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设计教师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965640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5.83KB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设计教师版Word下载.docx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设计教师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设计教师版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失魂落魄”,像丢失了魂魄似的,形容心神不定非常惊慌的样子。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2.体会语境的轻重要求
[应用体验]
2.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忠实与通顺,作为翻译的标准,应该是统一的整体,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与原意________的文字,不管多么通顺,都称不上是翻译;
同样,译文词不达意也起不到翻译的作用。
A.截然相反 B.大相径庭
选B 首先明确,文段中需要填入的成语,构成的语义是“称不上是翻译”,既然不是翻译就不符合翻译的标准,而文段中又提到“不管多么通顺”,这就说明,文段需填内容表达的是不忠实原意的文字。
选项A和选项B相比,截然相反的语义过重,与原意不符,并不一定就完全相反,因而答案是“大相径庭”,表示有差距。
明确适用对象
一部分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
主要看成语是适用于自己还是适用于他人,是表谦称还是表敬称,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适用于特定对象,等等。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适用对象不同进行辨析
1.根据词语的关键语素体会其适用对象。
如“鱼龙混杂”和“鱼目混珠”。
“鱼龙”常用来比喻人,因此“鱼龙混杂”的使用对象只能是人;
而“鱼目混珠”是真假相混,以假充真,指物
2.根据词语的常用义项体会其适用对象。
如“另眼相看”,常用来指看待某个人不同于一般人,是一个人与他人的区别;
“刮目相看”,常用来形容对某个人有新的看法,是对一个人前后不同的看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们两人小时候虽是________,两小无猜,但现在都长大了,也各有心思了。
②这对小夫妻新婚燕尔,________地终日形影不离。
③在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有互相帮助,________,才能渡过难关。
A.如胶似漆 青梅竹马 相濡以沫
B.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C.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如胶似漆
D.如胶似漆 相濡以沫 青梅竹马
选B “青梅竹马”,青梅,青的梅子;
竹马,当马骑的竹竿。
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一起游戏。
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从适用对象来看,“青梅竹马”偏重指儿童亲昵之态,适合第①句语境。
“如胶似漆”,像胶和漆一样,粘住就分不开。
形容感情深厚,亲密得难舍难分。
从适用对象来看,“如胶似漆”多指夫妻恩爱,适合第②句语境。
“相濡以沫”原指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互湿润。
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
从适用对象来看,“相濡以沫”用于第③句最恰当。
把握使用范围
成语有一定的使用范围,有些成语的误用正是由于不明范围的大小。
而命题者故意把成语放置在与语境不相符的句子中,不讲范围,制造迷局。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范围大小不同进行辨析
1.从词语含义体会使用的范围。
如“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所以范围相对小;
而“不胜枚举”没有明确的适用对象,范围相对大
2.从语境限制体会词语的范围
4.在下列句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徐军年少时曾沉迷于赌博,他深谙赌局中的种种“千术”,但在经历了因赌博险些失去左手后,徐军决定________,收手“弃赌”。
②相信“互联网+农业”将迸发出无限生机与活力,不但让传统农业________,也将对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等方面产生更为深远和广泛的影响。
A.脱胎换骨B.洗心革面
①B ②A 第①句应选“洗心革面”,第②句应选“脱胎换骨”。
“洗心革面”“脱胎换骨”都用来比喻“彻底改造、重新做人”。
但两者适用范围是有区别的,“脱胎换骨”可以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其改造是深入彻底的,也可以指物的变化,适用范围较大;
“洗心革面”一般指“罪人”的改造,它除了思想上的深入彻底改造以外,还含有改变旧的所作所为的意思,适用范围较小。
区分感情色彩
有些成语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辨析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感情色彩不同进行辨析
1.根据词义,体会感情色彩。
如“面目一新”和“面目全非”相比,“一新”一词,明显表明前者为褒义词
2.根据语境,确定感情色彩。
对近义成语褒贬色彩的判定,语境是关键因素,对语境的准确把握是选准的关键
5.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古往今来,写明月和相思的诗文可谓________,我却独爱此两句。
A.多如牛毛 B.盈篇满籍 C.罄竹难书
选B 三个选项都是形容多,对诗文而言,只有B项的感情色彩最为合适。
A项和C项都带有贬义,与文段语境不符。
分析语法功能
根据成语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确定成语的语法功能,从而准确辨析词义。
近义成语可根据成语的语法结构不同进行辨析
1.根据词语的常用义,体会词语的词性和习惯搭配对象。
如“一蹴而就”只用于否定句,“耳濡目染”后面一般不跟宾语等
2.根据语境确定选用的词语,语境是限定使用哪一个成语的关键因素,要注意成语在语句中的位置,注意其修饰限制的成分和搭配的对象
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虽然华尔街对苹果在上个季度的业绩给出“表现平平”或者是“失望”的评价,但苹果仍是美国最盈利的公司,其他竞争对手难以________。
②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苏北农村,其间________了当地的一些怪异之事,经历了种种不曾遭遇的事件。
A.望其项背 耳濡目染B.望尘莫及 耳闻目睹
C.望其项背 耳闻目睹D.望尘莫及 耳濡目染
选C “望其项背”指看到别人的颈项和后背。
比喻有希望赶上或达到(多用于否定句);
“望尘莫及”是只望见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在后面。
从语法功能来看,第①句是否定句,不能填“望尘莫及”,只能选“望其项背”。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指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耳濡目染”从语法搭配习惯看,其后面一般不带宾语,所以第②句不能填“耳濡目染”,应该填“耳闻目睹”。
【合作学习】学解题技法——考场快准解题“3步骤”
第一步:
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
成语题中的语境是经过命题者适度改编的语境,是命题者根据所考的成语的某些特点而设计的,所以要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的表意侧重点、感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第二步:
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全国卷共考查4个成语,因每个成语在4个选项中均出现两次,故4个选项可以分为两组。
所以结合语境,凭知识积累排除明显错误的一个成语就可排除两项(一组)。
具体方法是:
先从自己最熟悉的成语、自己最有把握判断的句子开始排除,进入“二选一”。
第三步:
再用排除,确定答案要复验
本步骤实际上是“第一步”的“重现”,仍需要考生进一步品味语境信息,再结合前面所讲的“成语误用的10个原因”,对剩余两项所涉及成语进行辨析,最后确定答案。
确定答案后,还要将所选四个成语带入语境中,通读复验。
[典例示范] (2018·
全国卷Ⅲ,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除了人会为了理想奔波迁徙以外,很多动物也有着自己________的迁徙盛举。
冬季来临,天气寒冷,食物短缺,很多动物选择集体逃离,待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再一起回来。
动物迁徙是有确定路线的。
它们对驻地有着自己的坚守和执着,而不是________。
对于动物究竟如何确定自己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好奇。
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都有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
也有科学家认为,迁徙动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指南针。
更有趣的是,又有科学家发现即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线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它们,它们天生就知道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到目前为止,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科学家仍在________地进行探究,我们期待着更加________的故事出现。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波澜壮阔 随波逐流 宵衣旰食 引人入胜
B.波澜壮阔随遇而安全力以赴引人入胜
C.声势浩大随遇而安宵衣旰食娓娓动听
D.声势浩大随波逐流全力以赴娓娓动听
[自主尝试] 选
[解题演示]
作答本题时,要注意第一空后的“迁徙盛举”、第二空前的“有确定路线”“坚守和执着”、第三空前文段中所说的科学家探究关于动物迁徙路线确定的问题、第四空后面的“故事”等暗示点。
本题中“随波逐流”一词较为熟悉,通常用来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
多用于人,含贬义。
第二空处的语境不含有贬义,故可排除“随波逐流”,这样也就排除了A、D两项,进入“二选一”(即从剩余的B、C两项中选一项)。
剩余的B、C两项中,第四空后有关键词“故事”,而“引人入胜”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娓娓动听”是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生动,使人爱听。
结合两者词义及具体语境可发现,“娓娓动听”不适合在此用来修饰“故事”这一关键词。
据此排除剩余两项中的C项,进而确定答案为B项。
之后将所选的4个成语代入语境中,通读审验。
[应用体验]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世界十大著名灾难发生地》对1970年秘鲁发生的雪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当时由地震引发的雪崩让容加依城瞬间________,这个场景让人________。
不论多么厉害的角色在雪崩面前都犹如蝼蚁一般。
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雪崩研究站研究人员曾在国道G218线旁一个雪崩频发点人工爆破雪崩并测算到雪崩冲击压力高达88.7kPa,这就意味着从该区域通过的所有车辆都面临着可能被冲入河道并粉身碎骨的危险。
雪崩何以被称为幽灵杀手?
雪崩不但威力惊人,而且很难预料,突发性极强。
白雪皑皑的山谷,恰似大战前静悄悄的黎明,越是平静,越是________。
突发性和高威力也意味着它的破坏力极强,被誉为“战略之父”的军事天才汉尼拔因为缺乏雪崩的知识,致使他的部队在阿尔卑斯山上多次被雪崩冲击得晕头转向,士兵死伤无数,死亡的战马和战象更是________,损失惨重。
A.灰飞烟灭 念念不忘 四面楚歌 不胜枚举
B.烟消云散记忆犹新四面楚歌不计其数
C.灰飞烟灭记忆犹新危机四伏不计其数
D.烟消云散念念不忘危机四伏不胜枚举
选C 灰飞烟灭:
好像灰、烟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喻人或事物迅速消失。
烟消云散:
形容事物消失净尽。
“灰飞烟灭”与“烟消云散”均有消失干净的意思,但“灰飞烟灭”强调在极短时间内消失干净,结合前文“瞬间”,可知第一空选“灰飞烟灭”更合适。
记忆犹新:
对往事的印象还很清晰,好像新近发生的一样,形容印象深刻。
念念不忘:
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第二空,语境强调雪崩给人带来的巨大震撼,让人印象深刻,因此选“记忆犹新”更合适。
危机四伏:
处处隐藏着危险的祸根。
四面楚歌:
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第三空,“四面楚歌”用于贬义,结合语境应选“危机四伏”。
不计其数:
无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
不胜枚举:
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第四空,句中重在强调战马和战象的死亡数量极多,无法计算,因此应选“不计其数”。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清光绪十九年秋,少年鲁迅因祖父周福清科场案发,一度居皇甫庄避难,经常与村里的孩子一起观看河台社戏。
他的《社戏》一文,就对这个戏台有十分精彩的描写。
然而,许多社戏早已________,只有那些散落于庙堂、山岙、河边、桥下的戏台,仍坦荡着一派诗情画意,凭人遐想万里。
《龙虎斗》《游园吊打》是很能体现绍剧特色的戏,历来为绍兴观众所________。
这两出戏也被鲁迅写进《阿Q正传》《社戏》等著名小说里。
连自己的姓名也写不出,甚至连圆圈都画不圆的阿Q在临刑前游街时,居然还要哼几句“手执钢鞭将你打”,足以说明社戏受到绍兴人民的普遍欢迎。
鲁迅再用他的________,以优美抒情的笔调追述少年时观社戏的美好回忆,________,更激起了人们对社戏的眷恋和怀念。
A.销声匿迹拍手称快点睛之笔引人入胜
B.石沉大海拍手称快如椽巨笔扣人心弦
C.石沉大海赞不绝口点睛之笔扣人心弦
D.销声匿迹赞不绝口如椽巨笔引人入胜
选D 销声匿迹:
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
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石沉大海:
像石头掉到大海里一样,不见踪影,比喻始终没有消息。
拍手称快:
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赞不绝口:
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如椽巨笔:
像椽子一样的大笔。
用来称颂别人气势宏大的文章或杰出的写作才能。
点睛之笔:
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引人入胜:
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作品等)。
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第一空,“销声匿迹”与“石沉大海”均有不见踪影的意思,但“石沉大海”重在强调没有消息,因此第一空应选“销声匿迹”。
第二空,“拍手称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根据语境应选“赞不绝口”。
第三空,“点睛之笔”重在强调在关键的地方加上精辟语句,根据后文可知,空格处应指鲁迅有杰出的写作才能,因此第三空应填写“如椽巨笔”。
第四空,“扣人心弦”重在强调“使人心情激动”,结合前后句语境可知,此处说的是鲁迅对回忆的描绘吸引人们进入了当时的场景,因此第四空选“引人入胜”更为恰当。
3.下列成语依次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
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
________、坚韧不拔是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基因。
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
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____,中国人民________;
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
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选B 坚贞不屈:
节操坚定不变,决不屈服。
坚定不移:
(立场、主张、意志等)稳定坚强;
不动摇。
“坚贞不屈”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梦想”,故第一空应填“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自己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
生生不息:
指群体变化或新生事物的发生没有终止。
“生生不息”指的是一种状态,而非一种精神,故第二空应填“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
百废待兴:
各种被废置的或该办未办的事业都等待兴办。
新中国成立之初,许多事情等着兴办。
所以第三空应填“百废待兴”。
奋起直追:
形容振作起来,奋勇赶上,紧紧地追赶上去。
奋发图强:
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语境强调中华民族自强的信念,故最后一空应填“奋发图强”。
【应用学习】高效训练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由于感到美国对中国崛起________的问题,日本借钓鱼岛问题试图修宪,行使所谓“集体自卫权”,组建“钓鱼岛专属部队”……种种迹象表明,日本军国主义已有________之势。
中国人民对日本的挑衅行径保持警惕是________的。
A.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B.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非议
C.鞭长莫及死灰复燃无可厚非
D.望尘莫及东山再起无可厚非
选A 鞭长莫及:
原来是指鞭子虽然长,但不应打在马肚子上;
后来借指力量达不到。
望尘莫及:
只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形容远远落后。
第一空的语境说的是美国面对中国崛起的问题,并非远远落后,应选“鞭长莫及”。
死灰复燃:
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恶势力或坏思想等在消失后又重新活跃起来。
含贬义。
东山再起:
指退隐后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后重新恢复。
第二空语境为贬义语境,应选“死灰复燃”。
无可非议:
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
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不可以过分指责。
第三空语境说的是中国人保持警惕是对的,应该的,没有过错的,故应选“无可非议”。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好的批评家的文字是________的,他们往往不在语言上________。
就像金圣叹点评《西厢记》一样,评到佳处,直接来一“妙”字,并不用一大通理论说妙在何处,可是我们便感觉此是妙处了。
无需多言,读者此时已经________。
A.平铺直叙字斟句酌心照不宣
B.平易近人字斟句酌心领神会
C.平铺直叙咬文嚼字心照不宣
D.平易近人咬文嚼字心领神会
选B 平铺直叙:
说话或写文章不加修饰,没有起伏,重点不突出。
或形容文章容易理解。
平易近人:
比喻态度平和、谦逊和蔼,对待人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理解。
第一空因为说的是好的批评家的文字,用表态度的“平易近人”更恰当。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斟酌字句而死抠字眼。
多指读死书而忽视对整体内容的理解,也可用在讲话时过分推敲字句以炫耀自己。
略带贬义。
字斟句酌: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地斟酌、推敲。
形容写作或说话的态度慎重。
第二空语境不带贬义,故应选“字斟句酌”。
心领神会:
指对方没有明说,心里已经领会。
心照不宣:
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
第三空语境侧重使读者心里明白,无彼此双方的意思,故选“心领神会”更恰当。
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莫言在中国文坛上虽非________,但其文学才华和艺术创造力令人瞩目。
他的小说创作以乡土气息和农民本位为主线,塑造了余占鳌、上官氏、西门闹等率情任性的农民形象。
小说《丰乳肥臀》,运用________的艺术概括力,通过上官鲁氏这个母亲的遭遇,把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性所遭受的苦难和母亲的伟大与宽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纯以文学水平而言,莫言获奖________。
A.出类拔萃不同凡响实至名归
B.出类拔萃出神入化名副其实
C.鹤立鸡群出神入化名副其实
D.鹤立鸡群不同凡响实至名归
选D 鹤立鸡群:
像鹤站立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
指品行、才干大大高出同类而拔尖。
第一空为否定语境,用“鹤立鸡群”更恰当。
不同凡响:
意为不同于一般的声响。
多形容人或事物的出众、出色。
出神入化:
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第二空说的是作品,用“不同凡响”更恰当。
实至名归:
做出了实际的成绩,就会得到应有的声誉。
名副其实:
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
第三空语境为获奖,用“实至名归”更恰当。
4.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教养是一个人处世时的一种敬重态度。
教养的获得是不可________的,它是长期规训和自我修炼的结果。
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________,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更有甚者放纵自我,这样的行为________。
A.一挥而就不以为然人所不耻
B.一蹴而就不以为意人所不齿
C.一挥而就不以为意人所不齿
D.一蹴而就不以为然人所不耻
选B 一挥而就:
笔一挥就完成,形容文思敏捷或笔法娴熟。
一蹴而就:
踏一步就能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
第一空说的是教养的获得过程,用“一蹴而就”更恰当。
不以为然:
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认同。
不以为意:
不在意,不当回事。
第二空语境更侧重不在意不重视,故应选“不以为意”。
人所不齿:
人们不把他(她)当作同类看待,表示鄙视。
人所不耻:
人们不以之为耻。
第三空语境表达的是对我行我素及放纵自我的鄙视,故应选“人所不齿”。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
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选C 本题从不合语境、褒贬误用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从“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可知第一空是“改名换姓”而非“移花接木”(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或事物,贬义)。
从笔名比原名“来得响亮”可知第二空是“如雷贯耳”(名声大)而非“大名鼎鼎”(很出名)。
从“真假难辨”可知第三空是与之照应的“弄假成真”而非“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贬义)。
6.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在有种观点认为,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彼此是______的,要想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
这一观点虽说十分流行,但实际上却相当荒谬。
看看钱钟书,看看林语堂,看看胡适,他们都是________的文化大师,他们的国学功底异常深厚,他们的英语水准堪称世界一流,他们的出现,正是对这一观点的有力驳斥。
可想而知,随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之辨析和正确使用成语 导学案设计教师版 高考 语言文字 运用 专题 训练 辨析 正确 使用 成语 导学案 设计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