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89725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254.67KB
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分析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
展自动化科技及相关领域的民间国际科技交流,促进国际科技合作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及对行业内公司经营发展的影响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序号
颁发时间
颁发部门
政策法规名称
相关内容
1
2015年5月
国务院
《中国制造2025》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
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2
2015年7月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明确了我国建设智能仓储体系,优化物流运作流程,提升物流仓储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行动内容
3
2016年3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面向《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及其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需要,聚焦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攻克工业机器人关注技术,提升可操作性和可维护性,引导我国工业机器人向中高端发展
4
2016年5月
《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以激发制造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为主线,以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平台为抓手,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关键环节,积极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强化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夯实融合发展基础,营造融合发展新生态,充分释放“互联网+”的力量,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经济,加快推动“中国制造”提质增效升级,实现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迈进
5
2016年7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普及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深化互联网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积极培育众创设计、网络众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新模式,完善产业链,打造新型制造体系
6
2016年8月
《“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围绕建设制造强国,大力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发展;
推动制造业信息化服务增效,加强制造装备及产品“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提高制造业信息化和自动化水平,支撑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7
2016年11月
《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到2020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双创”体系更加健全,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全国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85,比2015年提高约12,进入两化融合集成提升与创新突破阶段的企业比例达30%,比2015年提高约15个百分点
8
2016年12月
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将发展智能制造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分类分层指导,分行业、分步骤持续推进,“十三五”期间同步实施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引领,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为重要抓手,着力提升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能力,着力增强基础支撑能力,着力提升集成应用水平,着力探索培育新模式,着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扎实的基础
9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培育发展新动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国际合
作,进一步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建设制造强国,发展现代服务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10
2017年9月
《工业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推动中小企业交易方式和经营模式的网络化。
鼓励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委托采购、联合采购、即时采购等网络采购新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效率。
支持中小企业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网络直销、社交电商等网络营销新模式,加快销售渠道拓展和品牌培育
11
2017年10月
《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
推动制造企业应用精益供应链等管理技术,完善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售后服务的全链条供应链体系。
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协同采购、协同制造、协同物流,促进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缩短生产周期和新品上市时间,降低生产经营和交易成本。
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12
2018年1月
国家发改委
《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提升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配套能力。
加快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和关键配套产品的研制及产业化,发展专用生产和检测装备,攻克基础工艺、试验验证等基础共性技术,建立健全基础数据库,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和工业试验验证条件,构建重大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及工艺设备配套供给体系
13
2018年6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
初步形成各有侧重、协同集聚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在鼓励支持各省(区、市)和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建设本区域、本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基础上,分期分批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平台,培育一批独立经营的企业级平台,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试验测试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
推动30万家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培育超过30万个工业APP
14
2018年8月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
指出“智能制造”是落实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加速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对重塑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15
2019年11月
国家发改委、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
《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
到2025年,形成一批创新活跃、效益显著、质量卓越、带动效应突出的深度融合发展企业、平台和示范区,企业生产性服务投入逐步提高,产业生态不断完善,两业融合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2)对行业内公司经营发展的影响
公司所处行业为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为自动化设备厂商和终端设备使用厂商提供自动化设备零部件。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对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不断加大支持力度,相继推出《中国制造2025》、《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等一系列发展和扶持政策,对相关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同时为公司经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及政策支持,对公司的经营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对公司经营资质、准入门槛、运营模式和行业竞争格局等持续经营能力方面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制造2025》提出,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强化工业基础能力等九项战略任务和重点,并明确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五项重大工程,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
《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提升制造业创新发展能力的“双创”体系更加健全,支撑融合发展的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日趋完善,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催生新的增长点。
国家和地方政府对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等大力支持,不仅为公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对公司持续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行业发展概况、前景以及行业内公司与产业融合的情况
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1、行业发展概况
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是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的重要配套产业,隶属于机械通用零部件制造行业大类。
在国家机械工业宏观发展向好的带动下,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经济总体运行较好,产品订单较为饱满,进出口也趋向转好。
根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17年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总产值达到3,895亿元,同比增长7.89%;
行业的进出口总额达到341.80亿美元,同比增长9.52%。
数据来源:
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
2018年度,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未公布机械通用零部件行业总产值和进出口总额情况,但在《2018年1—12月机械工业运行情况》中提到:
“1-11月机械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73万亿元,同比增长7.11%;
实现利润总额1.31万亿元,同比增长2.27%。
与智能制造产业相关的产品以及为整机服务的各类零配件类产品产量普遍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4.59%、液压组件增长16.07%、滚动轴承增长2.12%、阀门增长8.52%以及气动组件增长1.02%。
”
2、行业发展前景
在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持续上升、自动化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国家产业升级政策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下,自动化行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依托于下游自动化设备行业快速成长,公司所处的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公司下游自动化设备行业市场具体情况如下:
(1)全球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Reportlinker的数据,全球工业控制与工厂自动化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18年的1,600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69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9.08%。
单位:
亿美元
2018年-2024年全球工业控制和工厂自动化市场规模
Reportlinker
全球范围内工业自动化趋势将大幅提升各行业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预测,到2022年全球将销售58.35万台机器人,2019年至2022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51%。
千台
2013年-2022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售规模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
(2)国内工业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
随着我国适龄劳动力数量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造业生存压力日益加大。
“中国制造2025”国家发展战略的推进,用工业自动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行业共识,工业自动化在制造行业的应用也将迎来一个需求快速发展阶段。
公司自动化设备零部件主要客户群体为国内自动化设备厂商和终端设备使用厂商,客户主要产品为服务于各细分领域和应用场景的工业机器人等相关自动化设备。
报告期内,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稳步增长,市场规模较大,为公司业绩增长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国家统计局
(3)主要细分行业市场情况
自动化设备服务领域较广,包括3C、汽车、新能源、光伏、医疗、激光、食品和物流等行业领域。
依托于自动化设备细分领域的巨大市场空间,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市场空间和成长速度均随之呈现良好态势。
①3C行业
智能手机是3C领域中销售规模较大的电子产品。
根据wind数据,2011-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从494.50百万部增至1,292.20百万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26%。
wind
②汽车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2020年汽车年产量从1,841.89万辆增至2,522.5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
③新能源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1-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由0.8万辆增至136.7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7.04%。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新能源汽车将继续迎来高增长,预计2021年销量将达到18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与整车配套的动力电池的出货量大幅增长。
据统计,我国动力锂电池出货量从2012年的0.98Gwh增长至2020年的
80.0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3.37%。
第一电动网、GGII、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前瞻产业研究院
④光伏行业
根据wind数据,全球光伏安装量从2011年的29,959.30兆瓦增长至2019年的114,323.00兆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8.22%。
根据PVInfoLink的预测数据,全球光伏安装量2020年和2021年分别为140,000.00兆瓦和153,800.00兆瓦,保持较快增长。
wind、PVInfoLink
3、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
(1)自动化零部件需求由简单化、通用化向多样化、专业化转变
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企业转型升级需要,自动化设备逐步从应用于汽车、电子零部件、芯片等少数行业扩大至各个细分行业,简单化、通用化的自动化零部件供应难以满足客户需求。
随着自动化设备应用的广泛性,总体需求量不断扩大。
但由于各个细分行业对产品特性、工艺特点要求不同,自动化设备往往需要定制化生产,对自动化零部件的多样性和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采购到品类齐全、品质更高、价格更低的自动化零部件,对自动化设备厂商形成了一定挑战。
(2)自动化零部件供应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模块化转变
由于自动化设备涉及诸多的下游行业,对自动化设备的实际需求也各不相同,甚至同一行业客户因各自工艺的不同导致其对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也有很大差异。
因此,为满足不同企业的自动化设备需求,自动化设备厂商必须加强定制设计能力。
自动化零部件供应商从满足自动化设备厂商采购需求出发,以产品标准体系为基础,区分客户应用场景对原有非标准型号产品进行标准化、对已有标准型号零部件进行系列化和模块化开发,基于自动化零部件标准化体系构建一站式
供应,从而提升自动化设备厂商零部件的设计选型和采购效率。
(3)自动化零部件供应链管理从传统仓储功能向配送分拣功能转变
自动化零部件订单表现出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特征,这导致了商品流通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供应链管理方式发生重构,即从传统的以仓储系统为中心转变为以配送分拣系统为中心,仓储配送的处理量、处理速度、处理效率、稳定性、准确性、系统复杂度远远高于传统的仓储中心。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通常以仓储系统为中心,涉及物质资料的贮存、保管,以及从发出地到目的地的运输,流通环节较为单一。
为适应自动化行业的发展趋势,以自动化物流输送分拣系统为主的仓储配送中心成为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它不仅承担了原有的贮存、保管功能,更注重拣选、集/合单、包装、流通加工、路径分拣、信息处理等功能设置。
在产业链中,仓储配送中心上游对接制造工厂,下游对接配送终端自动化设备厂商,已成为供应链管理网络的枢纽和关键节点。
(4)工业互联网平台重塑行业发展业态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日益成为新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和深化“互联网+制造业”的重要基石。
作为工业互联网重要组成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在重塑行业发展业态。
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不断向各个工业应用场景渗透,在工业生产工艺优化、企业运营管理决策优化、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供应链纵深协同等方面都初步显现了应用价值。
依托供应链纵深协同,工业互联网平台可推动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订单、生产、库存等信息的实时交互,实现供应仓储、生产计划、物流配送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提高产业链整体协助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此外,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平台或连接协议打通上下游,可实现系统与上游供应商库存数据整合、与下游客户采购系统对接,逐步将平台供应链打造成具有采购、审批、物流、结算于一体的集成系统。
(四)行业竞争状况
1、行业内公司市场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已逐渐成为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领域较有影响力的一站式采购供应商。
自成立以来,公司持续加大对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信息与数字化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在品类、交期、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树立行业标准,积极推动行业发展。
公司与米思米均为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报告期内公司与米思米在中国市场情况如下:
项目
米思米
怡合达
营业收入
2019-2020财年,中国市场收入分别为
34.59亿元和33.04亿元
报告期内,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收入分别为5.69亿元、7.17亿元和11.47亿元
报告期内,公司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收入水平持续快速增长,逐步缩小与同行业前列企业米思米在中国市场的差距。
公司与米思米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对比由2018年度的20.73%上升到2019年度的34.72%。
公司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采购电商平台()先后入选了2018年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两化融合服务联盟共同评选的“优
秀工业电子商务平台案例”,以及2019年工信部评定的“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2、行业特点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为满足客户的差异性需求,自动化设备所需零部件采购呈现专业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
自动化设备行业在设计、选型和采购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自动化零部件设计耗时长、采购成本高、品质不可控和交期不准时等共性问题。
怡合达作为国内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通过基于应用场景的非标零部件标准化、零散订单集约化、交易形式电商化、交易两端的赋能化,从而解决上述行业共性问题。
在此过程中,逐渐向客户和供应商输出产品标准体系,共享供应链管理能力,从而改变客户设计和采购习惯,增强客户粘性,最终实现盈利,成为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
(2)行业竞争特点
与细分领域的其他零部件供应商专注于产品研发不同,由于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订单具有小批量、高频次、多样化特点,要求产品供应商提供高品质、低成本、短交期的产品,因此,对于米思米和公司等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而言,经营发展的关键因素更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运营、信息与数字化能力。
(3)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所处自动化零部件行业技术水平已较为成熟,技术发展主要集中在产品适用性、制造工艺、产品标准化及模块化等方面的创新。
其中:
在产品特性上,行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自动化零部件对各类自动化设备的适用性;
在制造工艺上,行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加工、装配工艺改进等方面的创新;
在产品标准化及模块化上,行业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对非标准型号产品标准化,以及对标准型号产品的系列化、模块化,从而不断提高自动化设备设计效率,降低采购成本,缩短交付周期。
公司深耕自动化设备行业,以产品标准设定为基础,区分客户应用场景对原有非标准型号产品标准化、已有标准型号产品系列化和模块化,持续优化产品品类。
产品技术指标和研发水平主要体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形成的产品目录手册和作品著作权,以及工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专利技术。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公司编制产品目录手册,并作为客户工程师设计选型标准参考。
在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公司从工艺、材料、性能、精度、成本等方面着手,持续深化对自动化零部件细分品类产品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各项产品研发、生产的技术特性,形成相应的专利技术等研发成果。
作为国内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公司采取自制、OEM供应和集约化采购相结合的产品供应方式。
在现有产品供应模式下,公司专注于标准设定、产品开发、供应链管理、平台化经营,持续扩张产品品类。
公司通过整合供应商资源,与供应商协同发展,建立起互利共生的供应生态体系,形成稳定高效的产品供应能力。
上述产品供应模式,公司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的持续优化、与供应商合作等多种形式,充分整合优质供应商在特定细分品类长期累计的研发和工艺优势或经验,不断提高和改善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
3、行业内的主要企业情况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公司隶属于自动化零部件细分行业,产品具有种类多、规格杂、非标化等特点。
因此,自动化零部件行业产品需求和供应均较为分散,难以实现批量生产,行业内规模效应不显著。
基于上述特点,在国内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多数企业在各自细分行业领域供应一种或几种零部件产品。
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生产厂商数量众多、平均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激烈。
此外,我国自动化零部件行业市场分化日趋明显,德国、日本等国外公司在自动化零部件高端零部件领域仍占据重要地位。
但其基于中国本土产业设计的自动化零部件供应体系,存在生产和交付周期长、匹配性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中国自动化设备厂商日益增长的需求。
自动化设备所需零部件采购呈现专业化、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自动化设备行业在设计、选型和采购过程中,往往会面临自动化零部件设计耗时长、采购成本高、品质不可控和交期不准时等共性问题。
米思米在行业中较早采用一站式供应多种零部件模式来解决上述问题,在全球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和市场规模。
在国内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行业,公司较早采用与米思米类似的一站式供应多种零部件模式进行经营,在国内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本地化服务优势。
怡
合达作为国内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商,从解决行业共性问题角度出发,基于应用场景对自动化设备零部件进行标准化设计和分类选型,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服务,从而汇集各品类零散需求实现专业化和集约化,不断降低单位产品获客成本,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和交期,从而受到更多客户青睐,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由于在产品丰富度、品牌和客户、供应链管理、本地化服务、信息和数字化等方面存在较高壁垒,国内类似公司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公司位居行业前列。
(2)行业内的主要企业情况
①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一站式供应企业
公司在自动化零部件领域主要竞争对手为米思米,旗下工业电子商务平台为“MISUMI-VONA”,为客户提供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模具零件、电子部件、工业工具、保养/维护用品等各种零件。
米思米成立于1963年,业务包括FA事业、模具零件事业和VONA事业。
FA事业依托于日本、中国、越南、葡萄牙、美国等生产基地和遍布全球的物流仓储点,为客户打造全球化准时短交期的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或服务。
②自动化设备零部件细分产品企业
作为一家FA工厂自动化零部件产品一站式供应商,公司直接竞争对手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化 零部件 行业 分析 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