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913702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109.12KB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若对其加热一段时间,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作用
【答案】B
【分析】
A.据图可以判断,Fe(OH)3(胶体)中出现FeO+和Cl-,可以推断发生了Fe(OH)3(胶体)+HCl⇌FeOCl+2H2O的反应,故A正确;
B.当用其做电泳实验时,阴阳离子定向移动,但阴极管和阳极管的液面始终相平,不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据图可知,扩散层带负电,吸附层带正电,电泳时,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扩散层与吸附层分离,带正电的胶核向阴极移动,故C正确;
D.加热胶体,胶体粒子运动速度加快,容易结合生成直径更大的粒子,当粒子直径超过100nm,会发生胶体的聚沉作用,故D正确;
故答案选B。
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CaCl2(aq)
CaCO3
CaO
B.Na
Na2O
NaOH
C.(C6H10O5)n(淀粉)
C6H12O6(葡萄糖)
C2H5OH
D.Cu2S
Cu
CuSO4
【答案】C
A.二氧化碳与氯化钙溶液不反应,碳酸钙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A错误;
B.钠在氧气中点燃反应生成过氧化钠而不是生成氧化钠,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其中第一步不能实现转化,选项B错误;
C.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酒化酶的催化下反应生成乙醇和二氧化碳,两步转化均能实现,选项C正确;
D.高温条件下硫化亚铜与氧气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硫(火法炼铜),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无法得到硫酸铜,第一步转化不能实现,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s)
Fe2O3
FeCl3(aq)
B.CuO
Cu(NO3)2(aq)
Cu(NO3)2(s)
C.SiO2(s)
H2SiO3(s)
Na2SiO3(aq)
D.N2(g)
NH3(g)
NO(g)
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
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
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
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5.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进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B.SiO2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氢氟酸反应,所以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C.AgCl的水溶液不易导电,但AgCl是强电解质
D.烧碱、纯碱、熟石灰均属于碱
A.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而不是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二氧化硅只能和酸中的HF反应,且和HF反应后生成的不是盐和水,故二氧化硅不是碱性氧化物,即不是两性氧化物,故B错误;
C.氯化银虽然难溶于水,但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故是强电解质,故C正确;
D.纯碱为碳酸钠,是盐不是碱,故D错误;
故答案选C。
6.下面的“诗”情“化”意,分析正确的是()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日照澄洲江雾开”中伴有丁达尔效应
C.“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中“玉”的成分是硅酸盐,该句诗表明玉的硬度很大
D.“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新醅酒”即新酿的酒,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发生了水解反应
A.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B.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A.“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碳酸钙的分解反应,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日照澄州江雾开”中,雾属于胶体,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故B正确;
C.“玉”的成分是硅酸盐,熔点很高,‘试玉要烧三日满’与硬度无关,故C错误;
D.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转化为酒精不是水解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7.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
B.胶体能透过半透膜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
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A.丁达尔现象可用来区别胶体与溶液,选项A正确;
B.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选项B错误;
C.胶体的性质主要有:
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选项C正确;
D.溶液、胶体、浊液的根本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8.下列各组物质中,第一种是酸,第二种是混合物,第三种是碱的是()
A.空气、硫酸铜、硫酸B.水、空气、纯碱
C.氧化铁、胆矾、熟石灰D.硝酸、食盐水、烧碱
A.空气属于混合物,硫酸铜属于盐,硫酸属于酸,故A错误;
B.水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纯碱属于盐,故B错误;
C.氧化铁属于氧化物,胆矾属于盐,熟石灰属于碱,故C错误;
D.硝酸属于酸,食盐水属于混合物,烧碱属于碱,故D正确;
9.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
B.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溶液与分散系属于并列关系
D.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答案】A
A.根据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是否导电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化合物与电解质属于包含关系,选项A正确;
B.部分置换反应有离子参与属于离子反应,离子反应与置换反应属于交叉关系,选项B错误;
C.分散系根据分散质直径大小分为浊液、胶体和溶液,溶液包含在分散系中,属于包含关系,选项C错误;
D.凡是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0.当光束通过下列物质时,不会出现丁达尔效应的是
①稀豆浆②蒸馏水③硫酸铜稀溶液④FeCl3稀溶液⑤云雾
A.②④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③④⑤
①稀豆浆是胶体;
②蒸馏水是纯净物,不是胶体;
③硫酸铜稀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
④FeCl3稀溶液属于溶液分散系;
⑤云雾是胶体;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所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稀豆浆、云雾,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的是蒸馏水、硫酸铜稀溶液、FeCl3稀溶液;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应用,注意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只要判断出哪些分散系是胶体即可;
丁达尔效应是指: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
11.含有0.01molFeCl3的氯化铁饱和溶液因久置变得浑浊,将所得分散系从如图所示装置的A区流向B区,其中C区是不断更换中的蒸馏水。
已知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B.滤纸上残留的红褐色物质为Fe(OH)3固体颗粒
C.在B区的深红褐色分散系为Fe(OH)3胶体
D.进入C区的H+的数目为0.03NA
A.饱和FeCl3在沸水中水解可以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正确,A不选;
B.滤纸上层的分散系中悬浮颗粒直径通常大于10-7m时,为浊液,不能透过滤纸,因此滤纸上的红褐色固体为Fe(OH)3固体颗粒,正确,B不选;
C.胶体的直径在10-9~10-7m之间,可以透过滤纸,但不能透过半透膜,因此在滤纸和半透膜之间的B层分散系为胶体,正确,C不选;
D.若Fe3+完全水解,Cl-全部进入C区,根据电荷守恒,则进入C区的H+的数目应为0.03NA。
但是Fe3+不一定完全水解,Cl-也不可能通过渗析完全进入C区,此外Fe(OH)3胶体粒子通过吸附带正电荷的离子如H+而带有正电荷,因此进入C区的H+的数目小于0.03NA,错误,D选。
答案选D。
12.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发现一种叫
的天然病毒(属于蛋白质),其能杀死癌细胞而不伤害正常细胞,该病毒含有C、H、O、N、S等元素,其直径大约为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病毒中的C、H、O、N、S原子最有可能以共价键结合
B.
病毒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
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D.
病毒在生物体内的水解产物可能是氨基酸
A.C、H、O、N、S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最有可能形成共价键,A正确;
B.M1病毒属于蛋白质,蛋白质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所以M1病毒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M1病毒溶于水形成的液体属于胶体,故具有丁达尔效应,C正确;
D.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D正确。
本题B选项注意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类似的还有淀粉和纤维素也是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而油脂是大分子有机化合物,注意区分;
本题C选项注意胶体的本质取决于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1~100nm之间的为胶体。
13.海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7.2%,若把海水淡化和化工生产结合起来,既可解决淡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又可充分利用海洋资源。
(1)海水中存在大量的氯化钠,氯化钠中的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____族。
(2)目前,国际上实用的“海水淡化”主要技术之一是蒸馏法。
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气,蒸气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
由此可判断蒸馏法是___________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食盐水可制得重要化工产品,反应式:
食盐+H2O―→NaOH+H2↑+Cl2↑(未配平),该反应中食盐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电解所得气体制36.5%的浓盐酸1000t,最少需消耗食盐________t。
(4)近年来,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及氯化钠循环治理含二氧化硫废气并回收二氧化硫的方法。
该方法流程如下:
请写出②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答案】ⅠA物理变化NaCl585NaOH+SO2===NaHSO3NaHSO3+HCl===NaCl+H2O+SO2↑
(1)Na为11号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3周期、第ⅠA族,故答案为ⅠA;
(2)蒸馏法是将海水变成蒸气,蒸气经冷却而得高纯度淡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蒸馏法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
物理变化;
(3)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H2O
2NaOH+H2↑+Cl2↑,食盐的化学式为NaCl,制取盐酸的化学方程式为H2+Cl2
2HCl,由n(HCl)=
,可知m(NaCl)=107mol×
58.5g·
mol-1=585×
106g=585t,故答案为:
NaCl;
585;
(4)由流程可看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含SO2的废气,产物为亚硫酸氢钠,化学方程式为NaOH+SO2===NaHSO3;
亚硫酸氢钠与氯化氢反应可得到氯化钠并回收SO2,化学方程式为NaHSO3+HCl===NaCl+H2O+SO2↑,故本题答案为:
NaOH+SO2===NaHSO3;
NaHSO3+HCl===NaCl+H2O+SO2↑。
14.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胶体的制备实验。
甲同学:
向1mol·
L-1的FeCl3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
乙同学:
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丙同学:
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________。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
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
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区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粒子带______(填“正”或“负”)电荷。
②向其中加入饱和Na2SO4溶液,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答案】丙用一束光照射得到的液体,从侧面观察能否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丁达尔效应正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1)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故答案为丙;
(2)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当用激光笔照射时,会有一道明亮的光路,故答案为使一束光射向烧杯中的液体,若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证明生成了氢氧化铁胶体;
(3))①Fe(OH)
3胶粒带正电,通电时带正电荷的粒子向阴极移动,阴极附的颜色逐渐变深,故答案为正;
②向其中加入Na
2SO
4,电离出的SO
42-使Fe(OH)
3胶体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沉淀,故答案为产生红褐色沉淀。
15.已知制备胶体的反应原理为: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制备Fe(OH)3胶体的实验
Ⅰ、甲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
Ⅱ、乙同学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3饱和溶液;
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Ⅲ、丙同学和乙同学一样,但是溶液出现红褐色后忘记停止,继续加热较长时间。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e(OH)3胶体是不是电解质:
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丁同学检查实验结果发现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丁同学利用所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___________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_________;
继续滴加,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③欲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
【答案】丁达尔效应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不是甲、丙正加电解质,胶体聚沉2Fe(OH)3+3H2SO4=Fe2(SO4)3+6H2O渗析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2)Fe(OH)3胶体是混合物,电解质是纯净物;
(3)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
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
(4)胶体粒子带电荷,通电后发生电泳;
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发生聚沉,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
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
(1)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判断胶体制备是否成功,可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其中操作方法及现象是用一束光通过胶体,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2)电解质是纯净物,Fe(OH)3胶体是混合物,所以Fe(OH)3胶体不是电解质;
胶体持续加热发生聚沉,所以甲、丙的烧杯底部有沉淀;
(4)①取部分胶体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氢氧化铁胶体离子移向阴极,表明Fe(OH)3胶体的胶粒带正电荷;
②取部分胶体向其中逐滴滴加硫酸溶液,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这是因为加电解质,胶体聚沉;
继续滴加,氢氧化铁与过量硫酸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沉淀减少最终消失,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Fe(OH)3+3H2SO4=Fe2(SO4)3+6H2O;
③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溶液能透过半透膜,用渗析法除去Fe(OH)3胶体中混有的NaCl溶液。
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和性质,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不同;
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常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化学物质 分类 转化 练习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