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910815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5.75KB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生目的是生活实践的根本指向,决定了以怎样的方式对待生活,也决定了选择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3.人的本质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系
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
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人生观如果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一)人生目的的含义
含义:
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人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自觉性,这是人与动物的一个很重要的区别。
(二)人生目的在人生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采取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
不同的人生目的会有不同的人生选择,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生追求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价值。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1.人生态度的含义
(1)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看法。
每个人在人生实践中,都会遇到义利、荣辱、苦乐、生死、祸福、善恶、得失、成败等人生矛盾,如果以正确的人生态度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就可以正确地把握人生,取得人生的成功。
(2)人生态度的形成
人生态度的形成既是一定社会环境影响的结果,也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认知、情感、意志是起着主要作用的三种心理要素。
当这些相关因素和条件发生变化时,人们的人生态度往往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2.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第一,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往往又直接影响到他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二,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一个人如果不思不想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事事都显得“无所谓”,这实际上就是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的表现。
一个人如果认定“浮生如梦”,主张“及时行乐”,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混世状态的背后,必然是低俗、庸碌和沉沦的人生观。
一个人如果“看破红尘”,满眼只见烦恼、痛苦和荒谬,以悲怨愤懑、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落后的人生观。
与上述情况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也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二)端正人生态度
1.人生须认真。
以认真的态度对待人生,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人生的每一件事,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奉献一份力量。
2.人生当务实。
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并从人生实际出发,透过生活中的多种复杂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用积极的行动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
3.人生应乐观。
一个人热爱生命、乐观向上,体现了对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积极态度,这种态度奠定了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
鲁迅先生曾说: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这是乐观人生态度的深刻写照。
4.人生要进取。
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
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以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态度迎接人生的各种挑战,就能在战胜困难和挫折、开拓人生新境界的过程中领悟美好生活的真谛,体验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能否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还涉及是否具备了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同学们需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练意志,优化性格,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牢固树立起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人生态度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一)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科学人生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指引人生,在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人生的价值。
一个树立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人,对人生的意义就能够有真切的理解,就能够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力求为人民做好事。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业有不同,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有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能够时时、处处为人民着想,助人为乐,造福人民,成为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应当成为我们时代最崇高的精神。
正像毛泽东所说的,只有具有这种崇高精神的人,才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二)对几种错误人生观的批评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拜金主义的含义:
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万能,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拜金主义的基础:
拜金主义在资本主义之前就存在,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资产阶级普遍奉行的道德准则和人生信条
正确处理金钱与人生的关系
金钱与人生有着密切关系。
在社会主义社会,金钱仍然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具有同一切商品进行交换的职能;
合法取得金钱,是人生幸福的重要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物质保证。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把吃喝玩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和最大乐趣,把人与动物完全等同起来。
科学、合理、健康的享乐是人类正常的生理和精神需要。
但如果把物质享受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就毁掉了人生最重要的内容——劳动、事业、贡献、崇高的理想、社会责任,结果只能过着低级、庸俗的生活。
享乐主义人生观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的人生观,主张人生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就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个人主义人生观就是一切从个人出发,把个人的利益放在集体利益之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思想。
它是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物,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
个人主义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早期,在争取个人权利和自由、反封建专制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从19世纪开始,一些敏锐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就已经意识到个人主义还同时具有消蚀社会的一面。
20世纪以来,西方思想家对个人主义的批判更是不绝于耳。
个人主义作为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根本对立的。
极端个人主义是个人主义人生观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突出强调以个人为中心,否认社会和他人的价值,甚至不惜采用损人利己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极端个人主义在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表现为极端利己主义和狭隘功利主义。
我们应旗帜鲜明地反对个人主义,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特别是极端个人主义人生观。
(三)上述种种错误的人生观共同的特征:
它们都是没落阶级的人生观。
反映的都是狭隘的阶级利益,不可能具有先进阶级的宽广胸怀和远大志向,更不能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它们都没有把握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忽视或否认社会性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本质属性,他们讨论人生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一己私利的。
它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是片面的,夸大了人生的某方面需要,而无视人的全面性和人生的全面需要。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一)价值及价值观
1.价值: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
”根据马克思的这一论述,我们知道价值产生于主体的人与客体的物或者人的相互关系中,是客体以自身的功能、效用等属性满足主体的人的需要和主体的人以自己的需要对客体的这种属性的认可关系。
是客体的属性、功用对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以及人对这种意义的追求。
2.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看法、态度与观点。
(二)人生价值的主要内容
人生价值同样产生于主体需要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中,是人类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相互需要关系。
但这需要不是一般的需要,是一个人在生命旅途中,通过自己劳动创造价值,满足社会和他人需要的积极的属性,即人生价值只能从人的社会意义、作用方面来界定。
“人生价值指的是人在其一生中通过劳动创造对自我、他人、社会的需要的积极满足和贡献,或者说,是个人一生中的所作所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积极意义和效用。
”它着重强调人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对他人与社会的积极意义与作用。
人生价值的根本内容,是以贡献和索取的关系为实际内容的人和人的关系,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社会和人民的贡献和献身精神。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
(1)社会价值:
所谓人生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体的人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是个体人生对社会和他人需要的实现和满足,主要表现为个人通过劳动、创造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2)自我价值:
所谓人生自我价值,是指个体的生活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意义。
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2.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在人的社会生活中,“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他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只有达到自己的目的才能成为他人的手段,——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
个人既不单纯是社会和他人的手段,也不单纯就是目的,这个“必然的事实”是我们认识人生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关系的基础。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不仅是个体生存的前提,也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就是通过努力自我完善以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
人生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基础。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人生的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人总是生活在社会当中,个体无法脱离社会而存在和发展。
个体的人生活动不仅具有满足自我需要的价值属性,还必然地包含着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属性。
人是社会的人,这不仅意味着个体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必须在社会中才能得到满足,还意味着以怎样的方式和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也是由社会决定的。
一个人的需要能不能从社会中得到满足,在多大程度上得到满足,取决于他的人生活动对他人和社会的贡献,即他的社会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一)人生价值的标准
1.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人生价值评价的基本尺度,是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做出的贡献,这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二)人生价值的评价
要比较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做到以下四个坚持:
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4.坚持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一)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客观条件或外部条件
1.实现人生价值应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大学生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地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为我们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个体价值目标必须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并不是简单地以社会的导向替代个体目标,也不是简单地附和社会实际存在的某种价值目标,而是指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的人生价值目标,许多是不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选择这样的人生价值目标,就可能走错人生之路,使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二)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
1.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2.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锻炼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3.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4.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的主人。
大学生要在为人民群众服务、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只有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中吸取营养,做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维护者,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大有作为。
正如江泽民所说:
“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当一个人在年轻时就把自己的人生与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所创造的就是永恒的青春。
”
(二)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经过艰苦奋斗,这是古往今来许多人成就事业的经验总结。
同学们不仅要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努力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社会实践中求真知。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也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
当今时代,信息传递瞬息万变,知识更新越来越快。
大学生固然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打下坚实的知识功底,但更需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中,善于为实践而学,善于在实践中学。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
所谓人生环境,就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所赖以展开的各种关系总和。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一)身体健康
身指人体的生理组织以及身体的机能;
心指人的心理或称精神活动,提出用知、情、意来概括。
一个健康的人,不仅要有健康的生理,还要有良好的心理。
(二)心理健康
1.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情绪情感日益丰富,波动性大;
自我意识增强,发展还不成熟;
独立性闭锁性与依赖感归属感同在;
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外因。
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大学校园的冲击。
重智轻德、分数至上等错误观念的误导;
学习负担和就业竞争造成的压力。
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内因。
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标准
精力充沛;
处事乐观;
善于休息;
应变力强;
能抵御一般疾病;
体重适当、体位协调;
眼睛明亮;
牙齿整洁;
头发有光泽;
皮肤有弹性
3.大学生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态;
自我激励能力;
对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准备和心理承受;
良好的人际沟通。
4.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合理地调控情绪;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
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在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其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
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
任何需要都是一定主体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下,对一定对象的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
因此,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
(一)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注意遵循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要求我们不盛气凌人,不卑躬屈膝,以平等的姿态与人交往。
大学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彼此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及学业水平各不相同。
同学之间应该广泛接触,平等待人。
任何对人格的不尊重和不平等行为,都不利于和谐人际关系。
2.诚信原则
守信,是交往得以继续的前提。
人无信不立,与守信的人交往才有安全感。
守信要求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如期赴约、说话算数、言必信、行必果,在没有把握时不轻易许诺,一旦许下诺言应努力兑现。
要知道,只要欺骗别人一次,你就会永远失去别人的信任,更谈不上别人对你的重用。
3.宽容原则
宽容能使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快乐的心情。
由于人在成长经历、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即使是相互信赖的朋友之间,也难免会产生矛盾和误会。
这就要求我们学会求同存异、宽以待人,不为一些无原则的小事而纠缠不休。
遇到矛盾,多设身处地替别人想一想,而不是相互指责埋怨。
宽容能扩大交往空间,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
4.互助原则
互相关心,一人有难,众人相帮。
在别人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往往会较快赢得朋友。
那种毫无同情心,对他人的求助漠然置之的人,别人不会愿意与他交往。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1.正确认识竞争
竞争能让人们满怀希望,朝气蓬勃。
但竞争也容易使人在长期的紧张生活中产生焦虑,出现心理失衡,情绪紊乱,身心疲劳等问题。
需要正确对待竞争,在竞争中保持健康的思想心态。
竞争的积极意义:
竞争提供机会、通过竞争认识自己
竞争的消极影响:
胜骄败衰、恶性竞争
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
2.正确认识合作
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众人拾柴火焰高”,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协作,团结有力量,团结能制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在经济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引入了“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同时,它又促进了人际交往,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
这就要求大学生要注意培养积极进取、奋力争先的品格,注意培养友好合作、互帮互学的品格,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
3.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从本质上说,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的。
从形式上说,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
要做到敢于竞争和善于合作,必须在学习和工作中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辩证关系。
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只能是死水一潭。
竞争可促进合作,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
懂得双赢、共赢
三、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
(一)个人是社会的细胞。
个人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在社会地位、能力和作用上互有差别的个体的人。
(二)社会是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体。
(三)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1.个人与社会不可分离。
社会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
社会是个人知识、能力的来源,又是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
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前提。
2.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个人都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
人总是从自己特有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外界事物,表现出自己的个性与独立性。
人的个性与独立性存在于人的社会性中,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人发展自我意识,把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进行理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经过充分的社会化过程,把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成为社会的人。
所以,协调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突出地表现在集体的学习、工作中或与人交往中,能共大同,存小异,在达到共同目标过程中以自己的个性等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而不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或信奉的“理论”强加在集体与他人身上,否则是孤独的、我行我素的人格表现。
(1)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人的需要的满足,都只能借助于社会,都是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的。
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
孤立地考虑个人需要,而不考虑社会需要,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甚至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会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
(2)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
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
社会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统一,不是简单相加,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个人利益的实现。
个人利益一旦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
(3)正确认识个人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责任、义务的统一关系
个人的权利、自由是在社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自由都无从谈起。
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个人的权利、自由也就无从实现。
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自由与承担社会的责任、义务是统一的。
四、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是我们的家园。
人类是自然之子,是自然进化之链上的一环。
(一)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
人对自然的改造也存在着两面性:
一方面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也存在掠夺自然资源,只考虑当前需要而忽视后代利益、先污染后治理、先开发后保护的问题。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也与日俱增:
水源、空气、土壤受到严重污染,大量的动物和植物变成了珍稀种类乃至灭绝,土地沙漠化、森林和湿地迅速减少,可利用资源日益短缺直到面临枯竭……人类正饱尝着无节制地向自然开战和索取而造成的恶果。
人类改造自然的目的在于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
但现在事与愿违,大自然在严酷地报复人类,人类如果再不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必将遭受更大的灾难。
因此,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二)深入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
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社会关系的协调。
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问题。
参考书目
1.马克思: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爱因斯坦:
《我的世界观》,《社会和个人》,《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年版。
3.《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复习思考题
1.谈谈你对“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人生价值取向的认识。
2.在当今的社会生活条件下,许多人都十分讲求实际,思考人生目的这样的大问题有意义吗?
为什么?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
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4.人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具有怎样的关系?
5.为什么说人生价值在于人的创造性社会实践?
6.如何理解健康的含义,怎样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7.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8.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后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领悟 人生 真谛 创造 人生价值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