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续.docx
- 文档编号:1795864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2.18KB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续.docx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续.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续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续
(第三—第六章)
教研组:
史地组
教 师:
目录
第三章 陆疆万里2
第一节 雪原林海-吉林省2
第二节 “北国粮仓”——黑龙江省3
第三节“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4
第四节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
第五节 “雪域高原”——西藏自治区6
第六节 “彩云南国”——云南省8
第四章 黄河万里行9
第一节 “江河之源”——青海省9
第二节 “丝路咽喉”——甘肃省10
第三节 塞上江南”——宁夏回族自治区11
第四节 “古朴秦川”——陕西省12
第五节 “乌金之乡”——山西省13
第六节 “中原之州”——河南省14
第五章 长江万里行15
第一节 “天府之国”——四川省15
第二节 西南山城-重庆市16
第三节 壮美高原-贵州省17
第四节 “九省通衢”-湖北省19
第五节“芙蓉国度”——湖南省20
第六节 物华天宝-江西省22
第七节 江淮之滨-安徽省23
第六章 走向世界的中国24
第三章 陆疆万里
第一节 雪原林海-吉林省
一、定向、目标(5分钟):
即向学生介绍本节的教学目标,同时板书本节的学习重点。
1、了解吉林省的位置、地形概况。
2、了解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及其生产条件和分布区。
3、了解长白山地的主要物产,知道长白山地是我国重要的保护区。
4、了解长春市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
二、自学、引导(10分钟):
即学生根据本节学习重点和目标自我学习,教师随堂引导、提示。
1、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为东北平原腹地。
北、西、南三面分别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相邻,东与俄罗斯、朝鲜接壤。
面积18.75平方米。
2、吉林省是“陆疆万里行”的第一站,自然和人文方面也是一个颇具特色的省区。
中外驰名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就是产于吉林省。
我国最早成立的自然保护区之一的长白山地也在吉林省。
3、学生活动是本节教材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生活动,学会分析如何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和人文特点,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了解长白山植被随高度变化的特点,进而分析地形、地势对气候(主要是水热状况)的影响。
了解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
山地向阳坡和向阴坡植被垂直分布的高度差异。
三、活动、讨论(10分钟):
即以老师为导线;以学生为中心;以旧知识为基础;以课本中活动题为线索,在学生当中展开讨论,在活动中掌握知识。
1、长白山茫茫林海中有哪些主要树种?
从山下到山顶有同海拔高度生长的树木品种不同,是因为水热状况随高度发生了的变化,而不同的树种对水、热的需求不同。
当海拔在大约2000米以上的高度时,已很少见到树木生长,而只能看见高山苔原了。
2、长白山山体两侧降水多少明显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1)、给当地带来降水的水汽主要是夏季风从太平洋
(2)、东南侧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故降水多,而西北侧是夏季风的背风坡,因而降水明显减少。
3、判断玲玲位于山体哪一侧时,可以这样思考:
玲玲所在的一侧各森林带上限位置都高于另一侧,表明在同一高度上,这一侧的水热条件要优于另一侧。
而东南侧既是向阳坡,又是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明显优于西北侧。
4、省会长春——汽车工业的摇篮。
四、解疑巩固(7分钟):
既在学习自学、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一汽生产哪些品牌的汽车?
红旗、一汽大众、东风、一汽奥迪
2、东北三宝指的是什么?
人参、貂皮、鹿茸
3、关于长白山的开发,你有什么看法?
长白山地是我国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应因地制宜,以发展珍贵药材种植、饲养珍稀动物为主方向。
而不应大力发展旅游业。
。
五、自测、自考(10分钟):
既学生自己出题、自已测试、老师另加基础作业题。
1、每人根据本节内容自己出两道题目,并作在作业本上。
2、补充题:
(1)吉林省位于我国地区的中部,东、(国家)交界。
西北部是平原,东南部是。
(2)吉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有、、。
是我国玉米生产的“”。
(3)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是指:
。
六、自我小结(3分钟):
既让学生自行回忆,自已总结全节的内容。
学生在自己的座位上七嘴八舌地总结本节的学习重点及学习过程。
第二节 “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课题
第二节“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黑龙江省的位置、地形概况
2、了解黑龙江省是我国著名林木、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3、知道“北大荒”的位置。
通过了解开发“北大荒”所带来的利与弊,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4、分析黑龙江省对外开放和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
5、了解大庆油田的位置和全国的地位。
通过介绍大庆油田的发现、开采过程及其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
地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
教
学
步
骤
(引入)一望无际的沼泽地,成群结队的丹顶鹤,滚滚麦浪丰收在即……提问: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板)第二节“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一、位置、地形概况
(读图)地图册26页
(问)①黑龙江省在我国的什么位置?
(东北部)
②黑龙江省与我国哪些省区相邻?
(吉林省、内蒙古)与哪些国家接壤?
(俄罗斯)
③黑龙江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山地、平原;地貌特征大体是“六山一水三分田)
④这些地形区各有什么主要物产?
(小结)黑龙江省简称“黑”,省会哈尔滨,也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教
学
步
骤
(板)二、著名的林木生产基地和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阅读)71页“北大荒”的变迁
(板)三、“北大荒”的变迁
(问)三江平原在什么地方?
(东北部)它是如何形成的?
(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所携带的泥沙长期冲积而成的)
(板)四、对外开放和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讲)黑龙江是北部边疆省份,省会哈尔滨历史上曾成为东北亚知名的国际商埠,有“东立小巴黎”之称,建国以来,与许多国家有贸易和文化往来,边境贸易是黑龙江省对外经贸的一个重要领域,有着较长的历史。
(板)五、大庆油田和哈尔滨
(讲)哈尔滨市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也是全国主要的电机制造中心之一,大庆是我国最大的油田。
(练习)72页活动6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北国粮仓”——黑龙江省
一、位置、地形概况
二、著名的林木生产基地和粮食、大豆、甜菜生产基地
三、“北大荒”的变迁
四、对外开外和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五、大庆油田和哈尔滨
第三节“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
课题
第三节“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
课型
新授课
教
学
目
标
1、了解内蒙古的位置特征和地形概况
2、知道内蒙古是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东西自然环境的差异
3、了解内蒙古主要的矿产资源及分布
4、分析内蒙古开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
教具
地图册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述法
教
学
步
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在我国有这样一个省级行政区,它的东部、中部和西部自然环境差异很大:
东部是茂盛的森林,中部是丰茂的草原,西部则是干旱的戈壁和沙漠,你们知道这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吗?
(板)第三节“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
一、位置、地形概况
(读图)地图册26
(问)内蒙古在我国的什么部位?
(北部边疆)它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相邻?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与哪些国家接壤?
(俄罗斯、蒙古)
(讲)内蒙古面积12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新疆、西藏,居全国第三位,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简称“内蒙古”,省会呼和浩
教
学
步
骤
特。
(板)二、自然环境东西的差异及成因
(读图)73页图3—7
(练习)活动73页1、2、3、4、5
(板)三、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四、主要边境口岸城市
板书设计:
第三节“草原毡乡”——内蒙古自治区
一、位置、地形概况
二、自然环境东西的差异及成因
三、主要矿产资源及分布
四、主要边境口岸城市
第四节 “天山南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疆的位置和地形概况
2.知道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3.了解新疆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了解新疆闻名全国的农产品
5.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了解新疆的地理位置,分析新疆的自然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的疆域
教学重.难点:
新疆的地形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展示图片:
身着民族服装的维吾尔族姑娘载歌载舞。
提问:
这是我国什么民族的舞蹈(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个省级行政区划呢?
在屏幕上展示“新疆在全国的位置”图。
提问:
新疆位于我国的什么位置?
(西北内陆)它的海陆位置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离海洋遥远。
)
在屏幕上展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形”图。
请同学们仔细读图后提问:
1.新疆与我国哪几个省区相邻?
(甘肃.青海.西藏相邻)
2.新疆与哪几个国家接壤?
这些国家分别位于新疆的什么方
向?
(北面.西面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
3.新疆的地形以什么为主?
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三山夹两盆")
讨论:
新疆深居内陆的位置和高山环绕的地形,对其气候产生什么影响?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题2.3,总结北疆和南疆的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异同。
承转: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了新疆什么样的气候特征?
小结:
新疆深居内陆,距离海洋遥远的地理位置和四面高山环绕的地理特征,使其成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表现为:
冬冷夏热,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而蒸发旺盛。
思考:
1.新疆的气候对其自然环境带来了什么影响?
(由于地表干旱,使地表植被稀少,沙漠广布。
)
2.新疆的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
(由于干旱农业生产必须依靠灌溉。
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边缘有灌溉水源的地带,分布着众多的绿洲。
绿洲是新疆的主要农业区。
由于光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夜晚植物呼吸作用弱,从而有利与植物体内糖分的积累,使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适宜棉花生长的气候条件使新疆成为我国长绒棉的主要产区。
)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活动题
小结:
1.虽然新疆干旱少雨,地表沙漠广布,但高山环抱,山上有积雪和冰川,夏季冰雪融水汇集于山麓地带,或地下水出露,成为灌溉水源,并形成了土壤肥沃的冲积平原。
沙漠地区有水就有生命,种草.种庄稼,人们称之为"绿洲"。
2.塔里木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其水量的大小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3.新疆的交通运输以公路为主,公路线大多饶盆地的边缘修筑,呈环壮分布。
因为修筑公路需要有利的地形地势条件,其原则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饶行,必要时,才通过一二条等高线。
新疆地形是“三山夹两盆”,盆地边缘是高山山麓地带,一则地势平坦,施工容易;二则紧临有众多水源灌溉的绿洲,很早为古代“丝绸之路”所经过的地带,今日的绿洲农业发达,也是人口相对集中和城镇分布的中心地带。
所以新疆的公路大多饶盆地的边缘修筑。
教学提纲:
一.面积.位置.地形概况
1.面积最大的省区
2.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的位置
3."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征
二.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气候特点
2.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3.主要农作物
作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八 年级 地理 下册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