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财务资料总结第十章费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018551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25KB
中级财务资料总结第十章费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中级财务资料总结第十章费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级财务资料总结第十章费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也就是说通过交换从其他个体取得资产时,它要牺牲别的资产,或者要承诺负债,而这项负债将来要用某项资产来偿还。
从这个意义上讲,费用是为取得某项资产而耗费的另一项资产。
或者说,部分地或全部地耗费了未来的经济资源。
如在产品成本中的材料费是已耗费的原材料,折旧费是已耗费的固定资产。
成本与资产也是有区别的,取得资产通常要引起成本的发生,发生的成本是取得某项资产的证据,是资产计价的依据。
但发生的成本并非结论性证据。
发生的成本可能并未增加未来的经济利益,还可能得到资产而并未引起成本的发生。
确认资产的最终证据是未来的经济利益,而不是发生的成本。
比如,生产废品发生的成本,并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只能作为损失列作费用。
又如,捐赠人赠与的设备,并未发生成本。
但设备属于企业的资源,并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有时成本与资产相互转换,如在产品成本在月末时会转换为存货资产,生产中消耗的原材料,会转换为在产品成本。
当产品出售时,产品成本才转为费用。
虽然成本与资产可以相互转化,但成本并不等于资产,资产的价值不等于消耗资产的成本。
资产的价值中除了消耗的成本之外,有时还有增值部分。
如商品成本是C+V,而商品价值则是C+V+M。
另外,成本并非都能转化为资产,有时成本可以转化为资产,而有时则会转化为费用。
产品生产成本可以转化为存货(产成品),产品销售成本可以转化为费用。
(二)费用与成本
费用与成本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虽然两者都是支付或耗费的各项资产,但是,严格来讲,成本并不等于费用。
费用是相对于收入而言,当这些支出和耗费与当期收入相配比时,即记入当期损益时,才成为当期的费用。
费用与一定的期间相联系,而成本与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相联系。
当期的成本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比如,产品的生产成本在生产产品的报告期内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只有在销售产品的报告期内才能确认为费用。
也就是说,生产产品的生产成本在产品没有销售之前,只是一种资产(在制品,或产成品),只有产品销售以后才能作为产品销售成本,转作当期费用。
成本和费用的关系可以通过下式加以说明:
期初在产品的成本
加:
本期生产费用
减:
期末在产品成本
———————————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初产成品成本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
期末产成品成本
——————————
本期销售产品成本(本期费用)
从上式可以看出,本期为生产产品而支付或消耗的资产,首先形成在制品的成本、待产品完工后形成产成品成本,只有产品销售时,才形成当期费用。
(三)费用与损失
费用与损失也有区别。
从广义上讲,费用包括了损失。
损失和费用一样都是经济利益的减少,这一点和费用在性质上没有差别。
但从狭义上讲,费用与损失是有区别的。
费用是相对于收入而言,损失是相对于溢余而言。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论财务会计概念》一书中,对溢余和损失表述为:
“各种个体的溢余与损失,是边缘性偶发性交易,以及其他事项和情况的结果。
这些交易、事项和情况,绝大部分源自个别个体及其管理方面无力控制的外界因素”。
也就是说,损失是某一个体除了费用或派给业主款项之外的一些边缘性或偶发性支出。
该书还将溢余和损失分为四种类型:
1.“某些溢余与损失来自与其他个体所进行的边缘性或偶发性交易,是对比交易与所失的净结果。
例如,有价证券投资的出售、旧设备的处理、或未按帐面值清偿的负债”。
2.“其他溢余与损失,来自某一个体与业主以外的其他个体间非互惠性的财物转移。
例如得到的赠与或捐赠、诉讼获胜的赔偿、盗窃损失和法庭判决的罚款或赔款等。
3.“还有些溢余或损失,因所持有的资产负债价值从成本减低到市价,由于权益性有价证券上的投资市价变动,将其帐面值按市价与成本孰低进行的调整,以及由于外汇兑换率变动而发生等”。
4.“另外,还有些溢余或损失,则来自其他情况因素,诸如,地震或洪水引起的财产损失或毁坏”。
溢余和损失也可以按“营业”或“营业外”加以分类,视其与某一个体主要的、持续或核心业务的关系而定。
例如,存货跌价损失,一般认为营业损失;
而重要事故损失则一般认为营业外损失。
我国一般将营业外损失列作营业外支出。
区别费用与损失,很大成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活动的性质。
对于某一类企业属于费用的项目,对于另一类企业可能属于损失。
例如,证券投资在保险或投资公司会是营业收入与费用的来源,但在制造或贸易公司则是溢余与损失的来源。
三、费用的分类
企业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其性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其中最基本的是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分类和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分类方法。
下面加以具体说明:
(一)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分类
费用按照经济内容(或性质)进行分类,不外乎劳动对象方面的费用、劳动手段方面的费用和活劳动方面的费用三大类。
一般可分为以下九类:
1.外购材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一切从外部购入的原材料及主要材料、半成品、辅助材料、包装物、修理用备件和低值易耗品等。
2.外购燃料。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燃料。
3.外购动力。
指企业为进行生产而耗用的从外部购进的各种动力。
4.工资。
指企业应计入成本费用的职工工资。
5.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用。
指按照一定比例从成本费用中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用。
6.折旧费。
指企业按照核定的固定资产折旧率计算提取的折旧基金。
7.利息支出。
指企业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利息支出减去利息收入后的净额。
8.税金。
指企业应计入成本费用的各种税金。
9.其他支出。
指不属于以上各要素的费用支出。
(二)费用按其经济用途分类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分类,可分为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
1.直接材料。
指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项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外购半成品和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
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职工福利费。
4.制造费用。
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5.期间费用。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销售费用(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三)费用按其同产量之间的关系分类
按照费用同产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把费用分为固定费用和变动费用。
所谓固定费用,是指产量在一定范围内,费用总额不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
如固定资产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办公费等。
所谓变动费用,是指费用总额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费用。
如原材料费用和生产工人计件工资等。
四、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一)费用的确认
企业发生的费用如何进行确认,这是正确计算企业损益的重要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提出了费用确认标准,即“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关系到未来经济利益的减少,并且能够可靠地加以计量,就应当在利润表中确认费用。
”也就是说确认费用的标准主要有两点:
一是某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如果不会减少企业的经济利益,就不能作为费用。
生产产品领用的材料、支付的工资和其他的支出,虽然已经减少了存货和货币资金,即某种资金已经减少,但是,它又转化为另一种资产形式,企业和经济利益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因此它只是成本而不是费用。
只有产品已完工并销售时,才确认为费用。
二是某项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必须能够准确地加以计量。
如果某项资产的耗费不能够加以计量,也无法作出合理的估计,那么就不能在利润表中确认为费用。
在具体会计实务中,形成了费用确认的一般原则,即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1.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这一原则是按照支出效益涉及的期间来确认费用,如某项支出的效益涉及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该项支出则应予以资本化,不能作为当期费用,而应在以后各期逐渐确认为费用。
如果某项支出的效益仅涉及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就应将其作为收益性支出,在一个会计期间内确认为费用。
这一原则为费用的确认划定了时间上的总体界限。
如企业购买一台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相应的费用就应当资本化;
如果企业支付各种办公费用,在发生时就应该费用化,直接确认为当期费用。
2.权责发生制原则
这一原则是根据支出上的效益是否发挥作用来判断该项支出是否应确认为费用。
在会计实务中,判断一项支出上的效用是否真正发挥作用,主要是看该项支出帮助创造的收入是否已流入企业。
如企业于上年末支付的报刊杂志订购费,其效用发挥的时间应该是报刊杂志收到的时间,因此,只有在陆续收到报刊杂志时,才能将费用确认入账。
又如产品销售成本应该在产品已经实现销售时,即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流入企业时,才将其确认为当期费用。
当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实现销售时,说明这些生产产品的支出所帮助创造的收入还没有流入企业,其效用还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只是为费用的确认给定了一个大致的时间界限,而权责发生制则解决了具体应该在何时入账的问题,为费用的确认提供了进一步的指南。
3.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会计上确认费用的重要原则,它是按照费用与收入的关联关系来确认费用的实现。
也就是说它是按照其关联的收入实现的期间来确认费用实现的期间。
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关联或一致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性质上的因果性方面,也表现在时间方面,因此,联系收入来确认费用的配比原则也就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按因果关系直接确认
这种确认方法是以所发生的费用与所取得的具体收益项目之间的直接联系为基础。
将营业收入与费用直接地、联合地将来自相同交易或其他事项的营业收入与费用合并起来予以确认。
例如,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时,同时确认构成产品销售成本的各种费用,包括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
因为产品销售成本与产品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费用与收入之间的因果关系除了直接的因果关系,还存在间接的因果关系。
(2)按系统且合理的分配方法加以确认
这种确认方法是以系统地、合理地分配程序为基础,在利润表中确认费用。
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公表现为经济性质上的因果性,而且还表现为时间上的一致性。
收入与费用的期间性特征决定了费用必须与同一期间收入相配比,即本期确认的收入应该与本期费用相配比。
如果收入要等到未来期间实现,相应的费用或已耗成本就要递延到未来的实际受益期间。
这时,费用便应当系统合理地分配于各个受益期间。
如许多资产是跨及若干会计期间,使得企业受益,并且只能大致和间接地确定费用与收益的联系,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资产。
使用这些资产而发生的费用,一般用“系统而合理”的分配方法,在估计的有效期限内进行分配。
可见,系统且合理地分配确认原则实质上仍然体现了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时间上反映了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关联性。
(3)按期间配比确认
在现实工作中,有些支出很难找到直接相关、对应的收入,它们不能与特定营业收入相关联,在其发生期内消耗,但不产生未来的经济利益,或者是其受益期难以确定。
有些支出与当期收入虽然存在着间接联系,但却找不出一个系统而合理分配的基础。
会计上,将这些支出与其发生的期间相联系,称为“期间配比”。
例如,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管理部门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
我们一般将这类费用称为期间费用,应当在它们的发生期内确认为费用。
(二)费用的计量
由于费用一般被视为资产价值的减少,而理论上,已耗用的资产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计量,所以,与之相适应的费用也可采用不同的计量属性。
不过,通常的费用计量标准是实际成本。
费用采用实际成本计量属性来计量,是由于实际成本代表了企业获得商品或劳务时的交换价值由交易双方认可,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从而能够使会计信息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费用的实际成本是按企业为取得商品和劳务而放弃的资源的实际价值来计量的,即按交换价值或市场价格计量的。
这种市场价格的确定则取决于交易中所具体采取的支付方式。
交易中最基本的支付方式是现金。
但费用的发生与现金支出在时间上有时是不一致的,一般有三种可能:
现金支出与费用同时发生;
费用发生在先;
费用发生在后。
在第一种情况下,市场价格可恰当地用于确认那些现金支出时所发生的费用。
如用现金支付的管理部门的办公费和水电费等,费用的实际成本就代表了当时的市场价格。
但在费用先于或后于现金支出的情况下,费用的实际成本与费用发生时的市场价格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背离。
比如,最常见的费用的发生后于现金支出的例证是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基础,是固定资产的购入成本,它在取得资产时是当时的市场价格,但一经入账就固定下,成为历史成本。
费用发生时,费用的实际成本并非是固定资产现实的市场价格。
又如,对那些先于现金支出而发生的费用来说,由于实际的交易尚未发生,没有市场价格可资计量,因而,一般采用预计价值确认入账。
常见的情况有预提的借款利息、预提大修理费用、预提产品保证费用等。
这些费用只有实际支付时才能确认其市场价格。
因此,费用的实际成本不一定是费用发生时所支出或耗费资产的现行成本。
完全采用现行成本来计量费用是难以操作的,这是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对于以前取得的同类商品和劳务可能没有现行成本,即使有现行成本,也会缺少可以验证的计量标准。
第二节生产成本
一、生产成本的概念
生产成本,是指一定期间生产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的总和。
生产成本与费用是一个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概念。
首先,成本是对象化的费用,生产成本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它是按照产品品种等成本计算对象对当期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所形成的。
在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中,企业一定期间发生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总和则构成一定期间的产品的生产成本。
费用的发生过程同时也就是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
成本与费用是相互转化的。
企业在一定期间发生的直接费用按照成本计算对象进行归集;
间接费用则通过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使本期发生的费用予以对象化,转化为成本。
企业的产品成本项目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自行设定。
一般为直接材料、燃料及动力、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
1.直接材料
指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设备配件、外购半成品的消耗。
2.燃料及动力
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外购和自制的燃料及动力。
3.直接人工
指直接参加生产的工人工资及按生产工人工资和规定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
4.制造费用
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但不便于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因而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费用,以及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各项费用。
如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及职工福利费、生产单位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和修理费、物料消耗、办公费、水电费、保险费、劳动保护费等费用项目。
二、生产成本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企业为了核算各种产品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应设置“生产成本”账户和“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
"
生产成本"
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该账户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贷方反映期末按实际成本计价的、生产完工入库的工业产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提供工业性劳务的成本结转,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期末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制造成本。
"
账户应按不同的成本计算对象(包括产品的品种、产品的批次和产品生产的步骤等)来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并按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成本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明细核算,以便于分别归集各成本计算对象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和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单位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
企业可以根据本身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将"
账户分为"
基本生产成本"
和"
辅助生产成本"
两个明细账户。
“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户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
二级账户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所发生的费用,计算辅助生产成本和劳务成本。
制造费用"
账户是用来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该账户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反映期末按一定的分配方法和分配标准将制造费用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的分配结转,期末结转后本账户一般无余额。
通常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并按费用的经济用途和费用的经济性质设置专栏,而不应将各车间、部门的制造费用汇总起来,在整个企业范围内统一进行分配。
三、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产品生产中消耗的各种材料物资的货币表现就是材料费。
在一般情况下,它包括产品生产中消耗的原料、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和外购半成品等。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是由财会部门在月份终了时,将当月发生应计入成本的全部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退料单等各种原始凭证,按产品和用途进行归集,编制“发出材料汇总表”,对于直接用于制造产品的材料费用,能够直接计入的,直接计入到该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项下。
只有在几种产品合用一种材料时,才采用适当方法,分配计入该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项下。
在实际工作中,常用的分配方法是按各种产品的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或按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
通过归集和分配之后,根据分配的结果,编制出“发出材料汇总表”,据此登记有关明细帐和产品成本计算单。
“发出材料汇总表”的格式见表10—1。
[例10-1]某企业本月发生材料费用如下表:
发出材料汇总表
表10—120×
×
年12月31日单位:
元
会计科目
领用单位及用途
原材料
低值易耗品
合计
生产成本
一车间:
甲产品
乙产品
二车间:
小计
20000
15000
10000
12000
57000
制造费用
一车间
二车间
1000
1500
2500
7500
3000
10500
8500
4500
13000
管理费用
机修
厂部
200
300
450
2800
650
62200
11250
73450
根据上表的有关数字作分录如下:
1.借:
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甲产品)30000
(乙产品)270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2500
制造费用2500
管理费用200
贷:
原材料62200
2.借:
制造费用10500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300
管理费用450
低值易耗品11250
(二)工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1.工资总额的构成内容
工资是根据职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工资总额的组成内容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工资总额包括以下六项内容:
(1)计时工资
计时工资是指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劳动报酬,包括对已做工作按计时工资标准支付的工资,实行结构工资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基础工资和职务工资,以及新参加工作职工的见习工资等。
(2)计件工资
计件工资是指按规定的计件单价和职工完成合格品数量计算并支付的工资。
计件工资包括实行超额累进计件、直接无限计件、限额计件、超定额计件等工资制,按劳动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准的定额和计价单价支付给个人的工资和按营业额提成或利润提成办法支付给个人的工资。
(3)奖金
奖金是指对职工的超额劳动,在标准工资以外支付给职工的物质奖励性质的劳动报酬。
奖金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以及其他奖金。
(4)津贴和补贴
津贴和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和其他由于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职工生活水平不受物价变动的影响而支付给职工的物价补贴。
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如保健津贴、技术津贴,及其他津贴等;
物价补贴主要包括副食品价格补贴、粮价补贴、煤价补贴等。
(5)加班加点工资
加班加点工资是指按规定对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从事的劳动所支付给职工的加班和加点工资。
(6)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支付给职工的病假、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和社会义务的工资,以及支付给职工的保留工资等。
需要说明的是,并非支付给职工个人的支出都是工资总额的内容,根据国家规定,下列支出不包括在工资总额之内: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
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各项费用;
有关离休、退休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劳保支出;
出差伙食补助;
支付给承租人的风险性补偿收入;
购买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级财务资料总结第十章 费用 中级 财务 资料 总结 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