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
- 文档编号:1797678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23.03KB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点11生物的变异及育种高考真题分类题库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11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1.(2016·海南高考·T25)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 ( )
A.DNA分子发生断裂
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
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
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的本质与基因表达的结果。
A项,DNA分子发生断裂会造成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变少,故错误。
B项,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一般会造成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增多,也有可能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合成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减少,两种情况下氨基酸序列均会改变,故错误。
C项,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因密码子具有简并性,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变,故正确。
D项,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相应的蛋白质氨基酸数目一般会减少,故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14)如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
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
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
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根据甲和乙图中的基因判断甲和乙的染色体变异类型。
(2)明确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导致染色体上基因数量和位置发生改变,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与染色体变异的类型。
个体甲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会导致缺失片段上的基因丢失,进而影响表型,A项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B项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不育的,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项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项错误。
3.(2016·天津高考T5)枯草杆菌野生型与某一突变型的差异见下表:
注P:
脯氨酸;K:
赖氨酸;R:
精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S12蛋白结构改变使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
B.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其转录功能
C.突变型的产生是由于碱基对的缺失所致
D.链霉素可以诱发枯草杆菌产生相应的抗性突变
【解题指南】
(1)表格信息:
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第56位一个氨基酸的差异。
(2)关键知识:
转录与翻译的场所、缺失与替换的原因。
【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遗传信息的表达、自然选择。
A项,表格中突变型在含链霉素培养基中的存活率为100%,则说明突变型具有链霉素抗性,故正确;B项,翻译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链霉素通过与核糖体结合只能抑制翻译功能,故错误。
C项,野生型和突变型的S12蛋白中只有一个氨基酸(第56位氨基酸)有差异,这是由于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替换所致,而碱基对的缺失会导致缺失位置后的氨基酸序列均改变,故错误。
D项,枯草杆菌对链霉素的抗性突变早已存在,不是链霉素诱发的,链霉素只能作为环境因素起到选择作用,故错误。
4.(2016·上海高考·T23)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中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 ( )
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
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
【解析】选D。
题图①导致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导致cde片段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
5.(2016·全国卷Ⅲ·T3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是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两种来源。
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不同,前者所涉及的数目比后者 。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的变异,也可发生以
为单位的变异。
(3)基因突变既可由显性基因突变为隐性基因(隐性突变),也可由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显性突变)。
若某种自花受粉植物的AA和aa植株分别发生隐性突变和显性突变,且在子一代中都得到了基因型为Aa的个体,则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子);最早在子 代中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子)。
【解题指南】
(1)关键信息:
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能分离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子)、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能分离得到隐性突变纯合体(子)。
(2)关键知识:
隐性性状只要出现便为纯合体(子),显性性状必须到不发生性状分离才算得到纯合体(子)。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相关知识。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二者均涉及众多基因的变化,故基因突变涉及的碱基对数目少。
(2)在染色体数目变异中,既可发生以染色体组为单位成倍的增加或减少的变异,也可发生以个别染色体为单位的变异。
(3)显性突变是aa突变为Aa,在子一代中便能观察到该显性突变的性状,子二代基因型为AA、Aa和aa,再自交,子三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才能得到显性突变纯合体(子);隐性突变是AA突变为Aa,在子一代仍然表现为显性性状,子二代基因型为AA、Aa和aa,即能观察到该隐性突变的性状,获得隐性突变纯合体(子)。
答案:
(1)少
(2)染色体 (3)一 二 三 二
【易错警示】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所涉及的碱基对的数目比较,前者比后者少,易误认为多。
(2)将“能观察到性状”和“能分离得到纯合体(子)”混淆,导致判断错误。
6.(2016·天津高考T9)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工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
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
以杂合体鲤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 。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 。
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 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
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 ,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把握两个方面:
(1)关键信息:
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
(2)解题关键:
理解电泳的原理、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的原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染色体变异。
(1)在鲫鱼中编码GPI肽链的等位基因是a3和a4,纯合二倍体鲫鱼的编码GPI的基因型是a3a3或a4a4,则其体内GPI类型是P3P3或P4P4。
(2)由编码GPI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可知,鲤鱼与鲫鱼的杂合二倍体基因型分别为a1a2和a3a4,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共有a1a3、a1a4、a2a3、a2a4四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a2a4的个体占25%。
其杂交子一代均为杂合体,取其中某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都会出现与题干中图解类似的图谱,会出现3条带。
(3)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可知,每尾鱼的图谱中均含有P1、P2、P3,则三倍体的基因型均为a1a2a3。
由此推之亲本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均为纯合体。
答案:
(1)P3P3或P4P4
(2)25% 3 (3)a1a2a3 100%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知识点5光合作用
1.(2016·全国卷Ⅱ·T4)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
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
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性质、作用与色素合成的条件。
A项,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故正确。
B项,镁是合成叶绿素的原材料,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故正确。
C项,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进行光合作用,故错误。
D项,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无光环境中叶绿素不能合成,表现为黄化现象,故正确。
2.(2016·海南高考·T3)下列有关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细胞膜上存在运输离子的蛋白质
B.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与类囊体膜上的蛋白质不同
C.光合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D.呼吸作用中,催化ATP合成的酶分布在线粒体外膜上
【解析】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膜上蛋白质或酶的分布。
A项,植物根细胞膜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吸收无机盐离子,故正确。
B项,植物叶肉细胞中液泡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而类囊体膜是光反应的场所,二者功能不同,这是由于膜上的蛋白质不同,故正确。
C项,类囊体膜上发生的光反应过程有ATP的合成,其上有催化ATP合成的酶,故正确。
D项,呼吸作用过程中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三个阶段均合成ATP,故三个场所均有催化ATP合成的酶,而在线粒体外膜上没有ATP合成酶,故错误。
3.(2016·海南高考·T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同化速率
B.光合作用中O2的产生发生在光反应阶段
C.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不参与暗反应
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CO2和H2O合成糖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两点: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与暗反应阶段的产物不同、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利用的能量不同。
(2)温度和光照影响光合作用的本质不同:
温度影响酶活性、光照影响光反应。
【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影响因素及化能合成作用。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需要光照,将水光解产生O2、[H]([NADPH])和ATP;在暗反应阶段,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都需要相关的酶参与,而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同时[H]([NADPH])和ATP可用于C3的还原,则温度和光照会影响CO2的同化速率,故A、B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
土壤中的硝化细菌可利用氨氧化分解产生的能量将CO2和H2O合成糖,并储存能量,故D选项正确。
4.(2016·江苏高考·T17)下列用鲜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应该在研磨叶片后立即加入CaCO3,防止酸破坏叶绿素
B.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以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
C.为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一次性加入10mL乙醇研磨效果最好
D.层析完毕后应迅速记录结果,否则叶绿素条带会很快随溶剂挥发消失
【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CaCO3可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酸破坏,应该在研磨时加入CaCO3,A项错误。
菜叶剪碎是否充分,不影响菜叶中色素的总含量,即使菜叶剪碎不够充分,也可提取出4种光合作用色素,B项正确;由于研磨时乙醇挥发,为了获得10mL提取液,研磨时加入多于10mL的乙醇,C项错误;层析完毕后,取出来的滤纸条上的叶绿素条带会随层析液挥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点11 生物的变异及育种 高考真题分类题库 知识点 11 生物 变异 育种 高考 分类 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