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885280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96.15KB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Word下载.docx
《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八讲货币供给与货币市场均衡中级宏观经济学北大卢锋Word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monetarybase)指现金加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储备:
Mb=CU+RE。
M=(c+1)Mb/(c+r)。
M与Mb倍数关系(即(c+1)/(c+r))称为货币乘数(monetarybasemultiplier:
mm)。
——c、r都不一定是常数,而是由宏观经济基本面因素以及体制因素内生的。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表8-1、美联储资产负债表(1996/12/31、亿美元)
资产
负债
黄金储备
110
联邦储备钞票
4265
外汇储备
193
金融机构存款
245
对金融机构贷款
1
美国财政部存款
77
美国财政部债券
4288
其它负债
133
特别提款权(SDR)
100
总负债
4720
其它资产
117
净值(实收资本与赢利)
91
总资产
4811
总负债加净值
表8-2、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2000、亿元)
1、国外资产
15189
1、发行货币
15938
-外汇储备
14815
2、金融机构缴纳准备金
16019
-黄金
12
-存款银行准备金
15392
2、对政府债权
1583
3、非金融机构存款
4534
3、对存款货币银行债权
13519
4、政府存款
3100
4、对非货币金融机构债权
8600
5、自有资金(NW)
367
5、对非金融机构债权
——总负债
39958
——总资产
39001
——其它(净)
-957
第二节、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数量的方式
公开市场操作之一:
买卖债券
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时,基础货币投放量上升,反之则下降。
当然,实际操作不是直接用发行货币购买债券。
公开市场操作之二:
买卖外汇
中央银行通过增加基础货币的负债方式来增加持有以外币或以外币标价的资产(如美元、日元标价的存款、债券——不是上面债券市场公开操作对象即本国政府的债券),构成所谓外汇市场公开操作。
这里的外币指的是自由可兑换的外币,因而可以在国际支付中提供流动性,成为外汇储备,不可兑换的外币一般不具备这一功能。
我国1996年实现了人民币经常帐户可兑换,通过结汇售(付)汇对经常帐户交易进行管理。
中央银行储备资产变动与基础货币供给量关系。
我国近年基础货币变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外汇储备变动影响。
表8-2、我国货币当局近年外汇资产和发行货币量变动(亿元)
年份
外汇资产变动
(1)
新增货币发行
(2)
比率
(1)/
(2)%
1995
2284
691
330.5
1996
2819
888
317.5
1997
3319
1546
214.6
1998
439
1083
45.5
1999
974
3306
29.5
2000
754
852
88.5
外汇市场操作作为调节基础货币量的货币政策手段所受到的限制。
因为外汇资产增加减少,受到国际收支、汇率目标等其它因素制约,因而不能完全依据货币量控制目标加以利用。
贴现窗口操作
中央银行向私营部门提供贷款会影响基础货币供给,这一融资渠道称为“贴现窗口(thediscountwindow)”,与这一贷款相联系的利率称为“贴现率(thediscountrate)”,除了利率约束以外,中央银行还可能对贷款对象实施数量限制。
表8-3、我国货币当局贴现贷款分项余额(1994-2000、亿元、%)
存款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非金额机构
总额
总额变动率
1994
10451
270
728
11449
11510
182
680
12372
8.06
14518
118
686
15322
23.8
14378
2072
171
16981
10.8
13058
2963
104
16125
-5.0
15734
3833
102
19669
22.0.
22229
13.0
再贷款表示货币当局债权或资产上升,如果资产负债表右边其它负债没有变动的话,则应相应伴随着货币发行量的上升,因而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相反,如果贴现窗口贷款下降,则表现为基础货币供给下降。
存款储备率(depositreserveratio)
银行出于法律要求和自身流动性要求,把部分存款作为储备保留,包括两部分:
一是法定部分准备金比率(rrd:
requiredreserveratio)所要求部分,另一部分是自动保留部分,储备存款虽然一般利率较低,但是能够提高支付意外存款客户资金需求的流动性。
存款储备率对货币供给作用有两方面。
第一,影响基础货币供给。
其它条件相同时,储备率提高会增加中央银行对银行负债,因而会增加基础货币;
反之也然。
储备率与基础货币供给成正向关系。
第二,在给定基础货币投放量前提下影响货币乘数大小,从而影响最终货币供给量。
储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亦然,因而储备率与货币供给成反向关系。
这从货币乘数公式M=(c+1)Mb/(c+r)中可见。
当r上升时,乘数[(c+1)/(c+r)]下降。
从极端情况看,如果储备率上升到1,则乘数为1。
一般认为,两方面作用结果的净影响是负向关系。
银行如何决定是否保留超额储备?
银行面临成本收益比较。
用公式表示:
rd=f(rrd,i,id,if)
+-++
实际储备占存款比率与官方储备率要求正向关系、与贷款市场利率成反向关系、与中央银行贴现率和银行间拆借利率成正向关系。
因而,可以通过调节法定储备率对货币供给加以调节。
第三节、基础货币供给决定因素与政府预算约束关系
基础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从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看,基础货币供给变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决定。
Mh–Mh-1=(Dgc–Dgc-1)+E(B*c–B*c-1)+(Lc–Lc-1)
(1)
由于中央银行国际储备等于经常帐户与资本帐户平衡的净结果,以TB、NFP、KC分别表示贸易余额、净收益转移和资本帐户余额,则
(1)可表示为
(2):
Mh–Mh-1=(Dgc–Dgc-1)+E(TB)+E(NF)+E(KA)+(Lc–Lc-1)
(2)
公式
(2)强调了国际收支不同部分平衡情况,会影响到中央银行的国际资产储备数量,因而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
公式
(1)和
(2)是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资产方面观察结果;
从负债角度也可以看出基础货币供给的决定机制。
很容易看出,基础货币供给从负债方面看,主要与三方面因素有关:
一是通货发行量、二是金融机构的储备、三是政府的存款或中央银行的其它负债。
政府赤字融资的实现方式或约束条件
政府债券购买持有者可分为四类。
(1)外国人——包括个人或外国公共部门;
(2)本国居民;
(3)本国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
(4)本国中央银行。
本国中央银行通常是政府债券的重要持有者,中央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称为财政赤字的货币化(themonetizationofthebudgetdeficits)。
财政赤字货币化的重要意义,可以从一个简单观察得到。
中央银行和发行债券的财政部都是政府的机构,因而上述关系仅仅表示政府一个机构(中央银行)对另一个机构(财政部)的债权。
因而从直接含义上看,这一债务债权关系天然具有软约束性质。
换言之,它意味着政府有可能利用增加印刷钞票方式来购买商品和劳务。
政府财政收支约束条件的名义量表达为:
Dg–Dg-1=P(G+Ig–T)+iDg-1(3)
左边是政府债务改变量,右边是政府支出大于收入,因而需要发行债券以填补收支缺口的数量。
政府债券可以由不同主体持有。
中央银行对政府债权变动等于政府债券上升减去公众债券持有量:
Dgc–Dgc-1=(Dg–Dg-1)-(Dgp–Dgp-1)(4)
Mh–Mh-1=(Dg–Dg-1)-(Dgp–Dgp-1)+E(B*c–B*c-1)+(Lc–Lc-1)
Dg–Dg-1=Mh–Mh-1+Dgp–Dgp-1-E(B*c–B*c-1)-(Lc–Lc-1)(5)
公式(5)陈述了一个重要关系。
政府债务上升可以有四个渠道来融资:
(1)通过增发基础货币。
(2)增加国内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这需要在市场交易原则下通过自愿买卖过程来实现。
(3)减少国际资产储备。
(4)减少对银行或其它金融机构债权。
总之,政府可以通过借钱、减少国内债权和持有国际储备、印刷货币来对债务融资。
然而“有可能印钞融资”和“软约束”是否具有无限性?
当然,回答是否定的。
第四节、货币市场的均衡
上一讲说明真实货币需求由利率和收入决定,本讲说明货币供给由中央银行可以控制的基础货币以及货币乘数决定。
均衡条件下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Md=Pf(i,Y)=φMh=Ms(6)
公式表达的是真实货币余额需求,所以价格引入货币需求函数的方式,表明二者成比例变动:
价格变动一定比例,货币需求变动相同比例,从而保持真实货币需求不变。
现在看货币市场均衡方式,并讨论货币供给变动带来的比较静态影响。
可以分别从部分均衡和超出货币市场的范围去讨论。
首先从部分均衡角度看,假定货币供给、价格、收入等变量都是外生给定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利率(货币需求曲线表明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关系),于是利率成为调节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因素。
图8-1、货币市场的部分均衡条件
假如采取一般均衡的视角去理解货币供求关系均衡问题,也就是考虑货币供给变动除了导致利率和货币需求变动,而且还可能改变价格、收入等变量的均衡水平,则要涉及后面章节将要讨论的内容。
这里仅做简单提示。
用横轴表示货币量、纵轴表示一般价格水平的分析框架讨论货币供应量改变后超出货币市场均衡的效果。
由于价格与货币需求存在比例变动关系,所以货币需求线表现为从原点向右上方上扬的直线;
货币供给则独立于价格水平,因而是垂直的线。
货币供应量变动可能带来四种不同改变效果。
第一,货币供应量上升导致价格上升和货币需求上升。
在图8-2中,当货币供给从Mso改变为Ms1时,均衡状态改变为A点变为B,价格水平上升、货币需求随之成比例上升,但是收入和就业水平没有改变。
后面将要说明,从开放经济角度分析,这对应于小的开放经济、没有资本流动、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情况,这时经济总是处于古典学派所假设的状态。
图8-2、货币供给改变价格:
比较静态分析情形之一
第二种情况是货币供给上升降低了利率。
由于货币流通速度与利率成正比(第7讲:
V=(2iQ/b)1/2),所以利率降低会使流通速度降低。
依据货币数量论,表达货币对价格关系曲线的斜率无非是(P=VM/Q),所以V下降会导致货币曲线斜率下降。
结果如图8-3所表示,V下降伴随的货币需求曲线斜率下降导致货币需求线向右下方摆动,结果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价格没有变动、货币需求上升、利率下降。
从开放经济角度分析,这对应于小国开放经济、实行资本控制和固定汇率情况。
图8-3、货币供给改变价格:
比较静态分析情形之二、之三
第三种情况是货币供给上升导致收入上升,表达货币对价格关系曲线的斜率(P=VM/Q)的分母增大而货币曲线斜率下降。
结果同样如图8-3所表示,货币需求曲线斜率下降导致货币需求线向右下方摆动。
在新的均衡状态下,价格没有变动、货币需求上升、收入上升(注意:
同一图形中的货币需求线下摆由V下降造成,而V下降又分别由分子利率下降和分母收入上升这两方面不同因素造成)。
这对应于名义工资粘性的情况。
第四种情况极为特殊:
货币供给上升导致内生的货币供给下降,结果回复到初始均衡状态。
图8-4表示这一情形。
这对应于资本高度流动、实行固定汇率制的小国开放经济。
图8-4、货币供给改变价格:
比较静态分析情形之四
第一种情形与古典学派的理论假设相对应,具有某种参照系(thebenchmarkcase)意义。
从货币数量论表达的关系看,如果V是稳定不变的常数,如果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即Y不能扩大,货币供给上升会直接转换为价格水平上升。
我们知道,这一理论假说与经济运行的长期状态比较符合。
检验这一假说的一个方法,是比较不同国家较长历史时期平均货币增长速度与通货膨胀水平的关系。
图8-5、货币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国别比较数据(1960-95)
说明:
回归方程:
P=—3.1+1.0M
(-7.2)(52.9)
R2=0.97;
P为通货膨胀率,M为货币增长率;
总共80个样本。
图8-6、通货膨胀低于10%国家的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1960-95)
图8-7、通货膨胀高于10%国家的通货膨胀与货币增长(1960-9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八 货币 供给 货币市场 均衡 中级 宏观经济学 北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