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92329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11KB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档格式.docx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开展,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已深入到全国各城镇中小学。
为了解云南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的实施状况,2014年6月,笔者随云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赴云南省怒江州丙中洛初级中学进行实地调研,以期为该地区农村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一些建议及措施。
一、丙中洛初级中学音乐教育现状
贡山县丙中洛中学位于怒江州最北端的贡山县丙中洛乡重丁村,
距贡山县城46公里,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初级中学。
现有12个教学班级,学生主要由怒族、傈僳族、藏族、独龙族组成。
学校有专职音乐教师一名,女,30岁,中教二级,籍贯为保山地区腾冲县,毕业于曲靖师范学院,主修声乐,本科学历。
音乐老师每周有12节音乐课和6节课外活动课,一共20节。
学校配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有钢琴和电钢琴各一台,此外还有古筝和葫芦丝。
平时教学内容多为唱歌教学,每逢考试,语、数、外等影响升学率科目的任课教师通常会找到音乐老师请求让课。
该校音乐课目前使用的教材为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音乐教材。
在使用过程中,音乐教师认为由于音乐教室没有多媒体,只能耳听欣赏,再加上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并不具备一定的西方音乐文化素养,所以一些外国音乐作品学生听不懂也不喜欢,音乐欣赏课较难进行。
并且,受多种传播媒介的影响,流行音乐对课本上的传统歌曲、民族歌曲冲击很大,学生更偏爱流行音乐,自发模仿流行歌手演唱,对于自己本民族的音乐则无欣赏、自豪及喜爱之感。
以至于在笔者录制少数民族学生演唱自己本民族歌曲时,发现学生的演唱已为“通俗民歌”,即用流行音乐腔调演唱怒族、独龙族等本民族歌曲。
二、丙中洛初级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情况
随着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丙中洛初级中学于2014年年初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教材建设工作,先期进行的是音乐和美术校本课程开发。
音乐教师根据校本课程建设要求已着手进行了以下工作:
首先,民间艺人进课堂。
邀请怒族民间歌手李汉良(男,60多岁)进入音乐课堂为学生们演唱本民族歌曲。
其次,让学生在课堂上演唱自己本民族民歌。
第三,组织音乐兴趣小组,例如舞蹈队、钢琴组等。
三、丙中洛初级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的问题
丙中洛初级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虽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但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之后,也有一些进展。
从该校目前的开发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不够
丙中洛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核心是演唱少数民族歌曲,认为课堂上演唱民歌就是开发校本课程,这就把中小学音乐课和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二者混为一谈。
中小学音乐课属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是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二者区别较大。
“对于民族地区来说,民族地区校本课程的开发应以该地区民族文化为主,通过挖掘优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丰富的外在表现形式,以观念性文化、生产性文化、生活性文化、规范性文化和交流性文化等课程内容,采用课堂讲授、参观、手工制作、实地调查、节日活动等教学形式,在实现多元文化教育目标的同时,实践学校教育的民族文化传承功能。
”从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来看,长久以来受主流文化的影响,民族地区具有地域气息和本土特色的艺术文化已被忽视和冷落,很多地区的地方语言、艺术形态及其他文化表征已经流失。
学校里学生对国家一直引领的主体文化相对而言比较熟悉和了解,但对事实上更接“地气”的本土文化的了解更多来自于日常的生活。
这种教育形式不仅不利于地区文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的特色形成,而且使学生无法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所以,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本土文化直接集中的体验和学习,使本土艺术文化正面且系统地通过学校教育接触学生,用一种专业的、理性且客观的教育形式高效地传授给学生,让学生领略本土艺术的特色,促进学生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二)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单一
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文化的视域下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丙中洛地处大山腹地,怒族、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等民族聚居一处,音乐艺术资源丰富多彩,“木刮”、“摆时”、“优叶”、“撒麻种”等民歌演唱和歌舞表演形式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目前,丙中洛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仅限于民族歌曲。
从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学生的需求评估来看,民族地区的校本课程资源应以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为主,宗旨是使民族的新生一代对民族的历史文化、家乡及家庭的过去和现在有一定的认识。
丙中洛中学的学生多来自贫困山区的少数民族家庭,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各民族音乐文化了解的比较少。
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要求人们具有跨文化的理解与世界大同意识,随着国际间音乐文化交流的日益发展,对不同国家、地区、族群音乐文化的尊重、认同及欣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从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学校的评估来看,丙中洛中学具有多媒体教室、美术室、音乐室、活动室、操场等,这些资源可以方便同学灵活的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小组学习,合作学习,开阔眼界,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从校本课程开发社区资源的评估来看,丙中洛地处大山腹地,少数民族音乐资源丰富。
随着丙中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逐渐增多,在欣赏丙中洛美景的同时,深入了解丙中洛民族文化、音乐、传统、仪式等需求随之而来。
游客的需求以及向游客展示丙中洛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也为学生了解本民族音乐文化以及其他民族音乐文化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和动力。
(三)对民族性认识不够
作为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我们把民族音乐作为最主要的课程资源。
目前的音乐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在课程内容方面都强调民族性,国家课程代表着主流音乐文化,所选取的民族多为主要民族,音乐一般具有共性和代表性;
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的最核心、最突出的亮点也是民族性,这种民族性不仅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社会交往方面,也体现在其与其他文化在文化取向和文化需求上的差异。
这种差异并不意味着音乐校本课程中的民族性与国家课程中的主流音乐文化在理论、实践、传承方式及价值方面具有高下之别,两者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协调发展。
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主流音乐文化的教育和影响,来保证其与社会发展的同步;
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一种方式来传承地域性的本土音乐民族文化,并保证不同民族文化自身精髓和特色的流传。
这就赋予了校本课程的开发不仅要有利于民族地区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在接受主流文化教育影响的同时,还要延续本民族非主流文化的活力。
丙中洛中学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虽也以挖掘当地民族音乐为主,但目前仅处于视听、欣赏阶段,对校本课程开发准则中要求深层次的理解民族音乐所要表达的民族风俗和人文背景以及采用各种手段学习和传承该民族音乐文化也远未达到,这就造成该中学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亮点不多。
(四)对音乐课程核心价值认识不到位
在丙中洛中学实地调研中发现,丙中洛中学对音乐教师的年终考核主要依据每年的元旦晚会质量来进行,教师的津贴以及各种年终均取决于元旦晚会,而教学内容、教材使用情况、教学方法等并不是考核的重点。
这种考核方式使得音乐教师一年中大部分时间在准备元旦晚会,所有的课外活动都以排练有关。
除此之外,在笔者与该校一些行政人员的交流中发现,大部分人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是同学们在紧张学习的间歇中通过唱歌来放松的一种手段,校本课程就是课外活动,就是正常课时之外的音乐活动。
这些对音乐课、音乐校本课程的误读与偏见,无疑弱化了音乐教育对人综合素养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忽视了校本课程对学生更好地吸收本土文化、领略本土艺术的影响以及对本土音乐教师专业素质提高方面的促进作用。
而对音乐教师评价形式的错位,则会加剧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不够准确,对音乐教育核心理念存在误解,把丰富的音乐教育内涵窄化为音乐技能技巧的展现。
在教学实践中,造成音乐教师只关注音乐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规范教案的设计、新颖教学方法的探索,无法胜任课标规定的教学内容,对诸如音乐欣赏、音乐情景表演唱、即兴伴奏等教学内容也会力不从心。
这种观念既会扭曲音乐教育的核心目的、也制约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丙中洛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
基于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一些具体对策,希望以丙中洛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为例,为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可参考的策略。
(一)深刻理解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
丙中洛中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面临的困境首先在于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方法、内容、技术手段等认识不够。
提出重新认识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保证在后续的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能够顺利、高效。
其次,帮助管理者、教师认识到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
民族音乐在形成的过程中经历了长期的磨合和流传,保留至今的音乐作品和形式,仍然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
和语文学科的阅读经典一样,这些音乐作品对学生的影响和启示,是其他课程内容无法比拟的。
第三,使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能够获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笔者在调研中观察到,丙中洛中学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始终是由音乐教师独自完成,缺乏地方、学生及家长等多方面的支持。
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校本课程其开发不仅仅是国家政策上的倡导,它更需要地方和学校实际上的支持。
因为这种开发性的课程不仅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地方教育部门及其他社会因素能否为此提供帮助的最鲜明体现。
(二)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师资培训
音乐校本课程由谁开发、谁能贯彻落实开发的基本理念,在当前音乐教育领域也存在争议。
目前在课程开发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有着深厚理论功底的音乐专业人士虽然对民族音乐本身已有较深的研究,但其并不是课程开发专家,课程开发的知识并不完善。
反之,则是课程开发专业人士均是从广义的概念来研发课程,其并不具备相应的学科知识,对以民族音乐文化为主的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在实践操作上难度较大,这两种极端造成了当前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状况并不理想,走入了一种两难境地。
此外,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如:
师资队伍水平不够;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音乐教师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认识不深,缺乏支持和重视;
学生和家长对音乐校本课程开发存在理解偏差;
校本课程开发的延续性和课程管理体制欠缺,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等。
(三)采用多种手段整合课程资源
以上这些问题都是政府、地方、学校不可避免,要保证校本课程能够顺利开发和实施,一定的行政手段和必要的师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这些都是校本课程顺利施行的首要措施。
在已有基础上如何改善校本课程进行的效果,或者是说如何帮助正在进行中的校本课程更好地实施下去,在实践层面可以关注以下几点:
1.“请进来”与“走出去”
为了确保本土音乐文化顺利地进课堂,可利用“请进来”的方式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如:
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学生家长或民族音乐学家到学校举办讲座,邀请地方音乐团体到学校为学生表演,丰富校内音乐资源和学生的本土音乐文化学习。
另外,可以让学生“走出去”,参加多种形式的民族音乐文化活动,走进当地民族节日庆典现场,观摩当地文艺演出和风俗节日等文娱活动,使课内外音乐教育有机结合。
2.民族音乐、舞蹈以及器乐进课堂
多民族聚居区可以把曲调优美的各民族歌曲、器乐曲以及民族舞蹈融入音乐课堂教学,这既可以让民族学生从小认识本民族的音乐艺术,提升本民族音乐的地位,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也对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大有裨益。
以笔者参与开发的丙中洛中学《怒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音乐校本课程为例,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编写《怒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希望学生认识自己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以增强民族自信心。
《怒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可以分为几个大单元,立足于各民族的歌曲、舞蹈、器乐,每个单元由老师带领学生收集资料,由不同民族的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例如展示怒族的起源和发展、怒族歌舞、器乐、体育、饮食、服饰、戏曲、语言、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通过展示再教会其他民族学生演唱怒族歌曲。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音乐活动
校本课程不是由文字和图片堆积而成的书本的简单存在,而是包括校园宣传展览、节日展演和课程活动等多种表现方式。
课外活动也应以展示民族音乐文化为主,例如《怒江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在学校操场上展示,学生身着各民族服饰,在各自的展位前载歌载舞,展位上挂着学生搜集来的相关资料,图片、民族乐器、文字说明以及学生自己的画作等,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呈现民族文化。
此外,还可以开展班与班之间的民歌对唱或联唱活动,组织“歌唱家乡”等音乐比赛活动,发动学生使用民族音乐元素,创作独一无二的班歌等。
将音乐教学安排到室外进行,既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其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可增强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此外,为了更好地传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学校可定期举办“每周一歌”、“民族艺术节”、“民族音乐活动周”、“民族艺术展演”等活动,形成人人参与、班班竞争的局面,进一步加强本土民族音乐文化对学生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各省市、全国中小学文艺活动展演以及优质音乐课评选活动也可以“传承本土民族音乐文化”为主题,设置“校本课程民族音乐艺术展演”等环节,让更多富有民族地域特色的音乐文化滋润广大中小学生的心田。
4.走出校园,开展音乐调查活动。
参观和实地调查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之一。
丙中洛拥有天主教、基督教、藏传佛教,是宗教集聚地,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对各教堂的宗教活动进行收集和调研,利用宗教活动来了解和研究宗教音乐。
例如天主教唱诗班演唱的宗教歌曲,学生可以学唱,之后再把宗教歌曲和本民族歌曲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异同,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调查报告。
这样的活动不仅符合校本课程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同时通过动手操作、社会调查和亲身体验等,贯穿了在玩中学、快乐学习的教育理念。
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一些长远的规划,例如收集民族乐器,设置乐器陈列室,举行乐器展览。
条件成熟之后,发动学生手工制作乐器成品,作为旅游商品售卖。
五、结语
少数民族地区音乐校本课程是第八次课程改革以来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须以学校音乐教育为平台,发挥政府、社会、社区、研究部门、媒体等多部门的资源,使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探索出民族音乐资源与学校音乐教育相结合的新方式。
作为本土音乐文化传承中执行者角色的音乐教师,应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和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活动,启发学生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高等音乐教育也应根据音乐课标要求,积极进行高等院校音乐学本科(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开设地方特色音乐文化课程,帮助掌握必要的课程开发理论和实践操作程序,这样才能为学生终身学习、传承和发展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景.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8(10).
[2]武岚.民族地区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及策略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6).
[3]李洁,梁婷子.农村中小学乡土音乐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意义与原则[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
(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 少数民族地区 音乐 校本 课程 开发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