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奥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990648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9.11KB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奥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奥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奥赛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浣溪沙D.江城子
6.阅读下面我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选出对词语解说不准确的一项()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A."
邮票"
在诗中指代信件。
第一个诗段写游子少时离家,凭书信宽慰乡愁。
B."
船票"
在诗中指代船只。
第二个诗段写游子和新娘各自在水一方,以船只替代鹊桥。
C."
坟墓"
在诗中指代封闭的家园。
第三个诗段写游子飘零在外,遥望大陆,不得其门而入。
D.以"
浅浅"
修饰"
海峡"
,说明海峡不是阻隔两岸的障碍,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使使以闻大王
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二、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47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8——11题(19分)
项梁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等又斩李由,益轻秦,有骄色。
宋义谏项梁日:
“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今空少惰矣,秦兵日益,臣为君畏之。
”项梁弗听。
宋义使于齐。
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
“公将见武信君乎?
臣论武信君军必败。
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秦果悉起兵益章邯,击楚军,大破之定陶,项梁死。
章邯令王离、涉间围巨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粟。
高陵君显见楚王曰:
“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军果败。
兵未战而先见败征,此可谓知兵矣。
”王乃置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
诸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
项羽曰:
“吾闻秦军围赵王巨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宋义曰:
“不然。
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
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
”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
天寒大雨,士卒冻饥。
“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
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乃饮酒高会,不引兵渡河因赵食,与赵并力攻秦,乃曰:
‘承其敝’。
夫强秦攻赵,必举。
赵举而秦强,何敝之承!
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
”后项羽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
“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当是时,诸将皆慑服。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使人杀宋义子。
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
项羽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将救巨鹿。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与秦军遇,九战,大破之,虏王离。
涉间不降楚,自烧杀。
当是时,楚兵冠诸侯。
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
项羽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疾行则及祸疾:
急速,赶快。
B.将戮力而攻秦戮力:
合力,尽力。
C.诸将皆慑服慑服:
因恐惧而屈服。
D.诸侯军救巨鹿者十余壁壁:
设营驻守。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B.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C.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D.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兵/无不以一当十/呼声动天/诸侯军人人惴恐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义能够审时度势。
宋义曾预料项梁兵败,路遇齐国使者高陵君显,劝其慢行以免及祸。
B.项梁刚愎自用。
他没有听从宋义的劝谏,结果在定陶一战中被秦将章邯打败:
战死沙场。
C.项羽英勇无畏。
巨鹿之战中他率将士破釜沉舟、烧毁军营以示誓死决战,最终大败秦军。
D.项羽心狠手辣。
他假托君命擅杀宋义;
巨鹿之战俘虏秦将王离、涉间,并将其活活烧死。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轲箕踞以骂曰: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
(二)诗歌鉴赏(11分)
阅读下列的宋词,完成12-13题(11分)
鹧鸪天①?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②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
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本词作者苏轼,是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词人,他与辛弃疾合称“苏辛”,开宋词“婉约”之风
B.上片一二两句描绘作者所处环境,描写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景色,杂乱、衰萎。
C.上片描绘的景色充满了颓废色彩,表达了词人谪居黄州时百无聊赖、自寻安慰、无可奈何的心境。
D.下片前三句,是写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词人拄着藜杖在村边小道上徐徐漫步。
表现出其自得其乐。
E.最后两句说天公想得周到,昨天夜里三更时分下了一场好雨,又使得词人度过了一天凉爽的日子。
13.请简要分析“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一句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特点。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17分)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漫江碧透,(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在《三峡》中,郦道元从色彩、情态的角度描写春冬时分三峡之景的句子是:
“,”。
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
诸葛亮在刘备几乎全军覆没的处境下,出任军师,追随刘备创业。
这正是他在《出师表》中所写到的:
“,”。
饭疏食,饮水,,乐亦在其中矣。
,于我如浮云。
(《论语》)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秋风萧瑟天气凉,(曹丕《燕歌行》)
,悠悠我心,纵我不往,(《诗经子衿》)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以一个假设句否定了秦出兵的合理性:
不仁(《烛之武退秦师》)
,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三、现代文阅读(14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15—17题。
(14分)
再忆萧珊①
巴金
(1)昨夜梦见萧珊,她拉住我的手,说:
“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
”我安慰她:
“我不要紧。
”她哭起来。
我心里难过,就醒了。
(2)病房里有淡淡的灯光,每夜临睡前陪伴我的儿子或者女婿总是把一盏开着的台灯放在我的床脚。
夜并不静,附近通宵施工,似乎在搅拌混凝土。
此外我还听见知了的叫声。
在数九的冬天哪里来的蝉叫?
原来是我的耳鸣。
(3)这一夜我儿子值班,他静静地睡在靠墙放的帆布床上。
过了好一阵子,他翻了一个身。
(4)我醒着,我在追寻萧珊的哭声。
耳朵倒叫得更响了。
……我终于轻轻地唤出了萧珊的名字:
“蕴珍”。
我闭上眼睛,房间马上变换了。
(5)在我们家中,楼下寝室里,她睡在我旁边另一张床上,小声嘱咐我:
“你有什么委屈,不要瞒我,千万不能吞在肚里啊!
”……
(6)在中山医院的病房里,我站在床前,她含泪望着我说:
“我不愿离开你。
没有我,谁来照顾你啊?
!
(7)在中山医院的太平间,担架上一个带人形的白布包,我弯下身子接连拍着,无声地哭唤:
“蕴珍,我在这里,我在这里……”
(8)我用铺盖蒙住脸。
我真想大叫两声。
我快要给憋死了。
“我到哪里去找她?
”我连声追问自己。
于是我又回到了华东医院的病房。
耳边仍是早已习惯的耳鸣。
(9)她离开我十二年了。
十二年,多么长的日日夜夜!
每次我回到家门口,眼前就出现一张笑脸,一个亲切的声音向我迎来,可是走进院子,却只见一些高高矮矮的没有花的绿树。
上了台阶,我环顾四周,她最后一次离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她穿得整整齐齐,有些急躁,有点伤感,又似乎充满希望,走到门口还回头张望。
……仿佛车子才开走不久,大门刚刚关上。
不,她不是从这两扇绿色大铁门出去的。
以前门铃也没有这样悦耳的声音。
十二年前更不会有开门进来的挎书包的小姑娘。
……为什么偏偏她的面影不能在这里再现?
为什么不让她看见活泼可爱的小端端?
(10)我仿佛还站在台阶上等待车子的驶近,等待一个人回来。
这样长的等待!
十二年了!
甚至在梦里我也听不见她那清脆的笑声。
我记得的只是孩子们捧着她的骨灰盒回家的情景。
这骨灰盒起初给放在楼下我的寝室内床前五斗橱上。
后来,“文革”收场,封闭了十年的楼上她的睡房启封,我又同骨灰盒一起搬上二楼,她仍然伴着我度过无数的长夜。
我摆脱不了那些做不完的梦。
总是那一双泪汪汪的眼睛!
总是那一副前额皱成“川”字的愁颜!
总是那无限关心的叮咛劝告!
好像我有满腹的委屈瞒住她,好像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好像我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
……每夜,每夜,我都听见床前骨灰盒里她的小声呼唤,她的低声哭泣。
(11)怎么我今天还做这样的梦?
怎么我现在还甩不掉那种种精神的枷锁?
……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
我应当振作起来,即使是最后的一次。
骨灰盒还放在我的家中,亲爱的面容还印在我的心上,她不会离开我,也从未离开我。
做了十年的“牛鬼”,我并不感到孤单。
我还有勇气迈步走向我的最终目标——死亡,我的遗物将献给国家,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2)……闹钟响了。
听见铃声,我疲倦地睁大眼睛,应当起床了。
床头小柜上的闹钟是我从家里带来的。
我按照冬季的作息时间:
六点半起身。
儿子帮忙我穿好衣服,扶我下床。
他不知道前一夜我做了些什么梦,醒了多少次。
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一日
注①:
1972年,萧珊去世。
六年后巴金写了感人肺腑的《怀念萧珊》,记录了妻子在“文革”中因自己而受到牵连,身患绝症得不到及时治疗,最后连诀别的话也没留下一句就离开人世的悲惨遭遇。
又经过六年,写下了此作。
15.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第
(1)段“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指的是巴金“摔倒在泥淖中不能自拔,……又给打翻在地让人踏上一脚”后的狼狈。
B.文中“耳鸣”暗指对亡妻无尽的思念,仿佛妻子的轻声细语一直萦绕在耳畔。
C.第(4)(8)两段每句话都出现“我”,强烈表达了巴金夜不成寐思念萧珊时内心的郁积。
D.第(11)段说“……悲伤没有用。
我必须结束那一切梦景”说明对萧珊的怀念事实上已经成为巴金精神的枷锁。
E.萧珊故去后,她的骨灰一直放在巴金的卧室里,仍然伴着他度过无数的长夜,可见巴金对萧珊的爱是非常深切、彻底、执着的。
16.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4分)
17.巴金在《再忆萧珊》中数次提到了“儿子”,是否为闲笔?
结合全文,试做简要分析。
(5分)
四、语言运用(8分)
18.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我们营造读书氛围,可以考虑从组织读书会开始。
可以先在教师中组织读书会,①。
师生定期共读一本书,边读边讨论。
不仅要读教科书,②。
一本一本地读,这样逐渐积累,③。
19.下面一副对联只有上联,根据对联的相关知识,请补写出它的下联。
(3分)
上联:
曹雪芹做红楼梦
下联:
五、写作(60分)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路,我们每个人生来就要面对的,即使你没有脚,你同样在路上,人生不就是一条路吗,路边有这样的风景,在十字路口,就是我们的选择,不同的方向,不同的人生。
作为学生,一次次考试,就是路上的一处卡,有的人能过去,有的人过不去,无论如何我们都必须有上路的思想。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有的人爱走直路,认为那是捷径;
而有偏爱走弯路,认为那是延续。
不管我们用何种方式,我们每天都在走路,留恋路上的风景也好,犹豫在十字路口也好,一往无前也好,被阻挡前行的脚步也好,这都是路,带给我们的体验和感受。
请以“路”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写出真情实感。
2020届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奥赛班)参考答案
1.选A(“目无全牛”比喻技术非常熟练。
此处符合语境。
D“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可此句写的是因腐败堕落入狱的年月,因此不符合此句语境
2.选D(A选项,“不止”和“之多”表意重复,应删去其一;
B选项,偷换主语;
C选项“否则”使用错误,其后应直接引出后果或结论)
3.选D
4.选C(《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5.选C
6.选C("
指万千游子祖辈亲人安息之所,不指代"
封闭的家园"
,因为"
母亲"
已长眠于"
里头"
。
"
飘零在外,遥望大陆,过其门而不得人"
,是一种脱离诗歌语言实际的分析。
诗歌中的关键词语是实指还是虚指,应当依据诗歌内容准确理解,切忌架空分析)
7.选C
8.D(壁:
营垒。
)
9.C
10.D(张冠李戴,通过原文最后一段可知,王离被俘,涉间不降,涉间自烧杀。
11.
(1)荆轲像撮箕一样地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
“事情没有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箕踞”、“所以”、判断句式,各一分,句意一分,共5分)
(2)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利用他们的疲惫;
打败了,我们就率领军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攻克秦军。
(“罢”“敝”“西”“举”各一分,句意一分。
共5分。
12.AC
13.
(1)视觉、嗅觉相结合。
从视觉写色:
“白鸟”翻飞与“红蕖”照水;
从嗅觉写味:
“细细香”香气绵长。
(2)远近结合。
“翻空白鸟”是远景,“照水红蕖”是近景。
(3)动静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属于动静。
红蕖散发幽香,属于静景。
(4)俯仰结合。
白鸟在空中翻飞,这是仰视角度;
水中红蕖,这是俯视角度。
(5)色彩搭配。
白色的鸟与红色的荷花,红白相间,引人入胜。
(6)运用叠词。
“时时”写出了白鸟之多,翻飞之迅疾。
“细细”运用通感,将香味视觉化,写出红蕖香气之细腻。
(学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本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沁园春》写景手法掌握程度,要做到学以致用。
14.
百舸争流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则素湍绿潭,回清澈倒影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
软泥上的青荇
草木摇落露为霜
青青子衿,子宁不嗣音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捐躯赴国难
15.(5分)A
D
16.(4分)运用排比,突出了萧珊面对丈夫遭遇苦难时的悲痛、哀愁和关爱;
“总是”一词强调萧珊这些形象在作者心中的深刻印记,既写出了两人生时相濡以沫,也突出了巴金对萧珊的念念不忘和深切的愧疚。
17.(5分)闲笔不闲,与散文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密切相关。
巴金数次提到“儿子”意在衬托萧珊的细致和对巴金难以分离的深情,说明父子之爱与夫妻之爱是不能相互替代的,委婉地表达了失去萧珊的无比沉痛,与直接抒情相得益彰,更能让读者理解为什么要“我的骨灰将同她的骨灰搅拌在一起,撒在园中,给花树做肥料”。
18.(5分)①然后在学生中组织读书会
②而且还要读教材以外的书(读文学、历史、军事、科幻等书籍皆可)
③就会在学校里自然形成读书的氛围。
(答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设置这道题,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这种题型,毕竟是这几年高考必考题型;
而考虑高一的学生第一次做这样的题型,所以把难度调到相对较低的程度)
19.参考:
孔尚任制桃花扇/查良镛铸碧血剑/李汝珍结镜花缘
参考译文:
项梁到定陶,两次打败秦军,项羽等又杀了李由,更加轻视秦军,显露出骄傲的神态。
宋义规谏项梁说:
“打了胜仗,将领骄傲,士卒怠惰,这样的军队一定会失败。
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秦兵在一天天地增加,我替您担忧啊!
”项梁不听。
宋义出使齐国。
在路上遇见了齐国使者高陵君显,问道:
“你是要去见武信君吧?
依我看,武信君的军队必定要失败。
您要是慢点儿走就可以免于身死,如果走快了就会赶上灾难。
”秦朝果然发动了全部兵力来增援章邯,攻击楚军,在定陶大败楚军,项梁战死。
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了钜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钜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
齐国使者高陵君显求见楚王说:
“宋义曾猜定武信君的军队必定失败,果然败了。
在军队没有打仗的时候,就能事先看出失败的征兆,这可以称得上是懂得用兵了。
”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
项羽任次将,范增任末将。
其他各路将领都隶属于宋义,号称卿子冠军。
抵达安阳,停留四十六天不向前进。
项羽说:
“我听说秦军把赵王包围在钜鹿城内,我们应该赶快率兵渡过黄河,楚军从外面攻打,赵军在里面接应,打垮秦军是确定无疑的。
”宋义说:
“并非如此。
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
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
”又派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亲自送到无盐,置备酒筵,大会宾客。
当时天气寒冷,下着大雨,士卒又冷又饿。
项羽对将士说:
“我们大家是想齐心合力攻打秦军,他却久久停留不向前进。
如今正赶上荒年,百姓贫困,将士们吃的是芋艿掺豆子,军中没有存粮,他竟然置备酒筵,大会宾客,不率领部队渡河去从赵国取得粮食,跟赵合力攻秦,却说‘利用秦军的疲惫’。
凭着强大的秦国攻打赵国,必定是秦国攻占赵国。
赵国被攻占,秦国就更加强大,还利用什么秦国的疲惫?
上将军不体恤士卒,却派自己的儿子去齐国为相,谋取私利,这不是国家真正的贤良之臣。
”项羽斩下了他的头,出来向军中发令说:
“宋义和齐国同谋反楚,楚王密令我处死他。
”这时候,将领们都畏服项羽。
于是大家一起立项羽为代理上将军。
项羽派人追到齐国杀了宋义的儿子。
楚怀王无奈,让项羽作了上将军。
项羽诛杀了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扬诸侯。
援救巨鹿。
项羽就率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把船只全部弄沉,把锅碗全部砸破,把军营全部烧毁,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此向士卒表示一定要决死战斗,毫无退还之心。
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大败秦军,俘虏了王离。
涉间拒不降楚,自焚而死。
这时,楚军强大居诸侯之首,前来援救钜鹿的诸侯各军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
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诸侯军人人战栗胆寒。
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诸侯将领,当他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
自此,项羽真正成了诸侯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都隶属于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江西省 上饶县 中学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