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024353
- 上传时间:2022-12-1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28KB
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Word格式.docx
《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说课稿范文合集6篇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
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
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
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第二课时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
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
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它们吸水吗》是教科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中的第4课。
重点是让学生了解材料的吸水性与他们的用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打好基础。
本课主要是通过实验进行教学的,因此从能力培养来看,属于“实验能力”系列。
小学生的学习,最好是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
这是因为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以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由具体到抽象。
为此,了解材料的吸水性,必须由学生自己去探索,亲自动手实验,从而进行观察,得出结论。
而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实验接触少,动手能力差,故而结合本课及学科基本要求,特制定:
1.通过实验观察,比较木片、纸片、金属片、塑料片的浸透性的大小。
2.了解纸的制作过程,并能自己动手实践,增强材料循环使用,节约资源的环保意识。
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教学时间:
一课时
1.大小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木片、塑料片、金属片各十片。
(每组一份)
2.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每组一个)
3.餐巾纸、铅画纸、放大镜(每组一份)
4.杯子、筷子、毛巾、卫生纸(每组一份)
5.放大的蔡伦相一张。
(播放古代造纸录像)
本课是实验课,要上好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发挥主题作用,从而完成任务。
二.说教法
低年级学生对实验很感兴趣。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的教学方法是以“实验法”为主。
学生能看得见,摸得着,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直观、生动的感性认识,有利于学生学习本课教学重、难点,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提高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三.说学法
从学生实际出发,为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抓重点、破难点,在学法方面从以下几点指导:
1.继续学习实验法。
2.在实验中学会观察、描述。
3.能自己动手实践,造一张纸。
四.说教学程序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通过手脑并用建立鲜明、清晰、正确的表象。
为遵守科学发展规律: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联系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
(一)激发兴趣、发现问题、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有好的开头,是上好这一堂课的关键。
针对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特点,上课我以谈话导入,继而出示四种材料,让其猜测:
谁更容易吸水,在猜测中激发兴趣,明确实验目的,学生便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了。
(二)实验观察、解决问题、获得新知。
人们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活动实现的,而思维只有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这部分教学便以指导学生实验观察入手,亲自操作,进而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形成理性认识。
为抓重点,破难点,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特点,教材内容,安排了三个实验,并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思想。
学生实验能力差,因此实验前让学生明确实验方法,步骤,实验时指导学生操作,配合、观察、比较,实验后归纳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步:
指导学生观察“谁更容易吸水”,首先让学生明确方法,再拿出四种材料,滴水观察,谁吸水快?
谁吸水慢?
再思考:
吸水性和材料的什么有关?
为什么纸更容易吸水?
由这质疑,立即进入第二个实验。
第二步:
指导学生观察纸,了解纸的特性。
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后,师巡视,生合作观察,描述结果,师点拨:
让学生明确纸由纤维构成,既然如此,愿否造一张纸,顺理成章进入第三个实验。
第三步:
指导学生造一张纸,明确造纸方法后,小组合作,从而知道材料课循环使用,增强环保意识。
在整个活动中,活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思,动静结合。
学生在学习中质疑,在教师及时引导下解疑,从而形成正确地认识。
(三)应用知识,深化认识。
利用课堂小结、“考一考”等形式,巩固知识,增强信心,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五.说板书设计。
为集中学生注意力,突出教学重难点,本课采用了归纳直观式板书。
一目了然地再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3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进行对植物的观察活动之后,进而发展为对动物的观察。
《蜗牛》一课是学生真正观察小动物的起始课,学生还是第一次学习观察小动物、描述小动物,学生对它们的观察停留在只注意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知道怎么样从整体到局部地去观察一个小动物。
引导学生体验探究蜗牛的过程,建构自己对蜗牛的认识。
同时,培养并保持学生热爱小动物的兴趣。
开好了这个头,为后面对蚂蚁、蚯蚓的观察等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蜗牛的特点体现在它的颜色、身体构造等方面。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映,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
(3、蜗牛利用腹足爬行,做波浪状的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粘液痕迹。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过程,并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的观察。
(2、按照科学的方法饲养蜗牛,并做好观察记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伤害小动物,注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运动方式。
教会学生观察小动物的方法。
放大镜,记录本和笔。
第三部分:
教学过程
1、激发情趣,提出问题
导入:
“同学们喜欢蜗牛吗?
那我们就一起与它玩一会儿吧!
”
预设:
对于孩子来说,喜爱小动物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这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设计意图:
确定观察任务,是科学探究的前提。
学生在和蜗牛玩的过程中,对蜗牛进行了无意的观察。
师:
“同学们对蜗牛这么感兴趣,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蜗牛有牙齿吗?
蜗牛喜欢吃什么?
蜗牛有眼睛吗?
长在哪?
蜗牛怎么爬的?
我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
教师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加以梳理,形成几个问题的区域:
如蜗牛身体的观察、蜗牛壳的观察、蜗牛运动的观察等。
2、制定计划,自主探究
“你们小组打算怎样观察蜗牛呀?
这时学生运用己有知识,调动各种感官观察蜗牛,如:
看看蜗牛身体的颜色、闻闻蜗牛的气味、摸摸蜗牛的壳等。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指导学生按一定顺序观察,想出多种办法、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观察。
进一步设计在观察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你们小组怎样分工合作呀?
”“你们需要哪些工具呀?
”“怎样做才能不伤害蜗牛”等。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1、蜗牛身体的观察:
蜗牛头部、腹部、尾部,头部的眼睛、触角、嘴的观察。
2、蜗牛运动的观察:
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3、蜗牛爬行的痕迹:
教学中会有二种情况,先发现粘液,再发现粘液是蜗牛爬行过和痕迹;
或者先发现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再发现痕迹原来是蜗牛分泌的粘液变成的。
从观察和思维发展的水平说,前者的要求高一些。
找到痕迹与粘液的联系后,很自然地会产生关于粘液的问题,蜗牛分泌的粘液对它有什么用?
在观察方法上,包括了用放大镜观察、按一定顺序观察,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的内容。
在教学中,重在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按一定顺序观察,初步了解其外形构造,生活习性及运动方式等。
在观察蜗牛运动时,引导学生“轻轻碰触”,从爱护动物的角度,这是最好的契机。
蜗牛这么可爱,你想和它做朋友吗?
你准备怎么照顾你的朋友呢?
学生可以利用本课的学习方法继续进行观察由课内引向课外,学生掌握了本课所渗透的这种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科学素养,也就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4
各位领导评委好!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
《光的传播》是粤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光》单元第一课时内容,是学习光学的基础课。
通过实验,探究光的传播特点,是新课程标准对本节课提出的要求。
根据这一要求和教材具体内容,结合学生学情,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及日食月食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认识光是直线传播的。
会用多种方法验证光的传播路径。
为完成以上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对本课的教学作出了以下教学设想
教学设想:
因为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所以在教学光的传播的特点时,由学生自己去探究,亲自动手实验进行验证,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为实现这一设想我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猜想2、探究3、运用4、小结
教学过程
(一)第一环节:
猜想
我首先以镭射笔的红色光线照射屏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光是沿着怎样的路线跑到屏幕上的?
这种实物作为导入,让学生对光学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的同时也作出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测想。
然后进入重点环节:
验证我将分两步进行
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2、通过实验再次验证
(1)提取生活经验进行初步验证
学生作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猜测后我再追问,生活当中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让你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这时可利用课件配以图片如:
舞台上的灯光、阳光照射森林┉帮助学生回忆生活中看到的直线形式的光。
使学生发现,原来生活中就的确存在着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现象,让学生从猜测发展到初步信服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再次验证
生活经验只是一个事实,如何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法证明出来?
接下来我为学生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实验由简到难,层层推进。
实验活动1管子看光实验,实验中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充许有有不同方法,但只要学生有一个共识,只有管子是直的光才能传播出来,当管子是弯的光就不能传播出来了。
这样就能得出我们的结论:
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验活动二光线打靶,实验发现只有B孔和中间挡板的小孔及靶心三点在一直线上光线才能打到靶心,这就又一次地验证了光是直线传播的。
两个实验由简到难,层层推进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行了充分证明学生从初步信服发展到充分肯定光是直线传播的。
当充分肯定光是直线传播的结论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
运用
(三)运用
科学知识的学习在于运用,科学知识的运用又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为达到这一目的先让学生根椐课文了解小孔成像,再让学生根据光是直线传播的特点猜想在白屏上所看到的内容并把它画出来。
之后我通过实物演示让他们惊奇的发现,蜡烛倒过来了,而且还有颜色,还能动呢。
这时学生肯定会有疑问但可通过课件,直观演示光通过小孔后的传播过程。
结果不用讲解,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学生此时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我紧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光是沿直线传播来解释?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并利用课件演示帮助解释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现象。
当学生明白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能简单运用后,为提高他们的技能我布置拓展练习自制简易
(四)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我先让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
整堂课,其实内容都很简单,就是如何一步步加深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兴趣更大,因为这堂课注重更多的是探究的过程。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5
各位领导以及在座的老师,大家好。
我叫赵彬彬,是育才实验小学的科学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生命离不开水》。
一、首先我阐述的`是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是以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水作为研究对象。
水是组成世界万物的重要物质。
人体内有水、动物体内有水、植物体内也有水。
水是生命之源,可以说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水。
在本课的学习中,让学生了解水与生命最深层次的关系,使同学们体会到水的重要意义,也为以后本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水是动物、植物和人体的组成部分,它在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常见食物中的含水量。
2、能力目标
能和同学交流自己对本课的不同看法,设想没有水的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
3、情感目标
学生能意识到水与生命的密切关系,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水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说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结合本节课的需求,师生应做如下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塑料袋、杯子、剪刀、水、新鲜树叶、芹菜、橡皮筋、红墨水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
一般方法以外,主要还采用了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3/分组讨论法等。
以上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日益高涨。
四、说学法
教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本节课我强调以探究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践为辅的学习方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利用多媒体、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刚刚步入神圣的科学殿堂,对于身边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上课一开始,我就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了“鱼鸭戏水”的情景,屏幕上那欢快的情景配上动听的音乐,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接着提问:
为什么水使小草变得嫩绿,使桃花开得鲜艳,使鱼鸭游得欢畅,学生畅谈感想以后将会知道水是生命之源。
2、讨论交流、体验汇报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讨论说出几项动、植物离不开水的事例,丰富学生对“水与生命”的认识。
然后提出问题“水与动物、植物和人有着怎样的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查找资料得出结论。
最后师生小结(水对生命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生命体内的一切活动如呼吸、消化、光合作用都离不开水)。
3、主体参与、动手实践
教师示范实验,出示课前包装好的新鲜树叶,经过阳光照射后,让学生观察并提问:
塑料袋原来是干的,里面的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观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塑料袋里的水珠是从植物体内跑出来的,证明植物体内有水。
接着我趁热打铁从人体出汗、排解等生理现象中也可以看出人体内含有水,那么我们平时吃的食物究竟含有多少水呢?
接下来我设计了挤西红柿这个实验,可以清清楚楚的观察到植物体内究竟含有多少水。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吧。
在这个实验中,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最后。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几种常见食物的含水量。
知道各种食物以及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水。
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加关注生命活动,为了更直观的展示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我选择了芹菜作为实验原料,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进行实验。
在这个环节中我是这么做的:
准备一杯调式好的红墨水,然后把芹菜放入红墨水中,过10分钟后观察芹菜的根部有什么变化,杯中的水为什么少了一些。
把芹菜切成2段,芹菜里面的茎儿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在这个实验中,学生围绕了植物离不开水这一目标,演练了他们的科学技能,也丰富了教学的色彩。
4、拓展活动、反面例证
通过学生收集资料、讨论交流、体验汇报并动手实践等多种探究方式,学生对“水与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如果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及周围的环境将会变成什么样?
教师播放了一些有关于干旱的资料,通过观看录像,学生更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离不开水,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可知道当你享受着幸福生活的时候云南的小朋友们正遭受着百年不遇的干旱,当你每天喝着三、四元钱买来的饮料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云南的小朋友们却担负着拯救家人、到处找水喝的使命,当你浪费每一滴水的时候,你是否想到这一滴水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
同学们,请伸出你的手,用你的爱心去拯救那些孩子们吧,让他们也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只要你能节约每一滴水)。
最后教师总结:
通过云南干旱教育学生珍惜每一滴水,滴水可以汇成河流,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节约每一滴水,讨论结束后启发学生以没有水的世界为题画一幅想象画或写一篇同样题材的短文。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这节课的结构特点我是这么设计板书的:
从植物、动物、人离不开水从而得出水是生命之源,让学生懂得节约用水、人人有责的道理,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重点突出。
七、教学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及时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性的评价,让学生快快乐乐的做、开开心心的学。
以上是我肤浅的个人见解,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以及在座的老师谅解,多多给予批评、指导。
谢谢!
小学科学说课稿篇6
【教学目标】
根据相关内容的调整和课程标准要求,制定以下目标:
过程与方法
●知道人体有哪些感觉器官,能运用各种观察器官进行观察;
●利用放大镜、望远镜、听诊器等工具观察,体会到用工具观察更有效;
●综合运用各种感官辨识和配制饮料。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观察;
●知道观察的作用;
●知道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到观察是不断发现和深入思考的源泉,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体验到工具可以扩展人的感官功能——技术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意识到所有感官一起工作,观察才会更全面、更准确。
●养成对周围物体进行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课件,装有苹果、梨子、荔枝的黑色塑料袋,望远镜,放大镜,听诊器,显微镜,红糖水,白糖水,配方奶,红糖,白糖,奶粉,小勺,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杯等。
【教学实录】
活动一:
认识眼睛的观察作用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
(露出好奇的目光)想。
(播放图片)请静静地观察图上都有些什么?
比一比,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生观察图片)
谁先来说说观察到了什么?
比一比,看谁听得最认真。
(生描述观察到的景物,师引导学生补充)
(点一位没有发言的同学)他们说到的你都观察到了吗?
有些没有发现。
为什么没有发现呢?
我观察没他们仔细。
老师相信你以后也能和他们一样仔细观察的。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观察了图片上这些景物,其实眼睛是我们身体重要的感觉器官,我们用眼睛有目的的、仔细地看,可以观察到很多事物。
[课中反思1]: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观察特点,选用观察图片来替代教材中观察自己的眼睛的活动,便于学生与同学比较观察同一物体时存在的差异。
在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这一环节时,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在不断补充、追问等多边交流中让学生体验到观察时要仔细、交流时要倾听,强化了观察和交流的正确方法。
同时,对观察活动中没有进入角色的同学,及时给予提醒鼓励,有利于全体同学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思想。
活动二:
认识手、鼻、舌、耳的观察作用
(出示一黑色塑料袋)这是什么?
黑色塑料袋。
不打开袋子,你知道它里面装的是什么吗?
不知道。
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这个袋里装的是什么?
可以用手摸。
用鼻子闻也应该可以。
我觉得还可以用舌头尝。
真聪明,如果老师现在就让你来确定这个袋子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说课稿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