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729大学语文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034407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98.29KB
04729大学语文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
《04729大学语文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729大学语文选择题Word文档格式.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寡人之于国也》的写作特点有(结构严谨
,善用比喻,多用排比)
6.《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具体阐述了孟子的(实行王道的根本措施,王道理想)
7.下列作品,善用比喻说理的有(《寡人之于国也》《秋水》《论毅力》)
1.下列《冯谖客孟尝君》情节中,能够显示孟尝君礼贤下士品格的是(弹铗三歌)
《秋水》
1.曾激烈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
”这一黑暗现实的人是(庄子)
2.《庄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相传是庄周自著的是(内篇)
3.《秋水》中,与中国之在海内“形成类比的是(稊米之在大仓)
4.秋水和论毅力都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5.秋水中,“庄子用毫末之在于马体“,来说明人的认识有限,这种论证方法是(类比法)
多选题
1.下列成语,从庄子《秋水》一文中引申出来的有(井底之蛙望洋兴叹)
2.下列《秋水》节选短中,被用为比喻的有(小石小木之在大山,梯米之在大仓,毫末之在于马体)
3.《庄子秋水》一文所使用的修辞方法有(排比比喻反诘对比)
4.文章开头写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的目的是(形象说明河伯欣然自喜的缘由为下文河与海对比作好铺垫)
5.秋水节选所表达的庄子的理念有(孔子的学问少,伯夷的道义轻圣贤的学说是自多)
五代史伶官传序
1.提倡明道,致用,事信,言文,文学主张的是(欧阳修)
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文坛领袖是(欧阳修)
3欧阳修爱到守旧派的排挤和打击的原因是(庆历革新)
4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天命与人事)
5《五代史伶官传序》使用的论证方法是(对比,归纳)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主要论据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先盛后衰、先成后败的历史事实)
1.与“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是()
A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B满招损,谦得益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欧阳修的散文特点主要是(抒情委婉,说理畅达)
3.见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的成语格言有(满招损,谦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勿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4.存在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对比有(盛与衰。
兴与亡。
成与失败)
《冯谖客孟尝君》
2.《冯谖客孟尝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
孟尝君客我。
”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排比)
3.在《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第三次弹铗而歌的原因是(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4.《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就国于薛意味着(失去齐王信任,罢官归去)
5.《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出自《战国策》中的(齐策)
6.《冯谖客孟尝君》: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这里采用的修辞手法是(对偶)
7.《冯谖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如何巩固政治地位)
8.《冯谖客孟尝君》中,总体而言,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目的是(有意试探孟尝君)
9。
写冯谖烧债券市义后,孟尝君“不说”,这对刻画冯谖形象的作用是(对比反衬)
10.《冯谖客孟尝君》的情节中,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尽烧债券)
多选
1.下列有关《战国策》的叙述正确的有(记叙生动
写人传神
推理透辟
笔调夸张
善用寓言及比喻)
1.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能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公子成态度转变)
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具体描述的中心事件是(说服公子成支持胡服骑射)
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主要人物描写方法是(语言描写)
4.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中,公子成之所以反对胡服骑射的原因是(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
5.赵武灵王推行推行“胡服骑射”的主要目的是(加强边防,巩固统治)
6.下列属于编年体史书的是(《资治通鉴》)
7.赵武灵王能够推行胡服骑射的根本原因是(赵武灵王的改革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并采用了正确方法)
8.“胡服骑射”的故事最早见于(《战国策》)
二:
1.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一文中,国人反对胡服骑射的原因是(1.胡服有别于中原地区的服装2.骑射不同于传统的兵车布陈3.胡服骑射与士大夫夷夏有别的观念冲突4.国人认为赵武灵王违背祖制)
2.收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故事的作品有(1.《资治通鉴》
《史记》
《战国策》)
3.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令能够成功推行的原因有(1.以朝中重臣,自己的叔叔为突破口2.亲自登门做说服工作3.靠耐心说服,不强制推行4.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前赤壁赋》
一:
单选
1.《前赤壁赋》中引起“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是(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
2.下列《前赤壁赋》中的语句,与《诗经》有关的是(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前赤壁赋》中,洞萧客所谓“知不可乎骤得”指的是(羽化登仙)
4.
《前赤壁赋》所继承的赋体传统表现手法是(主客对话)
5.《前赤壁赋》的内在情感变化过程是(乐—悲—乐)
6.
《前赤壁赋》中主客最终适意清风明月,其流露的思想感情是(适意自然,乐观旷达)
7.苏轼《前赤壁赋》中对待试图顺逆的态度是(适意自然,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8.《前赤壁赋》的“主客问答”中,“客”所代表的是(思想矛盾中的消极面)
1.下列《前赤壁赋》的语句中,包含使动词的有(1.舞幽壑之潜蛟2.泣孤舟之嫠妇)
2.下列各句中,体现苏轼失意时情绪消极一面的有(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3.下列词人,属于豪放词派的有(1.苏轼2.辛弃疾)
4.作为一篇文赋,《前赤壁赋》所体现的赋体的特点有(1.主客问答,抑客伸主2.
骈散相间,评易自然3.用韵自由,时疏时密)
5.下列有关《前赤壁赋》中的主客对话,说法正确的有(1.文中的主客对话,实则代表了作者思想中两个不同侧面的矛盾斗争2.作者吧政治失意的苦闷通过客来宣泄3.作者吧乐观旷达的情怀通过主来表现4.主终于说服客)
6.《前赤壁赋》的写作特点有(1.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2.写景,抒情,说理三者三者融合统一3.继承并发展了赋体的传统表现手法——主客对话,抑客伸主4.具有豪放豁达的气派5.语言上,骈散交错,用韵富于变化,平易自然)
《先批事略》
1.《先批事略》一文中,“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的人物是(周孺人)
2.下列《先批事略》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是(事靡弃物,家无闲人)
3.下列《先批事略》的句子中,属于细节描写的是(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饱,手中纫缀不辍)
4.下列作品中,主要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是(《先批事略》)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既有抒情,又有渲染,而不仅仅是简单叙事)
6.在《先批事略》中作者写到了(母亲生前的一些生活琐事)
7.《先批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烘托)
8.《先批事略》的总体艺术特色是(作者不动声色,读者深受感动)
9.《先批事略》所叙写的母亲的主要品格是(勤俭宽厚)
1.下列作品,抒写怀念母亲之情的有(1.《先批事略》2.《我与地坛》)
2.在《先批事略》这篇文章中,作者写到的事情有(1.母亲尽管儿女拖累,还是“手中纫缀不缀”2.母亲让婢女团晒炉中炭屑再用3.母亲将娘家送来的珍馐糕点让大家享用4.母亲对子女的教育极为严格)
《马伶传》
1、《马伶传》:
“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心理描写和行为描写)
2.《马伶传》的第一次技艺较量描写中,为了突出马伶的技不如人,作者写道:
“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做更进之,首不复东”。
这种表现手法是(侧写)
3.下列记叙文,作者在全文最后进行评议的是(《马伶传》)
4,马伶在第一次技艺较量大败后,第二次之所以能大胜的原因是(仿效当朝宰相顾秉谦)
5.《马伶传》一文的叙事特点是(倒叙)
6.下列文章中,赞叹主人公能自得师的是(《马伶传》)
7.《马伶传》中描写第一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败,对第二次技艺较量马伶大胜所起的作用是(反衬)
8.《马伶传》一文具有时政讽刺意味,所讽刺的对象是(顾秉谦)
1.下列文章中,作者与叙事之外直接发表评论以揭示主题的有(《垓下之围》《张中丞传后叙》《马伶传》)
2.《马伶传》剪裁得当主要体现在眼里(1.略写生平,详写与李伶的技艺较量2.略写第二次较量,评写第一次较量3.先写第二次较量胜利,后展开说胜利的原因)
3.马伶第二次技艺较量大胜对我们的主要启示有(现实生活是艺术创造的基础2.学艺艰难,要有刻苦精神3.艺无止境,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
4.“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属于(1.侧面描写2.细节描写3.行为动作描写)
《西湖七月半》
1.下列《西湖七月半》语句中,兼用了比拟,对偶和比喻修辞手法的是(此时曰入境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颓面)
2.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
3.《西湖七月半》中“装假醉,唱无腔曲”的人,他们的举止外貌表现是(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
4.下列描述士大夫在西湖七月半时看月的一句话是(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
5.下列《西湖七月半》文句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巳出酉归,避月如仇)
6.《西湖七月半》中“杭人游湖”与“吾辈”游湖两段描述之间的关系式(对比)
7.
《西湖七月半》中,认为描写的特点是(简练传神)
8.下列作品中,笔调轻松随意,富有诙谐意味的是(《西湖七月半》)
9.总体来说,《西湖七月半》描绘的是(明末杭州的西湖风光,世风民情)
1.《西湖七月半》中的五类看月之人,未与吾辈同坐看月的有(1.楼船萧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2.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3.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挤入人丛,昭庆,断桥,嘄乎嘈杂)
2.下列作品,善于场面描写的有(《垓下之围》《马伶传》《香市》《蚂蚁大战》《西湖七月半》)
3.《西湖七月半》的写作特点有(1.擅长场面描写2.运用对比方法3.写人简练传神4.文笔轻松调侃5.善于营造氛围)
《秋夜》
1.鲁迅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秋夜》最主要的艺术表现特点是(借象征抒情)
3.下列作品中属于散文诗的是(《秋夜》)
4.《秋夜》中,在描写象征意象时运用的手法是(拟人化)
5.鲁迅《秋夜》一文所营造的意境是《冷寂深邃》
6.《秋夜》一文除了表现出作者的战斗精神外,还表现了他的(博爱胸襟)
7.《秋夜》中,象征着遭受蹂躏却抱有希望的弱者,并寄予了作者深切同情的是(小粉红花)
8.在鲁迅散文《秋夜》中喻示一种顽强抗击黑暗的韧性战斗精神的形象是(饱经沧桑,坚实挺拔的枣树)
9.《秋夜》中,具有作者自愈意味的意象是(铁似的枣树)
1.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
2.《秋夜》一文的写作特点有(1.隐喻象征2.拟人拟物,生动传神3.语言冷峻,意境幽深4.感情复杂,褒贬分明)
3.《秋夜》所写的动植物中,被作者赋予了象征意味的有(1.枣树2.小粉红花3.小青虫)
4.《秋夜》中,现实生活中旧势力的象征物有(1.奇怪而高的天空2.窘的发白的月亮3.夜游的恶鸟)
5.下列作品,运用象征手法的有(1.鲁迅的《秋夜》2.余秋雨的《都江堰》3.史铁生的《我与地坛》4.梭罗的《蚂蚁大战》5.戴望舒的《雨巷》)
6.下列作品中的意象,具有作者自喻意义的有(1.鲁迅《秋夜》中的枣树2.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水草3.李清照《声声慢》中的黄花4.辛弃疾《摸鱼儿》中的蛛网)
香市
1.《香市》的作者是(茅盾)
2.在《香市》这篇文章中,作者称香市为(迷信的香市)
3.《香市》: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边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革命’指的(北伐战争)
4.《香市》中重兴香市冷落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破产,香市主角农民来的少).
5.《香市》作者在描述重闪香市冷落情景时着重写了‘南洋武术班’,其手法是(对比反衬)
6.《香市》“在我看来,这所谓的'
南阳武术班'
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
作者这样说的目的是(反衬重兴香市的冷落)
7.《香市》一文的主旨是(反映旧中国由封建经济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的转变,并没有给农村带来发展和繁荣
8.《香市》开头对于往昔香市热闹情景的描写,属于(场面描写)
9.《香市》中作者反映今昔香市“主角”转移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农村经济的凋敝)
10.《香市》揭示主题思想的主要表现方法是(对比)
多选:
1.茅盾所创作的长篇小说有(蚀,腐蚀,子夜)
2.下列茅盾作品,属于中短篇小说的有(林家铺子,春蚕)
3.下列有关茅盾的说法正确的有(曾入北京大学预科班学习,曾入上海商务编译所,曾担任《小说月报》的主编,曾致力推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发展,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4.下列作品,在整体构思上以小见大的有(苦恼,香市,金鲤鱼的百裥群)
5.《香市》的艺术特点有(以小见大,通过浙江桐乡乌镇香市今昔变化表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农村自然经济的凋敝,主要通过今昔对比方法来表现,主题思想鲜明,往昔香市热闹情景采用场面描写,层次十分清晰,武术班高级,票价低但看客少,反衬香市的冷落,结尾以香市主角的转移暗示主旨,有画龙点晴之妙。
三。
词语解释:
1.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
2、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
当如现在杂技节目中的“蹬技”“顶技”
3、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
一片
4、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
爱尔克的灯光
单选:
1、在《爱尔克的灯光》中,纪念品航海的兄弟照路的灯光是(爱尔克的灯光)
2、下列文章中,多次使用插叙以表现作者联翩思绪的是(爱尔克的灯光)
3、《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关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的主要触发物是(子孙长宜四个字)
4、散文《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所选择的道路是(冲破旧家庭、旧礼教到“广大的世界去”的道路
5、在《爱尔克的灯光》为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倘使不同时让年轻心灵睁起眐去看广大世界的话,“家”这个小圈子支(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
6、在《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如果财富要是只消耗在个人利益上面的话,那么财富会(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
7、《爱尔克的灯光》所写的“灯光”中,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是(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8、《爱尔克的灯光》中作者回忆姐姐的悲剧,所要表达的是(批判封建家庭,封建礼教窒息青春和生命)
9、《爱尔克的灯光》的行文特点是(熔记叙、议论、抒情于一炉)
多选题:
1、下列《爱尔克的灯光》语句中,表现作者回到故乡既留恋又痛恨的心情的有(我花费了自己不少的眼泪和欢笑,我高兴地来,痛苦地去)
2、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激发作者复杂的心情和联翩思绪的直接触发物有(阔别了十八年的故居,照壁上“子孙长宜”四个字,大门内亮起的微弱灯光
3、《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中的三种灯光分别是(故居大门内亮起的昏暗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我的心灵的灯
4、作者在《爱尔克的灯光》中所要表明的思想有(对封建家庭彻底否定,对封建礼教彻底否定)
5、《爱尔克的灯光》的抒情方式有(在记叙中抒情、在议论中抒情、在夹叙中抒情、直抒胸臆、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
1、(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去是原样地嵌在那里
2、那些可怕的(梦魇)
3、许多人在这个小圈子里在憔悴地(捱)着日子
《纪念傅雷》
1、《纪念傅雷》:
“我照相册中有一张我的照片,是一九七九年四月十六日在傅雷追悼会上,在赵超构送的花圈底下,沈仲章给我照的,衣襟上还有一朵黄花。
”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细节描写)
2、《纪念傅雷》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正好时适傅雷逝世(二十周年)
3、下列出现于《纪念傅雷》中的词语,用以表现傅雷性情刚直的是(干柴烈火)
4、傅雷第二次发怒,是因为我以黄宾虹晚年的越来越像个(墨猪)
5、作者写《纪念傅雷》的主要用意是(中愿他的刚劲,永远弥漫于知识分子中间)
6、下列词语中,在《纪念傅雷》一文中两次出现,并在场景描写中发挥独特效用的是(鸦雀无声)
7、下列《纪念傅雷》中的句子中,体现了作者的机趣和幽默的一句是(只见他家门口贴满了大字报,门窗紧闭,真是“鸦雀无声”)
8、《纪念傅雷》一文中用以赞美傅雷品格的“浩然之气”一词,出自(孟子)
9、《纪念傅雷》一文,作者在回忆与傅雷的友谊时的顺序是(时间顺序)
10、《纪念傅雷》中贯穿作者所回忆的几件事的中心线索是(傅雷的三次发怒)
11、《纪念傅雷》一文称赞傅雷为“儒家之刚者”,是因为他(坚持真理)
1、下列属于施蛰存散文集的有(灯下集,待旦集)
2、下列有关《纪念傅雷》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说法正确的有(显出幽默,显出机趣,饱含深情,朴实无华)
3、下列作品,属于悼念性散文的有(先妣事略、纪念傅雷、哭小弟)
4、下列作品,写到“文革”中知识分子的人格和命运的有(施蛰存《纪念傅雷》、宗璞《哭小弟》)
1、俗话说:
(“秀才人情纸半张”)
2、他才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儒家之刚者:
指一种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的正气
《哭小弟》
单选:
1、下列《哭小弟》语名中,属于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是(车里有许多人等着,他们一定要等着,准备随时献血)
2、《哭小弟》我还要哭那些没有见诸报端的过早离去的我的同辈人,他们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这段话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3、《哭小弟》中使主题升华的关键转折句是(这样壮志未酬的人,不止他一个呵)
4、《哭小弟》中将整篇文章升华的语句是(我哭我们这迟开而早谢的一代人)
5、《哭小弟》一文的结构方法是(侧叙)
6、《哭小弟》中所旨用的“父亲”的挽联,是对小弟的(概括评议)
7、《哭小弟》中“在剧痛中还拿着那本航空资料想再看看”这种人物描写方法是(细节描写)
8、宗璞写《哭小弟》的主要意图是(关注一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
9、散文《哭小弟》写小弟冬天不怕生冻疮,敢用冷水洗脸的那一段主要是(细节描写)
10、《哭小弟》一文组织材料的方式是(交叉垒积)
11、《哭小弟》中,能把交叉垒积的零散材料融贯为一个整体的是(作者的真挚痛悼之清)
1、下列属于宗璞所创作的小说有(红豆,三生石)
2、下列《哭小弟》语句中属于侧面描写的有(小弟如果需要所全身的血都换过,他的同志们也会给他。
多年来,家里有什么事,大家都会这样说,“等小弟回业”,“问小弟”)
3、从《哭小弟》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弟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有(成都,陕西,东北)
4、《哭小弟》中下列语句,具有象征意味的有(1,虽然他的血没有流在祖国的土地上,但他的汗水洒遍全国,2,也许燃尽了自己,也不能给人一点光亮,可总是为以后的绚烂的光辉做了一点积累吧3,在崎岖的,荆棘从生的,有时是此路不通的山路上行走,4.那颗让祖国飞起来的丹心,顽强地跳动,不肯停息5.几经雪欺霜冻,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
5、下列文章中具有较强抒情色彩的有(前赤壁赋,纪念傅雷,哭小弟,我与地坛)
词语解释
每一念及,便(泪下如绠):
形容泪水之多
能娴科技,能(娴)艺文:
熟练
我也器蒋筑英抱病奔波,客(殇)成都:
原指未成年而死,这里指英年早逝之意
《都江堰》
1.在《都江堰》第一部分中,作者写道“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里主要运用的叙述手法是(对比手法)
2.《都江堰》作者所写都江坝水流壮观景象的主要象征意义是(壮丽的驯顺)
3.“长城的文明史一种僵硬的雕塑,它(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这句话所用的手法是(对比)
4.下列《都江堰》文句中具有象征意味的是(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叉钢锤反复辩论)
5.下列《都江堰》中的语句,用了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修辞手法的是(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叉钢锤反复辩论)
6.《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叉钢锤反复辩论”。
这里的“长锸”象征(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7.《都江堰》“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叉钢锤反复辩论”。
“金杖玉玺”指代的是(追逐权位)
8.《都江堰》中“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所指的是(他的治水理论直到现在仍有指导意义)
9.《都江堰》一文认为都江堰胜过长城,所反映的人文理念是(推崇为民造福的从政精神)
10.与其他单纯游记文相比,《都江堰》的一个重要特色是(具有较强的象征意味和思辨色彩)
11.余秋雨在《都江堰》中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的根本原因是(它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12.《都江堰》多次写到长城,对揭示都江堰的文化内涵来说,其主要作用是(对比反衬)
1.《都江堰》中采用了拟人手法的有(1.那把长锸,千年来始终与金杖玉玺,铁叉钢锤反复辩论2.也许水流对自己的驯顺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3.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
2.作者在对都江堰的水流进行描绘时,写到了(1.声音2.作者的感觉3.水流翻卷咆哮的壮观)
3.下列各句中,运用了对比方法的有(1.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泉2.长城的文明史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3.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而后于他不知多少年的厚厚典籍,却早已风干,松脆的无法翻阅4.秦始皇筑长城的指令,雄壮,蛮吓,残忍;
他筑堰的指令,智慧,仁慈,透明)
4.下列作品,蕴含强烈现代人文精神色彩的有(《容忍与自由》《我的世界观》《都江堰》《蚂蚁大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4729 大学语文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