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发现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91961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3.67KB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发现Word下载.docx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发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活中的发现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铃响了。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出教室,我坐在座位上看书。
忽然,我觉得手上好像有什么小东西在爬。
我一看,原来是只小蚂蚁,不知怎么的,我的好奇心被这只普通的小蚂蚁勾了起来。
我仔细地观察着这只小蚂蚁:
身体分3节,胸部有3对足,头上还有触角。
我让它爬到了桌子上。
这时,它向桌子边沿的一根铅笔爬去,不小心滑了,这只小蚂蚁摔了下去。
不好,它一定会死的,我急忙顺着桌子望去,小蚂蚁竟然平安无事地降落在地上。
这是怎么回事?
它真的没死吗?
我揉了揉双眼,当确定自己没看错时,我更加不解了,为什么蚂蚁从那么高的桌子上摔下来不会死呢?
回到家后,我又找来了一只蚂蚁做实验,将它从高处扔下去,蚂蚁摇摇晃晃地降落在地上,我仔细一看,它依然毫发无损。
我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所以然来。
带着疑问,我询问了知识渊博的爸爸,爸爸微笑着说:
“你自己去查查资料呀!
”“对呀!
”我急忙翻开了《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了答案,原来蚂蚁的重量轻,当它从高处落下来时,会随着空气中的风慢慢降落,所以到达地面时才会安然无恙。
(节选自《生活中的新发现》)
●清楚具体,真实可信
有了好的选材,再把整个发现的过程生动细致、详略有致地描写出来,要在细心观察,发现探究的基础上讲真话、实话,千万不可没有根据地想和编。
习作的结尾若再能悟到生命的意义,生活的哲理,找到成功的路径……那么本次习作就会更加完美了。
在我家阳台上摆着许多花,有杜鹃、百合、迎春......可我都不喜欢,只对那盆矮小的含羞草独有钟情。
含羞草的茎细长,叶片是碧绿的,由几十片叶子组成,中间有根‘筋’,把小叶子串起来,含羞草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只要一碰它,整张叶子立刻合拢起来,随之枝条也跟着低垂下来,真有意思!
我和弟弟特别喜欢逗它,一有时间就跑过去“羞”它。
星期天早晨,表弟来我家玩,有去拨弄含羞草。
忽然,我发现含羞草的叶子合拢的速度比前一段时间明显慢了许多。
我又不停的拨弄,最后它居然纹丝不动了!
我大叫起来,继续不停的拨弄含羞草,可含羞草就是不动,怎么回事呢?
他的脸皮变厚了吗?
还是它被我们逗得没劲了?
我百思不得其解。
吃过午饭,我便迫不及待地上网查阅了资料,终于明白了这个奥秘。
原来,含羞草的小叶柄、大叶柄和复叶柄与茎轴相连的地方叫叶枕,叶枕里有水分。
当我们碰到叶片时,叶枕上部细胞内的水分便流到别的细胞空隙去,叶枕上部就褶皱起来,于是含羞草就出现“含羞”的情况。
但是,我们经常连续碰它,它的叶枕内的细胞液都流光了,新的细胞液没有补充过来时,就出现了“不羞”的状况。
啊,小小的一株草就存在着这么多的科学知识,我今后一定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让自己拥有更多的发现。
【写法引导】
精彩在线
1.开头:
(1)可以像例文那样,习作一开写出事情的起因,为“我”的新发现埋下伏笔。
示例:
我飞快地跑回家,一进家门就觉得脚下好像踩到了什么东西,一下子摔了一跤。
这时,正在看电视的奶奶走了过来:
“这下可好,我刚买的红豆和黄豆被你混到一起了,看你怎么分开!
”
《红豆、黄豆我来分》
(2)也可以用一些哲理性的话语或名言,引出下文。
艺术家罗丹说过: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只要你热爱生活、留心周围事物,常常就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
《生活中的新发现》
2.主体:
本次作文的主体部分是我的发现是什么?
怎么发现的?
特别要把发现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首先要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有条理地写清事情中的人物,怎么做?
怎么想的?
其次,要重点写清发现的过程,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这样才能做到真实可信,让人乐意读下去。
《迷宫蛛》法布尔
迷宫蛛(节选)
走进树林,不久,我们就发现许多很高的丝质建筑物,丝线上还串着不少露珠,在太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好像皇宫里的稀世珍宝一般。
孩子们被这个美丽的“灯架”惊呆了,几乎忘记了他们的橘子。
我们的蜘蛛的迷宫真算得上一个奇观!
经过太阳半小时的照射,魔幻般的珍珠随着露水一起消失了。
现在可以来专心观察它的网了。
在那丛蔷蔽花的上方张着一张网,大概有一块手帕那么大,周围有许多线把它攀到附近的矮树丛中,使它能够在空中固定住,中间这张网看起来犹如一层又轻又软的纱。
网的四周是平的,渐渐向中央凹,到了最中间便变成一根管子,大约有八九寸深,一直通到叶丛中。
蜘蛛就坐在管子的进口处。
它对着我们坐着,一点儿也不惊慌。
它的身体是灰色的,胸部有两条很阔的黑带,腹部有两条细带,由白条和褐色的斑点相间排列而成。
在它的尾部,有一种“双尾”,这在普通蜘蛛中是很少见的。
迷宫蛛不像别的蜘蛛那样可以用粘性的网作为陷阱,它的丝是没有粘性的,它的网妙就妙在它的迷乱。
你看那只小蝗虫,它刚刚在网上落脚,便由于网摇曳不定,根本设法让自己站稳。
一下子陷了下去,它开始焦躁地挣扎,可是越挣扎陷得越深,好像掉进了可怕的深渊一样。
蜘蛛呆在管底静静地张望着,看着那倒霉的小蝗虫垂死挣扎,它知道,这个猎物马上会落到网的中央,成为它的盘中美餐。
果然,一切都在蜘蛛的意料之中。
它不慌不忙地扑到猎物上,慢慢地一口一口地吮吸着它的血,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
至于那蝗虫,在蜘蛛咬它第一口的时候就死了——蜘蛛的毒液使它一命呜呼。
接下来蜘蛛就要从容地来吃完它了,而对于这只蝗虫来说,这远比半死不活或者活活被蜘蛛撕成碎片要舒服多了。
3.结尾:
结尾要首尾呼应,突出从“我”的新发现中获得什么样的启示,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一次思考让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现象,一个奇妙现象让我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
大千世界真是奥秘无穷啊!
《生活中的新发现》
观察描写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到了最后,它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真红得可爱。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巴金《日出》
【美文佳作】
【美文1】
我的新发现
文/佚名
蚂蚁搬家要下雨不是新鲜事,蚂蚁搬家不一定是因为下雨知道的人就少了。
写出自己的“新发现”——蚂蚁搬家不一定会下雨。
一正一反两个例子引起我探究的欲望。
结尾简明扼要,点出自己的感受。
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蚂蚁搬家吧,人们都说蚂蚁是气象预报员。
蚂蚁搬家,人们往往认为快要下雨了,可事实并非如此。
星期天,我在院子里玩,院子的小花园长满了各色各样的花草树木,我随意地拨弄小草,惊喜地发现一群蚂蚁正在往院子北边较低的地方搬家。
这时,我想起了蚂蚁搬家要下雨的说法,就急忙奔回家,对妈妈大叫道:
“妈妈,快要下雨了,赶紧收衣服呀!
”妈妈不慌不忙地说:
“你怎么知道要下雨了?
昨天气象预报说这几天都没有雨。
”“可是,我看见蚂蚁搬家了,你不信,就算了。
”我不服气地说。
过了几天,真的一直没有下雨,反而觉的天气更热了。
这下,我觉的奇怪了,但是也知道了蚂蚁搬家不一定会下雨。
过了十几天,我再一次看到蚂蚁搬家,这一次是向院子南边较高的地方。
我想,反正不一定下雨,就多玩一会儿吧。
可是结果恰恰相反,我正玩得兴起时,陡然下起了倾盆大雨,我被淋成了“落汤鸡”,还因此感冒了几天。
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蚂蚁搬家有时会下雨,有时却是大晴天呢?
我带着疑问和爸爸一块上网查了资料,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蚂蚁的感观能力比人强,空气中温度的高低,蚂蚁能感觉到。
由于空气过湿,蚂蚁知道要下雨了,所以搬到高处居住,而往低处搬家,是由于气温过高,蚂蚁知道要干旱了,就提前搬到低处,这样不会感到太热。
大自然真奇妙啊!
今后我要细心观察。
这篇文章,作者通过蚂蚁搬家这一现象否定了“一定下雨”这个结论,然后,正是他这一不全面的结论让你淋成了“落汤鸡”,两次前后不一的结论,激发起作者探究欲望,从而得出他的新发现。
作者将发现的原因写得十分详细,结论也给清楚。
【美文2】
文/刘畅
交代了时间、人物及事情发生的原因。
写“我”急切心情,做事毛糙,这些看似多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却正是为写“发现”埋下伏笔。
详细地写出“我”的是发现是什么及自己是怎么想的?
文章结尾,总结全文,表达自己感受。
那是暑假里的一天,好热呀!
连舌头上都仿佛着了火似的。
于是我向妈妈提出想去买根冷饮降降温、浇浇“火”。
妈妈点点头说:
“干脆多买几根放在冰箱里备着,顺便再替我买两袋酱油。
“好嘞,没问题!
”我接过钱直奔超市,不一会儿就购物完毕。
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根“随变”雪糕吮着,一边飞一般地跑回家,生怕冷饮会化了。
到了家,我赶忙连袋子放进冰箱冷冻室,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中午,我正看着电视,在厨房里忙着做红烧肉的妈妈高声叫我呢:
“儿子,你把酱油放在哪里呀?
快找找,我等着放酱油上色呢。
”妈妈这么一说,我这才记起昨天太慌忙,把袋装酱油跟冷饮一起放到冰箱冷冻室了!
糟糕,现在一定冻成冰块了!
我打开冰箱门,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哎,岂止是挨骂,美味的红烧肉怕是也吃不成了!
我拉开了冷冻柜的抽屉,从冷饮旁边取出了酱油。
这时,我惊讶地发现酱油竟然没结成冰!
虽说袋子冰凉冰凉的,可酱油却在里面软绵绵地晃动着,那感觉跟冰块相差十万八千里!
我赶紧将酱油袋子给了妈妈,心里却添了新的疑惑:
酱油和水同样是液体,为什么它放在冰箱冷冻室里不会冻成冰呢?
我问妈妈,妈妈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一定要揭开这个谜!
于是我坐到电脑前,上网查起了资料。
哦,原来酱油中含有相当多的食盐以及氨基酸、糖类,它的凝固点是零下40℃左右。
而冰箱的冷冻柜一般温度在零下5℃左右,离它的凝固点远着呢,所以生活中是不太容易看到酱油结冰的!
一次失误让我发现了一个奇妙现象,让我明白了一个科学道理,大千世界真是奥秘无穷啊。
点评:
1.将事情的经过写得详细具体而又不乏生动。
作者按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有条理地写出“我”的生活中的新发现。
2.“浇浇火、降降温、好嘞”等词语符合小孩子性格特征,开头环境描写为为了写买“雪糕”,“迫不及待”写出“我”的性格,也为自己将酱油放入冰箱埋下伏笔。
3.心理描写、动作描写将文章写得生动有趣,读来真实可信。
【美文3】
父亲、儿子和我
文/美 瓦尔特·
哈林顿
我以为自己长大成人了,要在他面前挺起腰板,即使挨揍也在所不惜。
有一天一些朋友和我把中学停车场的栅栏藏在木料堆下,以供一年一度的返校节篝火晚会使用。
这种恶作剧令我很开心,我跟父亲提起了此事。
但他可不以为这事值得高兴,他命令我跟着他去把栅栏掏出来。
你能想象出对一个16岁孩子来说还有比这更丢人的事吗?
我拒绝了,我们面对面站着,爸爸火冒三丈,一场冲突一触即发。
然而,他却摇了摇头,镇定地走开了。
第二天,我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在篝火晚会上看到了他,他当着几百个孩子的面爬进木料堆,把栅栏抽出来,离开了。
他没有跟我提起这件事,至今都没有说过。
尽管我们父子之间矛盾重重,我却从未怀疑过父亲对我的爱,那是维系我们度过艰难岁月的纽带。
我们有许多温暖的记忆。
他不拘小节地戏弄我,受到戏弄的我总是感受到他那宽容而无言的爱。
当我成人时才知道,许多男人都是这样不露柔情地表达爱意。
我仿效他的方式,告诉他说他的牌子太大,领带太难看,以此表达“我爱你”的意思。
只有在自己有了孩子之后,我才开始透彻地看清并了解我的父亲。
那是我6岁时的一个雨天,父亲给奶奶的屋子搭建新屋顶。
我想帮忙,他不耐烦地说不。
我大发脾气,平生第一次被打了屁股,令我难以忘怀。
只有到了现在,当我的儿子马修坚持帮我刷房子或锯倒后院的死树时,我尽量压住心头的火气,才能通过父亲的眼睛看到那一天的真相。
父爱是一座山,高大威严;
父爱是一汪水,深藏不露,父爱更是一双手,抚摸我们走过春夏秋冬。
小时候的崇敬,少年时的叛逆,只到自己做了父亲时才真正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才体会到父爱的深沉和内敛。
因为作者选取了一些典型事例从自己小时候写到成人,所以读来并不感到拖沓冗长。
优秀佳作一
读到这里,你是否学会了如何在习作中做到“生动具体地写出一件自己在生活中新发现的事,清楚有序地写出解决问题的过程”?
借助下面的优秀作文分析一下,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习作构思吧。
文/
吴贤英
一个人在自己金色的童年里经常会有非常多的发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爱迪生发现了镜子可以反光的原理……当然我也发现了许许多多的奥秘。
就让我将一次发现给你们听吧。
在寒冷的冬天早上我从床上爬下来,去叫妈妈起床做早餐。
原来妈妈早就起床了,正在臭美地在那梳头呢!
我走过去,对妈妈说:
“我饿了。
“说完。
我觉得头皮好痒,拿起另一把梳子梳了一下头又放到桌子上了,这时妈妈的梳子坏了!
叫我拿另一把给她。
我把梳子拿起来,突然,几块小的餐巾纸飞到了梳子旁边。
奇怪了,餐巾纸怎么会飞到梳子边呢?
难道今天见鬼了?
我拿起坏的梳子试一下,结果餐巾纸没有飞起来,奇怪了。
等妈妈梳好了以后,我又拿了好的来试,结果餐巾纸还是飞了起来。
为什么好的梳子可以让餐巾纸飞起来,而坏的不行呢?
我的脑海里出现了许多问号。
于是我走过去问妈妈,他说他也不知道。
于是我上查《十万为什么》下查《小学生百科全书》结果在《小学生十万个为什么》中得到了答案。
原来带梳子正电荷,头发带负电荷,当梳子上的正电荷摩擦之后,碰到带负电荷的餐巾纸的纸屑时,发生了静电现象,互相吸引,但是纸屑的引力小,不够梳子的引力大,于是纸屑就被吸到梳子上了。
文章开头由科学家的发现,引出“我”的发现,自然新颖。
写清楚问题产生的过程,动作、心理描写让文字更生动。
通过查资料,找到了问题的结论。
阅读引导:
小作者按“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将自己的发现过程及对问题的思考写得十分具体完整。
习作中还通过对妈妈梳头时的动作描及我当时心理怎么想的等细节进行描写,显得生动活泼。
如果小作者能在习作的结尾现点明通过此事受到的遍或写出自己的感受就更完美了。
优秀佳作二
犯错中得来的知识
文/田万宇
小时候,我特别调皮,经常搞恶作剧。
有一次,我甚至给我的一件白衬衫做了一次美容手术:
用毛笔把衬衫弄成了“黑白配”。
爸爸见了很生气,大声嚷道:
“小子,如果你今天不把这衬衫洗干净,就别想吃饭了!
这可怎么办呢?
不吃饭非饿死我这个“大胃王”不可。
我拿着“黑白配”,闷闷不乐地走进了洗衣间,不情愿地照着妈妈平时洗衣服的样子洗了起来。
首先,我用洗衣粉仔细地洗,可是污渍像长了吸盘一样,牢牢地巴在衣服上就是不肯消失。
接着我又用肥皂用力地搓,依然毫无作用。
我想肯定没希望了,于是又开始新一轮的恶作剧。
我拿来一大把白花花的盐,放在衣服上,这时,爸爸正好走过来了,我便蒙头假装搓衣服。
这样做一来是想躲过爸爸的责骂,二来是期待恶作剧的成功。
我用力地搓呀搓,搓了半小时,手搓红了,脚也站麻了,心想就算了吧,别折腾了。
可是当我从盆里拿出衣服一看,嘿!
奇迹出现了!
墨迹不见了!
衬衣又变白了!
我拿着衣服高高兴兴地去领赏,一桌的饭菜摆在我这大胃王的面前,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爸爸却在一旁拿着衬衫发呆,我更是暗自得意。
他本来准备了一肚子的话要教育我学好的,谁知我把衣服搓得这么干净,他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吃完饭后,我悄悄来到书房,查阅起我心爱的宝贝——《十万个为什么》,从书上得知:
盐的化学名叫作氯化钠,是一种晶体,它不仅能做调料,还可以去除污渍。
氯化钠与水融合在一起,具有洗漂的功能,能除去污渍。
盐还是一种很好的家用灭火器,实用盐在高温火源下,可迅速分解为氧化钠,通过化学作用吸收燃烧中的自由基,抑制燃烧的进行。
正因为小时的“我”的调皮,才有了后面的“发现”。
详细写出自己因调皮而付出的代价过程。
心理活动描写,反应中人物身份与世界。
清楚地写出问题的答案。
1.本篇习作的题目是不是很特别啊?
2.习作的主题是写“发现”及“问题的答案”,小作者一下始为什么要概括地介绍自己小时候调皮和恶作剧?
3.你觉得哪一部分可以写得更为生动一些?
优秀佳作三
鹦鹉为什么会说话?
何佳慧
星期天,我、弟弟和爸爸一起去看画展。
回来的路上,我们看到一只可爱的小鹦鹉,鹦鹉的翅膀顶部是白色的,中间是绿色的,最下面是红色的,色彩鲜艳明丽。
这真是一只漂亮又可爱鸟啊!
我悄悄地靠近它,对它说:
“吃过饭了吗?
”它学着我的声音说:
“吃过饭了吗。
”我又说了一句:
“hello!
”想测测它的英语水平,谁知,它也回应道:
”哈哈,看来这是一只只会学舌的鹦鹉,没有什么水平吧。
失望中,突然在我脑海里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我去问我们家的“百科全书”—老爸。
可他却耸耸肩,说:
“这我可不知道,只有靠你自己去发现啦。
”我翻开《十万个为什么》,竟然什么也没找到。
无奈之下的我,只好去“XX”里搜索一下了,输入这个问题后,一下跳出1590多条相关内容。
经过阅读,整理,我很快就得到答案了:
原来鹦鹉这种鸟的口腔比较大,舌头矩形而且肉多。
特别不同的是,它的两条支气管交叉处的鸣管与其它鸟不同,这个地方的管壁非常薄,成为薄膜状。
当空气通过鸣管时很容易就能发出声来,鸣管外还有很发达的肌肉,叫鸣肌,通过这部分的收缩和放松,能改变鸣管的形状,因此鹦鹉通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
看到这里,我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看来动物的学问真不少,以后我要学习更多的关于动物的知识。
文章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
对过对“我”与鹦鹉的“对话”,写出“我”的疑问是什么。
此处将“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写得清楚具体。
结论通俗易懂。
结尾点题,写出启迪。
1.鹦鹉学说话几乎人人知道,但一看似平常的问题,却能少有人去思考,去揭秘。
小作者能从“平常”的问题中去思考、探究的品质值得同学们去学习。
2.尽管这不是一个很新鲜的问题,但小作者娓娓道来,特别是她也鹦鹉“对话”的描写,生动有趣,给习作增色不少。
优秀佳作四
生活中的新发现
文/王映影
这一自然段中哪个词语与问题相对应?
小作者在习作中为什么要选两个事例?
从这个结尾,你感受到什么?
前不久的一个星期天,吃早餐时,我把一个煮熟了的鸡蛋剥了壳,竖着放在一个玻璃瓶的瓶口上,鸡蛋有一小半没入了瓶中。
我习惯地用手指按压着鸡蛋,但当鸡蛋被我按进瓶里时,却碎成了几块。
这时,我突发奇想:
能不能把这个光鸡蛋放进瓶子里而不损坏它呢?
我向爸爸提出了这个问题,爸爸想了一会儿说:
“应该没问题。
爸爸找出几张废纸揉成一团,用火柴将纸点燃后小心地丢进瓶里。
爸爸对我说:
“看好了,我要变魔术了!
”他把一个剥了壳的鸡蛋放在瓶口上,用手轻轻地按压,只听得“啪”的一声,鸡蛋完整地掉进了瓶子里。
我十分惊讶,“这里面有什么窍门呢?
”爸爸说:
“我来做个小实验,你就能明白。
爸爸把一只蜡烛放在一个小碟子上,然后放到一盆水里,让蜡烛伸出水面三分之一左右,把蜡烛点燃,然后用玻璃瓶把蜡烛反盖起来;
又在瓶口放几个支撑物把瓶子托起来一点,让水可以进出瓶子;
还在瓶外壁上作一个与水面齐平的记号。
蜡烛燃烧一会儿后,就熄灭了。
这时我发现,瓶子里的水面已经上升到瓶子中空部分的五分之一。
怎么会是这样呢?
爸爸告诉我:
当蜡烛燃烧时,用掉瓶子里的氧气,氧气大约只占空气的五分之一。
氧气用完后,火焰熄灭,水被外面的空气压力推进瓶子里。
在推鸡蛋进瓶的实验中,由于剥了壳的鸡蛋把整个瓶颈都封住了,所以外面的空气不能进入瓶里来取代消耗掉的氧气,于是瓶里的气压降低,蛋被吸入瓶里。
真没想到,在生活中只要时时、事事、处处留心,就会有许多新发现!
1.没有思考就不会有发现,正是小作者的“突发奇想”才会有下面的实践过程和结论,平时,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如果我们能多问几个为什么,你会得到更多不一样的惊喜。
2.为了揭开谜底,小作者在习作中写了两个实验过程,两个过程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在顺序上不能调换的,因为后一个实验是对前一个实验证明。
两个实验,一详一略,详略得当。
3.结尾干净利落,既有自己的感受,也写自己的感想。
写作素材积累
好词妙句
好词
⏹形容细心观察的词语
⏹细致入微 见微知著 粗中有细 明察秋毫 利析秋毫
⏹石庆数马 全神贯注 专心致志 明察暗访 一丝不苟
妙句
⏹形容观察、发现的名言
1.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
2.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
——苏霍姆林斯基
3.观察与经验和谐地应用到生活上就是智慧。
——冈察洛夫
4.戴上墨镜,世界在你眼前就立即失去了光彩。
个人的不幸往往是脆弱者观察生活的墨镜。
——培根
神态描写
✧ 本来很伤心难过小孩子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第三 单元 生活 中的 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