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98877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8.33KB
评课记录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评课记录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课记录表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陈明霞:
把握重点,深入浅出,有目的的教学。
胡银凤:
课堂设计新颖,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能极大的提高学生注意力,且注重学法指导,学生掌握知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石少华:
目的明确,方法灵活、恰当,课堂教学效果好。
评课用语
1.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用起来了。
2.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
教师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4.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会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5.教师能按照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
6.新的课程观认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新教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教师能善于用教材去教,能依据课程标准,因时因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注重联系社会变革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7.课上出现了教学内容泛化的现象,教材备受冷落,学科特有的价值没有被充分挖掘,学科味不浓。
8.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
9.学生能够自学的内容,教师让学生自学;
学生能够自己表达的,教师鼓励学生去表达;
学生自己能做的,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
10.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解放学生的耳,还解放学生的脑、口、手。
11.教师能有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
12.教师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13.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14.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
15.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16.教师的一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让我们一起来探究。
”——促成了知识的整合,体现了多元的价值取向,促进了学生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17.课上得很成功,给人耳目一新,无论比指导思想、课的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新的理念,体现了数学学科的本质:
18.做到重组教材,力求让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的全过程。
19.探究活动的设计,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新知,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0.留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21.不过早地出现结论,肯花时间让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和体验的机会。
小学数学评课用语精选
2010秋惠安县小学数学展评课评课稿集萃
2010年9月28日,惠安县小学数学优质课展评活动成功举行后,听课的老师们纷纷对这四堂课进行反思、分析与重建,撰写出了有独特见地的评课文稿,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实践与理论。
现选取其中几篇与大家一起分享。
听课心得
辋川峰南小学吴丽英
带着几分欣喜,带着几分渴望,2010年9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惠安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优质课的展评活动。
在螺城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里,我观摩、学习了4位青年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展示,觉得感触颇深,收益匪浅。
现将自己几点的粗浅感受记下,与各位同仁交流。
亮点之一:
注重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气氛,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与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本次展示课,老师们都有一手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距离、营造和谐气氛的绝活。
如惠安实小郭丽梅老师在教学《分苹果》一课时,在课前与学生通过“对口令”的游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活了学生思维,埋下了新课的伏笔;
城南实小何立娜老师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在课前以“老师想和所有的小朋友都握次手,可以怎么握?
”为话题,引发学生用心思考,大胆猜测,再请学生说说握手时应注意什么,巧妙地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一下子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浓浓的学习气氛。
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教学的《搭配中的学问》,整节课,态度非常和蔼,语言也很亲切,如: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搭配的?
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等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亮点之二:
积极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
本次活动,执教老师都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情境创设真正成为点燃学生心中探究激情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以“笑笑过生日”为线索,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贴近的情境,引出了一系列有关生活中的搭配问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情境创设也别有一番新意,联系了当今最热门的话题“去上海看世博”,紧扣教学内容,从穿衣搭配问题、路线问题,配菜问题等有关现实的生活问题,创设了充满数学味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无处不在。
惠安八二三实小吴远云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比》,创设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饭煲煮饭”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教师再适时地点拨,引出了比的概念。
接着让学生举一反三列举了生活中的例子,加深了对比的理解。
这些情境的创设生动、有趣、真实可信,无雕琢之痕。
让人听了心服口服,并由衷赞美教学设计者的匠心独运。
亮点之三:
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
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
在教学中,我们要适时地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空去体验和探究,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本次活动的展示课,老师们做得尤为突出。
如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和城南实小何丽娜老师执教的《搭配中的学问》虽然教学方法各有千秋,教学风格各具特色,但在“搭配衣服。
感悟有序”这一环节都具有异曲同工的巧妙之处,同是采用学生大胆猜想——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很好地牚握了新知。
如同是课件出示“几件上衣,几件下装”,让学生猜一猜,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法?
然后采用同桌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活动。
从中使学生感悟出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有的学生用摆学具的方法;
有的学生先画不同的图形形状,再用连线的方法,有的学生用简单的数字表示上装和下装,然后再用连线的方法。
这一环节教学,学生经历了摆学具——图示法——符号法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螺阳中心小学陈丹凤老师在接下来的知识迁移中,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
用1、2、3这三个数字分别组成不同的两位数。
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这里,学生完全摆脱了物、图、符号等较低水平层次的借助,而是用抽象的数字表示,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学生解答这一问题,必须用数学的眼光、数学思维的方法来解决。
这正是学生形成知识迁移的结果。
实小郭丽梅老师执教的《分苹果》,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让学生同桌合作交流、动手操作,通过摆学具,写算式,说意义,让经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全过程。
这一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教师的简单说教。
总之,这次近距离地聆听来自兄弟学区一线教学精英的讲课,我们如吮春雨,如淋春风。
他们所上的展示课,教学理念新颖,教学方法科学,教学手段恰当,教学效果明显,给在场的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两种搭配不同风格
——《搭配中的学问》听课偶感
小乍中心小学杨洁华
听了陈丹凤老师和何立娜老师的两堂《搭配中的学问》,我深有感触。
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演绎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真正的领略到:
原来同一个课题可以上出如此迥然不同的风格,而且又是同样的成功。
陈丹凤老师的课堂——平淡但扎实
整堂课看似平平淡淡,但老师一步一个脚印地带领学生深刻领悟“搭配中的学问”,探索出搭配的顺序和“决窍”,一切是如此顺理成章,又是那样扎实平稳。
对于这样一节有效的课堂,我想,权用三个“注重”或许可以逼进有效教学背后值得遵循的教学规律。
1.注重生动评价,强化有效引领。
陈老师在上课时不仅注重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更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
如指名板演衣服的搭配方法后,老师马上请这三位同学解说自己的搭配思路,随后便抓住时机问学生:
“你认为她这种方法好吗?
为什么?
”,很好地帮助学生理清了搭配的顺序,成全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资源、信息要素的协同促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2.注重细节观察,强化有效建构。
在学生为搭配的衣服连线后(该生没有按顺序连,但答案是正确的),老师立即问学生:
“刚刚这位小朋友在连线时出现个小问题,你们发现了吗?
”,指导重新连线后还要求学生说说板演者的连线方法。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陈老师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她鼓励学生发现板演或回答时的细节错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一种学习的紧张感,使得他们更加认真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
3.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多维发展。
通过衣服实物的搭配和连线的方法,陈老师鼓励学生充分开动脑筋,想出了各种搭配的方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也确实找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真正达到了探究“搭配学问”的目的。
这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这种“创造”源于他们的生活经验,能有效扩充、完善对“搭配学问”的独特解读。
何立娜老师的课堂——简约而大气
何老师的课堂,没有丰富的情境,没有精彩的课件,但能给人一种简约的美;
她不多言多语,却不放过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教学的大气。
下面,我就从这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堂课的印象:
1.教法简单,思路清晰。
老师抛开繁琐的教学形式,随意拿掉一件相同的上装或相同的下装,便很好地概括出搭配的方法,思路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值得称道的是,这样的做法自然而然地将“实物——模型——符号”的过程有机结合,展现出本色而高效的数学化过程。
2.语言简练,恰到好处。
小学数学课堂上,语言传递着老师和孩子的智慧。
老师往往会通过自己充满童趣、充满激情的语言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孩子喜欢的声音,让孩子乐于倾听、乐于接受。
但是,何老师却抓住“简练”这一语言特点,表达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整堂课,何老师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也能很简洁地总结出搭配的方法。
3.环节简洁,内容紧凑。
本堂课的教学主线是“参观上海世博会”,老师没有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而是简单地以“挑选漂亮衣服——吃营养早餐——了解参观路线”等过程,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游”向上海世博会,贴切而自然。
学生在老师的鼓动下,很乐意地帮老师解决了旅游中的各种问题,获得不少新知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另外,贯穿始终的背景轻音乐,不仅舒畅了学生的心情,同时也令学生更专注地投入到各种活动中,有意无意地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强烈兴趣。
总之,两位老师都非常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中都能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合作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不过我想,既然是搭配的“学问”,是否可以组织学生概括搭配的规律,即“算一算”。
学生在经历了一系列摆一摆和连一连的操作活动之后,我们是否需要对“学问”进行提炼升华,引导学生体会并感悟当中的规律,即上装的件数和下装的件数与搭配总数之间的关系?
快乐学习有效参与
——《10的加减法》评析
惠安实验小学刘少华
近日,县进修学校组织了小学数学优质课的选拔展评活动。
我有幸听了本次展评的4节数学课,受益匪浅。
现我就郭丽梅老师的《10的加减法》一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这节课郭老师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具体体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参与热情。
【教学片断】:
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课件播放:
在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森林王国,叫格林王国,小熊嗒嘀嗒和他的小伙伴们就生活在那里……秋天到了,苹果熟了,小熊嗒嘀嗒想摘一些苹果分给小伙伴们吃。
你们猜他摘了几个苹果?
生1:
7个。
生2:
10个。
师:
恭喜你,猜对了。
小朋友们的桌子上也有一些苹果,和小熊的一样多吗?
请你打开来,数一数。
我有10个。
我有9个。
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10个?
1个。
生3:
我有8个。
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他的苹果也是10个?
生:
2个。
嗒嘀嗒想把这10个苹果分成两堆。
你们猜一猜他可能怎么分。
请你动手分分看。
……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体验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本节课,教师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了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材料和活动内容,配合课件,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情境“小熊嗒嘀嗒摘了一些苹果准备分给小伙伴们吃……”。
紧紧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很好地组织了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下面的学习活动中。
并通过“老师再给你几个苹果才能让你的苹果也是10个?
”这一活动,了解掌握了学生已有知识情况,为后面的学习找到起点。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今天的数学课堂中,应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本节课,教师设计了让同桌两人合作动手分一分(把10个苹果分成两堆,可以怎么分?
)并和同桌说一说。
让学生主动去尝试、操作、交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且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方法,从而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
精心设计练习,体会学习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而做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必须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途径。
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更快地形成技能、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练习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质量。
本节课,教师围绕着小朋友们去摘苹果的故事内容,以游戏的方式,设计了“过河”、“打地鼠”、“爬台阶”、“摘苹果”等有趣的练习活动。
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悟数学的魅力,让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等,在编织精巧的练习过程中得到培养,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快乐地学习数学。
当然,我们每位老师的课都不可能达到100%的完美,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还得进一步加强改进和研讨:
1、合作学习的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对合作学习进程中的分工情况、合作方法等因素还要重点考虑。
2、教师“放”得不够。
学生的学习不能一直让教师扶着走,只有适当的放,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
如对于“10的分成”教学。
学生已有了对5、6、7、8、9的加减法的学习铺垫,在学习10的加减法时,学生已经有能力先自己尝试把所有的分法都找出来了,就无需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分一种,说出相应算式,再分一种,再说相应算式了。
或者我们可以尝试一下这样的活动:
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同桌合作,尝试找出所有的把10个苹果的分成两堆的分法,并做好记录。
再反馈,说说我和同桌是怎么分的。
然后出示学生的记录单,比较学生的各种分法,从而得出最佳思考方法,渗透有序的思想。
接着引导学生根据某一种分法列出相应的加法和减法算式。
最后小结,揭示课题。
3、教师的评价语言不够丰富,对生的评价缺少指向性,对生与生的评价的指导不到位。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老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学习数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分苹果》评课稿
涂寨古山小学 黄惠娥
本节课体现很多新课程理念,我感到最值得学习有以下特点:
1、巧妙地“设”趣,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愉快的心态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通道。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意在“趣”字上下功夫。
如:
在课的导入时,师生“对口令”学生学习热情异常高涨,每张小脸都洋溢着兴奋的表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课伊始,趣就生;
在探索阶段,借助小熊为“分苹果”的画面引入教学,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获得愉快的数学学习体验。
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分苹果、分学具,亲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课之中,趣渐浓;
在巩固拓展时,设计过河、打地鼠、摘苹果等游戏活动,课堂上学生始终乐此不疲,兴趣盎然。
下课了,学生还舍不得离去抢着说:
“老师我来我来……”,课已尽,趣犹存。
整个数学学习活动充满情趣,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2、大胆地“放”手,有效联手。
新课标倡导:
“学生的数学学习必须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的学习方式。
”本课让学生动手分,自主观察,列出合适的算式。
当学生未发现减法时,教师及时点拨,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激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主体。
本课郭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于学生,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
教学中,教师注意把思考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有机的结合,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
尤其是特别注意为学生创设独立思考的时空,教学中,无论是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或是“探索创新”或是“巩固深化”,都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这样的交流讨论,是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进行的,因而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能说,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合作学习的效率。
下面就本节课教学的实践谈点思考:
1、关注课堂生成。
教师在备课时,应对一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充分的预设,但我们面对的是有自己的知识基础、思考方式、活生生的人,有些情况并非我们主观臆测的,抓住课堂生成机智调整,成为教学一个亮点资源。
但是郭老师面对课堂新生成的问题,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引导、回应。
在本节课中,老师问:
“共10个苹果一堆5个,另一堆有几个?
怎么列式?
”一个学生回答:
“10+5=15”。
这时老师逃避这个问题不敢充分暴露学生思想。
赶紧另叫一个学生。
本人认为应问问孩子这样列式的原因。
不足之处委婉地指出。
另外在引导孩子观察10的所有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后问学生发现什么。
这题的设计是可以充分发展出学生的观察能力及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但老师叫一同学回答后没答到点上就草草收手。
2、丰富评价语言。
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但评价语不够丰富,语气不够亲切自然有点着急。
县数学优质课观摩后之浅谈
净峰中心小学庄菊莲
于2010年9月28曰,我有幸观摩了四节县级数学优质课,充分感受了4位老师的教学热情和教育智慧。
老师们颇具匠心的教学设计与清新自然的教育风格让我十分欣赏。
通过她们生机盎然的课堂教学,启迪了我在今后教学中,应如何进行课堂有效教学,领悟了一些在课改中遇到的困惑问题。
一、以趣引生,营造愉快课堂。
4位执教者非常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都能设计一些以与本节课有联系、有情趣的故事(小熊分苹果)、生活常景(米饭为何变成稀饭)、游戏(握手、对囗令)、学生爱聊话题(过生日)和学生非常愉快地进行交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师生关系,使学生内心很快产生一种亲切感。
正是有了这些课伊始或课前的趣谈和情感交流,才让孩子们在课堂中表现得那么轻松自在,那么自信满满,尽显真实愉悦的一种课堂展示。
二、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把握教材。
执教老师能根据数学科的特性,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准确解读、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在因素。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一步一步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对教材的准确把握、合理利用都非常值得我学习。
如吴老师在上《生活中的比》时,在设计上能超越教材,但在内容上又紧扣教材。
先设置疑团:
米饭为何变成稀饭?
学生充分猜测之后,再出示煮米饭的方法(一碗米加两碗水),请学生用多种形式来诠释一碗米加两碗水的涵意,巧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