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病原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887810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50.24KB
总病原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总病原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病原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鞭毛芽胞
5.双毛菌丛毛菌
6.1个,1个
7.杆形,螺形
8.适宜生长,对数
9.磷壁酸
10.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11.普通菌毛,性菌毛,黏附,接合
12.二分裂无性代时20-30
13.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退期
14.营养物质pH温度气体渗透压
15.G-发热
16.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专性厌氧菌
17.热原质毒素和侵袭性酶抗生素维生素细菌素色素
18.增菌培养基厌氧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19.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20.脂溶性色素水溶性色素
21.动力增菌肠道细菌
22.沉淀生长表面生长浑浊生长
23.芽胞
24.物理消毒灭菌法、化学消毒灭菌法
25.焚烧、烧灼、干烤、(红外线)
26.巴氏消毒法、煮沸法、压力蒸汽灭菌法、流动蒸汽消毒法、间歇蒸汽灭菌法
27.促进菌体蛋白变性或凝固、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损伤细菌的细胞膜
28.牛乳,酒类
29.265-266nm,DNA
30.蝌蚪型,微球形,细杆状
31.毒性(溶菌性)温和(溶原性)
32.形态与结构变异毒力变异耐药性的变异菌落的变异
33.H-O形态结构
34.染色体质粒噬菌体转座子
35.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
36.普遍性转导局限性转导
37.完全转导流产转导
38.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机会致病菌
39.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功能低下菌群失调
40.神经毒素肠毒素细胞毒素
41.蛋白质类毒素
42.侵袭力毒素
43.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损伤性传播经节肢动物媒介
44.致病性毒力
45.患者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
46.外毒素类毒素
47.自然被动人工主动免疫
48.革兰阴性脂多糖(LPS)
49.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50.细菌学诊断,血清学检测
51.外毒素免疫原性
52.类毒素外毒素免疫球蛋白
53.直接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54.抗原,抗体,抗毒素
55.聚合酶链
56.双份血清,4
57.标本的正确采集、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检查、代谢产物和毒素的测定、细菌抗原及核酸的检测、免疫应答产物的检测
二、单项选择题
1-5BCADD6-10CAABC11-15CDABC16-20CABDC21-25CBDDD
26-30CACDD31-35CDACC36-40BDDBC41-45ABD空A46-50ACBCD
51-55CBDAC56-60ADAAD61-65CCBBB66-70DCBCB71-75ABBED
76-80CACBC81-85EBCDD86-90EAACA91-95BCCDE96-100DBDAE
101-105ABDAD106-110BDEBA111-115BCBCB116-120EBCAE121-125ABABE
126-130DDEBE131-135BCEAC136-140BABDB141-145BDBBB146-150BCCCD
151-155BCDAE156-160CADEA161-165EDBEE
三、多项选择题
1.ABE2.ACDE3.CD4.AB5.ABDE6.ABCDE7.AE8.ABCD
9.ABDE10.ABC11.ADE12.ABCDE13.ABCD14.ABCE15.BCDE
16.ABCDE17.ABCDE18.BCDE19.ABCDE20.ABCDE21.AC22.CD
23.ABE24.ACDE25.ABCE26.AD27.BC28.ABCD29.ABCD
30.ABC31.ABCDE32.ADE33.ABCDE34.DE35.ABCE36.BE
37.ACDE38.ACE39.ABCDE40.ABE41.AD42.ABCD43.ABE
44.ABCDE45.ABCD46.ABCD47.ABCD48.ABCD49.ABCD50.ABCDE
51.ABE52.CD53.ABCE54.ABCD55.ABDE56.CE57.ACE
58.ABCDE59.ABCDE60.ABC
四、判断题
1-5√×
×
6-10×
×
11-15×
√16-20√×
21-22×
√
五、名词解释
1.L型细菌:
又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是指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后,造成细胞壁部分或完全缺失,在高渗的环境下任然可以存活。
2.异染颗粒:
是细菌胞质颗粒中的一种,其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其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故称为异染颗粒,可辅助白喉棒状杆菌的鉴定。
3.中介体:
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细菌。
中介体参与细菌的分裂和能量的产生,有类似于真核细菌纺锤丝与线粒体的作用。
4.荚膜:
是指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大于2微米,荚膜有抗吞噬作用,粘附等功能。
5.鞭毛:
为某些细菌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由蛋白质构成,有免疫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
有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6.菌毛:
在细菌菌体表面存在着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称为菌毛。
细菌菌毛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种,前者与细菌的粘附性有关;
后者传递细菌的遗传物质。
7.芽胞:
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即为芽胞。
其抵抗力强,衡量灭菌效果时,常以杀死芽胞作为判断指标。
8.周浆间隙:
是位于G_菌细胞膜与外膜脂质双层之间的一个空隙。
9.质粒:
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为不依赖于染色体而独立复制的环状闭合双链DNA分子。
10.代时:
细菌分裂数量倍增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代时。
11.培养基:
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12.热原质,又称致热原,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13.菌落:
单个细菌经一定时间(18-24h)培养后,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
14.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
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15.细菌素:
由某些细菌产生,主要能抑制或杀死近缘菌株的一类蛋白质。
16.disinfection:
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17.sterilization灭菌:
指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和芽胞。
18.无菌操作:
指防止细菌进人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19.防腐:
体外抑制或防止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防腐时微生物一般不死亡。
20.巴氏消毒法:
用较低温度杀灭液体中的病原菌或特定微生物,保持物品中所需不耐热成分不被破坏的消毒方法。
21.预防结核病的减毒活疫苗,其本质是牛型结核杆菌。
22.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DNA片段并整合到自己的基因组中,从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23.以温和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24.两个细菌接触,供体菌通过性菌毛将DNA直接转入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遗传性状的过程。
25.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以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性状。
26.正常菌群:
是指正常寄居在宿主体内,对宿主无害而有利的微生物群的总称。
27.条件致病菌:
有些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称为条件致病菌。
28.菌群失调:
当宿主、正常菌群或外界环境等因素变化打破了微生态平衡所导致的状态。
29.侵袭力:
是指致病菌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
30.内毒素:
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只有在细菌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31.外毒素:
是细菌合成并分泌(或释放)的毒性蛋白质,大多数是在细菌细胞内合成后分泌至细胞外,也有的存在于菌体内,菌细胞破坏后才释放出来。
32.带菌者:
有些人感染某些病原体后,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或症状很轻,不被感染者自己发现,称为带菌者。
33.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到达易感染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34.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
35.脓毒血症:
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36.菌血症:
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
37.类毒素:
采用0.4%甲醛液处理,去除外毒素毒性而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
38.人工主动免疫:
采用人工方法,将疫苗、类毒素等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产特异免疫力的一种防止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39.人工被动免疫:
通过注射免疫效应物质,使机体即刻获得特异性免疫的一种紧急预防和治疗微生物感染的措施。
六、问答题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有:
①维持细菌固有外形,承受胞内高浓度无机盐、氨基酸、核苷酸、糖等产生的高渗压,保护细胞的完整性。
②细胞壁上遍布微孔,与细胞膜共同参与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③其组成成分构成细胞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
④某些革兰阳性菌有表面蛋白、革兰阴性菌内毒素等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⑤与细菌染色性有一定的关系。
2.试比较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及意义。
细胞壁
革兰阳性菌
革兰阴性菌
意义
强度
较坚韧
较蔬松
因革兰阳性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破坏肽聚糖结构(如溶菌酶)或抑制其合成(青霉素)的物质,均能损伤其细胞壁而使细菌变形而裂解
厚度
厚,20-80nm
薄,10-15nm
肽聚糖层数
多,可达50层,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少,1-2层,仅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肽聚糖含量
多,占细胞干重50-80%
少,占细胞干重5-20%
磷壁酸
有
无
革兰阴性菌的外膜能阻止青霉素,溶菌酶等进人细胞,所以G菌对溶菌酶,青霉素等不敏感。
脂多糖(LPS)是革兰阴性菌的内毒素,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外膜
结构
三维空间(立体结构)
二维空间(平面结构)
青霉素作用
敏感
不敏感
糖类含量
约45%
15-20%
脂类含量
1-4%
11-22%
3.简述细菌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1)细胞壁:
是紧贴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富有弹性的结构,具有维持细菌固有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
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
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外膜、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
(2)细胞膜:
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
(3)细胞质:
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物。
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
细胞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4)核质:
由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
4.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
各有何主要生物学意义?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鞕毛、菌毛和芽胞。
(1)荚膜是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是重要的毒力因子。
具有贮存水分,抗干燥作用;
具有抗吞噬、抗杀伤作用;
具有黏附作用,可使细菌彼此粘连,或黏附于组织细胞表面形成生物膜,从而引起感染。
荚膜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2)鞭毛: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有利于细菌的移行和侵袭。
鞭毛蛋白具有抗原性,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3)菌毛:
根据其功能不同,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两类。
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是细菌的致病因素之一,性菌毛可传递遗传物质。
(4)芽胞:
是细菌的休眠状态,对热.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都有很强的抵抗力。
因此,临床以杀死芽胞作为衡量灭菌效果的指标。
芽胞的大小、形状、位置因菌种而异,以此可作为细菌的鉴定。
5.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1)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①涂片、干燥、固定。
②染色:
初染:
结晶紫,时间1min,水洗
媒染:
卢戈氏碘液染色,时间1min,水洗
脱色:
95%乙醇,时间0.5min,水洗
复染:
复红,时间0.5min,水洗。
(2)结果:
革兰阳性菌呈紫色,革兰阴性菌呈红色。
(3)意义:
经革兰染色可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有助于鉴定细菌,用来指导临床选择药物,有助于研究和了解细菌的致病性等。
.
6.芽胞体对外界环境、物理化学消毒剂抵抗力强的原因是什么?
芽胞体抵抗力强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芽胞含水量低,蛋白质不易受热变性;
(2)芽胞具有多层致密结构,理化因素不易透入;
(3)芽胞核心及皮质中含吡啶二羧酸(DPA),DPA可与钙离子结合生成盐,能提高芽胞中酶对热的稳定性,使芽胞获得耐热性,芽胞发芽时,DPA从芽胞中渗出,其耐热性随之丧失。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不直接引起疾病。
7.试述细胞质内核质、核糖体、质粒及胞质颗粒的结构及功能。
名称
构成
功能
核质(又称拟核)
由裸露的双链DNA盘绕成松散的网状结构与RNA构成,无组蛋白包绕
它相当于细胞核的功能,决定细菌的生物学性状和遗传特征
核糖体(或称核蛋白体)
由RNA和蛋白质构成
①为细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②为链霉素和红霉素等抗菌作用的靶点
质粒
由闭合环状双链DNA构成
可自我复制,是核质以外的遗传物质,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地用作载体
胞质颗粒
为细菌贮存营养物质的多糖、脂类及多磷酸盐等
白喉棒状杆菌、鼠疫耶尔森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所特有的胞质颗粒经亚甲蓝染色呈紫色,此着色特点用于鉴别诊断
8.试述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营养物质、温度、酸碱度、气体、渗透压等环境因素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1)营养物质:
可以给细菌提供生存必备的原料和能量。
细菌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
水、碳源、氮源、无机离子和生长因子。
(2)酸碱度:
不同细菌的最适pH值各不相同。
多数病原菌为7.2-7.6。
(3)温度:
不同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也不尽相同。
可据此将细菌分为嗜热菌、嗜冷菌和嗜温菌。
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多为37度。
(4)气体:
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将细菌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专性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
(5)渗透压:
渗透压是维持细菌正常生长繁殖必要外部环境,高渗或低渗的渗透压环境都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
9.简述细菌的繁殖方式及速度,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分哪几期?
答:
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
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20~30min分裂一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0h才能分裂一次,故结核患者的标本培养需时较长。
细菌的生长曲线:
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
(1)迟缓期:
是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
(2)对数期:
此期细菌以几何级数增长,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增长极快。
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为敏感。
(3)稳定期:
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积聚,pH下降使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细菌死亡数则逐渐上升,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
(4)衰亡期:
细菌繁殖逐渐减慢,死亡逐渐增多,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10.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有哪些?
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
(1)热原质:
在制备生物制品和注射用水等制剂中,必须使用无热原质水。
(2)毒素与酶:
细菌可产生内毒素与外毒素及侵袭性酶,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
(3)色素:
有些细菌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具有一定的意义。
(4)抗生素:
有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为抗生素。
(5)细菌素:
是由某些细菌产生的一种仅作用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生素类物质。
(6)维生素:
某些细菌产生可供人体需要。
11.什么是培养基?
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有哪些类型?
培养基:
根据功能将培养基分为:
增菌培养基、厌氧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基础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根据状态分为:
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12.根据物理性状可将细菌培养基分为哪几种?
怎样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培养基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三种。
分别观察下列生长现象:
(1)固体培养基:
细菌以分离培养生成菌落。
根据菌落特点,可分为三型:
①光滑型菌落(S型菌落);
②粗糙型菌落(R型菌落);
③粘液型菌落(M型菌落)。
(2)半固体培养基:
多用来检查细菌的动力和保存菌种。
(3)液体培养基:
细菌生长呈三种状态。
①混浊生长②沉淀生长③表面生长。
13.简述高压蒸气灭菌法的原理和用途。
高压蒸气灭菌法是一种最常用、最有效的灭菌方法,是在密闭的蒸气容器中进行。
随着压力升高,蒸气的温度也相应升高,在103.4kpa蒸气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一般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用品等。
14.简述紫外线杀菌的波长、作用机制、特点和注意事项。
紫外线杀菌波长范围为200~300nm,其中265~266nm波长作用最强,易被细菌DNA吸收。
紫外线的杀菌机制主要是损伤细菌DNA构型,使一条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而形成二聚体,从而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死亡。
紫外线的穿透力较弱,不能透过玻璃或纸张等,因此只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
杀菌波长的紫外线对人体的皮肤和眼睛有损伤作用,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15.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与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与灭菌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生理状态与数量
(2).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及作用时间
(3).环境因素:
温度、酸碱度、有机物浓度都会影响消毒剂消毒灭菌的效果。
16.细菌常见的变异现象有哪些类型?
试举例说明。
(1)形态与结构变异:
细菌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抗体、补体和溶菌酶等因素影响下,细胞壁合成受阻,失去细胞壁变成L型细菌。
(2)毒力变异:
白喉棒状杆菌感染β-棒状杆菌噬菌体后变成溶原性细菌,获得产生白喉毒素的能力,由无毒株变成有毒株。
(3)耐药性的变异:
细菌对某种抗菌药物由敏感变成耐药的变异,成为耐药菌株。
(4)菌落的变异:
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称为S-R变异。
17.导致细菌产生耐药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1)转导
(2)接合(3)基因突变(4)转化。
18.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实际意义有哪些?
(1)细菌形态结构的变异与细菌学诊断
(2)细菌的耐药变异与控制(3)细菌毒力变异与疾病控制(4)流行病学分析方面的应用(5)检测致癌物质方面的应用(6)基因工程方面的应用
19.简述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
答:
构成细菌毒力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侵袭力、毒素等。
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宿
主皮肤、黏膜等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和繁殖扩散的能力。
包括黏附素、荚
膜、侵袭性酶类、侵袭素、细菌生物被膜;
毒素有外毒素和内毒素两种,外毒素由革兰
氏阳性菌及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合成并分泌或释放的毒性蛋白质,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
细胞壁的脂多糖组分。
20.简述菌群失调症及其发生机制。
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导致宿主某部位寄居细菌的种群发生改变或各种群的数量比例发生大幅度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称为菌群失调。
可以表现为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
发生机制:
这是因为长期或大量应用抗生素后,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而原处于数量劣势的菌群或外来耐药菌趁机大量繁殖而导致感染。
21.列表比较细菌内毒素与外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外毒素内毒素
来源革兰阳性菌,部分革兰阴性菌革兰阴性菌
存在少数由菌裂解释放细胞壁内
化学成分蛋白质脂多糖
热稳定性不稳定(60~80OC30分被破坏)稳定(160OC2~4小时被破坏)
毒性作用强,有组织选择性,产生特殊临床表现弱,无组织选择性,各菌毒性作用大致
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增多、DIC等
抗原性强,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其抗体中和作用弱,
抗体中和作用强,不能制成类毒素
可以制成类毒素
22.何谓正常菌群?
其转化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有哪些?
条件有:
1、正常菌群的寄居部位发生改变,如肠道大肠埃希菌进入泌尿道、手术时经切口进入腹腔、血流,也可引起疾病;
2、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如应用大量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年老体弱、AIDS病人等,很容易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
3、菌群失调,如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抑制了敏感菌的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