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docx.docx
- 文档编号:18025047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293.16KB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docx.docx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docx.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球的圈层结构示范课教学设计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新课标docx
《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圈层的结构;
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方法及圈层特点;
3.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及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纵波和横波的特点。
2.知道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特点。
3.了解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范围、特点和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中应用意义。
2.理解软流层、岩石圈和外核的物质存在形态以及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激趣导入,学生观看视频资料《人类探测地球内部的手段》,以大致了解人类探测地球内部的一般方法和手段,知道目前最主要的科学探测手段是利用地震波。
并且认识到人类探索地球内部状况的艰巨性,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索和认识地球内部结构等知识的欲望。
(播放视频)人类探测地球内部的手段
【讲授新课】
我们知道,地球是目前太阳系乃至整个可观测宇宙中唯一发现存在生命的星球。
这与地球拥有一些其他天体所不具备的条件有关。
地球不仅有岩石圈,还有大气圈和水圈,才形成了生机勃勃的生物圈。
这些圈层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表层环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的圈层结构,现在开始吧!
(板书)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震波
【知识拓展1】了解人类地下钻探的最大深度。
科拉超深钻孔,是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所进行的一项科学钻探,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达12,262米。
它曾是世界上最深的钻孔,这个记录在2008年和2011年被在卡塔尔的阿肖辛油井(12,289米)和俄罗斯在库页岛的OdoptuOP-11油井(12,345米)两次打破,现时排名世界第三。
科拉超深钻孔
人类试图用钻井的方法来了解地球内部,但是人类钻井最深处才12,345米,相比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km来说,差距太远,还远不能了解我们地球的内部。
思考:
还有什么方法来研究地球内部呢?
依据是什么?
地震构造示意图
方法:
科学家可以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地球内部圈层。
依据:
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知识拓展2】认识地震和地震波。
查阅资料,回答:
1.什么是地震?
2.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对地面造成破坏性的原因是什么?
地震构造示意图
地震灾害
生:
(可能的答案)1.地震:
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动。
2.地震波:
当地震发生时,从岩层断裂处释放的地球内部能量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称为地震波。
原因:
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机械波,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会引起介质质点的振动。
【知识拓展3】认识纵波和横波。
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表:
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地震波的类型及其特点
分类
定义
特点
地面感觉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
共同点
纵波
(P波)
质点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
较快
体体体固液气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
上下颠簸,破坏性小
横波
(S波)
质点振动方向
与波的传播方
向垂直的波
较慢
固体
水平晃动,威力大,是造成地面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因素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回答问题:
科学家具体是怎么利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
呢?
地震和地震波示意图
wiBw
生:
(可能的答案)科学家主要是借助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透视”地球的。
根据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来探测地球内部在物质组成、结构等方面的不连续性,并把出现不连续性的界面确定为不连续面,即分界面。
科学家先后找到了两个最基本的不连续面一一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从而划分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读图思考,小组讨论,回答:
1.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在莫霍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在古登堡面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莫霍面"
\•地亮
地»
V古登堡面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由7.6千米/秒急增为8.0千米/秒,
横波速度由4.2千米/秒增至4.4千米/秒。
在古登堡面,纵波
速度由13.32千米/秒突然降为8.1千米/秒横波则完全消失。
生:
(可能的答案)1.莫霍面的平均深度在17km处,横波和纵波传播到这一深度时,速度都突然明显加快。
2.古登堡面的平均深度在2900km处,横波和纵波传播到这一深度时,速度都突然下降,横波甚至完全消失。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哪些圈层?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由7.6千米/秒急增为8.0千米/秒,横波速度由4.2千米/秒增至4.4千米/秒.在古登堡面,纵波速度由13.32千米/秒突然降为8.1千米/秒,横波则完全消失。
生:
(可能的答案)科学家通过对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基本圈层。
其中,地核还可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上部有一层软流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岩石圈。
教师继续展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划分的示意图,使学生获得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直观形象的认识。
(板书)2.地壳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1.什么是地壳?
2.地壳厚度分布有何特点?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大洋地壳
岩石圈
上地慢
100
软流层
200
30()
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生:
(可能的答案)1.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2.地壳是一个连续圈层,全球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
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板书)3.地幔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读图回答:
1.什么是地幔?
2.什么是软流层?
3.岩石圈指的是什么?
软流层和岩石圈示意图
生:
(可能的答案)1.地幔是地球内部介于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厚度约2800
千米。
2.软流层:
上地幔的上部存在着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圈层,叫作软流层。
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岩石圈:
是指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与地壳的合称。
岩石圈主要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1:
认识软流层。
思考:
为什么软流层的物质呈熔融状态?
生:
(可能的答案)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一般至100千米的深度时,温度便接近岩石开始熔融的温度,这时在水分和挥发性组成的参与下,岩石发生选择性的熔融,逐渐形成熔融态的软流层。
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板书)4.地核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1.什么是地核?
2.地核有哪些特点?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生:
(可能的答案)1.地核是地球核心部分,位于古登堡面以下,厚度约3400千米。
2.特点: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
内核为固态,外核为液态,可能是地球磁场的产生地。
地核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总结归纳】地球内部圈层。
岩石圈:
由坚硬的岩石构成,包括地壳和软流层以上
的地幔部分
地幔:
介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厚度为2800多千米。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把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
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
位于上地幔上部,由馆融状态物质组成,是岩浆发源地
地壳:
位于莫霍界面之外,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它厚薄不一,大陆部分比较厚,大洋部分比较薄,平均厚度为17千米。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地核:
以古登堡界面与地幔分界,厚度为3400多千米。
根据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将地核分为外核和内
师生共同对地球的内部圈层进行总结,完成表2:
地球内部圈层的范围与特点。
内部圈层
范围
主要特点
地壳
莫霍面以上
呈固态,由各类岩石组成,厚度不均
地慢
上地幔
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呈固态,上地幔上部有一个软流层,可能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古登堡面至地心
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
内核
(板书)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地球外部圈层指的是什么?
其包括哪几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生:
(可能的答案)地球外部圈层:
指的是地球固体表面以上的各个圈层。
外部圈层可以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板书)1.大气圈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1.什么是大气圈?
2.大气圈对地表环境有哪些重要意义?
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
生:
(可能的答案)1.大气圈指的是环绕在地球外部的气体圈层,由气体(主要成分为氮和氧)、水汽和悬浮颗粒物等组成。
2.意义:
大气圈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具体表现在大气圈的存在不仅避免了大多数流星体对地球的撞击,而且削弱了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影响,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板书)2.水圈
观看s《水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视频,回答:
1.什么是水圈?
2.水圈有何特点?
(播放视频)水圈
生:
(可能的答案)1.水圈是由地球表层各种水体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地球表面覆盖着大量的液态水,使地球成为一个“蓝色星球”。
液态水的存在,也是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一个重要条件。
(板书)3.生物圈
观看视频《生物圈》,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1.什么是生物圈?
其范围是什么?
2.生物圈有何特殊性?
(播放视频)生物圈
生:
(可能的答案)1.生物圈:
广义的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狭义的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和。
范围:
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2.特殊性:
生物圈是地球特有的一个圈层,也是非常活跃的圈层。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2:
生物圈在地球表层环境中的特殊作用。
思考:
为什么说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
海洋生态系统
生:
(可能的答案)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因此,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生物圈。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3:
四大圈层的相互关系。
自主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回答:
四大圈层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4:
地表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
认真观察自然景观图,说出图中有哪些圈层?
各个圈层的代表性地理事物是什么?
并依据图片信息举例说明圈层间的相互关系。
某区域自然景观图
生:
(可能的答案)图中表现的有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代表性的地理事物分别是:
大气圈云雾;水圈河流;生物圈植被;岩石圈山体。
云雾形成降水补给河流,滋养森林;河流水蒸发可以变成云雾,也可以满足两岸森林的水分供给;森林促进水的下渗,调节河流的径流量,森林蒸腾作用使大气水汽增加。
说明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学生进行活动探究5:
地球圈层的特点与意义。
2019年2月10日,雪后的山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银装素裹,美景如画,游客们踏着瑞
雪,观赏下在逐渐消融的壶口瀑布。
1.图中地理事物或现象涉及地球的哪些圈层?
2.地球外部圈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3.地球内外圈层中,与人类生存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圈层有哪些?
生:
(可能的答案)1.涉及到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
2.各圈层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在地球表面附近,各个圈层是相互渗透,甚至是相互重叠的。
3.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这四大圈层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课堂小结】
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都明显减少
D.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横波先到达地面
2.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
A.地壳
C.岩石圈
B.地幔
D.地核
3.有关地壳和岩石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是由地壳和地幔组成的
B.地壳的厚度比岩石圈大
C.地壳就是岩石圈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的顶部
4.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波,B表示波。
(填文字)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D表示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o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地震波B速度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
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液态,F面是界面。
(4)—(填字母)层的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一般认为是的发源地。
【参考答案】l.D2.D3.D
4.
(1)横纵
(2)莫霍地壳地幔
(3)消失突然下降固古登堡
(4)E岩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结构 示范 教学 设计 鲁教版 高中地理 必修 一册 新课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