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建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030253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718.39KB
房建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
《房建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建测量方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工程概况
2.1工程建设概况
表2.1工程建设概况一览表
工程名称
武汉东合中心三期南侧办公楼(办公楼H栋)工程
工程性质
办公、商业
建设规模
地下2层,地上23层
工程地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7C1地块
总占地面积
2万㎡
总建筑面积
85101.85㎡
建设单位
武汉东合置业有限公司
项目承包范围
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
设计单位
东风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分包工程
主体结构及粗装修工程
勘察单位
湖北东景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合同要求
质量
楚天杯标准
监理单位
湖北大成监理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工期
761天
总承包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安全
安全目标杜绝重伤、死亡、火灾和重大机械设备事故,轻伤事故率低于1.5%
工程主要功能或用途
1~23层为商业和办公楼,地下室为车库。
2.2设计概况
本工程建筑总面积为85101.85㎡,地下室基坑南北长122m,东西宽89m。
甲方提交的控制点位于现场之外东东侧和南侧道路上,需要布设控制网把控制点引测至场内。
3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3.1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布设平面控制网应首先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
选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桩位必须用混凝土保护,用钢管进行围护,并做好测量标记。
图3.1控制点保护示意图
3.2平面控制网布设形式
平面控制网分总控制网和轴线控制网两级测设。
总控制网的建立以业主提供的控制点DHZX01:
(515049.597,376394.087,25.906);
DHZX02:
(515200.330,376379.643,25.300);
DHZX03:
(515310.549,376521.043,24.638)为基准,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建筑物轴线交点坐标,以及施工总平面布置图,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采用全站仪导线测量法进行点位布设。
控制点布设完成后进行导线复核形成总控制网,达到精度要求后进行使用并于固定时间段进行检测。
轴线控制网以总控制网为基准对各栋轴线的控制点进行加密。
以图纸为依据,根据总控制网控制点与建筑物轴线的关系在建筑物的平面位置上建立十字形或井字形轴线控制网。
以此为依据放样图纸上细部轴线。
组成平面测量坐标体系。
全站仪导线测量允许偏差见下表
表3.1全站仪导线测量允许偏差
轴线长度(L)
允许偏差
国家标准(mm)
控制标准(mm)
L≤30m
±
5
30m<L<90m
10
8
60m<
L≤90m
15
12
L>90m
20
18
3.3注意事项
1)、测量工作实施前与业主进行基准控制点书面和现场交接,对业主提供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点的测量成果资料和现场控制点进行复测,并将复测成果报业主和监理审核。
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业主提供控制网点施工现场总控制网进行校核。
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2)、根据总控制网与建筑物轴线的关系放出轴线控制网的位置。
由于施工需挖土方,轴线控制网定位轴线与各轴线相交的中心点的标志要被挖掉,因此,在土方开挖之前把各轴线延长到基坑范围以外不受干扰的混凝土面上,加以保护,然后即可开土动工。
图3.2测量控制网示意图
3.4轴线控制网的布设
依据首级控制网建立轴线控制网,考虑到本工程地下室和塔楼的特征,布设“井”字形轴线控制网,横向轴线选取1-C轴往南偏移1m和1-G轴往北偏移1m作为轴线控制线,纵向轴线选取1-1轴往东偏移1m和1-10轴往西偏移1m作为轴线控制线,详见下图。
轴线控制线延长到基坑之外做永久标记,并以红色油漆标示。
图3.3轴线控制线示意图
3.5轴线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中的主要问题是控制垂直度,就是将建筑物的基础轴线准确地向高层引测,并保证各层相应轴线位于同一竖直面内,控制竖向偏差,使轴线向上投测的偏差值不超限。
待建筑物出地面后,在建筑物内±
0.000平面上适当位置设置与控制轴线平行的辅助轴线即定位轴线,定位轴线距控制轴线500~800mm为宜,并在定位轴线交点或端点处埋设标志即内控点。
在各层楼板相应位置上预留200mm×
200mm的传递孔,通过预留孔将其点位垂直投测到任一楼层。
永久控制点做法如下图:
图3.4永久点做法
平面控制网的竖向投测可采用激光铅垂仪法或加弯管目镜经纬仪天顶观测法。
每次投测时,铅垂仪或经纬仪必须仔细对中,严格整平。
与此同时,在所测设层预留孔上放置绘有坐标格网的接受标靶(300mm*300mm有机玻璃板)。
为清除仪器本身的缺陷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激光铅垂仪投测时应将仪器水平方向做360°
旋转,这是标靶上会出现圆斑移动的圆形轨迹(如果仪器没有缺陷圆斑将始终如一),这时候圆形的圆心即为竖向投测点;
经纬仪投测时应采用4个对称位置分别向上投点,并取四个点的平均位置作为最后的投测点。
图3.5平面控制网竖向投测示意图
每段投测完后,可采用1mm钢丝,15kg铅锤人工投点进行对比校核。
总垂直度校核,可采用经纬仪外投法把轴线引测至最高的结构层,与控制线进行校核。
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见下表:
表3.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
每层
3mm
总高H(m)
H≤30
5mm
30<
H≤60
10mm
60<
H≤90
15mm
90<
H≤120
20mm
120<
H≤150
25mm
150<
H
30mm
4高程控制网的布设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场区内建立高程控制网,以此作为保证施工竖向精度控制的首要条件。
高程控制网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控制点(DHZX02=25.300m,DHZX03=24.638m)在平面总控制网点上布设高程控制点,形成环形闭合水准路线,采用DS1型水准仪按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测量,经平差后作为施工水准控制网。
水准点距离建筑物应大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应不小于15m。
4.1高程控制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按《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仪器为水准仪。
测站观测顺序为往返测:
奇数站为后—前—前—后;
偶数站为前—后—后—前。
返测:
奇数站为前—后—后—前;
偶数站为后—前—前—后。
4.2高程控制网的精度等级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如下表:
表4.1水准测量技术要求
等级
视线长度
(m)
前后视距差(m)
前后视距累积差(m)
视线高度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mm)
闭合差
(mm)
二等
≤30
≤1.0
≤3.0
≥0.3
≤0.3
高程控制网水准线路按环形闭合差计算,水准测量闭合差按下式计算:
闭合差=±
mm(L为路线长度)
4.3高程的竖向传递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点在施工区加密高程控制点(水准点做法与控制点做法相同),再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来控制层高。
各楼层标高控制时通过内控点上方预留洞纠正钢尺的倾斜度。
图4.1悬挂钢尺法
高程传递时也可以采取全站仪天顶测距方法。
图4.2全站仪天顶距法
在建筑物出地面后,在核心筒选一个用于做控制点的钢板,用水准仪精确测定,使钢板上的相对标高为±
0.00相当于绝对高程25.100m,设置为永久性标高点,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引测上去,并设置每层永久性的楼层标高基准点+0.50m标高点,用红油漆标注,未经许可,不得覆盖或破坏。
以后,每层用经纬仪在预留洞处沿核心筒的竖向方向引一条长直线。
以消除钢尺的垂直误差。
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见下表(单位mm):
表4.2标高竖向传递允许偏差
5基坑的复核
5.1平面位置的测设
根据控制点使用拓普康GPT3102全站仪和50m钢尺通过图纸建筑物角点坐标与控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对已完成的基坑底部进行测设,基坑底周边至建筑物轴线可用范围宽度应满足施工时工作面的要求,护坡要平直、牢固。
5.2基坑底面高程的测设
根据控制点的高程数据对基坑底部进行测设。
并对已完成的基坑底部高程进行复核。
在向基坑内引测标高时,首先联测高程控制网点,以判断场区内水准点是否被碰动,经联测确认无误后,方可向基坑内引测所需的标高。
校核合格后作为起始标高线。
6基础桩的复核
6.1桩基础平面位置的复核
桩全部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放样,根据建筑总平面图计算出每根桩的坐标,并对桩进行编号,抗压桩编号格式为1-×
,抗拔桩编号格式为2-×
,抗压兼抗拔桩编号格式为3-×
,形成桩位编号图、桩位坐标表及桩顶标高表。
作业队伍根据桩位坐标表进行现场放线,护筒埋好之后再用更好精度的全站仪进行复测,复测无误后方可开始钻孔。
6.2桩基础的高程复核
根据高程控制点使用S3型水准仪对桩顶进行高程测量,得到的实际高程数据与设计桩顶高程进行比较,因为桩顶设计高程有所不同,内业计算时赋予其不同编号,分类汇总,并对桩顶预留部分的破除起指导作用。
7各施工细部详细放样
各施工细部放样一次放到位,即“基础零控线”。
“基础零控线”是将轴线、十字通线、规方线、分洞口线、砌筑/抹灰控制线”及“水平标高控制线”等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的一系列施工控制线统一深化及放置,避免导致在不同分项施工过程中反复弹设施工控制线而出现的尺寸精度累积偏差。
图7.1基础零控线示意图
7.1地下结构轴线投测
将全站仪架或经纬仪设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所需的轴线投测到施工的平面层上、在同一层上投测的纵、横线各一条,以此作角度、距离的校核,详见下图,一经校核无误后,方可在该平面上放出其它相应的设计轴线及细部线。
轴线误差不得超过±
3mm。
图7.2地下结构轴线投测示意图
7.2楼层轴线放样与复核
本工程采用内控法对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控制。
把控制轴线从内控点预留洞口引测到上楼层。
每次传导时控制点必须相互复核,做好记录,检查控制点之间的距离、角度直至完全符合为止。
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放线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楼层放线记录表并报监理验线,以便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
7.3高程测量
(1)、标高基准点的建立
采用钢尺水准法在同一平面层上引测高程点,与各层标高控制点作相互校核,每次校核不少于3个点,校核后的校差不得超过3mm,取平均值作为该段施工标高的基准点,引测到附近的立柱上进行标识,以便施工中使用。
(2)、标高控制线的建立
待模板支好检查无误后,用水准仪在高程控制点以外的立柱上抄测每层结构+1.000m线,作为该层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
7.4各工序的详细测设
本工程主体采用大模板施工,大模板施工技术与常规的组合钢模施工技术有所不同。
组合钢模施工常常采用墙、柱、梁、板一次成型浇筑。
大模板施工其工艺特点是墙、柱与梁、板须分开浇筑。
所以,各工序的测设方式有所不同。
(1)、墙、柱及模板的放样
据控制轴线位置放出墙、柱的位置、尺寸线,用于检查墙、柱钢筋位置,及时纠偏,以利于大模板准确就位。
再在其周围放出距离结构外边线20cm的模板线控制线。
放双线控制以保证墙、柱的截面尺寸及位置。
然后放出柱中线,待柱拆除摸板后把此线引到柱面上,以确定上层梁的位置。
如图示:
图7.3墙、柱模板定位示意图
(2)、梁、板的放样
待墙、柱拆模后,进行高程传递。
在墙内侧、柱四周上用墨线弹出建筑+0.50m线,不得漏弹,再据此线向上引测出梁、板底模板线。
梁中线
柱中线
图7.4梁模板定位示意图
(3)、门窗、洞口的放样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出门窗洞口的高度,用红油漆在暗柱竖向的钢筋上标注,放置门窗洞口模板。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4)、楼梯踏步的放样
根据楼梯踏步的设计尺寸,在实际位置两边的楼梯间墙上用墨线弹出,并弹出两条梯角平行线,以便纠偏。
如图示
梯角平行线
踏步位置线
图7.5楼梯踏步定位示意图
8使用仪器
1、拓普康GPT3102全站仪,测角精度2,测距精度2mm+2ppm。
主要用于控制点的定位、检测以及建筑物整体位移。
2、电子经纬仪南方ET-02。
主要用于轴线测设。
3、激光铅垂仪苏州一光DZJZ-2。
相对中误差1/200000,主要用于控制点的竖向投递。
4、水准仪宾得AP-281。
精度为3mm/km。
主要用于高程的传递及复核。
5、50m钢尺。
主要用于量距及配合水准仪引测高程。
9沉降观测
1、沉降观测必须由有沉降观测资质的相关测量单位进行沉降观测。
2、沉降观测点的埋设:
沉降观测点按照设计图纸要求布置点位,观测点设置在一层+0.500米标高处,用植筋的方法把观测点预制件埋入柱墙侧面,做法如下图所示:
图9.1墙、沉降观测点示意图
3、沉降观测的方法: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建筑物周围坚固稳定且能通视的地方,埋设三个水准基点,与图纸上给出的沉降观测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以确保观测结果的精确度,并使水准基点与观测点设在同一高程面上,便于计算。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尽可能做到四定,即固定人员观测和整理成果,固定使用的水准仪及水准尺,固定的水准点,以及按规定的日期、方法和路线进行观测。
4、沉降观测的时间和次数:
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和《结构设计总说明》的要求,沉降观测在浇筑基础时开始进行,然后每施工一层应观测一次;
主体工程完成后,在装修期间,每个月观测一次;
工程竣工后,第一年内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隔4~6个月观测一次。
沉降停测标准可采用连续两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2mm。
对于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等特殊情况,则应增加观测次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测量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