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苏教版 学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967074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11
- 大小:71.65KB
新版苏教版 学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版苏教版 学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苏教版 学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让学生独立读题并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你是怎样学会的?
作业设计:
见《补充习题》第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加减混合
教科书第3—4页内容。
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笔算的过程,
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体会加减口算和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
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
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计算时合理选择口算。
一、学习新课
2.学习例2
(1)列出算式。
呈现例2,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并连贯地说出三个条件和问题。
(2)竖式计算。
提问:
想一想,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一样,可以按计算顺序把竖式连起来写,算出得数。
3.完成“试一试”。
交流:
你是怎样算的?
接下来你是怎样算的?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口算内容。
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数。
二、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一行两小题。
学生分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
2.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明白题意:
先算加20的得数,再算减6的结果。
这道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算?
为什么可以用口算?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计算要求,让学生说说每题里哪一步可以用口算。
让计算左边一列两题,指名板演。
每题里哪一步用的是笔算,哪一步用的是口算?
第二小题的竖式里66哪里来的?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
交流算式,教师板书。
完成后让学生口答问题。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
(2)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
三、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
第三课时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
教科书第5页内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使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
一、揭示练习内容
二、组织计算练习
1.做练习一第1题。
这里的题你想用笔算呢还是用口算?
为什么想到都用口算?
3.做练习一第2题。
(1)完成第一行两小题。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
这两小题各在哪一步用口算?
你根据什么想到口算的?
计算时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是什么?
凡是加。
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用口算,这样比较方便,可以算的快一些。
(2)完成第二行两小题。
你觉得这两小题哪里可以口算?
(3)练习反思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比较复杂,计算时要认真,细致,算好每一步,两步都要笔算时,竖式可以起来写,计算时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能用口算时可以口算,这样可以算的快一些。
4.练习下面各题。
(1)说说下面每题中哪些可以口算。
76-20+2844+8+3864-27-646+39-5053-9+4068+5-30
(2)计算下面各题。
34+26+2345-37+59
你用口算了吗?
各在哪一步用的口算?
有时候算出第一步得数后,发现继续计算能用口算的,也可以用口算使计算更快一些。
5.做练习一第3题
出示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学生计算,把每次计算结果填在括号里。
引导观察:
第一小题得数都是90,请大家观察一下,个位上的3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
十位上3个数相加的和呢?
第二小题上面3个数和比下面3个数的和多几?
你能从上面和下面3个相加数中看出来多1吗?
左边和右边比呢?
三、总结
你能和同学说说你的练习收获吗?
第四课时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第6—8页内容。
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
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
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一、回顾旧知,激活思维
1.比一比。
出示图片:
一行苹果和一行梨,苹果10个,梨7个,一一对应地排列。
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可以怎样说?
2.说一说。
请同桌的小朋友看图上两部分互相说一说:
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
3.引入新课。
二、解决问题,体验关系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提出问题:
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
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
(1)引导操作探索。
引导学生按条件摆出相应的圆片:
红的8个,蓝的12个。
比较提问:
你是怎样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
(2)交流理解。
方法一:
小军的再穿4个,就和芳芳的“同样多”。
方法二:
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的“同样多”。
方法三:
把芳芳的移动2个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
3.整理方法,感悟关系。
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
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出小棒,并用多、少说说两行小棒根数间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完成第
(1)题。
让学生先填空,再交流结果。
(2)完成第
(2)题。
这里两个条形各表示什么数量呢?
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要求哪两个问题。
四、总结
今天学习的是解决怎样的问题?
第五课时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科书第8—10页内容。
1.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领悟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扑克牌、花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一、游戏导入
师: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个翻牌游戏,我们分成男女生队来进行比赛,哪队翻到的牌的数大,哪队就赢?
要求:
用
比
大说一说
小说一说
小结:
刚才同学们在游戏都很认真,说的也很不错。
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二、讲授新课
我们看,有3个小朋友正在玩摆花片的游戏。
(出示图)谁来把题目读一读。
出示图,猜一猜谁摆的最多,谁摆的最少。
(1)题目告诉我们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小英:
摆了11个花片
小华:
比小英多摆3个
小平:
比小英少摆3个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板书:
小华摆了多少个?
小平摆了多少个?
(一)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
(1)要求小华要摆多少个?
我们要用哪几个条件呢?
分析:
比小英多摆3个,与小英有关
(2)你能根据已知条件,把小华的花片摆出来吗?
①先摆谁的?
②小华摆到11个时提问,好了吗?
(强调同样多)再摆3个(强调多3个)
(3)数一数,小华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
强调:
小华摆的花片比11个再多3个。
对照刚才摆花片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呢?
学生列式计算口答。
11+3=14(个)
追问:
算出的得数与摆的结果一样吗?
(4)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来拍拍手表扬一下大家。
今天小朋友表现得特别好,多拍2下。
不过,听清要求:
①师拍3下,你们比老师多拍2下。
(算一算,再拍)②师拍5下,你们比老师多拍1下。
老师拍52个,你们比老师多拍10下,算一算,你们要拍几下?
(5)完成想想做做1。
小朋友真棒,我们再来看,这里有两位小朋友在下跳棋,他们是谁和谁。
(幻灯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一起读一读题目。
说一说已经知道了什么?
李宁说:
我已经走了32格,刘芳怎么样呢?
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1)学生独立计算。
(2)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求一个数少几的数
(1)求小平要摆多少个,我们要用哪些条件呢?
(2)你能先摆一摆再算一算吗?
(先同桌摆,再指名学生上台摆)
从哪里看出小平比小英少摆了3个?
强调小平摆的花片的个数就是比11个再少3个。
(3)列式(学生口答):
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圆片。
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
教师追问:
为什么前面是11+3,而这里是11—3
(4)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值得再来表扬一下。
这次老师说,你们算一算应该拍几下,好吗?
师拍10下,你们比老师少拍3个。
师拍8下,你们比老师少拍5个。
假如:
师拍80下,你们比老师少拍5个。
师拍70下,你们比老师少拍20个。
(5)想想做做2
谈话:
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让你们轻松一下,我们一起来到花园里走一走吧,大家看,冬冬和小玉正在给花儿浇水。
(幻灯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
看冬冬浇了多少棵?
小玉呢?
(1)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
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订正时,再让学生说说图意,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
让我们求什么?
要求小玉浇了多少棵?
也就是求什么?
怎样写算式?
(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好,小玉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继续向前,有几个小动物正在进行跳绳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
出示情景图
看图: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拓宽练习
先补充题目中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
(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_____________?
(2)小红和小云帮助张爷爷浇花,小红浇了36盆花,____________。
小云浇了多少盆花?
(第2题要求学生填出不同的条件)
3.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老师写一个100以内的数,你来猜一猜,可能是几?
老师再给你适当的提示。
如72
生:
猜50
师:
比你的再大20,再大2。
45
猜70
比你的再小30,再大5。
四、全课总结
1.谈话: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交流。
2.提问: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我们下一节课再讨论。
第六课时加减计算和实际问题练习
教科书P11的内容。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达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一、计算练习
1.揭示课题。
2.练习计算。
(1)出示:
85-27-3945+29-36
(2)练习二第1题。
请小朋友看第1题里的三小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吗?
每题哪里可以不用竖式?
(3)练习二第2题。
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
每次加9,连加5个9,每次减7,连减5个7。
出示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
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
□里的数要怎样算?
同桌讨论讨论。
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1.整理思路。
出示两道实际问题。
(1)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
(2)学校运动队有3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
2.练习二第3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
那种旗最多,那种旗最少?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
3.练习二第4题。
让学生先读题,再交流明确:
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
你认为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
小朋友讨论一下:
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他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呢?
再想想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
4.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
根据条件能提出哪些问题?
同桌互相讨论讨论。
学生交流问题,说说怎样算,教师适当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
我们练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你对它的计算过程有哪些认识?
第一课时认识多边形
教科书P12~14的内容。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
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在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小棒。
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
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生回答,是:
长方形和正方形。
(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主动探索、操作领悟
1.认识四边形
(1)一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他们还有个共同
的名字呢?
你们知道吗?
猜猜看?
情况一:
如学生猜不出,教师就请小朋友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情况二:
如有学生猜出,教师就问:
你为什么叫它们“四边形”呢?
(2)长方形、正方形是不是是四条边呢?
我们就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吧。
首先拿出长方形。
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边,生自己摸一摸、数一数。
你是怎么数的?
指名学生上黑板指一指、数一数。
(3)正方形呢?
你也能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吗?
自己数,指名数。
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
(板书:
4条边
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
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
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
(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
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
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
(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
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认一认
问:
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
是几边形呢?
(五边形)
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
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
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
5条边
五边形)
(2)说一说
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
(学生猜:
六边形)
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图形(出示六边形)。
数一数这两个图形有几条边?
是几边形?
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
6条边
六边形)
(3)搭一搭
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
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
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
操作:
请同桌两个小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
学生活动,指名上黑板搭。
问一问用了几根小棒。
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
小棒收起,推至桌角。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1.问:
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
出示第3题。
一人读要求,解释题意。
独立在书上完成。
指名回答。
2.小朋友分得真清楚,它们还会在一起变魔术呢。
四边形可以变成五边形,五边形可以变成六边形,六边形又能变成四边形,你相信吗?
好,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
师示范,是几边形?
再依次折,是几边形?
请一人数一数。
最后又变回四边形。
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
3.刚才的折纸有趣吗?
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
猜猜看。
那怎样剪是四边形,怎样剪是五边形呢?
想好了,就请你拿出剪刀,来试一试吧。
学生操作,师挑选好的贴上黑板。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揭题、板书课题)。
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呢?
猜猜看,还会有几边形呢?
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
教科书P14~15的内容。
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
2.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图片,平行四边形活动教具,钉子板、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
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
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
(主题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
(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
)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
(生回答)
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
(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
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实验要求:
分小组活动,每组里都准备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汇报:
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师小结。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师板书:
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三、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性。
今天我们交上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了,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
生答。
(地砖、楼梯护栏、伸缩门等)
这个铁门为什么能伸缩?
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动手做实验:
小组做好分工,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拉拉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汇报。
请两个小朋友把你们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拿上来拉拉看。
老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再摆一根小棒,变成了什么?
你再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三角形不易变形,比较稳定;
平行四边形不稳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版苏教版 学年度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学期全套教学设计 新版 苏教版 学年度 小学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案 第一 学期 全套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