一情境图能提出怎样的问题呀?
通过老师指明让学生观察“看木偶戏”这一情境图引出新知,探究新知。
①引导学生观察“看木偶戏”的情境图。
②同桌讨论交流。
问题4:
根据“看木偶戏”的情境图所给的信息,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
①四人小组交流讨论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②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出来。
③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方法的想法。
④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的解决方法。
问题5: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明白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①同桌相互交流说一说。
②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3、巩固练习
①P6第1题。
②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例1)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2+13=35(人)22-6=16(人)
35-6=29(人)16+13=29(人)
22+13-6=29(人)22-6+13=29(人)
学案
一、课前预习
小明要看一本82页的书,他已经看了47页,还要看多少页才看完?
二、目标检测
课本练习一的第2、3题。
配餐作业:
请同学回家后收集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的信息,并做好解决问题的记录。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例题2}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本节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学会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结课的重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数学目标及其说明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使学生了解小括号的的作用,学会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
(3)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观察、研究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到数学的现实性。
四、数学问题及其说明
在观察主题图后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可能比较单一,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
材料第五页主题图
六、数学设计
(一)数学基本流程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教材第五页主题图)问题1: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了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设计意图】;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活动):
(1)学生自由观察图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景图
2、探究新知
图上告诉我们那些信息?
你能根据相关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
(是生活的):
同桌讨论交流
教师收集信息。
收集数学问题。
板书,明确所要解决的的问题是“还剩多少个面包”?
你能用不同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明确解决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解决。
(是生活动)把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
54-8=46(个)
46-22=24(个)
方法二:
8+22==30(个)
54-30=24(个)
(2)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小组议一议,说一说,明确这两种解题的思路。
你能把两个算式写成一个算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中掌握知识;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54-8-22
=46-22
=24(个)
54-(8+22)
=54-30
明确第二种解题思路是要求先求出一共买走了多少个面包,想计算8+22,而在计算时要先求出小括号里的,所以必须用到小括号。
巩固练习:
(1)第七页第一题
(2)目标检测(见学案)
解决问题(例二)
还剩多少个面包?
方法一54-8=46(个)
方案二:
8+22=30(个)
综合算式:
54-8-22=2454-(8+22)=24
学案
昨天我们去了游乐场,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那里的小朋友在做些什么?
二,目标检测
练习一第2、3
请同学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做好解决问题的记录。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例题3)
二、教学内容及其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
在学习解决问题之前,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已经有了解决问题的经验,本节课就在此基础上学习用两步计算来解决问题。
因此理解两步计算的解题思路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使学生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3通过让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学生在观察例题图后解决问题时,可能会出现解题不完整(一步)的现象,所以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好情境图的完整性,明确题目要求,让学生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五、教学设计
(1)教学基本流程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总结
(2)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景,寻找数学问题,激发学习的兴趣。
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
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出示跷跷板的情景图,问:
我们看看他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学生仔细观察图,自由发言。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情景图。
你能根据有关的信息题出数学问题?
②教师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学生四人小组活动,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在小组内解决。
(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
你们根据“跷跷板”这一情景图能提出怎么样的问题呀?
通过老师指明让学生观察“跷跷板”引出新知,探究新知。
①引导学生观察“跷跷板”的情景图。
根据“跷跷板”这一情景图所给我信息,我们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跷跷板一共有多少人?
②全班交流,教师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处理。
③让学生说一说每一种方法。
1)观察比较,选择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
说说自己喜欢哪一种解决方法,这种方法是什么?
通过说一说,比一比让学生明白有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
②)教师指名学生说一说。
①P9“做一做”。
4.、全课总结
问题6: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例3)
跷跷板一共有多少人?
1、4×
3+7=19(人)
2、2×
2+7=19(人)
3、2×
8+3=19(人)
一、课前预习
7个小矮人,每人采了4朵花,一共采了几朵花?
课本练习二的第1、2题。
同学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做好计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二 年级 数学 下册 第一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