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习辅导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98536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00.33KB
第三章学习辅导Word下载.docx
《第三章学习辅导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学习辅导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边际”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变量就是自变量与因变量;
第二,“边际”表示增量变动,即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当边际效用为正数时,总效用是增加的;
当边际效用为零时,总效用达到最大;
当边际效用为负数时,总效用减少;
总效用是边际效用之和。
用公式表示二者之间的关系:
dTU
MU=————
dQ
图3-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需求定理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该物品满足消费者欲望的程度却越来越下降,这种现象普遍存在,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决定需求定理:
即需求量和价格成反方向变化。
因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取得效用,对边际效用大的商品,消费者就愿意支付较高价格,即消费者购买商品支付价格以边际效用为标准。
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购买商品越多,边际效用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反之,购买商品越少,边际效用越大,商品价格越高。
因此,商品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这就是需求定理。
4.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和实际支付价格之差,是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所得好处的总和。
是一种主观感受。
图3-2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均衡是研究消费者把有限的货币收入用于购买何种商品、购买多少能达到效用最大,即研究消费者的最佳购买行为问题。
两个问题:
第一,消费者均衡的限制条件:
①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
②消费者的收入是固定的;
③市场上购买各种商品价格是已知的。
P1X1+P2X2+·
+PnXn=M
限制条件
第二,消费者均衡的原则:
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即等于一个常数。
MU1/P1=MU2/P2·
=MUn/Pn
均衡条件
如果消费者只购买两种商品A和B,则消费者均衡条件和限制条件可以简化为:
MUA/PA=MUB/PB=λ
PAXA+PBXB=M
消费者在收入既定、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如果购买的两种商品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这时,消费者就不再调整购买A物品与B物品的数量,从而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以上分析就是基数效用论的边际分析方法。
5.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是用来表示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效用水平或相同满足和谐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效用函数公式是:
U=f(X,Y)
式中X,Y分别表示两种商品的数量,U为效用函数,代表一定的效用水平,或满足消费者程度的水平。
图3-3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坐标图上,任一点都应有一条无差异曲线通过;
第二,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具有负斜率,即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
第三,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可以有许多条,离原点近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低,离原点远的无差异曲线效用水平高。
6.商品边际替代率
是指消费者在保持原有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时,而需放弃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图3-5
商品边际替代品
无差异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商品替代率等于无差异曲线在该点斜率的绝对值。
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该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之比。
斜率为负的无差异曲线存在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它是指在保持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为得到单位X商品的增加,放弃Y商品数量是递减的。
7.消费者预算线(消费者可能线)
也称消费者可能线,它是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预算线公式是:
M=PXX+PYY
图3-6
预算线
8.消费者均衡
按序数效用理论分析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点就是把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合在一个图上,那么,预算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中的一条相切于一点E,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在这个相切点上,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即MRSXY=PX/PY,这就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图3-7
消费者均衡
这种均衡条件与边际效用分析法所表述的均衡条件是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同样的问题。
9.收入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的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
我们把由于收入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收入——消费曲线。
(书中3-8图)
在图形中,收入增加,预算线A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为A1B1,与无差异曲线U1相切,收入减少,预算线AB向左下方平行移动为A2B2,与无差异曲线U3相切,这些切点的连线就是收入消费曲线。
10.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的变化所引起的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变化。
我们把由于商品价格变化所引起的最佳购买的均衡点的连线,叫价格——消费曲线。
这又分两种情况:
1)收入不变,X商品的价格不变,Y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预算线围绕着B点不变,向下(A2)或向上(A1)移动。
与不同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这些切点的连线就是价格消费线。
2)收入不变,Y商品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格上升或下降,预算线围绕着A点不变,向左(B2)或向右(B1)移动。
与不同位置的无差异曲线相切,这些切点的连线就是价格消费线。
11.物品的分类:
按收入与商品需求量的关系,我们把商品分为正常商品、低档商品和吉芬商品,在正常商品当中又分为必需品(收入增加需求量也增加,但增加的比率越来越小)和奢侈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也增加,但增加的比率越来越大);
低档商品(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量反而减少);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品,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12.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替代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一种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会多购买价格便宜的商品,少买价格高的商品。
收入效应是指当消费者购买两种商品时,由于一种商品名义价格下降,可使现有货币收入购买力增强,可以购买更多的商品达到更高的效应水平。
总效应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某一种商品价格下降后(如X)消费者从一个均衡点移到另一个均衡点时,对X商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13.正常物品的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1)根据已知条件做图:
已知X、Y两种商品,消费可能线是N1,无差异曲线是U1,消费者均衡时所购买的X商品的数量是X1。
现在收入不变,Y的价格不变,X商品的价格下降,则消费可能线向右移动为N2,与更高位置的无差异曲线相切,此时在消费者均衡点上所购买的X商品的数量是X2。
1)
做图,
图3-10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2)作图分析:
商品X的价格下降后,消费可能性线由N1移动至N2,此时做一条与原来的无差异曲线U1相切,而与新的消费可能性线N2平行的虚线N3(这条无差异曲线事实上并不存在,故以虚线表示),表明在这条消费可能性线上,满足程度与原来相同。
3)进一步作图分析:
X商品的下降致使X商品消费增加(从原来的X1增加到X2)。
X1X2就是商品X价格下降所产生的总效应。
在这个总效应里,有一部分是替代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在实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就是X商品数量从X1增加到X3部分(X1X3),有一部分是收入效应带来的(某一商品价格下降,意味着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会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其数量从X3增加到X2(X3X2)。
因为是正常物品,所以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都是正的。
4)正常商品的替代效应X1X3是正的,收入效应X3X2是正的,所以总效应X1X2也是正的。
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X1X2
=X1X3+X3X2
14.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价格下降时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和总效应
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图形分析与正常物品的分析思路1)、2)两步都是一样的。
所不同的就是3),在做图时一定要注意图形的画法(见教材)。
抵挡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是正的X1X3,收入效应是负的-X3X2,但总效应是正的X1X2。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是正的X1X3,收入效应是负的-X3X2,总效应是负的-X1X2。
此题的关键是作图时要掌握X1X2X3三点的的相互位置关系。
15.正常物品、低档物品和吉芬物品的收入效应、替代效应和总效应表
类别
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
总效应
正常物品
增加
低档物品
减少
吉芬物品
16.风险的测度
概率:
是指一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即一种后果将来发生的可能程度。
有两种途径:
一是客观分析;
二是主观判断。
期望值:
与不确定性有关,是在不确定性情况下,在全部影响作用下,所以可能结果的加权平均,权数就是每种结果的概率。
方差:
也称离差,即实际值与期望值的差额。
17.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
风险回避者亦称为厌恶风险者,多为消费者可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效用大于有风险条件下的期望收入效用,或者两者相等时,消费者偏爱确定性收入所得效用,这时消费者成为风险回避者。
风险爱好者亦称喜欢风险者,多为消费者可能获得的确定性收入效用小于有风险条件下期望收入的效用,或者两者相等时,消费者偏爱风险收入所得效用。
这时消费者成为风险爱好者。
风险爱好者效用曲线形状和风险回避者效用曲线相反。
风险中立者亦称风险中性者,一般是消费者在无风险确定收入的效用水平和有风险条件下期望收入效用水平相等时,这时消费者为风险中立者。
18.风险的防范
风险分散化,亦称风险多样化,是指在许多不确定的情况下,为避免风险可采取多样化行动,以减少损失、增加收入、提高效用水平。
保险是避免风险的最好办法。
消费者放弃一部分现在收入作为保险金,进行财产或其他保险,一旦遭遇意外,能得到补偿,减少损失,不至于使消费者效用水平降低过多。
获得更多的信息。
这也是减少风险的重要措施,因为消费者决策是根据准确及时的信息作出的,如信息准确及时,就能作出科学决策,增加收入,不断提高效用水平;
反之,必然带来极大的损失。
19.消费者对收入与闲暇的选择
所说收入和闲暇的选择,实际上是工作(带来收入)和闲暇的选择。
消费者对收入和闲暇的选择,也有效用相同的无差异曲线和受时间制约的预算线。
这两条线如图3-15和图3-16所示:
图3-15
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 图3-16
收入和闲暇的预算线
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无差异曲线形状相同,是一条具有负斜率的凸形曲线,对消费者来说,收入和闲暇可以互相代替。
在工资率为常数的情况下,消费者的工资率等于AB线的斜率。
把消费者收入和闲暇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线画在一个坐标图上,就可以研究消费者对收入和闲暇的最佳选择,如图:
无差异曲线U2和预算线AB相切,切点为E,即消费者收入和闲暇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选择。
20.消费者对消费和储蓄的选择
消费者对消费和储蓄的选择实际是对现在消费和未来消费的选择。
假定消费者选择分两个时期,两个时期收入和消费分别为M1和M2,和C1和C2。
假定消费者在第二时期结束时用完全部收入,并且在第一期和第二期之间可进行借贷消费与储蓄,借贷利率为R。
(1+R)C1+C2=(1+R)M1+M2
这是用未来值表示的消费者预算约束,或预算线,可整理如下:
C2=M2+(1+R)M1-(1+R)C1
消费者预算线也可以移动,如果M1-C1>0,即第一期收入大于消费,增加储蓄,到二期时消费者收入增加,增加额为(M1-C1)(1+R),这时一期预算线在横轴上左移;
反之,如果M1-C1<0时,表示消费者在一期收入小于消费,即借入消费,消费者在第二期要偿还借款,偿还额为(M1-C1)(1+R)。
这时一期预算线在纵轴下移,如图3-18所示:
图3-18
消费与储蓄的选择
图中AB为消费者预算线,无差异曲线U1和预算线AB切点为E,则E点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均衡点。
假定一期收入为X1,二期收入为Y1。
在E点表明一期消费为OX2,二期消费为OY2。
很明显,消费者在一期消费为OX2,收入OX1,因OX1>OX2,一期有储蓄为OX1-OX2。
二期收入为OY1,消费为OY2,因为OY2>OY1,二期有借入OY2-OY1。
如果把一期收入按货币时间价值方法变成二期收入,即C2=C1(1+R)代入(3-19)式,得到:
上式表明,一期消费C1与一期收入M1、二期收入M2成同方向变化,与利率R成反方向变化。
或者说一期收入M1和二期收入M2提高,都能使一期消费C1增加,而利率的提高,使消费者减少一期消费C1增加储蓄,以便将来增加二期消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学习 辅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