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二位数乘二位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883078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1.83KB
三年级数学二位数乘二位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三年级数学二位数乘二位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数学二位数乘二位数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人教版中,把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从100内的加减法就开始学习估算,加强了估算的教学,具有较强的课程超前意识。
3.本单元编排特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1)加强了"
算用结合"
的教学
本单元的最大特点就是感性抽取出理性、理性运用于情景。
A.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
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
B.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如棋盘上一共有多少个交叉点等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2)加强"
估算与算法多样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教材很有超前预见性,从100内的加减法就开始学习估算。
同时估算也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
加强估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
的改革理念。
本单元的重点: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本单元的难点:
难点一,进位问题;
难点二,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时划分(共8课时):
第一课时:
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2、3题.........[P58、60]
第二课时:
例2、做一做、练习十四第7、8、9题[P59、61、62]
第三课时:
练习十四第4、5、6、10、11、12题.........[P60、61、62]
第四课时:
例1、做一做......[P63]
第五课时:
练习十五第1--4题[P64]
第六课时:
例2、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2题[P65、66]
第七课时:
练习十六第3--8题[P66、67]
第八课时:
整理和复习、练习十七第1--4题...............[P68、69]
五、教学建议:
1.让学生通过"
用"
整理出"
算"
教材为学生学习计算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
例如,口算内容中邮递员送信、送报纸的情景、笔算内容中妈妈买书的情景......教学时,我们要充分"
这些感性素材,或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不唐突。
进而解决所提出的实际问题,探讨出切实可行的计算方法,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为什么要计算,为什么要这样"
?
2.让学生主动"
探"
法"
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乘法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具体问题情境,同时也设计了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学习情境。
旨在,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计算方法,探索新的计算方法。
教学时,要留有充裕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尝试、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和笔算方法。
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以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经历乘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而且在这个探索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
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学生"
估"
,鼓励算法"
多"
。
不说估算是《标准》的要求,其实也是我们现实的要求。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需要。
鼓励算法多样化,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优势,重视口算、笔算的方法多样和估算技能的形成。
4.处理好三"
促"
共长"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如口算是笔算、估算的基础。
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估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具备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
口算和估算活动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口算的技能形成促进估算的有效达成;
笔算技能形成又促进口算的巩固和深化,从而达到三"
共同提高。
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知道什么时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候。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
能为解决问题而先选择适当的算法"
的能力。
5.重视"
基础"
保证"
量"
虽说这部分内容有了很多的前沿基础,教学的迁移空间也更大了。
但迁移归迁移,必要的计算能力还是需要的,因为这部分内容是为以后学习除法做准备的,如果基础不打好,后面就会出问题,虽然现在提倡复杂的计算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但必要的训练还是需要的。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及重难点:
例1(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1.教材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境图,这个情景图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把乘法口算的教学置入这样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理解乘法列式的意义显得非常自然。
2.图下面先出现解决"
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的实际问题,并显示出学生自主探讨的计算方法:
A.300×
10=3000
B.300×
30= 的计算方法:
因为300×
3=900所以300×
30=9000
接着,提出"
要送多少封信?
的问题,让学生依照自己的原知展开新知识教学的探讨。
3.对于口算方法的探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怎样算"
,再分组交流讨论。
然后,向全班展示本组的口算方法。
对学生想出的口算方法及时给予鼓励,增强学生探索的信心。
4.教师要把准二层次的教学:
一是教学乘以10的;
二是教学乘以是10的倍数的整十数。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简便方法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问题和观察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听算:
20×
530×
64×
70100×
53×
200
3×
200500×
31000×
623×
212×
3
7×
115×
6050×
422×
315×
[指名任选一道题说说口算方法。
]
2.出示准备题(幻灯逐题出示):
(1)10个1是[],怎样列式?
(板书)1×
10=[10]
(2)10个2是[],怎样列式?
(板书)2×
(3)10个3是[],怎样列式?
(学生自己列式计算)
小结:
以上的练习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今天,我们能否用这些知识做铺垫,来学习新知识呢?
板书:
口算乘法
二、情境引题:
1.出示情景图:
引导学生观察,邮递员叔叔今天给小朋友们寄来了一封特殊的信。
这封信的内容就是在书58页上。
是邮递员叔叔每天工作的情况。
同学们从图中发现什么信息?
你能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2.小组讨论交流。
三、合作探究:
1.教学例1左边题
2.指名说说你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可以提什么问题?
3.问题A邮递员叔叔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1)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怎么解决?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第一个问题算式300×
10
(3)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4)口算上面算式的结果。
(同桌交流口算方法)
(5)指名汇报口算方法:
(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a.300×
10因为10个100是1000,所以10个300是3000,则300×
10=3000(份)
b.300×
10先算3×
1=3,接着在3的末尾添上300和10后面一共有的3个0。
所以300×
C.300×
10300×
5×
2...... (6)单项练习:
75×
1038×
1026×
1045×
1050×
63×
1072×
1055×
1018×
1068×
(7)讨论:
每一小题的积与被乘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得出:
10乘一个数(零除外),只要在这个数末尾加一个0。
4.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2个问题
问题B:
邮递员叔叔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学生独立解答。
A.300×
30表示什么?
B.你怎么口算?
(2)汇报口算方法:
A.3×
1000;
B.300×
10×
3......
(3)小组讨论:
比较两种方法,寻找较简便的口算方法。
5.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并把课题写完整。
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口算时只要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
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四、巩固新知。
第58页做一做。
(1)看谁算的对又快。
(2)指名汇报口算结果。
(3)任选一题说说你的口算过程。
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第60第3题。
(1)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
2.开火车口算比赛。
第60页第1、2两题
(得数答错的学生自己编一题再答,若学习有困难的可请其他同学帮助)
六、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不明白的或需要提醒大家的吗?
[数学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
课堂上要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亲自参与、主动探索,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
教学时,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设置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
之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口算、估算的方法。
学生可以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口算、估算技能寻找出计算方法。
例如,300×
30可以由3×
3=9→300×
3=900,推出300×
30=9000;
还可以由300×
10=3000推出300×
30=3000×
3......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思考探索的时间,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切实经历实践与创新的过程,找到新的计算方法,发现规律。
确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尝试探索、讨论交流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的教育理念。
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创设350名同学来听课安排座位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用估算解决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其实都只要估算一下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或不可能知道精确的结果。
例2是学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开始,教学估算的方法,这里要求不高,只要求他们会把任意的两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就行了。
例题中出示了3个同学的对话。
生1:
每排22个座位?
生2:
一共有18排。
生3: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
哪到底够不够呢?
图下面通过3位学生估计法,这就要看22乘18大约是多少,所得的积是否接近或超过350。
不直接计算怎么知道22×
18大约得多少呢?
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想一想:
怎样用我们过去学过的算法得出最接近的结果?
一般来说学生会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学生会想到把22(估少)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20来计算,把18(估多)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20来计算,也就是在上学期估算的基础上用20乘20得400这就是大约的座位个数。
因为400大于350,所以来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
第二可能就是把其中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如18≈20或22≈20,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
在列式计算时应该让学生回忆约等号,并能做到独立列式解答。
在例题的"
题目中,出现了与例题不同情况的估算题,让学生再次经历估算的过程。
教材也先出现情景:
一页有23行"
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
构成一道生活中的小问题。
解答时也有2种思路:
第一种把23或22其中一个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数20来计算;
第二种方法就是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接近整十数来估算,但是这样的结果与准确数误差较大。
教师要加强引导。
教学重点:
掌握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过程,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初步了解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
你是怎么想的?
18×
453×
789×
5
22×
837×
371×
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题导言:
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么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
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
哪个同学知道?
愿意来说一说吗?
2.出示P59例2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
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
小明同学提出了什么问题?
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
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试试看。
(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
(2)指名汇报。
师小结整理如下:
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
方法一:
18≈2022≈2020×
20=40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二:
18≈2022×
20=44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方法三:
22≈2018×
20=360(个)所以,350名学生能坐下。
(3)小结:
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么,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
师:
在这么多的估算答案面前,到底哪一个答案最接近准确值呢?
同时出示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估算》
(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
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
尽量接近准确数。
四、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第59页做一做。
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2.第61页第7题:
投影出示情境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
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
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
3.第61页第8题:
(1)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题意。
说说从"
学生们已经种了93棵树苗"
中,你可得到什么信息?
(2)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3)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4.第60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
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
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
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
五、教学评价、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
[教学思考的问题:
1.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学生往往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需要用估算,因此遇到计算的问题时一概都用笔算。
所以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算的生活情境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算意识。
2.教学估算时,要把握好估算的要求:
一方面要掌握估算的方法,能估算出结果;
另一方面是分析估算结果与精算结果之间的大小关系。
第三课时
练习十四第4、5、6、10、11、12题...[P60、61、62]
其中第4题是有情境图的巩固口算乘法服务的,但又一点"
我每分钟大约行100米"
体现出了"
的意识,第2题中的条件由文字直接给出,第3题的苹果有多少箱则要学生从情境图中去寻找。
第5、6都是口算题。
第10题是纯粹的估算题,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学生估算的策略。
第11题是有情境的口算应用题,由于条件和问题都比较抽象,应启发学生理解"
产茧千克数4×
50=200"
与"
需桑叶千克数600×
4=2400"
的意思,接着,教材又提出:
张村共养了40张蚕,可产茧多少千克"
(40×
50=2000)教师注重引导学生有序读题,不要张冠李戴,让该对应的条件和问题对应起来。
教师也可以采用表格式对应分析。
强调4张是个多用条件。
第12题是文字应用题,具有一定的思考性,要引导学生得出"
20年以后就是过了20年的意思"
,从而再根据小象"
体重每年增加200千克"
得出20×
200就是小象20年增加的体重,学生往往容易忽视"
刚出生时只有100千克重"
的底数。
所以要让学生做个换位计算。
也就是把自己拟化成小象可能情况乐观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计算技能技巧的形成。
1.使学生能够准确迅速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并能初步形成技能技巧。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要重视口算和估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和估算的方法,为口算与估算技能的形成打好基础。
更重要的是,要组织好练习活动。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或选择学生身边的实例,给学生创设运用口算和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
2.适当组织学生进行生动有趣的口算、估算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口算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口算、估算的习惯和意识,为发展学生灵活运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基础。
3.放手让学生从情境图中收集信息,独立解决问题。
之后,组织学生交流。
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在"
说"
的活动中取长补短,加深对估算过程的理解,有效地促进达成"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口算、估算的过程"
的教学目的。
同时,也让学生在"
的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愉悦。
第四课时
例1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做一做[P63]
1.教材呈现一幅去书店买书的情境图,并引出"
1套12本,每本24元"
的信息,让学生解决"
一共要付多少钱?
的问题。
并得出乘法算式:
24×
12,把乘法计算的教学置入具体情境之中。
2.图下面,呈现给两个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
教材借助小刚的口算法和"
小红这样算"
的竖式,突出笔算乘法的算理,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乘的顺序和计算过程。
并由小精灵明明询问:
你喜欢哪种方法"
或许受前面口算的影响,有些学生喜欢用小刚的想法,但却会出现计算率不高的现象。
所以很多学生意识到这一点后就会自觉选择小红的计算法。
这儿不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竖式,但却是第一次出现两个部分积的形式。
所以,在右边给出了笔算的完整过程,并对每一步计算中各个数(部分积)的含义进行了说明,使学生看到笔算乘法的完整步骤。
同时用"
虚写0"
的形式提醒学生"
个位0不写"
,引导学生在了解了笔算乘法的步骤以后,采用这种简明的形式。
24
×
1248240288 3.例题中只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计算的方法。
在下方的"
中就对照编排了一些类似的相关的题目,教学时,要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清楚了解笔算的过程和算理。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
理解乘法竖式的计算方法以及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并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策略的思想和方法;
3.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建议和思考:
1.在充分准备中让学生探索新知。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础。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竖式的写法,实际上是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和加法三个竖式合起来的一种简便写法。
教学时,要注意安排两项复习内容:
第一,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
第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
通过复习,再现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过程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规律,为学生探索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顺序及理解笔算乘法的算理准备条件。
有效的复习,将使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2.在情景交融中学习计算方法。
计算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
把计算教学融入现实情境之中,是今天所提倡的"
本节课教材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生活实例和问题情景。
妈妈(阿姨)买书的情景......教学时,充分利用这些素材,结合开学初很多家长为孩子买书或老师为学生购书的实际情况,选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创设生动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发现、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要付多少钱"
,不用老师说,学生就会用自己的方式列出"
12"
,接着探讨计算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
(1)24+24+......+24=288(12个24相加);
(2)12+12+......+12=288(24个12相加);
(3)24×
4×
3=288;
(4)24×
2×
6=288;
(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数学 位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