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 上册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培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907457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91.80KB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 上册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培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 上册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培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九年级科学 上册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培优练习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图2是二者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从微观角度看,该反应有效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微粒是________;
(写微粒符号)
三、实验探究题
8.小金用三个方案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已知:
①氯化钠溶液显中性②氯化铜易溶于水。
请回答:
(1)方案一:
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在滴人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方案二: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人镁条。
若没有明显现象,则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
理由是________。
9.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3份.为A,B,C试管.
(1)
【实验证明】往其中A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________,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
【继续探究】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
于是往B试管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往C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另取一支试管为D试管,加入________,再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
(4)
【微观解释】从徽观上分析: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
10.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1)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________
(2)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_______
(3)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1.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A中盛有稀硫酸,B中盛有碳酸钠固体,C中盛有氢氧化钠溶液。
【实验1】打开K1,关闭K2,将A中溶液滴入B中,气球明显鼓起,打开K2,关闭K1,一段时间后,气球没有明显变瘪。
实验1没出现预期的实验现象,改进后重新加入药品进行实验2。
【实验2】打开K2,关闭K1,将A中液体滴入B中,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
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然后进行后续实验,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
写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2.烧碱是常用的消毒剂,因烧碱价廉而被广泛地应用,工业烧碱中常常因含有Na2CO3杂质而不纯.甲、乙两同学设计实验来探究工业烧碱中NaOH的质量分数.
【探究一】甲同学准确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溶于蒸馏水配成溶液,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充分搅拌后,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称量.
(1)可以在滤液中加入
(填代号),用来判断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A.CaCl2溶液
B.AgNO3溶液
C.酚酞试液
(2)甲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用BaCl2溶液会使测定更精确.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因Ca(OH)2溶解度较小,加入CaCl2溶液后,可能产生Ca(OH)2沉淀.
B.等质量的Na2CO3生成的BaCO3的质量比CaCO3的质量大,称量更准确.
C.加BaCl2溶液现象更明显.
(3)
【探究二】乙同学拟用下列装置通过测定CO2的体积来计算工业烧碱中NaOH的质量分数(假设实验在零度1大气压状况下进行)。
丙同学说:
“装置中还有一错误,应改正。
”请你指出其中的错误________。
(4)戊同学说:
“除按丙、丁的修正外,还应将装置A的双孔橡皮塞改成三孔橡皮塞,在装置A的前面增加一个盛N2的气囊,将A中残留的CO2全部赶入装置B中.”你认为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13.小明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接着,他又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发现红色褪去.
【提出问题】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提出猜想】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根据上述实验现象,一致认为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溶液外)一定有________;
【设计方案】小红经过认真分析,认为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还可能存在硫酸,并针对自己的猜想,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预期现象
结论
方案1
取样,滴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有硫酸
方案2
取样,滴入盛有锌粒的试管中
有气泡产生
【反思评价】小组同学仔细研究上述两种实验方案后,认为方案1无法验证小红猜想的正确性,理由是________;
【拓展迁移】大家讨论后,按正确方案进行操作,确认了溶液中有硫酸存在,由此可知,在分析化学反应结束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要考虑到生成物外,还有考虑到________。
14.小金用三个方案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
②氯化铜易溶于水。
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________;
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若没有明显现象,则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你认为方案二可以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吗?
(3)方案三:
单独使用某种物质完成该实验。
下列哪两种物质单独使用能完成该实验?
________。
A.pH试纸
B.铜
C.紫色石蕊试液
D.硫酸铜
15.进行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发现试管Ⅰ中产生了沉淀,而试管Ⅱ中无明显象.
【提出问题】向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为什么没有产生红褐色沉淀?
【作出假设】假设1:
氢氧化钙溶液变质了;
假设2: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小,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太小;
假设3:
氯化铁溶液呈酸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验证假设1:
如果________(请写操.作及现象),那么证明氢氧化钙溶液变质.
(2)为了验证假设3,小明利用pH试纸检验氯化铁溶液,发现氯化铁溶液真的呈酸性.他的具.体.操.作.方.法.是________,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比.
(3)下列物质间反应,最终的沉淀质量和碱溶液质量之间的关系不满足如图乙所示图象的是
。
A.HCl和CuCl2
的混合液中滴加NaOH
B.H2SO4
和CuSO4
的混合液中滴加KOH
C.HNO3
和MgSO4
D.HNO3
和Na2SO4
的混合液中滴Ba(OH)2
16.
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A中反应开始时,弹簧夹C处于打开状态,一段时间后,关闭C,装置A中仍在反应.过一会儿,观察到装置B中出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________
.小组同学探究反应后装置B中的溶液的溶质成分.
【提出问题】反应后装置B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1:
NaCl、HCl;
猜想2:
NaCl、CaCl2;
猜想3:
NaCl、NaOH;
猜想4:
NaCl、NaOH、Na2CO3.
【交流讨论】经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_
一定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将反应后装置B中所得混合物过滤,取少量滤液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
向滤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则猜想________
不正确.
实验2:
(填写下表)
实验操作
先向滤液中加入过量Ba(NO3)2溶液
然后再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实验现象
________
实验结论
猜想4正确
【反思评价】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经过交流与讨论后认为:
探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17.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受到腐蚀(如图所示)的无色溶液,老师叫各小组开展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究竟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经了解得知,这瓶无色溶液原是放在存放盐溶液的柜子里.由此猜测:
可能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硫酸钠、硝酸钠中某一种的溶液.
【理论分析】为了确定该溶液,他们首先进行了分析:
(1)甲同学根据标签上的组成元素认为一定不可能是________
溶液.
(2)乙同学提出,碳酸氢钠、硝酸钠的溶液也不可能,他的依据是________
.
设计实验】为了确定该溶液究竟是剩余两种盐的哪一种溶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无色溶液于试管中,慢慢滴加BaCl2溶液.
②静置后,倾去上层清液,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大量气泡,沉淀消失.
【实验结论】
(3)该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
.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实验反思】
(4)丙同学认为原设计的实验还可简化,同样达到鉴别的目的.丙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将实验操作及实验现象填入相应的空格中):
________
四、解答题
18.有一种石灰石样品(含杂质但不参与反应),实验室用该样品加入250克盐酸后,得如图表格中部分数据和图象,将残余液体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现红色,逐滴滴入10%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刚好变成紫色时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共40克,请计算:
反应时间/分
5
10
15
…
产生气体的质量/克
2.2
4.4
6.6
(1)由题目信息可得,完全反应后产生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请计算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时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的质量。
(3)请计算加入盐酸的浓度。
答案解析部分
1.C
【分析】酸碱中和反应的关键是:
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判断即可。
【解答】A.熟石灰是氢氧化钙,此为碱,酸性土壤有酸性物质,与中和反应有关,故A不合题意;
B.Al(OH)3为碱,而胃酸为HCl,与中和反应有关,故B不合题意;
C.熟石灰为碱,而硫酸铜为盐,不符合中和反应的条件,故C符合题意;
D.NaOH为碱,而残余硫酸为酸,与中和反应有关,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2.C
【分析】
(1)如果溶液的温度升高,那么该反应就是放热的;
(2)氧化铝覆盖在金属铝表面,它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没有氢气产生;
(3)气压升高有两个原因;
①温度升高;
②反应产生氢气;
(4)反应结束后,没有热量产生,那么溶液向外放热,温度会降低。
【解答】A.根据右图可知,反应时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A正确不合题意;
B.0--50s时,变化不明显,是因为铝表面有一层致密氧化铝薄膜,它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氢气产生,故B正确不合题意;
C.60--100s气体压强升高,既有温度升高的原因,又有生成气体的原因,故C错误符合题意;
D.100s后温度降低是因为反应停止的原因,故D正确不合题意。
3.B
【分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步骤在于计算“将a%的氢氧化钾溶液b克和b%的硫酸溶液a克混合”后的溶液是酸性溶液还是碱性溶液。
若是碱性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若是酸性溶液,可以与氧化铜粉末、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钡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2KOH+H2SO4=Na2SO4+2H2O
112
98
b×
a%
x
112/98=b×
a%/x
x=98/112×
ab%<
ab%
故反应后硫酸有剩余。
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硫酸钾和硫酸,氧化铜、氢氧化钠均能与硫酸反应;
氯化钡既能与硫酸反应,又能与硫酸钾反应。
只有盐酸与硫酸钾与硫酸都不反应.
故答案为B.
4.C
【分析】根据反应的先后顺序可知,Ba2+与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硝酸中的H+发生中和反应,待H+完全反应,OH-与Mg2+开始生成Mg(OH)2沉淀来分析解答。
【解答】
(1)含少量硝酸的MgSO4溶液中加入Ba(OH)2后,Ba2+与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既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BaSO4沉淀,OH-先跟硝酸中的H+发生中和反应。
即第一段沉淀是BaSO4,此时由于是酸性环境,所以不能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即该过程中镁离子没有减少;
(2)待H+完全反应,OH-与Mg2+开始生成Mg(OH)2沉淀,此时Ba(OH)2和MgSO4反应生成沉淀BaSO4和Mg(OH)2两种沉淀,所以产生的沉淀较多;
(3)溶液中SO42-反应完全,只有剩余的Mg2+与OH-生成Mg(OH)2沉淀,直至Ba(OH)2过量不再产生沉淀。
5.D
【解答】A、水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增加,但反应停止后,由于稀盐酸中有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还会增加,故错误;
B、溶液的pH值会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而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2,只会接近2,故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反应停止后不变,但是其质量分数由于稀盐酸的不断加入,又会减小,故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小为0,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会不断减小为0,故正确;
故选:
D.
【分析】根据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反应过程分析一些量的变化.氢氧化钠在逐渐减少,pH值在下降,氯化钠逐渐增加,反应停止后不变.
6.
(1)H2SO4
(2)生成白色沉淀,红色逐渐褪去
【分析】从O到b,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因此溶质的质量会随着稀硫酸的加入逐渐减少到零;
当氢氧化钡完全反应后,随着稀硫酸的加入,溶液中的溶质H2SO4不断增大。
【解答】
(1)b点时,溶质质量变为零;
c点时溶液中只有稀硫酸,那么该点时溶质为H2SO4;
(2)滴加了酚酞试液的氢氧化钡溶液呈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氢氧化钡的浓度会不断减小,因此红色逐渐褪去。
当b点氢氧化钡完全反应时,溶液再次变为无色。
故答案为:
生成白色沉淀,红色逐渐褪去。
7.
(1)复分解反应;
OH-、H+、H2O
(2)Mg2+、H2
(1)根据酸和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及中和反应实质分析;
(2)根据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分析。
(1)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中和反应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图中A、B、C处分别为OH-、H+、H2O;
(2)图2的反应是镁与盐酸生成氯化镁和氢气,所以产生的新微粒是Mg2+、H2;
故答案为:
(1)复分解反应;
OH-、H+、H2O;
(3)Mg2+、H2。
8.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
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
(2)不可以,如果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也没有明显现象
(1)根据中和反应实质及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变成碳酸钠分析;
(2)根据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分析。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与氢离子生成水;
在滴人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变质成碳酸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2)因镁只能验证酸过量,酸不足或刚好加镁时都没明显现象,所以利用加镁条不能验证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刚好完全反应。
(1)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
NaOH与空气中CO2反应生成碳酸钠;
(2)不可以,如果稀盐酸的量不足,氢氧化钠有剩余也没有明显现象。
9.
(1)氢氧根离子
(2)2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2ml蒸馏水
(3)C中产生气体比D中少
(4)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如果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氧根离子,那么溶液呈碱性,滴入酚酞试液后显红色;
(2)C试管中,由于稀盐酸与氢氧化钡反应,所以剩余的稀盐酸中H+的变少,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也较少;
在D试管中加入没有反应过的稀盐酸,其中H+的量肯定大,与镁反应生成氢气的量肯定大。
通过比较产生氢气的量的多少就能判断H+是否参加反应;
(3)根据
(2)中分析的结果进行解答即可;
(4)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
(1)实验证明】往其中A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2)①往C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另取一支试管为D试管,加入2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与2ml蒸馏水,再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C中产生气体比D中少;
(4)【微观解释】从徽观上分析: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10.
(1)GH
(2)紫色石蕊试液
(3)2HCl+Ca(OH)2═CaCl2+2H2O
(1)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分析;
(2)紫色的的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
(3)没有沉淀生成、没有气体放出、没有颜色变化的反应才是无明显现象的反应。
(1)因为G中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H中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GH;
(2)在A试管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盐酸后变红色;
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把盐酸反应掉后,显碱性时,石蕊试液变蓝色,因此A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紫色石蕊试液;
(3)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是F,是盐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
11.排尽装置内原有空气;
关闭K2,打开K1,气球不会鼓;
2NaOH+CO2=Na2CO3+H2O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打开K2,闭合K1,可以排出锥形瓶内的空气,检验气体的种类;
(2)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答】【实验2】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上方的导管口处,木条熄灭,说明生成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上述实验操作的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检验生成的气体;
后续实验的操作及现象是关闭K2,打开K1,气球膨胀后打开K2,关闭K1,气球不会鼓,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OH+CO2═Na2CO3+H2O。
12.
(1)A
(2)A,B
(3)因CO2可溶于水,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应将B装置中的水换成饱和碳酸氢钠,B装置应短管进长管出
(4)不需要
【分析】氯化钙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1)因为如果滤液当中含有碳酸钠,那么加入氯化钙溶液时就能够产生沉淀,故可以判断碳酸钠是否完全反应。
(2)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因Ca(OH)2溶解度较小,加入CaCl2溶液后,可能产生Ca(OH)2沉淀,会影响实验结果;
等质量的Na2CO3生成的BaCO3的质量比CaCO3的质量大,称量更准确。
(3)因CO2可溶于水,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应将B装置中的水换成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装置应短管进长管出。
(4)
因为不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而是通过二氧化碳排出B装置中的水来测定二氧化碳的体积,所以装置中的二氧化碳不影响实验结果,因此不需要。
(1)A
(2)AB(3)因CO2可溶于水,会造成较大的误差,应将B装置中的水换成饱和碳酸氢钠,B装置应短管进长管出
(4)不需要
13.Na₂SO₄;
硫酸钠和硫酸都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无法确定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
反应物是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 上册 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培优练习 浙教版 九年级 科学 之间 发生 反应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