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966592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28
- 大小:44.88KB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期末考试重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沈璟《义侠记》“水浒”戏。
武松辞别柴进、打虎、杀嫂、十字坡、快活林、飞云浦、鸳鸯楼、投梁山,受招安。
2.临川派晚明曲坛主要流派,代表江西临川人汤显祖。
主才情,不拘音律,语言重在表现人物的“意趣神色”,以奇幻事体现浪漫风格,以男女至情反抗礼教,又称“至情派”或“文采派”。
与注重音律的吴江派各树一帜。
重要作家有阮大铖、吴炳。
阮大铖是明末著名的奸佞之徒,品格卑劣,为士林所不齿。
但他很有才华,诗文俱佳,尤善词曲。
《石巢传奇四种》:
《春灯谜》《燕子笺》《双金榜》《牟尼合》。
《燕子笺》描写唐代书生霍都梁和名妓华行云、礼部尚书的女儿郦飞云之间的爱情、婚姻故事。
该戏采用双线结构,关目离奇巧合,引人入胜。
然人们对该戏的评价却不尽相同。
清代梁廷楠在《曲话》中曾赞扬此剧:
“《燕子笺》一曲鸾交两美,燕合双姝,设景生情,具徵巧思”;
而叶堂却斥为“以尖刻为能”(《纳书楹曲谱读集》)。
“汤沈之争”,曲律和曲意
3.双美派
明后期传奇流派,艺术上兼具吴江派的格律和临川派的文采、互相取长补短的戏曲作家。
代表人物周朝俊、高濂、孟称舜等。
倘能守词隐先生之矩矱,而运以清远道人之才情,岂非合之双美乎?
吕天成《曲品》
(1)周朝俊《红梅记》“裴李卢”南宋末年有关奸相贾似道传说。
(2)孟称舜《娇红记》申纯和王娇娘的爱情故事。
(3)高濂《玉簪记》女道士陈妙常与秀才潘必正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一、思想:
至情论以戏曲救世,至情悟人。
1.世界应是有情世界,最高境界“至情”。
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
2.借戏剧之道感悟至情。
戏剧可与儒释道思想并列,是极为神圣的精神文化活动。
“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遍”
3.以情施政,创建至情的理想国。
进步意义:
强调人的情感需要和审美欲求,以情反理。
二、《牡丹亭》
《牡丹亭还魂记》杜丽娘柳梦龙
“临川四梦”即“玉茗堂四梦”,明剧作家、江西临川人汤显祖《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四种传奇总称,都有神灵感梦关目。
《牡丹亭》代表明传奇最高成就。
1.情节结构:
人间(现实)——阴间(理想)——人间(现实),杜丽娘人生追求的完整的情感历程,汤显祖文化探索的精神历程。
2.思想价值:
“以情反理”具体内涵
首先,男女之情欲乃是人之本性,无论如何封锁、防范、抵御,都不可能杜绝其萌发。
其次,强调至诚的男女之情的巨大力量。
再次,肯定了男女之情的美好与正当性。
第四,把爱美之情当做一种人的天然本性,批判封建理学对美的漠视与毁灭。
小结:
“以情反理”肯定人欲,猛烈抨击虚伪的封建礼教,大胆挑战理学禁欲主义。
还提倡个性解放,杜丽娘对情的追求,不仅是反对封建婚姻制度,而且是追求个性解放。
3.人物塑造
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词叙》:
杜丽娘形象
①外表:
性格温顺、善解人意的淑女。
②对爱情生死不渝、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她所遭受的封建束缚更加严酷,斗争更加艰苦。
她所面临的对手不是某些单个人物,而是由这些人物所代表着的整个正统意识和正统社会势力。
③其斗争还体现了个性解放要求。
爱美之情等
④其身上体现了人性的复杂性:
鬼可虚情,人须实礼。
4.文采:
语言华丽含蓄,描绘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场面,用抒情诗的手法,写景、抒情和人物心理结合起来,细致地写出了一个含情脉脉、顾影自怜而又自伤青春虚掷的少女的微妙复杂的心情。
其中既有自然流利的语言和衬字虚词所造成的空灵动宕,又有精工典雅的语言和诗词用语所造成的含蓄隽永。
5.社会影响:
巨大的社会反响,许多女孩子“读而成癖”,“日夕把卷,吟玩不辍”。
三国演义
一、作者罗贯中
1.“毛本”《第一才子书—三国志演义》
毛纶、毛宗岗进行评点加工。
托名金圣叹。
三、思想内容
集中描绘三国时代各统治集团之间军事、政治、外交斗争,谴责暴政,歌颂仁政,向往忠义。
1.以人物为载体阐释仁、义、礼、智、信、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通过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仁绝刘备、莽绝(勇)张飞阐释传统道德。
2.“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通过蜀汉灭亡体现了仁政失败的道德悲剧,表达了理想幻灭的痛苦。
3.通过“桃园结义”,极力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表现出明显的“忠义”和“信义”思想。
4.揭示了“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规律。
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
四、出色的战争描写三国时期战争史,堪称我国军事文学的开山祖与典范之作。
特点:
1.全景式形式多样。
既写战争本身又写战前决策、战后影响,通过战争展现经济、政治、外交等社会全景。
2.个性化。
善于抓住战争的特点,写出战争的不同。
火烧博望坡→水淹七军·
·
3.张中有弛、闹中有静。
善于在紧张的战争中,点染悠闲插曲,增加战争的生动性。
赤壁之战:
张——烽火连天弛——蒋干中计
4.斗智与斗勇结合,以斗智为主,着重写战略战术的运用。
突出智与美。
五、人物形象
通过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塑造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
智绝诸葛亮,义绝关羽,奸绝曹操
吾以为三国有三奇,可称三绝。
诸葛孔明一智绝,关云长一义绝,曹操亦一奸绝。
毛本《读三国志法》毛宗岗
以及仁绝刘备,莽绝张飞。
六、刻画人物的手法
1.善于在斗争中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2.用浓墨重彩、夸张和渲染的手法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3.善于通过典型的事件和细节来表现人物性格,传神地突出了人物的气质和神韵。
三顾茅庐→刘备掷儿
4.善于运用对比、烘托等艺术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温酒斩华雄
5.出场定型,即先概括人物的特点,然后用传奇性的细节和情节来塑造人物。
6.人物塑造:
性格单一而缺少变化(脸谱化)
不足:
人物语言个性化不够,缺少生活气息。
七、《水浒传》的文学史地位
1.创造了英雄传奇的体式
后续英雄传奇小说:
《杨家府演义》,
熊大木《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岳飞抗金),《英烈传》等
2.对侠义和人情小说的影响
侠义小说:
《三侠五义》等。
人情小说:
《金瓶梅》从“武松杀嫂”这一段演化而来。
3.对其他艺术形式如戏剧、曲艺、绘画等也有很大影响
明清传奇:
李开先《宝剑记》,陈与郊《买宝刀》,许自昌《水浒记》,沈壕《义侠记》等三十余种。
京剧:
水浒戏。
曲艺:
王少堂的《武松打虎》绘画:
《陈老莲水浒叶子》
4.续书。
主要有三部
陈忱《水浒后传》李俊暹罗国
水浒传
一、作者施耐庵
二、《水浒传》版本二个系统“繁本”“简本”。
(文字的疏密)金批水浒最有名
三、《水浒传》人物塑造
成功塑造传奇性平民英雄群像,人物由类型化典型向个性化典型过渡。
1.视角移向市井生活,关注平民英雄。
成功地塑造典型环境中英雄人物的鲜明个性。
林冲逼上梁山
2.于“同而不同”处显示人物鲜明的个性。
可谓同中见异,各有不同。
3.“犯中求避”,通过雷同的情节,相似的故事,表现不同的人物性格。
4.人物性格不但是发展变化的,而且是复杂、充满矛盾的。
通过“武松杀嫂”、“大闹快活林”、“血溅鸳鸯楼”等惊心动魄的故事,充分叙写了武松性格的发展史。
5.传奇性与现实性笔法结合,即大的故事情节高度夸张和小的生活细节严格真实相结合。
使英雄成为超人与凡人的结合。
四、《水浒传》的文学史地位
《后水浒传》明末清初青莲室主人辑宋江转世为杨幺于洞庭湖起义
俞万春《结水浒传》(《荡寇志》)。
西游记
一、作者争论
吴承恩:
《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
二、主题:
戏笔存至理,修心主旨,以悟空形象隐喻“三教合一”化的心学。
①宋明理学的修养论是“收放心”,“致良知”。
②“心猿”:
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语,用作悟空别称,把悟空作为人心幻相来刻画。
三、艺术成就
(一)极幻与极真
以绮丽的幻想,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光怪陆离、五彩缤纷的神话世界。
其中却隐喻真实的世态人情。
作者成功地吸收了佛道二教为自神其教所营造的洞天福地及净土世界的夸张手法和虚幻意识,将神话世界的描绘推向了极致。
(二)物性、神性、人性的统一
形象塑造上将动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和人的意志精神三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孙悟空是猴精动物特征神仙本领人间英雄的品格
猪八戒猪胎,具有猪的贪吃懒散的特征。
他性情粗夯莽撞,他也有三十六般变化,能驾云使风,但行为举止总有些呆子气。
(三)多角度、多色调,于日常情境中描绘主要人物的多面性格,真实可信。
悟空传奇英雄好强急躁骄傲
八戒形象富有人情味
英雄的本领
小农意识偷懒贪馋好色好利
(四)戏言寓诸幻笔语言轻松活泼、乐观幽默、富有趣味。
①吸收方言口语中生功传神的词语。
②大量使用谐词戏语,形成轻松幽默的笔调。
猪八戒→“扭腰撒胯”
③“寓庄于谐”讽刺调侃世间陋俗。
渗透着浓烈的戏谑韵味。
四、地位与影响
续书、仿作:
董说《西游补》成就较高
《金瓶梅》
一、作者
二、主题思想
(一)由西门庆一家写及天下国家,上自朝廷、下至市井,描绘明代中后期金钱冲击下日益堕落的社会众生相,揭露腐朽的封建统治集团与新兴的商人势力相互勾结的丑态,反映“好货”“好色”社会思潮对传统礼教的冲击。
清张竹坡《金瓶梅读法》左右联系上下联系前后联系
西门庆——明代后期孳生于封建土壤之中的亦官亦商的恶霸豪商,勾结官府、鱼肉乡民、贪婪狠毒。
通过西门庆的生活经历和言行的交代,描绘了一幅明代中叶以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使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发生急剧变化的生动图景。
金钱这一过去人们羞于启齿的东西,现在却成了可以横行天下、左右一切的灵丹妙药。
封建的门第和礼教在金钱的冲击下土崩瓦解
西门庆财富使用:
1.用贿赂方式买通官府,谋取和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和势力。
2.大肆挥霍,用于荒淫无度的生活消费。
他疯狂地追逐和占有女人,他的精神世界完全被兽欲所淹没,显示出一个十分丑恶和堕落的灵魂。
他的纵欲身亡,同时也预示着代表新的社会利益和阶层的市井新富难以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得到健康的发展,因而这一形象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通过“以欲反理”的失败,揭示了女性世界的社会悲剧,体现了对女性处境的同情和思考。
以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为代表的西门庆家中女性,凭着正常人本能的情欲追求,去撞击虚伪的理学和封建礼教,结果造成自身毁灭。
(三)世态炎凉的丑剧
通过西门庆家庭兴衰,深刻地暴露了当时世情的虚伪、冷酷和整个社会的利己主义本质。
两次葬礼李瓶儿西门庆
1.题材:
寄意于世俗,浸透着“俗”的色彩。
开始关注普通人家长里短,体现文学向“人”自身靠拢。
强烈现实性、明确的时代性,为《红楼梦》、《儒林外史》等世情小说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通过普通人的人生际遇来表现社会变迁
《红楼梦》家庭生活才子佳人(欲情)
《儒林外史》暴露讽刺社会生活
2.主旨:
从立意歌颂变为暴露黑暗,极写世情之恶、生活之丑,用白描手法,揭示人物言行矛盾,达到讽刺效果。
小说审美观念的大转变,表现美转为表现丑。
彻底的暴露文学。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作者之于世情,盖诚极洞达...同时说部,无以上之”。
3.人物性格:
复杂性、流动性,多角度、多侧面、立体化描写,杜绝了概念化、脸谱化。
避免单一化、凝固化叙事重心从组织故事转向以描写人物为主
如:
西门庆是恶人而非恶魔,也有重情义的一面。
美丑并举的矛盾组合
4.结构:
从说话体向阅读体过渡,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转变。
以西门庆经历为主线,与市井、商场、官府横向连接,构成浑然一体的生活之网。
既千头万绪,又浑然一体。
5.语言:
口语化、俚俗化。
由说书体语言向市井阅读体转变。
叙述语言细密、丰富、酣畅淋漓。
人物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四、地位与影响
1.第一部文人独创的章回小说。
古代小说艺术发展里程碑。
2.首部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章回小说,奠定了世情小说发展基础。
才子佳人、家庭生活类《红楼梦》
社会生活、暴露讽刺类《儒林外史》
世情小说:
明代中后期出现的、以表现世态人情、直面现实人生为主要内容的章回小说。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一、冯梦龙
“三言”明代冯梦龙在广泛搜集宋元话本和明代拟话本的基础上编选的《喻世明言》(《古今小说》)、《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影响深远,成为话本和拟话本小说集的代表作。
五、“三言”的思想内容
(一)市民性“三言”是市民文化的产物。
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思想。
体现出市民化(通俗)的思想价值和审美趣味。
1.正面描写市民经商的艰难困苦,表现了他们的坎坷命运。
2.“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肯定市民“好货利”的思想。
3.提倡市民中的礼让谦和及仁义友善。
市民开始充当道德楷模。
吕大郎、施润泽拾金不昧;
4.市民成为情爱主角,肯定他们在情爱、婚姻中的平等性。
如蒋兴哥、王三巧、金玉奴、杜十娘、秦重等等。
(二)叛逆性。
风情故事体现了对传统的叛逆。
1.开放的情欲观,把情和欲结合描写,肯定男女之间正常情欲。
2.开明的妇女观,对所谓“不贞”的妇女表示同情。
谴责负心汉。
小说重视妓女的尊严,对她们过上“人”的生活的愿望寄予了深切的理解与同情。
对负心男人进行了无情的谴责和怒斥:
3.以诚实的态度正视人类情感的复杂性,对人的爱情心理作了真实的探讨。
4.消极方面:
部分作品维护封建贞操观念、露骨的色情描写。
“三言”在肯定情欲合理性的同时,也助长了情欲如洪水猛兽一般的破坏力,其思想与艺术都暴露出一定的局限。
(三)谴责性。
社会题材直面人生,谴责世道。
1.揭露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力斗争。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沈鍊、严嵩→沈小霞、闻淑英
揭露明代各种丑恶的社会风气。
2.消极方面:
部分作品宣扬虚无主义的人生观。
六、凌濛初与“二拍”
一、“二拍”的思想价值
1.对道学的抨击和对社会名流的讽刺。
有些作品对宋明理学的描写与揭露,甚至比“三言”更为强烈。
2.对商人经济活动的描写、对商人追求财富的肯定。
(1)描写了商人无比膨胀的发财欲望:
(2)把商人的地位抬到至高,认为官宦人家与商人通婚是门当户对,而且商人甚至看不起读书人。
3.婚恋题材上的突破
①主张婚恋自由,自主结合。
②颂扬情爱,歌颂真挚、坚贞的爱情。
③肯定妇女的权力。
表现出了婚恋中的男女平等的意识。
4.对官府、世道黑暗、儒林丑行的揭露,以及对行侠仗义行为的肯定。
然而,“二拍”只是模仿“三言”创作的纯商业文学,它本身并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艺术个性。
所以,艺术上并没有超过“三言”之处。
二、“三言”“二拍”的艺术成就
1.传奇性→现实性作者反对小说偏重怪奇,追求“无奇之奇”,从而使作品贴近现实。
有利于对人性内涵的深入开掘。
描写婉曲,叙事生动,对人情世态的描写更加丰富细致,从而使篇幅也大大加长。
2.结构完整,情节曲折,使主题更加集中、明确。
比如《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再如《卖油郎独占花魁》“秦重侍酒”
3.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渐趋细腻。
4.语言通俗而自然,突破话本模式,重塑供阅读的白话短篇小说文体。
清代诗词文
一、清初诗歌(80年前后两期)
前期:
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
入仕诗人出处尴尬,伤感情怀。
后期:
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
与政权和谐相处。
王士禛、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
(一)遗民诗人卓尔堪辑《明末四百家遗民诗》
1.顾炎武,称“亭林先生”。
《精卫》:
至死不忘回复大明河山的浩然正气。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2.吴嘉纪:
《陋轩集》
(二)入仕诗人:
1.钱谦益:
清初宗宋派领袖。
与吴伟业(江苏太仓人)、龚鼎孳(安徽合肥人)并称“江左三大家”。
2.吴伟业号梅村,清初尊唐派领袖。
《梅村集》
七言歌行“梅村体”:
清初吴伟业的歌行体,以明清易代史实为题材,感慨朝代兴亡;
吸取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元稹《连昌宫词》等歌行写法,侧重叙事写人,辅以初唐四杰的采藻缤纷,晚唐温、李的风情韵致及明代传奇曲折变化的戏剧性。
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三)康熙诗坛
1.王士禛
“神韵说”:
清初王士禛论诗倡“神韵”—风神韵味,极赏唐司空图《诗品》“冲淡”、“自然”、“清奇”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妙悟”、“兴趣”说,提倡“兴会”“神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要求诗歌有幽静淡远境界、含蓄隽永语言。
理论渊源司空图《诗品》之“冲淡者”(“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自然者”(“俯拾即是,不取诸邻”)和“清奇者”(“神出古异,淡不可取”)三品,认为“是三者品之最上”。
“味在酸咸之外”→“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含蓄朦胧”。
创作渊源王维孟浩然
康熙诗坛“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
“南朱北王”(朱彝尊、王士禛)
“南查北赵”(查慎行、赵执信)有“国朝六家”之称。
因刘执玉编《国朝六家诗钞》得名
二、中叶诗歌
政治高压文化专制汉学兴盛。
拟古形式。
格调派肌理派性灵派
1.沈德潜尊法盛唐“唐诗蕴藉,宋诗发露”。
“格调说”:
清中叶沈德潜封建正统派诗论。
“诗贵性情”内容维护传统诗教,“温柔敦厚怨而不怒”“亦须论法”风格体式讲究“格”(尊唐)、“调”(声律)。
提倡学古反拟古。
对“神韵说”空疏浅陋有补救。
审美标准:
中正平和诗选诗评:
《古诗源》
2.肌理派与翁方纲(1733~1818),字正三,号覃溪,晚号苏斋。
直隶大兴(北京)人。
15岁中举,乾隆十七年20岁成进士,曾主持江西、湖北、江南、顺天乡试,又曾督广东、江西、山东学政,官至内阁学士。
《复初斋诗集》
“肌理说”清中叶翁方纲的论诗主张。
认为“为诗必以肌理为准”。
他把思想内容(义理)与形式结构(文理)、学问材料(肌理)统一起来,认为作诗不在力求神韵,不在死守格调,也不在空谈性情,而在读书,有学问,有方法。
把诗歌引向“考据入诗”的故纸堆,成了令人生厌的学问诗。
神韵肤浅,格调死板,性灵空疏。
义理、文理、学问三者合一。
具体就是用学问作根底,使诗的骨肉充实,质实丰厚。
3.“乾隆三大家”等性灵派诗人(袁枚、赵翼、蒋士铨)、(江右三大家)。
袁枚(1716~1797)《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子不语》。
“性灵说”:
清袁枚论诗主张。
“诗贵性情”;
论诗贵变,反形式、拟古主义;
反对诗歌为封建道德服务,主张写人之常情、人的真性情尤其是男女之情。
直露大胆,表现反封建勇气,冲击了正统文学思想。
有革新精神、进步意义。
但缺乏深刻社会内容。
一、清初词
清词
“三大家”:
陈维崧、朱彝尊、纳兰性德。
1.阳羡派:
清初以江苏宜兴人(古阳羡)陈维崧为代表的词派,清初豪放词派代表。
2.浙西词派
“浙西词派”:
清初以浙西秀水人(今嘉兴)朱彝尊为首的词派。
以姜夔、张炎为宗,主张以雅正矫显露,要求“字琢句炼,归于醇雅”,具古雅峭拔格调,疏淡清远意境,严谨和谐音律。
重要作家有厉鹗等。
清词婉约派代表。
3.纳兰性德《饮水词》
二、清中叶词
“常州词派”:
清中叶以张惠言、周济为首的词派,以儒家诗教为理论基础,注重比兴寄托,意内言外,在当时直至晚清影响巨大。
清文
一、清初散文(按学人之文与文人之文分类)
1.学人之文”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黄宗羲:
政论文代表作《明夷待访录》体现民主主义思想。
政论集,共分《原君》《原臣》《原法》等13篇
2.“文人之文”
侯方域、魏禧、汪琬为国初三大家(清初散文三大家”)
(1)侯方域《壮悔堂集》、《李姬传》
(2)魏禧《魏叔子文集》、《大铁椎传》
(3)汪琬《尧峰文钞》、《江天一传》
二、清中叶散文
1.“桐城派”
“桐城三祖”:
方苞刘大櫆姚鼐
“桐城派”适应清中叶严酷思想和考据风气的散文流派,代表作家安徽桐城人方苞、刘大櫆、姚鼐。
要求散文在“义”(思想内容)上符合传统儒家思想,在“法”(组织形式)上要以《四书》《五经》为规范,达到“雅洁”标准,为政治统治服务。
义
2.阳湖派:
清中叶散文流派,“桐城派”分支。
文论与“桐城派”基本相同,但文章较有气势,不拘谨枯淡。
创始人物是江苏阳湖(常州的古称)人恽敬,与张惠言、李兆洛合称“阳湖三家”。
论文主张与桐城派基本相同,只是创作上略有差异。
在创作上,桐城派推崇唐宋诸大家的散文,阳湖派则兼取骈文之长,“散行中时时间以八字骈语”。
因此,也可看作是桐城派向汉魏派的过渡。
李兆洛编选《骈体文钞》
三、汪中等骈文作家
“汉魏派”:
清中叶骈文家主张骈散并重,形成古文流派。
汪中成就最高。
与桐城派尖锐对立,为文尊崇汉魏骈文,打破清初以来形式主义文风,感情真挚,“悲愤抑郁,沉博绝丽”在清代骈文中被誉为格调最高。
“状难写之情,含不尽之意”
汪中:
《哀盐船文》、《广陵树》
3.《长生殿》、《桃花扇》
《长生殿》
与桃花扇并称清传奇“双璧”“南洪北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文学 期末考试 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