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1803121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81KB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2年浙江省高考理综参考试卷化学部分解析
选择题部分
化学选择题部分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油脂、淀粉、蔗糖和葡萄糖在一定条件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B.蛋白质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分子中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棉、麻、羊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分散系可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介于溶液与胶体之间
解析:
A选项,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A错;B选项,蛋白质是氨基酸缩合
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B正确;C选项,蚕羊
毛属蛋白质,为含氮化合物。
合成纤维除含C、H、O元素外,有的还含有其他
元素,如腈纶含N元素、氯纶含Cl元素等,它们完全燃烧时不都只生成CO2
和H2O,C错;D选项,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大小是大于胶体,大于10-7m(即大
于100mm),D错。
答案:
B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倾析法分离时,将烧杯中的上层清液用玻璃棒引流到另一容器内,即可使沉淀与清液分离
B.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切取绿豆大小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放入烧杯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再加入少量水,然后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C.用移液管取液后,将移液管垂直放入稍倾斜的容器中,并使管尖与容器内壁接触,松开食指使溶液全部流出,数秒后,取出移液管
D.一旦金属汞洒落,必须尽可能收集起来,放在水中保存以防挥发;并将硫磺粉撒在洒落的地方,使金属汞转变成不挥发的硫化汞
解析:
做“钠与水的反应”实验时,应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
将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的金属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
选项错。
答案:
B
9.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
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Z>Y>X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ⅣA族
C.1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1mol电子
D.1.0L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
解析:
根据题给的信息: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
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由Z元素形成的单质。
已知:
甲+乙=丁+己,甲+丙=戊+己;0.1mol•L-1丁溶液的pH为13(25℃)。
可
以推知甲为Na2O2、乙为CO2、丙为H2O、丁为NaOH、戊为Na2CO3、己为O2。
由此可推出X为H、Y为C、Z为O、W为Na。
答案:
C
10.已知电极上每通过96500C的电量就会有1mol电子发生转移。
精确测量金属离子在惰性电极上以镀层形式沉积的金属质量,可以确定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
实际测量中,常用银电量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铂坩埚上
发生的电极反应是:
Ag++e-=Ag
B.称量电解前后铂坩埚的质量变化,得金属银的沉积量为108.0mg,则电解过程中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为96.5C
C.实验中,为了避免银溶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金属颗粒掉进铂坩埚而导致测量误差,常在银电极附近增加一个收集网袋。
若没有收集网袋,测量结果会偏高。
D.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可将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与待测电解池的阳极相连,铂坩埚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解析:
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电源的正极相连,银棒作阳极,若要测定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通过的电量,该银电量计中的银棒应与待测电解池的阴极相连(见下图),D选项错。
答案:
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按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为2,5,6-三甲基-4-乙基庚烷
B.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增大
C.肌醇与葡萄糖的元素组成相同,化学式均为C6H12O6,满足Cm(H2O)n,因此,均属于糖类化合物
D.1.0mol的最多能与含5.0mol
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
解析:
A选项,按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主链编号“最低系列”原则和“较优基团后列出”原则:
该烷烃从左到右编号,甲基的位次分别为2、5、6;从右到左编号,甲基的位次分别为2、3、6。
第一个数字都是“2”,故比较第二个数字“5”与“3”.因5>3,故编号应从右到左。
该有机物的命名为2,3,6-三甲基-4-乙基庚烷A错误。
(1)关于最低系列原则
所谓“最低系列”是从碳链不同的方向编号,得到几种不同的编号系列,顺次逐项比较各系列的不同位次,最先遇到的位次最小的即“最低系列”。
例如:
该烷烃从左到右编号,甲基的位次分别为2、3、3、8、8、;从右到左编号,甲基的位次分别为2、2、7、7、8。
第一个数字都是“2”,故比较第二个数字“3”与“2”.因2若第二个数字仍相同,再继续比较直至遇到位次数字最小者即可。
(2)关于取代基的列出顺序——“较优基团后列出”原则:
确定“较优基团”的依据——次序规则:
(i)取代基或官能团的第一个原子,其原子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对于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
(ii)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之相连的第二个原子,依此类推。
常见的原子、基团较优顺序是:
当主碳链上有几个取代基或官能团时,这些取代基或官能团的列出顺序将遵循“次序规则”,指定“较优基团”后列出。
例如,
大小不同的烷基从两端起位置相同时,由于-CH2CH3为“较优基团”,则应使较优的基团后列出,也就是说,若大小不同的烷基从两端起位置相同时,则应使较小的基团有较小的位次,故该烷烃的名称为3,6-二甲基-7-乙基壬烷;而不是4,7-二甲基-3-乙基壬烷。
B选项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互为同分异构体,常压下,这三种同分异构体,碳链上的支链越多,分子间的作用力越小,沸点越点。
所以,常压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的沸点依次减小。
B错误。
C选项,糖类化合物是指多羟基的醛或多羟基酮以及能水解生成它们的物质。
肌醇是属于醇,不属于糖类化合物。
C错误。
D选项,1.0mol的中含有1mol酚羟
基和3mol酯基,其中有1mol酯基断键后,又形成1mol酚羟基,所以最多能与5.0molNaOH的水溶液完全反应,D正确。
答案:
D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0℃、101kPa条件下,液态水的气化热为40.69kJ•mol-1,则H2O(g)H2O(l)的ΔH=40.69kJ•mol-1
B.已知MgCO3的Ksp=6.82×10-6,则所有含有固体MgCO3的溶液中,都有c(Mg2+)=c(CO32-),且c(Mg2+)•c(CO32-)=6.82×10-6
C.已知:
共价键C-CC=CC-HH-H
键能/kJ•mol-134********36
则可以计算出反应的ΔH为-384kJ•mol-1
D.常温下,在0.10mol•L-1的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能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
解析:
A选项中,H2O(g)→H2O(l)是放出热量,则H2O(g)H2O(l)的ΔH=-40.69kJ•mol-1。
A错;B选项中,难溶电解质MgCO3在溶液中的溶解平衡是建立在一定条件下的,溶度积是难溶解的固相与溶液中相应离子达到平衡时的离子浓度的乘积,只与温度有关。
在一定温度下,MgCO3达到溶解平衡状态时,是c(Mg2+)和c(CO32-)保持不变,不是相等,此时,Ksp(MgCO3)=c(Mg2+)×c(CO32-),25℃时Ksp=6.82×10-6,所以B错;C选项中,苯环上碳原子间的键是介于单键与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键,则反应的焓变不能用C-C和C=C的键能来计算,C错;D选项,常温下,NH3•H2O溶液中存在着下列电离平衡:
NH3•H2ONH4++OH―,加入少量NH4Cl晶体,由于同离子效应,使平衡向左(逆向)移动,抑制了NH3•H2O的电离,从而使NH3•H2O的电离度降低,溶液的pH减小,D正确。
答案:
D
13.化学方程式可简明地体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已知:
氧化还原反应:
2FeCl3+2HI=2FeCl2+I2+2HCl;2Co(OH)3+6HCl=2CoCl2+Cl2↑+6H2O
2Fe(OH)2+I2+2KOH=2Fe(OH)3+2KI;3I2+6KOH=5KI+KIO3+3H2O
复分解反应:
2HSCN+K2CO3=2KSCN+CO2↑+H2O;KCN+CO2+H2O=HCN+KHCO3
热分解反应:
4NaClO3NaCl+NaClO4;NaClO4NaCl+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A.氧化性(酸性溶液):
FeCl3>Co(OH)3>I2
B.还原性(碱性溶液):
Fe(OH)2>I2>KIO3
C.热稳定性:
NaCl>NaClO4>NaClO
D.酸性(水溶液):
HSCN>H2CO3>HCN
解析: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所以,氧化性(酸性溶液):
Co2O3>Cl2>Fe3+>I2,A选项错;还原性(碱性溶液):
Fe(OH)2>I2>KIO3,B选项正确;C选项,根据在热分解反应中稳定性弱的物质容易分解生成对应的稳定性强的物质,C正确;D选项,根据在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取弱酸的原则,酸性(水溶液):
HSCN>H2CO3>HCN,正确。
答案:
A
非选择题部分
化学非选择题部分共4题,共58分。
26.(15分)大气中SO2和NOx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某地酸雨中可能含有下列离子:
Na+、Mg2+、NH4+、Cl-、SO32-、SO42-、NO3-和NO2-等。
某研究小组取该地一定量的酸雨,浓缩后将所得试液分成4份,进行如下实验:
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第四份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
已知:
Ksp(Ag2SO4)=1.20×10-5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酸雨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有;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说明其不存在的理由:
。
(2)写出试液中滴加淀粉KI溶液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3)设计实验方案,检验该试液中是否存在Cl-:
。
(4)该研究小组为了探究NO参与的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在烧瓶中充入含有少量NO的SO2气体,慢慢通入O2,该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有、,再喷射适量蒸馏水即得硫酸型酸雨。
说明NO的作用:
。
解析:
(1)从酸雨中可能含有的离子分析,SO3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因此酸性条件下SO32-与NO3-是不能共存的。
从浓缩后所得的4份试液进行的实验分析可知:
第一份酸化后滴加适量的淀粉KI溶液,呈蓝色,说明有NO3―或NO2-,(6I-+2NO3-+8H+=3I2+2NO↑+4H2O或2NO2-+2I―+4H+=I2+2NO↑+2H2O);第二份滴加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析出,说明有SO42―;第三份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有NH4+;第四份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可能有Cl―或SO42―(生成AgCl↓或Ag2SO4↓,均不溶于稀硝酸),静置,在上层清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高考 化学试题 答案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