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光谱测试实验Z140417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94534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22.96KB
红外光谱测试实验Z140417Word下载.docx
《红外光谱测试实验Z140417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外光谱测试实验Z140417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透射率(透过率)T
式中,I0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
整个吸收曲线反映了一个化合物在不同波长的光谱区域内吸收能力的分布情况。
(2)红外光谱区域
通常将红外光谱区按波长分为3个区域,即近红外区、中红外区、远红外区,如表1所示。
表1红外光谱区划分
区域名称
波长(λ)
μm
波数(V)
cm-1
能级跃迁类型
近红外
0.75~2.5
13300~4000
OH、NH及CH键的倍频吸收区
中红外
(常用波段)
2.5~25
4000~400
各个键的伸缩和弯曲振动,可以得到官能团周围环境的信息,用于化合物的鉴定
远红外
25~1000
400~10
含重原子的化学键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的基频在远红外光区
绝大多数有机化合物红外吸收波数范围:
4000~665cm1
红外光谱仪的标配检测器波数通常为4000~400cm1。
(3)分子振动方式
多原子分子中的化学键有多种振动形式,一般分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两类。
各键的振动频率不仅与这些键本身有关,也受到整个分子的影响。
伸缩振动(用符号“ν”表示)是沿原子间化学键的轴作节奏性伸和缩的振动。
当两个化学键在同一平面内均等地同时向外或向内伸缩振动为对称伸缩振动(νs)(见图1a)。
若是一个向外伸展,另一个向内收缩为不(反)对称伸缩振动(νas)(见图1b)。
在正常振动中引起键角改变的振动称弯曲振动(用符号“δ”表示)。
向内弯曲的振动为剪动(δ)(见图1c)。
同时向左或向右弯曲的振动(见图1d)为摆动(ρ)。
这两种运动都在同一平面内进行,统称为面内弯曲振动(δ面内)。
图1e和图1f中“+”“-”符号分别表示原子作垂直纸面向上、向下的运动。
前者两个键同方向运动,称仰动(π或ω)。
后者两个键异方向运动,为扭动(τ)。
它们都是平面外的弯曲振动(面外)。
上述面内和面外弯曲振动有时以“β”和“γ”分别表示之。
同等原子之间键的伸缩振动所需能量远比弯曲振动的能量高,因此伸缩振动的吸收峰波数比相应键的弯曲振动峰波数高。
图1非线型分子的振动方式
(4)双原子形成化学键的波数
以经典力学来处理分子中化学键的振动:
将复杂分子看成是由不同质量的小球和不同倔强系数的弹簧组成的,小球代表原子,弹簧代表化学键。
化学键振动近似为弹簧振子。
若将双原子看成是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把它们之间的化学键看成质量可忽略不计的弹簧,其长度为r(键长),两个原子(谐振子)之间的伸缩振动可近似地看成沿轴线方向的简谐振动。
图2双原子振动模型
伸缩振动的基频可由胡克(Hooke)定律推导的式
(1)计算其近似值
(1)
或
(2)
式中:
f——键的振动基频(单位为Hz)
V——波数(单位为cm-1)
c——光速(3×
1010cm·
s-1)
k——化学键的力常数(其单位:
N·
cm-1)
m——折合原子质量(单位:
g)
可见,双原子分子红外吸收的频率决定于折合质量和键力常数。
若力常数k用N·
cm-1为单位,折合质量m以原子量为单位,则上式可简化为
(cm-1)
式中NA为Avogadro常数(6.022×
1023mol-1)
表2常见化学键的伸缩力常数
键
分子
k/N·
H-F
HF
9.7
H-C
CH2=CH2
5.1
H-Cl
HCl
4.8
CH≡CH
5.9
H-Br
HBr
4.1
C-Cl
CH3Cl
3.4
H-I
HI
3.2
C-C
4.5~5.6
H-O
H2O
7.8
C=C
9.5~9.9
H-O游离
7.1
C≡C
15.0~17.0
H-S
H2S
4.3
C-O
5.0~5.8
H-N
NH3
6.5
C=O
12.0~13.0
CH3X
4.7~5.0
C≡N
16.0~18.0
[例]计算HCl分子(k=4.8N·
cm-1)的振动波数。
解:
实测值为2885.9cm-1。
[例]计算-C=O(k=12.5N·
式
(1)和式
(2)表明影响基本振动跃迁的频率或波数的直接因素为化学键力常数k和原子质量m。
k越大,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或波数越高,如
kCC(2222cm-1)>kC=C(1667cm-1)>kC-C(1429cm-1)(质量相近)
m越大,化学键的振动频率或波数越低,如
mC-C(1430cm-1)>mC-N(1330cm-1)>mC-O(1280cm-1)(力常数相近)
需说明的是,经典力学导出的波数计算式为近似式。
因为振动能量变化是量子化的,分子中各基团之间、化学键之间会相互影响,即分子振动的波数与分子结构(内因)和所处的化学环境(外因)有关。
2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当以红外光照射物质分子时,可能产生红外吸收。
但并不是分子的任何振动都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只有物质吸收了电磁辐射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时,才能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条件之一:
光辐射的能量恰好能满足物质分子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即
E=hυ=ΔE振=EVn-EVO
说明了只有当红外辐射频率等于振动能级跃迁时的能量时,物质分子才能吸收红外光辐射,产生红外光谱。
这是红外光谱产生的第一个条件。
条件之二:
光辐射与物质之间能产生偶合作用,即物质分子在振动周期内能发生偶极矩的变化。
分子显现出不同的极性。
用分子的偶极矩(μ)描述分子极性的大小。
分子在振动过程中导致了瞬间偶极矩的改变。
产生红外吸收现象,也就产生了红外吸收光谱。
这是红外光谱产生的第二个条件。
红外光谱产生的实质是外界光辐射的能量通过偶极矩的变化转移到了分子内部、使其吸收了光能产生了红外光谱。
可见,只有发生偶极变化的振动才能引起可观的红外吸收峰。
对于对称分子如N2、O2,由于其正负电荷中心重迭,即=0,故分子中原子的振动并不引起偶极矩的变化,所以它们的振动不产生红外吸收。
这种振动称为非红外活性的。
反之,则称为红外活性的,如CO,HCl等。
3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
如图3,仪器中的Michelson干涉仪将光源发出的光分成两光束后,再以不同的光程差重新组合,发生干涉现象。
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2的偶数倍时,则落在检测器上的相干光相互叠加,产生明线,其相干光强度有极大值;
相反,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2的奇数倍时,则落在检测器上的相干光相互抵消,产生暗线,相干光强度有极小值。
由于多色光的干涉图等于所有各单色光干涉图的加合,故得到的是具有中心极大,并向两边迅速衰减的对称干涉图。
干涉图包含光源的全部频率和与各频率相对应的强度信息,所以如有一个有红外吸收的样品放在干涉仪的光路中,由于样品能吸收特征波数的能量,结果所得到的干涉图强度曲线就会相应地产生一些变化。
包含每个频率强度信息的干涉图,可借助数学上的Fourier变换技术对每个频率的光强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吸收强度或透过率随波数变化的普通光谱图。
图3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原理图
4红外光谱法的应用
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和结构分析。
(1)定性分析
(a)已知物的鉴定
将试样的谱图与标准的谱图进行对照,或者与文献上的标准谱图进行对照。
如果两张谱图的吸收峰的位置和形状完全相同,峰的相对强度一样,就可以认为样品是该种标准物。
如果两张谱图不一样,或峰位不对,则说明两者不为同一物,或样品中有杂质。
如用计算机谱图检索,则采用相似度来判别。
*使用文献上的谱图应当注意试样的物态、结晶状态、溶剂、测定条件以及所用仪器类型均应与标准谱图相同。
(b)未知物结构的测定
如果未知物不是新化合物,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利用标准谱图来进行查对:
一种是查阅标准谱图的谱带索引,寻找与试样光谱吸收带相同的标准谱图;
另一种是进行光谱解析,判断试样的可能结构,然后再由化学分类索引查找标准谱图对照核实。
在对光谱图进行解析之前,应收集样品的有关资料和数据。
诸如了解试样的来源,以估计其可能是哪类化合物;
测定试样的物理常数、如熔点、沸点、溶解度、折光率、旋光率等,作为定性分析的旁证;
根据元素分析及相对摩尔质量的测定,求出化学式并计算化合物的不饱和度。
(c)几种标准图谱集
最常见的标准图谱有3种:
(c1)Sadtler标准光谱集
这一套连续出版的大型综合性活页图谱集,由美国费城SadtlerResearchLaboratories收集整理并编辑出版。
到1985年已收集了69000张棱镜图谱,到1980年已收集了59000张光栅图谱。
另外,它备有多种索引,便于查找。
(c2)Aldrich红外图谱库
PouchertC.J.编,AldrichChemicalCo.出版,3ed.,1981。
它汇集了12000余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全卷最后附有化学式索引。
(c3)SigmaFourier红外光谱图库
KellerR.J.编,SigmaChemicalCo.出版,2卷,1986。
它汇集了10400张各类有机化合物的FTIR谱图,并附索引。
(2)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是依据物质组分的吸收峰强度来进行的,它的理论基础是Lambert-Beer定律。
用红外光谱作定量分析的优点是有许多谱带可供选择,有利于排除干扰;
对于物理和化学性质相近,而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又存在困难的试样(如沸点高,或气化时要分解的试样)往往可采用红外光谱法定量;
而且气体、液体和固态物质均可用红外光谱法测定。
(3)其他应用
(a)半导体材料中杂质和缺陷的测量
红光光谱(特别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是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测试分析技术之一,它属于无损检测方法,对半导体材料几乎没有破坏。
红外测试技术主要应用来探测半导体材料的组分,特别是可以定性、定量地测量半导体材料中的微量杂质(如氧、碳、氢、氮及空位缺陷等)及其浓度,研究杂质和相关复合体的精细结构,其图谱分析相对比较简单、直观,在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的测试中广泛应用。
(b)医药领域中组织细胞和药物的测量
目前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癌变病理分析。
通过正常组织细胞和癌变细胞组织的红外光谱的谱学差异,届时细胞的分子结构差异,并结合病理诊断结果,鉴别肿瘤的良、恶性以及肿瘤的分型与分级。
药物的同质多晶现象在医药工业中较为常见,由于不同晶型的药物在密度、稳定性、溶解度、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差异很大,往往造成负面影响,因此保持药物晶型一致性非常重要。
利用漫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可在天然状态下测定固体样品的红外光谱,由于不同晶型的药物对应的谱图不同,因此对药物晶型分析非常有用。
(c)高分子化合物结构和结晶度的测量
基团吸收带的位置决定于分子能级的分布,吸收谱带的强度与跃迁概率有关,又与基团在样品中的含量有关,所以它具有定性和定量依据的两重性。
而偏振方向与跃迁偶极方向有关,因此,红外光谱不仅可以测高聚物的结构,还可以测定它的结晶度,判断它的立体结构。
(d)宝石鉴定
漫反射和全反射红外光谱可用来鉴别天然宝石和人工优化处理过的宝石,如对不含任何包裹体的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紫晶与合成紫晶等加以区别。
四、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主要有NICOLETAVATAR360FT-IR红外光谱仪,红外灯,研钵,压片螺母螺杆,粉末样品等。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没有色散元件,主要由光源(硅碳棒)、Michelson干涉仪、检测器、计算机和记录仪等组成。
其核心部分是Michelson干涉仪,它将光源来的信号以干涉图的形式送往计算机进行Fourier变换的数学处理,最后将干涉图还原成光谱图。
图4AVATAR360FT-IR内部结构
图5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仪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6Michelson干涉仪光学示意及工作原理图
五、实验内容
1试样的处理和制备
(1)红外光谱法对试样的要求
红外光谱的试样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a)试样应该是单一组分的纯物质。
纯度应>98%或符合商业规格,这样才便于与纯化合物的标准光谱进行对照。
多组分试样应在测定前尽量预先用分馏、萃取、重结晶、区域熔融或色谱法进行分离提纯,否则各组分光谱相互重叠,难予解析(当然,GC-FTIR法例外)。
(b)试样中不应含有游离水。
水本身有红外吸收,会严重干涉样品谱,而且会侵蚀吸收池的盐窗。
(c)试样的浓度和测试厚度应选择适当,以使光谱图中的大多数吸收峰的透射比处于10~80%范围内。
(2)制样方法
(a)固体试样
(ⅰ)压片法。
将1~2mg试样与200mg纯KBr研细混匀,置于模具中,用(5~10)×
107Pa压力在油压机上压成透明薄片,即可用于测定。
试样和KBr都应经干燥处理,研磨到粒度于2μm,以免散射光影响。
KBr在4000~400cm-1光区不产生吸收,因此可测绘全波段光谱图。
(ⅱ)石蜡糊法。
将干燥处理的一试样研细,与液体石蜡或全氟代烃混合,调成糊状,夹在盐片中测定。
液体石蜡油自身的吸收带简单,但此法不能用来研究饱和烷烃的吸收情况。
(ⅲ)薄膜法。
主要用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测定。
可将它们直接加热熔融后涂制或压制成膜。
也可将试样溶解在低沸点的易挥发溶剂中,涂在盐片上,等溶剂发后成膜来测定。
注:
当样品量特别少或样品面积特别小时,必须采用光束聚光器,并配有微量液体池、微量固体池和微量气体池,采用全反射系统或用带有卤化碱透镜的反射系统进行测量。
(b)液体和溶液试样
常用的方法有:
(ⅰ)液体池法。
对于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试样,可注入封闭液体池中,液层厚度一般为0.01~1mm。
(ⅱ)液膜法。
沸点较高的试样,直接滴在两块盐片之间,形成液膜。
对于一些吸收很强的的液体,当用调整厚度的方法仍然得不到满意的谱图时,可用适当的溶剂配成稀溶液来测定。
一些固体也可以以溶液的形式来进行测定。
常用的红外光谱溶剂应在所测光谱区内本身没有强烈吸收,不侵蚀盐窗,对试样没有强烈的溶剂化效应等。
例如,CS2是1350~600cm-1区域常用的溶剂,CCl4用于4000~1350cm-1区。
(c)气体试样
气态试样可在玻璃气槽内进行测定,它的两端粘有红外透光的NaCl或KBr窗片。
先将气槽抽真空,再将试样注入。
2测量操作
(1)开机:
打开辅助设备(如打印机等)→打开红外光谱仪电源开关→打开PC机电源开关,进入Windows98操作环境。
双击“EZOMNIC”图标→弹出“LogIntoOMNIC”窗口,提示输入用户名(UserName);
输入正确的用户后,点击“OK”键,即可启动红外光谱仪的控制程序,显示“EZOMNIC”窗口。
(2)设置:
点击“EZOMNIC”主菜单的“Collect”,选取“ExperimentSetup”,弹出“ExperimentSetup”窗口后,选取其中的“Collect”可选项,将其中的“No.ofscans”设置为32,将“Resolution:
”设置为“2”或“4”,将“BackgroundHandling”选设为“CollectBackgroundbeforeEverySample”。
然后,选取“ExperimentSetup”中的“Bench”,对其中的“Accessory:
”、“WindowMaterial:
”等项目,根据需要进行选取。
设置完后,点击“ExperimentSetup”窗口左下角的“OK”。
(3)扫描测试:
点击“EZOMNIC”工具栏的“ColSmp”(CollectSample)图标,弹出“CollectSample”窗口,提示输入“SpectrumTitle”,输入后,点击“OK”,则弹出“Confirmation”窗口,这时可对“Background”进行扫描:
确认光谱仪中样品架上无样品后,点击“OK”,过一会儿即出现Background扫描谱线。
图7背景光谱图
完成Background扫描后,又弹出“Confirmation”窗口,这时可对“Sample”进行扫描:
放入样品后,点击“OK”,过一会即出现样品谱线。
图8示例样品光谱图
完成Sample扫描后,屏幕上弹出一个窗口,选择“AddtoWindow”后,点击“EZOMNIC”主菜单的“File”,选取“Save”,对扫描谱线原始数据进行保存。
(4)数据处理:
点击“EZOMNIC”主菜单的“File”,选取“Open”,打开所需处理的扫描谱线原始数据文件。
点击“EZOMNIC”主菜单的“Process”,可对原始数据作“自动基线校正”、“自动平滑”、“自动归一化纵坐标刻度”等处理。
点击“EZOMNIC”主菜单的“Analyze”,可对已作上述处理的数据进行“寻峰”、及与数据库中标准红外光谱数据进行比对的分析。
具体操作为:
点击“LibSetup”,弹出“Lib-rarySetup”窗口;
全选该窗口左边的“AvailableSearchLibrariesandGroups”中的各数据库,点击“Add﹥﹥”,将其加入到右边的“SearchLibrariesandGroups”中;
再点击窗口底部的“Search”进行谱图检索,然后按相似度显示结果。
(5)关机:
测量工作结束后,应先退出应用程序。
关电源时,应先关闭红外光谱仪的电源,然后正确退出Windows并关闭PC机电源,最后关闭其它设备的电源。
实验完毕,将制样器具用水、无水酒精或丙酮擦洗干净、晾干,以备下次再用。
同时,收拾、整理好实验用具,打扫实验室卫生。
3光谱解析
通过查找资料和进行其它实验等,对光谱图作进一步的解析。
六、注意事项
(1)环境要求:
温度为16~27℃;
湿度不大于70%。
(2)使用环境中不应含有害气体、挥发溶剂,特别应避免接触氟利昂、四氯化碳、卤化
物。
如果必须使用这些试剂,则必须加氮气吹扫光谱仪。
(3)使用中应避免仪器的振动。
七、思考题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是什么?
是否所有的分子振动都会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为什么?
2、以亚甲基为例说明分子的基本振动形式。
3、何谓基团频率?
它有什么重要性质及用途?
4、红外光谱定性分析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简要叙述红外定性分析的过程。
5、影响基团频率的因素有哪些?
6、何谓“指纹区”?
它有什么特点和用途?
八、参考资料
[1]翁诗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第2版).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5
[2]尼高力用户协会.NICOLETFTIROMNICE.S.P.用户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
[3]陈培榕,邓勃.现代仪器分析实验与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吴瑾光.近代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及应用.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红外 光谱 测试 实验 Z14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