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83080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9.67KB
人教版高二语文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二语文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二语文知识点及练习题word文档Word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家们在追忆中寻找慰藉,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乡思乡情。
大陆故土的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地方习俗,家乡风情,都被描绘得意趣盎然,形神皆备。
琦君是一个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传统型作家,她周身涌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血液,她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也完全是中国式的。
远离故土家园的生活境遇,使她对故乡故土产生深厚的眷恋和怀念。
她的一首《虞美人》词写道:
“锦书万里凭谁寄?
过尽飞鸿矣。
柔肠已断泪难收,总为相思不上楼。
梦中应识归来路,梦也了无据。
十年往事已模糊,转悔今朝兮薄不如无。
”充分表达了乡国之思。
她的这种情感也完整地体现在散文创作中。
她以一支生花妙笔倾注满腔热情地写故乡风情,追忆当年在大陆的逝水年华,寻找那失落的“根”,呈现出丰厚的文化乡愁。
这篇文章深具这一特点。
作者重写自己的思乡怀人之情,安排得异常巧妙。
她不是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马区夫人的话、冰心的散文、白居易和杜甫的诗自然引出。
这样既增强了作者抒情的真实感,也增加了文章内涵的丰富性。
而实质上,思乡怀人才是文章的主题。
其逻辑是这样展开的:
人是要流泪的,流的原因乃是人的经历所致。
而如果没有变故那是不会有眼泪的。
而变故会使眼泪变得更加真切和纯洁。
2.这篇文章在抒情上的特色。
从文学艺术的领域中寻求抒情的契机,情抒发得真实雅致,有合理的发展过程。
如写马区夫人的话、谢冰心的散文、白居易的诗、杜甫的诗等等都通过少女的观察写出来的,而少女的天真乃是最为令人感怀和令人联想万端的。
其中既有真情,也有激情,还富有深情。
接着下文说:
“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如今海峡两岸政策开放。
在返乡探亲热潮中,能得骨肉团聚,相拥而哭,任老泪横流,一抒数十年阔别的郁结,已算万幸。
恐怕更伤心的是家园荒芜,庐墓难寻,乡邻们一个个尘满面,鬓如霜。
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则是通过一个成人的口吻叙述了饱经风霜之后对家国之恋、亲人之恋的种种复杂感情,成熟深切。
3.作者小中见大的抒情方法。
琦君散文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
她写在台湾的所经所历,写在海外的所见所闻,也写记忆中的故土风情,她写亲情,爱情,也写真挚的友情,情愫纤细浓重。
她以一颗纯真、博大的爱心热烈地拥抱人生,在对生活的细心感受中体味和领悟生活的真谛,营造出一个色彩柔和、气氛温馨的真善美的艺术世界。
琦君的散文没有大起大落、激烈复杂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大悲大喜的感情纠葛,她以一颗温存的心细细地体味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
从中闪烁着哲理的火花。
即使是过去曾经历过的痛苦和烦恼,她也能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
她将自己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完整地融进了创作之中。
(见方忠编著《台港散文40家》)
琦君绝少采取直抒胸臆的粗糙手法,她笔致细腻柔婉,善于精心筛选出典型的生活细节。
她擅长捕捉人物心理活动的微妙之处,尤能抓住见出人性深度的心理活动。
是故,琦君尽管说不上是气魄宏大的散文家,但她却是一位拥有深邃爱心,在一个不大的题材领域里挖了一口深井的卓异不凡的艺术家。
(见伊始《琦君散文代序》)
可以说,这些评述都是极切合琦君散文的特点的。
在这篇文章里,一句话、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滴眼泪都引起了作者的遐思,浮想联翩。
这正是艺术散文的一种最重要的方法。
阅读时要仔细体会。
4.作者巧妙引用古诗文,增加表达效果的技巧。
琦君是台湾当代散文家中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
她的散文每多承袭传统技法,引用或化用古诗文句,无论是描述旧景情怀,或是描写现实景物,都表现出纯熟的文字技巧。
这与她从小受严师教育学习古文,大学时又重修古典诗词,打下了扎实的写作根基有关。
台湾散文评论家郑明认为琦君“学习古文诗词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道出琦君吸取古典文学美感经验的特点。
【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牡蛎mǔ郁结yù
自诩xǔ田园荒芜wú
B虔诚qiá
n颔首hé
砧板zhēn罪孽深重niè
C祈祷dǎo分泌mì
琦君qí
冥顽不灵mí
ng
D笨拙zhu6鞭笞chī耶稣sū芸芸众生yú
n
2.下列各组同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疲惫禀告庐墓郁结颠来倒去
B上溯别致罪蘖意蕴奥尔柯玛
C睿智祈祷端祥阑珊芸芸众生
D真挚优患温厚慈悲田园荒芜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国女排教练陈忠和虽因当年让球事件而备受争议,事实证明他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平是毋庸_____________的。
②对一个事物,我们不应该孤立地去看它,而应该探人了解这一事物与别的事物之间的_____________联系。
③运用市场机制,我们__________指望行政机关的仁慈,仅出于自身商业利益的考虑,劳务公司也会积极地为外来民工追讨工资
A质疑互相不妨B质疑相互不妨
C置疑相互不必D置疑互相不必
4.下列名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提高质量对任何一种产品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品的质量与广大群众的利益休戚相关。
B在这次会上,他们摆出了大量事实,证明了对方那些所谓“意见”无稽之谈。
C文章生动细腻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神态和动作。
倾注了强烈的爱憎感情,读来楚楚动人。
D这个装修公司的施工队确实不一般,无论什么样的房屋,经他们一装修,都能蓬荜生辉。
5.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外国经典诗歌不容易翻译得好,他要求翻译人员具有很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
B有人认为,近两年来的高考话题作文试题仍是沿袭了以往的给材料作文形式,其实仔细研读,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
C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地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内部矛盾以及自然和社会种种外因所决定的。
D今年我省高等院校招收的自费生,是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最多的一年。
二、填空、简答题
6.琦君,生于1917年。
________现、当代女作家,原名_________,浙江温州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泪珠与珍珠》选自《______________》。
7.莫自使泪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天地总无情。
(杜甫《新安吏》)
8.把下面的句子组合成语句连贯的一段话。
(只填序号〕
①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
②坐在深山岩石上。
③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④是一尊流泪的观音。
⑤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为芸芸众生而流。
⑥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
⑦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结合下面这首小诗,说说你对“泪珠”与“珍珠”之间关系的领悟和思考。
珠贝
不要求一线非分的阳光,
不希冀一滴额外的雨露;
没有说一句浮华的话语,
悄悄在水下孕育着珍珠。
三、阅读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①不知愁的少女,最喜欢的总是写泪与愁的诗。
有一次看到白居易新乐府中的诗句“莫染红丝线,……知君销不得。
”大家都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
老师说:
“白居易固然比喻得很巧妙,却不及杜甫有四句诗,既写实,却更深刻沉痛,境界尤高,那就是: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
②老师又问我们:
“眼泪是滚滚而下的,怎么会横流呢?
”我抢先回答:
“因为老人的脸上满布皱纹,所以泪水就沿着皱纹横流起来……”大家听了都笑,他也颔首微笑说:
“你懂得就好。
但多少人能体会老泪横流的悲伤呢?
③人生必于忧患备尝之余,才能体会杜老“眼枯见骨”的哀痛。
……那才要叹“未老莫还乡,还多须断肠”。
这也就是探亲文学中为何有那么多眼泪吧。
④记得儿子幼年时,我常常为他的冥顽不灵气得掉眼泪,儿子还奇怪地问:
“妈妈,你为什么哭呀?
”他爸爸说:
“妈妈不是哭,是一粒沙子掉进她眼睛里,一定要用泪水把沙子冲出来。
”孩子傻愣愣地模模我满是泪痕的脸,他哪里知道,他就是那一粒沙子呢?
⑤想想自己幼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⑥沙子进入眼睛,非要泪水才能把它冲洗出来,难怪奥尔珂雄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了。
⑦记得有两句诗说:
“玫瑰花瓣上颤抖的露珠,是天使的眼泪吗?
”想象得真美。
然而我还是最爱阿拉伯诗人所编的故事:
”其实是牡蛎为了努力排除体内的沙子,分泌液体,将沙子包围起来,反而形成一粒圆润的珍珠。
可见生命在奋斗过程中,是多么艰苦!
这一粒珍珠,又未始不是牡蛎的泪珠呢?
⑧最近听一位画家介绍岭南画派的一张名画,是一尊流泪的观音,生在深山岩石上。
他解说因慈悲的观音,愿为世人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
⑨眼泪不为一己的悲痛而是芸芸众生而流,佛的慈悲真不能不令人流下感激的泪。
⑩……这也就是奥尔珂德说的“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原因吧!
(摘自《泪珠与珍珠》,有删节)
10.第一段中“我”对“老泪横流”的理解准确吗?
为什么?
11.第③段中说:
“探亲文学中”“有那么多的泪水”,这反映出人们怎样的感情?
作者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第一问不超过35个字;
第二问摘录原句作答)
12.通观④~⑥段,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写“泪水”的?
{不超过25个字)
13.简要分析文章中所描摹的几种不同的“眼泪”的深刻含义,并概括其共同的意蕴。
(1)母亲的眼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牡蛎的眼泪:
(3)观音的眼泪:
作者笔下的泪水共同的意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下列对本文所作的评点,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体味忧患与苦痛的价值,探询亲情与人生的真谛。
B七十老妪仍具少女情怀,足见泪珠可以使人永葆青春。
C珍珠是牡蛎的泪珠——动人的联想,升华了文章的情思。
D宕开一笔写观音流泪、耶稣滴血,旨在增添文章的神秘感。
E珍珠贵重亦有价,纯洁真挚的泪珠凝聚的情义却无价。
【篇二】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率: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全都,一概)
2、以:
不赂者以赂者丧(因为)
3、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因为)
4、固:
固不在战矣(当然)
5、举:
举以予人(拿)
6、然则: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既然如此,那么)
7、判: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确定,断定)
8、固: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本来)
9、得:
此言得之(对)
10、迁:
终继五国迁灭(改变)
11、与: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结交)
12、既: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已经)
13、以、为、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用,作为,招致)
14、再:
后秦击赵者再(两次)
15、洎、以:
洎牧以谗诛(及,等到;
因为)
16、诚:
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实在)
17、向使: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如)
18、数、理: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天数,命运)
19、为、为: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治理,被)
20、苟、从: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如果,跟随)
二、通假字
1、暴霜露(通曝)
2、暴秦之欲无厌(通餍,满足)
3、当与秦相较(通倘,如果)
三、一词多义
1、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是)
②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不对)
③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没)
④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不能)
2、或:
①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有人)
②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③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人)
④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或许)
3、得:
①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得到)
②此得之(正确)
③诚不得已(办法)
④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必须,应该)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指对方)
②狼不敢前,眈眈相向(指对方)
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国)
5、势:
①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气势)
②其势弱于秦(形势)
③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态势)
四、词类活用
1、事:
以地事秦(名作动,侍奉)
2、义:
义不赂秦(名作动,行正义)
3、事、礼: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名作动,侍奉;
礼遇)
4、日、月:
日削月割(名作状,一天天地;
一月月地)
5、却:
李牧连却之(动词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
①古义:
他实际上。
②今义:
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祖父:
祖辈父辈。
爷爷。
3、至于:
以致,以至于。
表示另提一事。
4、智力:
智谋,力量。
指人理解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5、可以:
可以凭借。
表示可能、能够或许可。
6、故事:
旧事,前例。
用来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
六、句式
1、举(之)以予人(省略句)
2、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
3、赵尝五战于秦(介宾结构后置)
4、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被动句)
七、难句翻译
1、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译:
六国彼此都灭亡,全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
2、不赂者以赂者丧。
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
3、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送给他越多,侵犯他们就越厉害。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以致六国终于灭亡,从道理上说本来应该这样。
5、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等到燕太子丹用荆卿作为计策,才招致祸患。
6、洎牧以谗诛。
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
7、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
8、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但被秦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
9、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理国家的人不要被别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呀!
练习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革灭殆尽(dà
i)暴霜露(bà
o)
B.思厥先祖父(jué
)胜负之数(shù
)
C.弊在赂秦(lù
)为国者(wè
i)
D.不得下咽(yà
n)洎牧以谗诛(zì
提示:
A项中“暴”读“pù
”;
C项中“为”读“wé
i”;
D项中“洎”读“jì
”。
答案:
B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六国互丧互:
交互。
盖失强援盖:
因为。
B.思厥先祖父先:
对已去世尊长的敬称。
暴秦之欲无厌厌:
讨厌。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
分出,分清。
终继五国迁灭迁:
改变。
D.后秦击赵者再再:
两次。
苟以天下之大苟:
如果。
B项中“厌”应为“满足”。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组是()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然后得一夕安寝⑥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②⑦联网B.③④⑤
C.①⑤⑦D.④⑥⑧
②“祖父”古义为“祖辈父辈”;
③“至于”古义为“到了……地步”;
④“智力”古义为“智慧与力量”;
⑥“其实”古义为“那实际上”;
⑧“故事”古义为“旧事,先例”。
C
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不能容于远近D.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B项为名词作状语,A、C、D三项为形容词作名词。
5.选出加点词的意义及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③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④城之破也,妇孺不存
⑤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A.①②B.②⑤
C.③④D.①⑤
①被打破,被攻克;
②攻克;
③解除,破解;
④被攻占,被攻克;
⑤攻克,攻破。
6.下列句中“于”的用法与“其势弱于秦”中“于”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齐人勿附于秦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C.吾祖死于是D.师不必贤于弟子
A项中“于”为“和”的意思,B项中“至于”为一固定短语,C项中“于”是“在”的意思,D项中“于”与例句中“于”皆是“比”的意思。
D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2题。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诸侯之所亡(灭亡)⑥以有尺寸之地(才,从而)
A.①③⑤B.①②⑤
C.③④⑤D.②④⑥
①句中“道”为“原因,途径”的意思;
③句中“固”为“本来”的意思;
⑤句中“亡”为“丢失,失去”的意思。
A
8.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赂秦而力亏而秦兵又至矣
B.破灭之道也暴秦之欲无厌
C.不赂者以赂者丧秦以攻取之外
D.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则秦之所大欲
A项,表顺承/转折;
C项,因为/用;
D项,表列举/那么。
9.第二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①比喻论证②对比论证③类比论证④引用论证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第二段大量使用对比的论证方式。
秦之得、诸侯之失,子孙之不甚惜、祖父之艰难,秦之欲无厌、诸侯之地有限皆是对比论证。
最后引用古人之言,自然是引证之法了。
10.翻译下列句子。
(1)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2)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参考答案:
(1)所以,不用作战,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已经确定了。
(2)(六国)以至于灭亡,是理所当然。
11.“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个论断是以怎样的方式提出的?
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作者写此文的本意?
第一问:
文章开宗明义,起笔即提出了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
在阐述这一论点过程中,先用双重否定摒除了战争中强调客观因素(“兵不利,战不善”)的浅陋之见,既而又自为设问,针对“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的论调进行了有力的驳解:
“不赂者以赂者丧。
”从而使这一论断更加鲜明突出。
第二问: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和“苟以天下之大……在六国下矣”。
12.作者在第二段中已把赂秦之害阐述清楚,为什么又引用一句古人之言作结?
作者在第二段充分论述赂秦之害的基础上,巧妙引用战国时苏代(苏秦之弟)劝阻魏王时的一段话,比喻精当,一语击中了秦欲难填的要害,形象地说明了赂秦必致灭亡的道理,从而有力地支持了本文论点,在结构上也有收束之意。
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8题。
六国论
苏辙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
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
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
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
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
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
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
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
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
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高二 语文 知识点 练习题 word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