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97627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5.83KB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读拼音,写词语。
Guangfancuiniaochenshansiyangshibifubu
()()()()()()
yuwengdouqiao
()()
三、写形近字,在组词。
秆——()陡——()泡——()衬——()
杆——()○——()○——()○——()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作者观察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3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1.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2.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过程:
学案自学: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
(一)第1自然段有几句话?
讲了翠鸟外形几方面特点?
(二)第1自然段共6句话,讲了翠鸟外形三方面特点。
(三)作者是怎样观察、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1.读一读有“鲜艳”一词的句子,再查字典讲讲“鲜艳”的意思。
(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
“读一读,查一查”。
)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先总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再一步步从上到下就头部、背部、腹部分别具体介绍羽毛如何鲜艳。
3.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鲜艳”一词的意思。
(这是理解词语的另一种方法:
“联一联,想一想”。
(1),画出描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几个句子,把这几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想一想翠鸟羽毛的颜色给你什么感觉?
(2)找出描述翠鸟羽毛的颜色时,课文用的几个比喻。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二、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一)翠鸟活动时有什么特点?
从哪里可以看出?
(二)查字典,讲讲“清脆”一词的意思。
(三)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疾飞”一词的意思。
(为了准确理解词语,常把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结合使用。
。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提问:
翠鸟是怎样捉鱼的?
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说说“锐利”的意思。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翠鸟()苇秆,()过去,()小鱼,()水面往远处()。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1)翠鸟为什么能停在苇秆上“一动不动”注视着水面?
(2)翠鸟为什么能发现“机灵”的小鱼?
(3)翠鸟为什么在疾飞中能叼走小鱼?
)
(4)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低飞?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读第4自然段。
(二)这段讲了几层意思?
(三)“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读课文最后一句话。
2.希望多停一会儿,是为了多看几眼。
“远远地看着”,是因为知道翠鸟机警,怕惊走它。
这里反映了“我们”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
动作怎样?
课中
小组合作:
一、朗读课文第一段
2.课文按什么顺序介绍翠鸟身上羽毛的颜色的?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再读读句子,想一想括号里的词语的意思。
4.说说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班级展示:
(四)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
(五)通过看图、学生可以看出翠鸟的外形怎样?
质疑探究:
学习至此你还有不懂得问题吗?
达标测评
一、读一读,选词语。
1.愿望失望希望
(1)可欣()成为一名优秀学生。
(2)爸爸今天有事没带我去游乐园,我很()。
(3)我的()是到北京去看天安门。
2.锐利锋利
(4)这把刀很()。
(5)翠鸟有一双()的眼睛。
二、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又鲜明又美丽的意思。
( )
2.飞得很快。
( )
3.锋利,尖锐,本课指感觉灵敏。
4.声音清亮好听。
5.集中注意力地看。
6.形容又小又灵巧精致。
三、在括号里加上适当的词,使句子更具体。
1.翠鸟( )停在苇秆上。
2.小雨( )下个不停。
3.小鱼( )把头露出水面。
4.翠鸟( )注视着水面。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灵活——鲜艳—— 锐利——希望——
逃脱——注视——
五、小阅读
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一)上面这句话里有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找出来标上“__”。
(二)这句话中把( )比作了( )。
说明翠鸟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照样子写出一个比喻句()。
6.燕子专列
学习目标
1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会写“欧”“洲”“瑞”等14个字。
正确读写“欧洲”“瑞士”“舒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受到爱护动物的教育,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情意。
。
认识“欧”“洲”等11个生字。
课前
一、学案自学:
1喜欢小燕子吗?
能背一背描写燕子的古诗吗?
2根据课题质疑:
看到课题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专列”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为燕子开专列?
……
二、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组讨论。
三、全班汇报交流
1指名读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2指名认读生字,注意“殊”不要读成chū;
“骤”不要读成zò
u;
“濒”不要读成pí
n。
3交流。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通过交流,学生要对课文内容做到全面把握。
可从两方面想:
一是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吁人们、燕子专列);
二是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3)交流自己的体会。
重点体会人对燕子的关爱。
(4)读课文,思考:
课文是怎样把人们对燕子的关爱写具体的。
①政府的呼吁;
②概括地写居民们是怎么做的;
③具体写一位小姑娘是怎么做的。
四、指导朗读
1人们帮助燕子也好,救助燕子也好,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爱!
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我们要怎样读才能体会这种爱呢?
2重点指导读好第3、4自然段。
(1)第3段,应读出居民纷纷走出家门,不顾天气恶劣、路途艰难去寻找燕子的意思。
(2)第4段,要读出小姑娘贝蒂和父母一起,不怕危险,不怕寒冷寻找燕子的经过。
突出险(“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救助燕子多(“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丝毫不想自己(“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但她一点也不在乎”)。
3看图,引导想象,对课文作思维上的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
她怎么做的?
会说什么?
(1)自己练习讲一讲。
(2)指名说一说。
4总结,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
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
人们用爱、用情,编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
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人与动物之间这美好的感情!
五、达标测评
1、拼一拼,写一写。
ōuzhōu
shūshì
pí
lá
o
qǐché
ng
(
)
)(
)
tè
shū
chá
ng
tú
zhò
u
jià
kōngtiá
o
(
2、读一读,抄一抄。
漂亮舒适
饥寒交迫
满天飞舞
四处寻找
风雪不止
成千上万
长途飞行
皑皑白雪
第二课时
学案自学
一、继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创设情境,指导写想对贝蒂说的话
1列车载着获救的小燕子,也载着人们对燕子的关爱之情,驶向温暖的远方。
你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贝蒂说什么呢?
请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2学生自主写。
3指导朗读读,评价,修改。
评价应着眼于学生语言是否流畅,用词是否准确。
允许学生内容有所不同,只要发自内心,合乎情理即可。
三、交流学生搜集积累的资料
1演唱人们爱护动物的歌曲。
2你还知道这样的故事吗?
请讲一讲。
3朗读人们爱护动物的诗歌。
四、布置作业
1把自己认为易写错的生字词写几遍。
2继续进行综合性学习活动,为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准备。
小组合作
班级展示
自悟自得:
达标测评:
一、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纷纷
顶着
冒着
踏着
四处
听到消息后,居民们(
)走出家门,(
)料峭的春寒,(
)满天飞舞的大雪,(
)冻得坚硬的山路,(
)寻找冻僵的燕子。
二、发展练习,快乐阅读。
蚂
蚁
在我家的梧桐树下,有一个小小的蚂蚁窝,里面住着许多可爱的小蚂蚁。
我平时最爱观察它们,我可喜欢它们啦。
它们十分团结,瞧,它们发现了一条大虫,不一会儿就把虫子包围了,这个庞然大物怎么搬得走呢?
不用着急,小蚂蚁自有办法。
它们有的抱虫子的腿,有的扛虫子的身体,还有的站在虫子的身上,似乎在帮伙伴们鼓劲。
不一会儿,就把虫子搬进了窝。
啊!
这些小精灵是多么可爱啊!
它们齐心协力,团结友爱,用自己的劳动,换来了丰盛的食物。
1、想一想,填一填。
可爱的(
)
丰盛的(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喜欢(
丰盛(
鼓劲(
友爱(
3、找出短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句子:
4、第二段有(
)句话组成。
主要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用横线画出来。
5、说说你读了短文后的感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懂得生态平衡的意义。
教学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1、轻声读课文,再想一想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
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读不懂的,把读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往下读。
等读完全文,原来读不懂的可能就会豁然开朗,一下子想通了。
2、仔细思考,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
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
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a.读准带拼音的词语。
b.读准多音字。
c.去掉拼音读词语。
d.去掉词语读生字。
3.小组为单位,轮流认读生字
4.推选读得好的同学当小老师,领读生字词
班级展示
1.指名小组开火车朗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全班评价、教师指导,重点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分组朗读,要求:
反复练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达到要求后全班齐读。
3.鼓励学生质疑,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这样一个美丽的小村庄为什么没有了?
(2)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引导学生在思考中读懂课文。
质疑探究
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如:
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什么?
一、我会选
清澈(chè
zhé
) 喘气(zhuǎnchuǎi) 湛蓝(shè
nzhà
n)
卷走(juà
njuǎn) 裸露(guǒluǒ) 雨水奇多(qí
jī)
二、我会填
郁郁( )( ) 清( )见( ) ( )( )深远
清( )甜( ) 各( )各( ) ( )有( )有
三、我能把加黑的词换个词语,使句子意思不变
1、山谷中,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小村庄。
( )
2、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
3、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课文,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的教育。
2、通过交流材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受到热爱自然、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读第一自然段,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请同学们默读2—6自然段,把你读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并作简单批注。
不懂的词句用“—”画下来,可在小组学习中解决,如果小组解决不了,提到班上解决。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3、拓展练习: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洪水来临时小村庄什么样?
洪水过后又是什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可以谈体会,也可以说说手中的资料。
小组交流
一、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一、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填补空白发展思维,培养想象,锻炼口头表达。
1、读第一自然段,想象一下,这个小村庄以前是如何的美丽?
2、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三、学习课文2—6自然段,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多么美丽可爱的一个小村庄,为什么最后会消失呢?
2、小组讨论,班上交流,归纳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导学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