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心理调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950854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2.57KB
领导心理调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领导心理调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心理调适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多方医治,均无疗效。
她总认为呕吐是由肚子里的蛔虫引起的。
后来,医生给她做了腹部手术,告诉她虫子全部取出了。
这样,她的病戏剧性地痊愈了。
但是这时,不幸的是,她又听说,做手术时,根本没有取出任何东西。
于是,呕吐又连连发作,并且越来越严重。
最后,她竟然拒食任何东西,一心想要饿死蛔虫。
结果,自己竟然在饥饿中死去。
这两个故事,都是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失衡而导致疾病的典型例子。
所谓心理失衡,是指各种刺激作用于人体,引起心身紧张状态,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的结果。
这种心理失衡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表现为警觉、敏感、注意力集中、情绪适当唤起,它能够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应付和调整能力,发挥机体的潜能。
例如做报告前,心跳会不由自主地加快,使机体处于一定的紧张状态,这有助于集中精力。
但是,如果这种失衡过于强烈或持久,超过了机体的调节和控制能力,就可能妨碍人的感知和判断,干扰思维能力,造成认知能力障碍;
或者不能有效控制情绪和情感,造成情绪、情感障碍。
这些都严重妨碍了机体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甚至导致各种精神障碍和身体疾病,危及人的身体健康。
前面讲的“杯弓蛇影”等两则故事,就是由心理失衡导致了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使人做出错误的判断,并在错觉支配下发生了冲动或紊乱并引起疾病的例子。
其它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风摇花影动,疑是玉人来”、“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的错觉,都是由心理失衡导致的认知能力的降低所引起的。
关于心理失衡带来的情绪、情感障碍能导致疾病的认识,在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著作《内经》中就有所阐述: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
意思是说,大怒则气血上冲,以致引起昏厥;
过度的嬉笑,能使心血缓散,精神不集中;
过度的悲哀,能使人意志消沉,耗伤肺气;
过度的恐怖,能使气下陷,引起大小便失禁;
突然受惊,可使心神紊乱,惊慌失措;
思虑过度,可导致气滞不畅,脾胃运化无力。
通常所说的“思则气结”,正是出于这番道理。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中芦花荡三气周瑜的故事,《精忠岳传》中“虎骑龙背,笑煞老牛皋,气死金兀术”的描述;
《说唐》评书中“笑煞程咬金,哭死程铁牛”的故事,都可以视为这一阐述活生生的例证。
可见,情绪能影响健康,早已为我们的祖先所注意。
为了验证情绪的作用,古代一个学者还曾做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模拟实验。
他把一胎生下的两只羔羊安排在两个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生活。
一只羔羊近旁拴了一只狼,这只可怜的羔羊终日战战兢兢地跟这只威胁生命的狼生活在一起,本能地处于极度的惊恐状态。
结果,饮食不进,日渐消瘦,不久就死去了。
而另一只被安排在没有威胁的环境下生活的羊羔,却一如既往,欢快地生活着。
在这里,无疑是情绪起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心理失衡招致的疾患和死亡,引起了科学家的警觉。
从20世纪六、七年代起,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把目光投向心理与健康的课题上来。
他们在探索中惊奇地发现,在当今时代,对人类健康影响较大的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疾患,无不与精神因素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有关资料记载,美国医学家从40年代末开始,历时25年,对哈佛大学204名毕业男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59名豁达、宽厚、意志坚强的人,全部都事业有成、婚姻美满,只有两人得了慢性病;
而48名经常处于焦虑、忧郁状态的人,都是穷困潦倒、一事无成,并有18人得了重病,较多人死于50岁左右。
1980年,希腊的《每日新闻》发表了篇研究报道,认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许多孩子患肠绞痛,通常“并不是由于吃了什么东西”,不符合卫生要求引起的,而是“因为有某种苦恼在折磨他们,即由情绪不佳引起的”。
长寿学者胡夫兰德也曾说过,“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适合短命夭亡的是不好的情绪和恶劣的心境。
”事实也正是这样,从古今中外无数的实例、调查和临床实验中可以看到,由心理失衡引起的行为和刺激,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后果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消耗着人的精力、损害着人体健康。
明白了心理失衡对健康的严重危害,就应进一步了解心理失衡产生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采取积极的措施,自觉调节心理状态,努力提高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使心情经常处于轻松舒畅的状态。
二、掌握“选择的自由”--心理失衡的主观原因与调适原则
如果我们向每一个人提出问题:
“你愿意选择快乐,还是愿意选择烦恼?
”大概所有的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我愿意快乐。
”但是,为什么人们都愿意选择快乐又有很多人深深地陷在痛苦和烦恼之中呢?
大多数人的回答实际上隐含了这样一层意思:
“我希望快乐,但是痛苦和烦恼之事不请自到,我无法抵御。
”
的确,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每个人都会面对来自自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良刺激。
但是,人是否真的像大多数人认为的那样,面对外部刺激无法抵御、任其摆布而又无能为力呢?
读一读维克托.法兰柯的感人故事,可能有助于我们正确解答这一问题。
法兰柯是犹太裔心理学家,二战期间被关进纳粹死亡营,遭遇极其悲惨。
他的父母、妻子与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唯一的亲人只剩下一个妹妹。
他本人也受到严刑拷打,朝不保夕。
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忽然之间顿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感受;
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在客观环境上,法兰柯完全受制于人,毫无人身自由可言,但他的心理意识却是独立的,超脱于肉体束缚之外。
他可以自行决定外界刺激对本身的影响程度。
换言之,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他发现自己还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能力。
他在脑海中设想各式各样的状况。
譬如说,获释后与妹妹团聚时喜悦的心情,获释后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折磨所获得的宝贵体验,传授给千千万万的人。
凭着想象与记忆他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直到心灵的自由终于超越了纳粹的禁锢。
这种超越也感召了其他的囚犯、甚至狱卒。
他协助狱友们在苦难中找到意义,寻回自尊。
处在最恶劣的环境中,法兰柯运用难得的自我意识,发掘出人性最可贵的一面,那就是人有“选择的自由”。
这种自由来自于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
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能超出现实的枷锁;
有“良知”,能明辨是非善恶;
更有“独立意志”,能够不受外力影响,自行其是。
每个人都具有这四种天赋,只是人们忘记或是没有很好地利用它们。
其它动物智慧再高,也不具有这些天赋。
以电脑来作比喻,动物的程式是由本能与训练设定,而且已定型无法更动。
人类却可自己创造程式,完全不受本能与训练所约束。
因此,人的反应与外界刺激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刺激--反应关系,而是--刺激--意识--反应关系。
在意识过程中,人可以充分发挥自我意识、想象力、良知和独立意志的作用,主动控制外界刺激对自我心理的影响程度。
人对外界的物质、精神与社会刺激仍会有所反应,只是如何反应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
“我们不能左右风的方向,但是我们能够调整风帆”。
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极易为自然环境所左右,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兴高采烈;
在阴霾晦暗的日子里,就没精打采。
而有的人心中自有一片天地,天气的变化对他的情绪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本身的价值观才是关键。
如果他认定工作品质第一,即使天气再坏,依然不改敬业精神。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就在于人们所选择的态度不同,小罗斯福总统夫人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
以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
“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
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由此可见,人对外部的不良刺激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完全可以通过选择积极的态度而减轻外界不良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从而避免烦恼或痛苦。
积极的态度,正是人进行心理调适的基本原则。
所谓积极的态度是一种思考的模式,它教导我们在面临压力的情况时,仍能寻求最好、最有利的结果。
换言之,在追求某种目标时,即使身处最困危的情况中,仍可能为白己找到最佳的成绩。
而事实也证明,当你往好的一面看,你便极易达到你的目的。
积极思考其实是一种深思熟虑的过程,也是一种主观的选择。
不久以前,我的一位朋友突然被解雇,毫无理由可言,只能说是一种政策上的调整,公司不再需要他了。
遗憾的是,半年以前,另一家公司想以优厚的条件聘请他。
他当时告诉老板这件事,老板却极力地挽留他:
“我们需要你,而且,留在这里对你绝对有好处。
”可想而知,这位朋友的心情有多痛苦。
他徘徊在不被需要、不安全及被拒绝的情绪中,他的心灵深受创伤,他感到沮丧、愤世嫉俗。
在这种情况下,他如何能找到好工作呢?
有一天,他无意中翻看了我的讲稿,他开始怀疑象他这种状况,积极思考有用吗?
虽然如此,他仍然发现,正是许多消极的情绪,是让他一蹶不振的原因。
于是他开始试着改变思考的原则,摒弃消极思考,并开始积极思考。
他开始询问这次解雇对自己究竟有何意义?
就在他开始积极思考后不久,他遇到一位朋友,朋友问他近况如何?
“喔,我刚被解雇!
”他老实回答说。
“啊,你真坦白!
”那位朋友有些惊讶地说:
“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把事情的原委如实告诉了朋友,最后说:
“我想,只要有信心,即使一扇门关上了,也将有另一扇门为我打开。
过几天,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他们公司正好有一份悬缺良久的工作,待遇虽不及他以前的工作,但是很有潜力。
他欣然接受了,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同时他发现,这正是他梦想的那种工作。
面对新的工作,他越来越起劲,几乎忘了失掉前一个工作所带来的不快,渐渐获得了个人成长。
那么,积极思考是如何起作用的呢?
当然,它不是无中生有,可以变出工作来。
但是,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试想,当他心中充斥着不满、怨愤和仇恨时,他如何能为自己找到工作呢?
倘若他遇到朋友时,仍在怨天尤人,狡猾地自我防卫,又如何能得到工作的机会呢?
可见,积极的思考教导人以常理来看待生命中的好坏事件,但是,它会比较注重好的方面。
而当你往好的方向想时,好运便会跟着来到。
有一天,我拦了一辆出租车,刚一上车便可以感觉到,司机先生是一个很快乐的人。
因为他正在吹口哨。
我说:
“看来你心情不错呀!
“没错!
因为我最近得到了一个教训,不要轻易让自己陷入消沉的情绪中,因为事情随时都有转机”接着,他便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一早,他开车出门,想趁着上班高峰时多赚点钱。
那天真的很冷,说到当时的温度,司机说:
“就像手摸到铁皮,马上会冻结一样”。
不幸的是,他才开了没多久,轮胎就爆了。
他快气炸了。
他边拿出工具来换轮胎,边不高兴的抱怨着。
可是天气太冷了,只要工作一会儿,便得动动身子,暖暖手指头。
就在这时,有一辆卡车停了下来。
司机居然跳下车!
让他更诧异的是,卡车司机开始动手帮忙。
修好之后,他一再道谢,但是卡车司机挥挥手,不以为意,跳上车走了。
“因为这样,我整天心情都很好。
看来事情总是有好有坏,人不会永远倒霉的。
起初我因为爆破的轮胎而生气,后来因为卡车司机的帮忙而心情愉快。
同时,好运似乎也跟着来了。
因为那天早上忙得不得了,客人一个接着一个,所以钱包里的进账也多了。
所以,我劝你,不要因为不如意而心烦,事情总是有转机的”。
这就是个积极思考的例子。
他说,从此以后,他再也不会让人生中的不如意来困扰他。
他也相信这套理论,认为世事随时会有转变,都可能否极泰来。
这就是真正的积极思想,它的确能发挥功效。
当面对烦恼时如果你期待拔云见日,并能乐观以待,事情最终会如你所愿。
所以一个积极思考者,心中常能存有光明的远景,而不是把目光局限于眼前的失利,即使身陷困厄的环境,也能以愉悦,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接光明。
事实上,人生就是如此,人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及烦恼,但这并不意味着你注定要被打败。
如果你秉持积极思考的信念,勇敢面对人生,定能突破重围,任何难题将迎刃而解。
这句话适用于任何场合。
三、心病还需“心药”医--领导心理失衡的调适方法
积极的态度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的最基本、最普遍的原则,它适用于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心理失衡的调适。
但是,对于从事领导活动的领导者而言,由于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极其重大,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一般人不经常碰到的、但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的问题或因素。
换言之,导致领导心理失衡的问题或因素又具有自己的特点。
因此,领导者在了解了心理调适的基本原则之后,还应进一步掌握一些针对领导心理失衡而设的调适方法。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处理压力时的心理调适和用人中的心理调适。
1、面对挫折时的心理调适
心理学上的挫折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工作目标不能顺利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紧张状态或失意的情绪反应。
从领导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及普遍性感受看,容易对其造成心理压力、导致心理挫折的因素,一般表现在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
所谓客观因素主要指外部环境中各种可能导致挫折心理的因素:
(1)行业差别。
现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一些关系没有理顺,致使行业之间、部门之间、单位之间的分配差距拉大,一些物质待遇偏低的单位,由于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解决不好,职工思想工作难度大,领导者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2)工作困难。
如上级部门下达任务过重,完不成指标;
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工作效率低;
在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单位风气不正,矛盾重重,管理难度增大;
单位底子薄,长期打不开局面等等。
(3)人际障碍。
比如班子内部不团结,意见不统一,工作不合作;
下级不满情绪严重,有逆反心理;
上级领导不理解,不支持;
社会评价不公正等等。
挫折感的产生不仅与外部的客观环境有关,而且与人的主观因素有关。
领导者肩负着处理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矛盾处理不好、问题解决不了,工作中遭受一些挫折在所难免。
这就要求每个领导者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以强者的姿态去迎接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一个生活的强者,不仅在“风调雨顺”时信心十足,更重要的是,在受到挫折时,也能信心百倍。
李瑞环同志讲过这么一段话:
“困难和问题,不应成为悲观失望、无所作为的理由,而应成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的根据;
不应成为心烦气燥、怨天尤人的借口,而应成为磨炼意志、施展才干的机会。
困难和成绩常常是相随相伴的。
困难越大,占胜困难之后所得的成绩也就越大。
一部中华民族辉煌史,一切造福人类的伟大业绩,所有成就卓著的杰出人物,都是同不屈不挠、战胜艰难险阻联系在一起的。
”这一席话,讲出了领导者对待挫折、困难应持的人生态度,非常深刻,发人深省。
因此,在面对挫折时,领导者如果能够运用好自我调适的方法保持心理的平衡,并从挫折中吸取教训,把失败看成是成功路上的里程碑,就能变害为利、转败为胜。
在面对挫折时,常见的心理调适方法如下:
第一,正视挫折,认清挫折的本质。
不同的人,在同一情境中受到相等强度的挫折时,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能否经受挫折打击上表现出明显的不同。
这不仅因为每个人经受挫折时的心理状态不同,还在于他们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
能够坚持以积极的态度和合适的方法对待挫折的人,其挫折承受力就强,就能更好地获得对挫折的良好反应。
这也正是当其他人被困难征服的时候,胜利者却能够继续生存,能够成功的原因所在。
下面是正视挫折有几个基本原则,学会这些原则将有助于人正确认识挫折。
原则一:
每个人都会面临挫折。
可以说,挫折是生活中的组成部分,每个人都会遇到。
不是遇到大坎坷,就是遇到小麻烦。
我们如此不喜欢挫折,可是却又不能总是避开它。
人人都有烦恼,人人都会面临挫折。
那种没有烦恼或挫折的生活,根本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或幻想而已。
因此,挫折既然难以避免,我们就应当正视挫折,坦然接受挫折,而不应对之无端恐惧或害怕。
原则二:
挫折不会永存,每次挫折都会过去。
俗话说: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
没有人一生都一帆风顺,任何人可能遭遇不如意。
可是挫折一定会有结束的时候,总会因时间的推移而被解决。
富兰克林当年的第一篇电学论文曾被科学权威不屑一顾,皇家学会的刊物也拒绝刊载;
第二篇论又又遭到皇家学会的嘲笑。
后来他的论文被朋友们设法出版后,因其论点与皇家学院院长的理论针逢相对,他本人遭到这位院长的人身攻击。
富兰克林坚信挫折只是暂时的,不但没有放弃目己的科学信念,反而以重大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实验,以实践证明自己的立论,这就促使他冒着生命的危险进行风筝攫电的有名实验,并最终获得了成功。
又如人类的文明史,它的发展呈正弦曲线状,当某种文化发展到高峰点的时候,必然会逐渐衰退;
而当衰退已到极点的时间,又可能开始回升。
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到时间的限制,不可能永远地持续下去。
因此,必须学会发展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挫折,相信每次挫折都会过去。
原则三,每次挫折都是转折点。
维多利亚女王时代英国伟大的政治家本杰明.狄斯累利在第一次议会发言时,有人发嘘声迫使他停下来。
他说:
“虽然我现在停下来,但总有一天你们会听到我成名的消息。
”这话在当时引起了一片哄堂大笑。
但是正如狄斯累利自己所言,若干年后,本杰明.狄斯累利这个名字,响彻了世界政坛。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任何问题都隐含着创造的可能。
挫折给人以打击,带来损失和痛苦,但同时也能使人奋起、成熟,从中得到锻炼。
正如大文豪巴尔扎克所说的:
“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原则四:
每次挫折都会对人产生影响。
每次挫折都会对人产生影响,是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是产生消极的影响,取决于你对待挫折的态度。
面对挫折,你的反应能够使遭遇的痛苦更加剧烈,也能够使它立刻减轻。
因此,正确的反应对个人成功尤为重要。
正确的反应来源于积极思考的态度。
有了正确的反应就控制了挫折的影响,我们应运用积极思考到生活的每一个层面。
强者能够胜利,就是由于他们对待挫折采取积极思考的态度。
他们变换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挫折。
有的人在挫折袭来时,就觉得自己是天下最倒霉的人。
其实,事情并不完全是这样。
即使你在某件事上是“倒霉”的,但你在其他方面可能依然幸运。
和那些更不幸者相比,如急救室里的病人,伊拉克战争中流离失所的难民等,你还是一个十分幸运的人。
英国作家萨克雷有句名言:
“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笑,你对他哭,他就哭。
”的确,如果我们以欢悦的态度微笑着面对生活,生活就会对我们“笑”,我们就会感到生活的温暖和愉快。
原则五:
不要盯着挫折不放。
挫折对人的刺激往往比较强烈,并伴随着心理、生理活动不同程度的卷入,因而会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使人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烦恼、愤怒、沮丧、焦燥等。
挫折如果已经产生,就应当丢开它,不要总是把它留在记忆里。
痛苦的感受如同泥泞的沼泽地,你越是不能很快地脱身,它就越可能把你陷住,越陷越深,直到不能自拨。
因此,在遭遇挫折后,能否成功地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往往是摆脱挫折困扰的重要条件。
在这方面常用的方法有:
转移。
即把注意力暂时转移到其它事情上,以缓解或冲谈不愉快的心理;
渲泄。
即在适当的场合,向适当的对象倾吐心中的感受,这是减轻内心痛苦的有效措施;
压抑。
即靠意志的作用把不愉快的事情压在心底,不让它表现出来。
只有这样,情感才不会长久地停留在痛苦的事情上,才能有效地发挥理智的作用,在挫折中寻找突破口,力争克服它、解决它。
以上几个原则,是正确认识挫折的基本原则。
简言之,面对挫折我们一不要怕,二不要逃避,三不要颓废,四不要绝望,五不要不能自拔。
挫折只是暂时的失败,只要你不服输,失败就永远不是定局。
第二,捡讨挫析,吸取教训。
威廉.A.沃德说:
“久败应当成为我们的老师,而不是掘墓人;
失败是暂时耽误,而不是一败涂地。
……失败是暂时走了弯路,而不是走进死胡同。
如果你能这样看待挫折和失败,就能轻装上阵,采取战胜挫折的第二个步骤,你必须把挫折看成是学习的机会。
不成功的人浅尝即止,转而做其他的事。
他们的座右铭是:
“第一次不成功就销毁所有一切努力过的证据。
”相反,成功人士则在第一次努力后能检讨挫折,吸取教训,然后再努力做同一件他们认定是对的事情。
如有必要,他们甚至重复失败的过程,以便学得更多。
因为他们能坚持到底,他们最终会成功。
下次你遇到挫折,就要检讨过去,用客观态度分析失败的原因。
遇到问题,首先冷静下来,想一想是不是曾经有其他人遭遇过类似的问题却能成功地加以克服了?
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只有找到问题的关键,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解决好问题。
通过检查原因,改变做法,然后再试一次。
只有再试一次,你才能聪明起来,更具备成功的条件。
第三,看清自己的弱点。
从挫折中学习,最重要的是找出并正视导致挫折的个人弱点。
这个过程需要有真正坦诚的个性。
一旦你看清自己的弱点,就要开始努力克服。
从许多历史人物的生平中可以找出许多例子,纳尔逊勋爵就是其中之一。
他是舰队司令,后来成为英国最有名的海军英雄。
纳尔逊一生都晕船,但这位曾摧毁拿破仑舰队的英雄从不让晕船妨碍他的事业。
也就是说,他逐渐适应,而且战胜了这个弱点。
我们大多数人也有类似“晕船”的弱点。
有些人有体力问题,有些人有心理问题。
通常,克服缺点是一场静悄悄的发生在个人身上进行的战役。
我们不会因此获得一枚勋章。
但如果我们确实成功了,我们就会明白自己已经坚持到底,而没有被自己的缺点打败。
我们经常说战胜自我是最难的,意思是说战胜自己的弱点和不良习惯,如吸烟、喝酒、懒惰等是最难的。
因此,战胜自我之后所获得的满足也是永远不会消退的。
第四,调整你的努力。
战胜挫折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调整你的努力以便成功。
不断地重复错误,是不能战胜失败的。
但是,有些人正是这样做。
他们重复错误,却一心想会有不同的结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领导 心理 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