蕨类植物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986671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10KB
蕨类植物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蕨类植物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蕨类植物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植物学》,李杨汉,上海科技出版社。
2.《植物学(上下册)》,华东师范大学等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3.《植物学》,中山大学生物系、南京大学生物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4.《植物分类学简编》,胡先萧,科学技术出版社。
第一节维管植物
教
学
内
容
一、维管植物的特征
凡是有维管系统的植物都称维管植物,包括蕨类和种子植物。
它们与藻类、菌类、地衣、苔藓植物的不同之处在于具有发达的维管系统。
维管系统主要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它们大多为陆生。
它们的孢子体在生活史中占优势,大多分化成复杂的根、茎、叶系统。
二、中柱类型
中柱指高等植物根、茎、叶的中轴部分,包括维管组织及基本组织,如髓、射线等薄壁组织。
种子植物茎的皮层与中柱之间界限不明显,常称维管柱。
维管束是指植物体内输导组织束,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两者间常有形成层。
维管植物中,由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所组成的维管组织是一种初生结构,也是中柱的基本结构。
由于维管组织排列方式的不同而形成多种类型的中柱。
中柱一般分为五种类型,其结构及类型的差异可以判断植物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
㈠、原生中柱:
中央为木质部,其周围围绕着圆筒形的韧皮部。
包括三种,即单中柱、星状中柱和编织中柱。
原生中柱常见于裸蕨类、石松类及其他植物的幼茎中(有时也见于根中)。
见图。
㈡、管状中柱:
木质部围绕着中央髓形成圆筒形。
包括两种类型:
双韧管状中柱和外韧管状中柱。
见图。
㈢、网状中柱:
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
由于茎的节间甚短,节部叶隙、枝隙密集,从而使中柱木质部、韧皮部产生许多裂隙,从横剖面上看,中柱的木质部、韧皮部被分割成一束束,整体上类似网状,属分体中柱。
见图.
特殊的类型,如:
多体中柱,柱心为多个单体中柱的原生中柱;
多环管状中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心环状排列的管状中柱;
多环网状中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心环状排列的网状中柱;
具节中柱,具有关节结构的中心柱,以中央空腔和原生木质部空腔的存在为特征,节处为实心,常在蕨类木贼属中出现。
㈣、真中柱:
由原生中柱演化形成。
木质部与韧皮部内外并列成束或索状。
木贼属、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具有这种中柱。
见图
㈤、散生中柱:
木质部和韧皮部并列成多束,散生在茎内,韧皮部在外侧。
主要存在于单子叶植物中。
见图.
中柱类型的发生、分化及演化,与髓形成作用(P130)密切相关。
三、维管植物的分类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将整个维管植物分成若干门。
20世纪80年代的学者博尔德、亚历克索普洛斯与德莱沃里斯等将它分得很细致,共分成9门:
裸蕨门、石松门、楔叶门、真蕨门、铁树门、银杏门、松柏门、买麻藤门、有花植物门。
分别属于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第二节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
一、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蕨类植物(ferns)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低级的维管植物,同时也是颈卵器植物和有胚植物。
蕨类植物具有根、茎、叶的分化,内有维管组织。
蕨类植物的孢子体和配子体都能独立生活,此点和苔藓植物及种子植物均不相同。
因此,就进化水平而言,蕨类植物是介于苔藓植物和种子植物之间的一个类群。
蕨类植物分布广泛,除海洋和沙漠有极少数种类外,无论在平原、森林、草地、岩缝、溪流、沼泽、高山或水域中都有它们的踪迹,尤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为分布中心。
蕨类植物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水生,常表现为喜阴湿和温暖的特性。
㈠、蕨类植物的孢子体
蕨类的植物体即孢子体,一般为多年生草本,少数为一年生的。
植物体表面常具有毛和鳞片等。
茎通常为根状茎,少数为直立的树干状或其他形式的地上茎。
蕨类植物茎的中柱类型主要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网状中柱和多环管状中柱等。
维管系统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组成。
蕨类植物的叶,可区别为几种类型:
⒈小型叶:
是原始类型,只有一个单一的不分枝的叶脉,没有叶隙和叶柄,多由茎表皮突出而成。
如松叶蕨、石松的叶。
⒉大型叶:
是进化类型,具多分枝的叶脉,有叶隙和叶柄,多由顶枝扁化而成。
如真蕨。
⒊营养叶:
仅进行光合作用。
⒋孢子叶:
主要作用是产生孢子囊和孢子。
⒌同型叶:
孢子叶和营养叶相同。
⒍异型叶:
孢子叶和营养叶不同。
㈡、蕨类植物的无性生殖
蕨类植物的孢子囊是由叶表皮细胞发育而来的。
在小型叶蕨类中,孢子囊单生在孢子叶的近轴面叶腋或叶子基部。
较进化的真蕨类,其孢子囊通常生在孢子叶的背面,沿边缘、叶脉、脉间、脉近侧着生,或集生在一个特化的孢子叶上,往往由多数孢子囊聚集成群,称为孢子囊群或孢子囊堆。
较原始的蕨类,孢子囊群是裸露的;
进化的种类有各种保护结构,称囊群盖。
有些类群的孢子叶通常集生在枝的顶端,形成球状,称为孢子叶球;
穗状的则称为孢子叶穗。
水生蕨类的孢子囊群生在特化的孢子果(或孢子囊)内。
孢子囊内的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孢子,孢子的染色体是单倍体。
孢子有两种类型:
同型孢子和异型孢子。
无论是同型孢子还是异型孢子,在形态上都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赤道面观肾形,单裂缝,两侧对称,为两面型孢子;
另一类是赤道面观圆形或钝三角形,三裂缝,辐射对称,为四面型孢子。
㈢、蕨类植物的配子体
孢子萌发后形成配子体,又称原叶体,小型,结构简单,生活期较短。
绝大多数蕨类的配子体为绿色,具有背腹分化的叶状体,能独立生活。
在配子体的腹面产生颈卵器和精子器,分别产生卵和精子。
配子体产生的精子和卵,在受精时还不能脱离水的环境。
受精卵发育成胚,幼胚暂时寄生在配子体上,长大后配子体死亡,孢子体即行独立生活。
㈣、蕨类植物的生活史
蕨类植物有两个独立生活的植物体,即孢子体和配子体。
生活史中世代交替明显,而孢子体世代占很大的优势。
蕨类植物有几种特殊的生殖方式,如无孢子生殖、无配子生殖。
二、蕨类植物的分类系统
地球上生存的蕨类有12000多种,其中绝大多数为草本植物。
我国约有2600种,多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区及台湾省等地,仅云南省就有1000多种,在我国有"
蕨类王国"
之称。
1978年,我国蕨类植物学家秦仁昌将蕨类植物门分为5个亚门,即石松亚门、水韭亚门、松叶蕨亚门、楔叶蕨亚门、真蕨亚门。
该系统源于秦氏40年代的系统。
前4个亚门为小型叶蕨类,又称拟蕨类,种类很少,多处于孑遗状态。
最后1个亚门为大型叶蕨类,较进化,又称真蕨类。
1992年,吴兆洪、秦仁昌在《中国蕨类植物科属志》中,对秦仁昌系统作了一些修订,将松叶蕨亚门放在最原始的位置,使该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三节石松亚门
一、一般特征
石松亚门是一类比较古老的植物。
在古代有木本和草本两类,到了古生代的石炭纪,木本的非常繁茂,随后衰退绝迹,草本中也只留下石松目和卷柏目。
石松亚门的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茎多数二叉分枝,原生中柱或管状中柱。
小型叶,仅一条叶脉,无叶隙,螺旋状或对生排列。
孢子囊单生于叶腋上或近叶腋处,孢子叶通常集生于分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穗。
孢子同型或异型,配子体两性或单性,地上生或地下生。
游动精子螺旋形,具两条鞭毛。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石松亚门植物,分为两个目,即:
石松目和卷柏目。
㈠、石松目—石松属
石松属约有400种,分布于全世界,我国有20多种,大多产于热带、亚热带,温带及寒带也有分布。
常见的有石松、灯笼草、千层塔。
石松的孢子含油40%左右,为铸造工业的优良分型剂及照明工业的闪光剂。
石子藤石松的茎可编织藤椅、藤帽,提篮等用具。
石松属多种植物还可入药。
石松属孢子体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茎及直立茎,或悬垂状,具不定根,常叉状分枝;
小枝密生鳞片状或针状小叶,常螺旋状排列。
茎为辐射式星状中柱,有的种类木质部和韧皮部相间隔并几乎平行排列,这种类型称为编织中柱,木质部为外始式,自外向内发育成熟,所以原生木质部在外。
孢子囊生在孢子叶的近叶腋处,大多数种类的孢子叶集生在分枝的顶端形成孢子叶球或每个叶腋均着生孢子囊,不形成孢子叶球。
孢子同型。
石松属配子体为不规则的块状体,有假根。
埋入地下或稍露出地面,有的生在土壤表面,其气生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
石松孢子落地后,常经过多年的休眠才能萌发,而且要有特定的真菌共生才能生长。
精子器和颈卵器同生于配子体的上面,并埋在组织中。
精子有两根鞭毛。
颈卵器的颈部露出配子体外。
受精卵进行分裂发育成胚。
胚长大即为孢子体,孢子体能独立生活时,配子体就死亡了。
㈡、卷柏目—卷柏属
卷柏目仅1属,即卷柏属。
现存的卷柏属植物约有700种,我国有50多种,一般生长在潮湿的林下、草地或岩石上,也有少数比较能乃干旱的种类,当环境干旱时,卷柏小枝向内拳卷,遇潮湿时又伸展开来,俗称还魂草。
⒈孢子体:
卷柏属孢子体分为根、茎、叶三部分。
茎匍匐或直立,匍匐生长的种类多数具根托,直立茎的种类,通常在茎的基部生根。
茎的内部构造分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中柱是简单的原生中柱。
叶为鳞片状,通常排列成4行。
直立茎类型的主茎上的叶往往等大。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腋内。
⒉配子体:
卷柏属大孢子、小孢子的萌发是在孢子壁内进行的,配子体极度退化。
大孢子萌发成雌配子体,小孢子萌发成雄配子体。
第四节水韭亚门
第四节水韭亚门
水韭亚门现仅存水韭目,水韭科,水韭属。
孢子体形似韭菜,茎粗短块状,茎下部的纵沟内有根托,长有须状不定根。
茎内有次生生长的结构。
叶细长丛生,螺旋状紧密排列,近轴面具叶舌;
有大小孢子叶,茎的外周多为大孢子叶,而近中间多为小孢子叶。
孢子囊生于孢子叶的叶舌下方的一个特殊的凹穴中,凹穴常被一些由不育细胞所组成的横隔片所隔开,外有缘膜。
大孢子囊含大孢子150~300枚,小孢子囊含小孢子30万枚或更多。
孢子囊没有适应散布孢子的特殊机构,仅靠孢子囊的壁腐烂后散发。
配子体极度退化,有雌、雄配子体之分。
雄配子体发育为仅具1个营养细胞、4个壁细胞和1个精原细胞;
精原细胞形成4个精细胞,再形成4个精子,精子多鞭毛。
水韭属有70余种,绝大多数是近水生或沼泽地生长的。
我国有3种,最常见的为中华水韭,普遍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
水韭,产华中至西南。
第五节松叶蕨亚门
第五节松叶蕨亚门
现代仅存松叶蕨目,包含2个小属,即松叶蕨属和梅溪蕨属。
松叶蕨属有2种,我国仅有松叶蕨1种,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孢子体具匍匐的根状茎和直立的气生枝,二叉分枝,具原生中柱;
无根,仅在根状茎上生毛状假根,这和其他维管植物不同。
叶为小型叶,无叶脉或仅有单一叶脉。
无性生殖时,孢子囊大都生在枝端或孢子叶近端处,孢子圆形,同型。
这些都是比较原始的性状。
松叶蕨的孢子体有根状茎和气生枝,根壮茎棕褐色,假根。
气生枝叉壮分枝。
叶为鳞片状,小型,无叶脉及气孔。
孢子叶二深裂。
孢子囊由3个聚合在一起组成聚合囊,具短柄,生在孢子叶的叶腋内。
配子体在腐殖土或石隙中发育,体型小,呈不规则圆筒状,棕色,无叶绿素。
配子体有单细胞的假根。
配子体的表面有颈卵器和精子器,其结构大致和苔藓植物相似。
精子多鞭毛,受精时需要水湿条件。
胚的发育也必须具有菌丝的共生。
第六节楔叶亚门
第六节楔叶亚门
楔叶亚门植物在古生代石炭纪时曾盛极一时,有高大的木本,也有矮小的草本,生长在沼泽多水地区,现大都绝迹。
孑遗的仅有木贼科的问荆属和木贼属。
孢子体有根、茎、叶的分化。
茎表面粗糙,具明显的节与节间,节间中空,茎上有纵肋。
小型叶,鳞片状,轮生成鞘状,边缘具锯齿。
最外层为表皮细胞,细胞外壁沉积着极厚的硅质,故表面粗糙而坚硬,具气孔,内侧为皮层;
皮层细胞多层,近周边的机械组织特别发达,每个凹槽下面的薄壁细胞中有一个较大的空腔,称槽腔,或称皮层气腔,皮层与中柱之间有内皮层;
在内皮层里面,维管束对脊而生,排列成环,木质部不甚发达,维管束下有气腔,称脊腔,或称维管束腔,为原生木质部破裂所形成;
茎中央为大空腔,称髓腔,故木贼型的中柱被称为具节中柱。
如图所示。
有些种类的气生茎有营养枝和生殖枝的区别,如问荆。
有些种类不分营养枝和生殖枝,绿色,节上轮生许多分枝,在分枝的顶端常产生孢子叶球,如节节草。
无性生殖时产生孢子叶球,似毛笔头状,生于枝的顶端,是由许多特化的孢子叶聚生而成,这种孢子叶称为孢子囊柄,其形状与营养叶不同,为盾形,顶面为六角形的盘状体,下部有柄,密生在孢子叶球轴上;
孢子囊5~10枚悬挂于孢囊柄内侧周围。
孢子同型或异型,周壁具弹丝。
配子体两性或单性;
配子体具腹背性,基部垫状,有假根,上部带状分裂。
颈卵器生在配子体带状裂片的基部裂口处,颈短,仅具3或4个颈细胞,突出于配子体外,腹部有1个腹沟细胞和1个卵。
精子器生于裂片的先端或在颈卵器的周围,一般下陷在配子体的组织内。
游动精子螺旋状,多鞭毛。
受精卵经过分裂形成胚。
幼胚在配子体中取得养料,发育成小型孢子体,生出幼根时,配子体亦随之死亡。
木贼属现存有30余种,除澳大利亚外,在全世界广泛分布。
我国有10种以上,生于河边、林下、草原、沼泽地,有的生在阴湿环境,也有的生在空旷干燥处。
常见的种类有:
问荆:
节上轮生分枝,分枝实心。
多年生草本,不定根,有时还生出块茎。
根状茎、气生茎、有节与节间、节间中空。
叶鳞片状、茎部彼此联合成鞘状,边缘是锯齿,有些种类有营养枝和生殖枝之分(如问荆),有些种类不分营养和生殖枝节上轮生分枝,在分枝顶端生孢子叶球(节节草)。
木贼:
产于东北、华北。
原植物喜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易生河岸湿地、溪边.根茎短,棕黑色,匍匐丛生;
营养茎与孢子囊无区别,多不分枝,表面具纵沟通18--30条,粗糙,灰绿色,有关节,节间中空,节部有实生的髓心。
叶退化成鳞片状基部连成筒状鞘,叶鞘基部和鞘齿成暗褐色两圈,上部淡灰色,鞘片背上有两面三刀条棱脊,形成浅沟。
孢子囊生于茎顶,长圆形,无柄,具小尖头。
第七节真蕨亚门
第七节真蕨亚门
一、真蕨亚门的主要特征
孢子体发达,有根、茎和叶的分化。
根为不定根。
茎多为根状茎。
茎的中柱类型有原生中柱、管状中柱等。
茎的表皮上往往具有保护作用的鳞片或毛。
叶为大型叶,有单叶和复叶之分。
幼叶拳卷,长大后伸展平直,并分化为叶柄和叶片两部分。
孢子囊着生在孢子叶的边缘、背面或特化了的孢子叶上。
着生方式有边生和顶生、脉端生、脉背生。
具有囊群盖,或无囊群盖。
配子体形小,绝大多数种类为背腹性叶状体,心脏形,绿色,有假根。
精子器和颈卵器均生在腹面;
精子螺旋状,具多数鞭毛。
二、分类及代表植物
现存的真蕨植物有1万种以上,广布于全世界,我国有56科,2500多种,广布于全国。
真蕨亚门是现存蕨类中的最繁茂的一群。
㈠、厚囊蕨纲
孢子囊壁厚,由几层细胞组成,具气孔和短柄。
孢子囊的发生是由几个细胞同时起源的(厚囊性发育)。
孢子囊较大,内含孢子数量较多,都是同型孢子。
配子体的发育需要有菌丝共生。
精子器埋在配子体的组织内。
厚囊蕨纲包括瓶尔小草目和观音座莲目。
1.瓶尔小草目瓶尔小草属植物生于森林中,或山坡或草地。
根肉质,无根毛,有菌丝共生。
根状茎短而直立,基部为原生中柱,向上逐渐过渡为管状中柱,内始式木质部。
茎上通常每年只出1叶。
叶卵形,单一,全缘,叶脉网状。
在孢子叶柄的腹面生出1个孢子囊穗,囊穗上生2行孢子囊。
精子器和颈卵器绝大部分均埋在配子体组织中,精子具多鞭毛。
我国约有6种,常见的有瓶尔小草。
2.观音座莲目:
孢子体茎呈块状。
叶为羽状复叶,在叶柄基部有1对托叶,托叶常宿存,与叶柄一起形成莲座状。
观音座莲属为常见属。
㈡、原始薄囊蕨纲
原始薄囊蕨纲植物既具有厚囊蕨纲植物较原始的性状,也具有薄囊蕨纲植物较进化的性状。
仅1目1科3属,即紫萁目、紫萁科。
其中紫萁属为常见属,本属的孢子体的根状茎粗短,直立或斜升,外面包被着宿存的叶基。
叶簇生于茎顶端,幼叶拳卷,被棕色绒毛,成熟后叶平展,绒毛脱落。
叶为一回至二回羽状复叶。
有些种类孢子叶和营养叶异型,营养叶比孢子叶生长期长;
而另一些种类孢子叶和营养叶同型。
生孢子的羽片缩短成狭线形,红棕色,无叶绿素,先于营养羽片枯萎。
孢子囊较大,生于羽片边缘,同时成熟。
孢子为四面体型。
植物体在林下溪边酸性土上,或路边石缝中,孢子叶春夏间抽出,深棕色,成熟后枯死。
㈢、薄囊蕨纲
孢子囊是由一个细胞发育而成的。
孢子囊壁薄,由一层细胞构成,具有各式的环带。
孢子囊通常聚集成孢子囊群,着生在孢子叶的背面、边缘或特化的孢子叶边缘;
囊群盖有或无。
孢子数目较少,同型或稀为异型。
配子体地上生,具背腹性。
性器官突出,精子器小,游动精子少。
颈卵器具弯生而突出的颈部,颈沟细胞2核间通常无横隔。
本纲通常分3个目,即水龙骨目(或真蕨目)、苹目和槐叶苹目。
1.水龙骨目
海金沙——孢子、根状茎、茎藤入药,能清利湿热,通淋止痛。
芒萁——多年生草本,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叶柄褐棕色,无毛;
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渐尖,羽片深裂。
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生于林下或山坡酸性土上。
用途:
芒萁具有观赏用途。
编织手工艺品的材料,它的叶柄可以拿来编织成各式各样的篮子或其它精巧的手工艺品;
芒萁是水土保持及改良土壤的好帮手,根茎匍匐横走于土壤表层,生长快速。
具有水土保持的功效,也是火灾后可以急速复原的植物;
药用,芒萁的根茎及叶可治冻伤;
天然染料,可以提取色素做天然染料用。
肾蕨——肾蕨是目前中国内外广泛应用的观赏蕨类。
它株形直立丛生,叶色浓绿且四季常青,形态自然潇洒,广泛地应用于客厅、办公室和卧室的美化布置中型地生或附生蕨,地下具根状茎,直立茎的主轴向四周伸长形成匍匐茎,从匍匐茎的短枝上又形成许多块茎,小叶便从块茎上长出,形成小苗。
肾蕨没有真正的根系,只有从主轴和根状茎上长出的不定根。
地部(即从根茎上长的叶)呈簇生披针形,一回羽状复叶。
叶片革质光滑。
羽状复叶主脉明显而居中,侧脉对称地伸向两侧。
孢子囊群生于小叶片各级侧脉的上侧小脉顶端,囊群肾形。
铁线蕨——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细长横走,叶柄纤细,栗黑色,有光泽,叶片卵状三角形,尖头,基部楔形,叶脉多回二歧分叉,直达边缘,两面均明显。
叶干后薄草质,草绿色或褐绿色,两面均无毛。
孢子囊群每羽片3-10枚,横生于能育的末回小羽片的上缘;
囊群盖长形、长肾形成圆肾形,上缘平直,淡黄绿色,老时棕色,膜质,全缘,宿存。
孢子周壁具粗颗粒状纹饰,处理后常保存。
凤尾蕨——属于凤尾蕨科,凤尾蕨属,原产地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都有分布。
它是陆生矮小蕨类植物,它的高一般在35—45厘米左右,凤尾蕨的根很粗壮,但它的茎比较短,它是直立生长的,并且有有黑褐色鳞片。
凤尾蕨的叶子一般簇生于根茎那一部分,叶柄比较长,有棱,叶子呈灰绿色或褐色而有光泽,叶片卵圆形,叶片比较小,像直线一样散开,底部逐渐缩小与茎相连。
凤尾蕨孢子囊群通常沿着叶背边沿连续生殖,像一条突起的虫卵一样,孢子是褐色的。
凤尾蕨的作用是:
凤尾蕨全草都可以供药用,它具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强筋活络等效,民间多用于治痢疾和止泻。
2.苹目
苹目仅苹科1科,有3属。
我国只有苹属,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
苹属约70种,我国仅有苹,又称四叶苹或田字草。
孢子体草本;
水生、湿生植物,生长在水田溪边或池塘中,是水田有害杂草。
茎细长而横走,二叉分枝,能无限生长,腹面生不定根。
叶有长柄,幼时拳卷,长大后开展。
叶柄能随水位上涨而伸长,使叶片漂浮水面,叶片由四个羽片组成,叶脉为辐射状开放脉序。
孢子囊聚集成孢子囊群,许多孢子囊群着生于孢子叶上,孢子叶变态为总状的孢子果,着生于叶柄基部。
孢子囊有大小之分,同生长在一个孢子囊群中。
大孢子囊内含一个大孢子,小孢子囊内含许多小孢子,分别萌发为大小配子体。
3.槐叶苹目
槐叶苹目有2属,即槐叶苹属和满江红属,在我国均广泛分布。
槐叶苹属,隶属于槐叶苹科,常见种有槐叶苹。
小型浮水植物,茎有毛,无根。
3叶轮生,上侧2叶矩圆形,表面密布乳头状突起,背面沿侧脉有成束粗短毛,漂浮水面。
下侧1叶细裂成须状,沉水如根。
孢子果成簇生在假根基部。
孢子果有大小2种,大孢子果较小,内含少数大孢子囊,各含1个大孢子;
小孢子果较大,内含多数小孢子囊,每个小孢子囊具64个小孢子。
满江红属,隶属于满江红科,我国仅有满江红,又称绿苹或红苹。
孢子体形小。
茎横卧,羽状分枝,须根下垂水中。
叶无柄,覆瓦状排列于茎上,深裂为上、下两瓣:
上瓣漂浮于水面,营光合作用;
下瓣斜生于水中,无色素。
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蕨类植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