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801375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1.03KB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中山大学
D.北京大学
4.下列关于司法决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司法机关的判决具有公共政策文件的一般特征
B.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归司法机关
C.我国司法决策产生于国家最高司法机关的司法解释中
D.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不属于国家的法律
5.以政策主体在制定一项政策时有无现成的规范和原则可遵循为标准,可以把公共政策划分为(
A.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B.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C.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D.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6.邓小平指出“没有明确的战略方针,好多事情都不好办”,战略也被称作(
A.微观决策
B.中观决策
C.宏观决策
D.行政决策
7.下列属于政策支持系统的是(
A.政策制定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执行系统
D.政策反馈系统
8.实行超级总统制决策体制的典型国家是(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美国
9.政策抉择的第一个环节是(
A.政策设计
B.政策论证
C.政策审议
D.政策采纳
10.下列关于公共决策规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绝对多数规则又称“一票否决制”
B.简单多数规则也称“比例多数制”
C.多数规则的决策成本低于全体一致规则的成本
D.简单多数规则一般要求决策群体的成员数量为偶数
11.把政策过程假定为输入—决策—输出—反馈这一系统运行过程的学者是(
A.西蒙
B.伊斯顿
C.德洛尔
D.埃齐奥尼
12.使我们能够窥视在多元政治体制里如何在集团竞争中使相互对立的利益得以聚合、整合和综合为统一的公共利益,并据以制定公共政策的政策模型是(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理性主义模型
13.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A.伦理分析法
B.假设分析法
C.多角度分析
D.边界分析法
14.只有进入政府议程的问题才能成为(
A.社会问题
B.政策问题
C.公共问题
D.私人问题
15.在政策执行研究中,强调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分立性,偏重政策执行实务与个案研究的研究路径是(
A.“自上而下”执行研究路径
B.“自下而上”执行研究路径
C.整合性执行研究路径
D.执行研究的“向后推进策略”
16.用博弈论来分析政策执行,并构建政策执行分析的博弈模型的学者是(
A.梅兹曼尼安
B.萨巴提尔
C.雷恩
D.巴达克
17.公共政策调整当中最常见也最容易实现的一种方式是(
A.目标调整
B.方案调整
C.措施调整
D.关系调整
18.我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实施的“三步走”战略,说明政策稳定是(
A.改革开放的前提
B.降低政府成本的有效方式
C.局部性与全局性的统一
D.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19.当代政策评估的类型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多样化
B.单一化
C.简单化
D.一元化
20.针对政策问题而提出或草拟各种可能解决方案的过程被称为(
A.政策对话
B.政策采纳
C.政策论证
D.政策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公共政策研究中集体访谈的常见形式是(
A.焦点团体座谈会
B.内容分析法
C.德尔菲函询法
D.二次分析法
E.头脑风暴法
22.下列关于大众传播与公共政策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众传播能够制造焦点效应,催生热点公共问题
B.大众传播能够推动公众议程尽快转化为政策议程
C.大众传播经常成为影响政策抉择的意见领袖
D.大众传播能够充当政策执行效果的监测者和裁判者
E.大众传播在影响政策的过程中存在“公共性缺失”的问题
23.政策学习的主要类型,包括(
A.工具学习
B.概念学习
C.问题学习
D.社会学习
E.政治学习
24.下列政策过程模型中注重反映和解释政策过程的社会本质的模型有(
E.渐进主义模型
25.政策分析者的职业伦理的基本内容有(
A.道德品质要求
B.决策者的要求
C.价值判断要求
D.行为规范要求
E.利益集团的要求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6.简述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27.简述公共政策终结的方式。
28.简述公共政策的非正式评估。
29.简述政策分析的价值。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30.试述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31.结合实际,分析公共政策渐进调整的主要原因。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2.
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
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
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
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
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
“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
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
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
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
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
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
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
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
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
”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
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
请回答:
(1)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
33.
《社会救助法草案》被高层否决
近期以来,中国部分地区物价上涨,影响了一些低收入家庭。
然而,中国当前的社会救助基本原则不明确,有些地方的社会救助资金保障不足,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等专项救助和自然灾害救助制度缺乏法律及法规的依据,申请人骗取社会救助待遇的现象时有发生。
在20l0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十一届三次会议上,96名代表提出三件议案,要求制定《社会救助法》。
会后有关部门拟制了《社会救助法草案》,并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
该项立法被列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规划和2010年立法工作计划。
近日,《法制晚报》记者获悉:
《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被否决,可能和刚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有关。
社会救助法草案在内容方面处理得不是很好,与《社会保险法》的一些条款打架。
被否决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这部法律牵扯问题比较大,要考虑国家财力是否能承受。
另据接近政府的人士透露,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社会救助法草案尚不成熟,有待进一步修改完善。
(1)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主要考虑哪些因素?
(2)从政策审议阶段的可行性评估角度,分析《社会救助法草案》被否决的理由。
答案
1-10CAAABCBAAB
11-20DBCBBBCDAD
21.ACE22.ABC23.ABCD24.ABC25.ACD
26.1.实事求是.2.面向未来.3.系统协调.4.明确具体.5.理论考量
27.1.政策废止.2.政策替代.3.政策分析.4.政策合并.5.政策缩减.
28.非正式评估是指没有严格的专门组织机构、评估主体、评估形式、评估内容也没有固定化,但最后仍有某种评估结果的评估,在非正式评估活动中,政策评估的方式多样,即可以是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和随意评估,也可以是政府领导人视察谋得的即兴评说。
29.I.通过整合性与科技性的分析,发现问题的中要所在;
II.帮助决策者减少决策失误;
III.改善公共部门在决策上的低效状况。
IV.增强决策的预期性和取向性
31.I.利益刚性的限制。
一项政策一旦付诸实施,就会因为它对利益的调节而形成一定的利益结构。
II.现行政策的制约。
现行政策本身是政策决策的环境条件,是未来政策必须适应的重要环境或背景,政策决策很难不受到它的限制和约束。
III.公共意志的趋中。
一般说来,民意也是一种正态分布,总是中间大、两天小。
IV.变革成本的约束。
现行政策可能自己投入巨额的资源,重大政策变动所引起的资源重新配置,往往需要付出极高的成本。
V.人类理性的局限。
全面的政策变革是对决策的理性能力的严峻挑战,决策者并没有时间、资金和智慧,用以调整所有的政策方案。
VI.社会稳定的需要。
社会的结构是多元的,不同的群体有着不同的目标和政策要求。
30.
(一)关联性与公共性。
任何一个政策问题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政策问题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会与其他领域、地区或部门的政策问题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政策问题的公共性表现在政策问题是发生在社会公共领域,一般都影响到国家或某一地区的大多数人,与多数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它必须通过公共权力机构来加以解决。
公共权利机构对政策问题的解决,表现炜法律、法规、行政命令或指示等形式的公共政策,对其所针对的所有人员都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的效力。
(二)客观性与主观性。
无疑,任何政策问题都基于一定客观社会现实而得以成立。
另外,不同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等也可能造成国家间对问题的不同认识。
(三)历史性与动态性。
所谓历史性,是指公共政策问题从它的成因来看都不是突发的,而是要经过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才会达到普遍化和严重化的程度,尤其新的公共政策问题很可能是已有政策遗留、衍生的,也可能是环境与事态的新变化所致。
这些都说明公共政策问题常常具有历史性。
32.一1执行机制与执行素质的缺陷;
2利益群体或压力集团的影响;
3政策执行原则把握不好4政策执行环境的影响5目标群体的不配合抵触
二目标群体是政策执行的社会公共利益的整合,是将社会利益在目标群体中进行分配和调整、目标群体对公共政策的认同和接受程度影响公共政策执行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如果政策作用对象对公共政策不了解,不理解认识不够,不能够感受到政策执行时他们带来的利益,或者是某一政策执行时对社会公众的利益损失,目标群体就会不予配合,甚至采用抵制和反抗的行为,没有目标群体的配合,政策就可能导致无效。
33.
一、
(1)技术可行性。
主要衡量政策的具体产出能否产生预期目的。
(2)经济的可能性。
主要关系政策实施的成本高低,产生的收益多少(3)政治可行性。
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利或利益集团的影响来衡量政策的成效。
(4)行政可操作性。
主要考量政策规划对相关权利或利益集团的影响和特定的社会环境特殊实施某项政策的可能性。
二、政策是否适当,是否符合政策实施的政策资源、政策能力、社会环境会导致经济上、法律上的可行性,比如,经济可能性,关注政策实施的成本高低,产生收益的多少。
行政可操作性,如人员配备是否到位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自考 公共政策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