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82265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41.62KB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Word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比一比
第6―――13页(比一比)
1、使学生会比多少、比长短和比高矮,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知道多少,长短和高矮是比出来的。
2、通过学生操作、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
3、在与他人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曰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重、难点:
1、学会运用自己认为适用的比较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初步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2课时
1、比多少…………………………………………1课时
2、比长短、比高矮………………………………1课时
比多少
第2课时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师:
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
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导入新课
1、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
还是一样多?
你是怎么知道的?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多少。
2、板书课题:
比多少。
读一读。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学生思考:
瞧,这是谁?
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
谁来猜一猜?
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
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1)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有多少呢?
(学生数一数)
(2)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
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3)师小结:
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
(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4)老师介绍等号后,学生书空并齐读。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1)问:
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2)学生操作:
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摆。
(3)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4)师小结:
小免比小猪多。
也就是几比几多?
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
3。
(5)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6)齐读这个算式。
(7)师:
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3<4 介绍小于号
学生书空,再齐读。
4、比较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
(4人小组讨论后派代表汇报。
)
2、猜一猜。
(1)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2)指名一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3)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1)7○3 4○9 3○3 5○8 10○1
(2)2>□ 6>□ 6=□ □=8 □<9
(学生抢答)
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比长短、高矮。
1、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体会到长和短也是相对的,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
在比较的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3、学生在不同的解题策略过程中,选择自己认这最为适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比较明显的,可以直接感知得到结论;
差别不明显的,就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再比较。
师生共同准备:
长短不同的绳子、铅笔、纸条、玩具等。
师准备:
三个大小不同的小人卡片;
二瓶大小相同的汽水和豆奶。
一、情境导入
你喜欢《神探柯南》中柯南吗?
柯南抓坏人可能干呢,为什么呢?
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来。
今天我们就学习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二、主动探究
1、活动之一:
(1)老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绳子,请学生认真观察: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用一句话完整的话来描述它们呢?
2、活动之二:
(1)教师拿出二根长短不同的尺子,请小朋友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2)请每个小朋友拿出一支铅笔,然后比一比,看一看,谁比谁长,谁比谁短?
(同桌互相说)
3、活动之三:
师:
请每个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两只小手比一比,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
板书:
一样长
4、活动之四:
(1)教师任意指二名高矮不同的学生上台比高矮,并请小朋友说一说:
谁高,谁矮?
(2)老师再往旁边一站:
这时问同学:
这时又是谁高,谁矮呢?
我们三个人,谁最高,谁最矮?
(学生随意回答)
教师小结:
高矮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三、巩固练习
1、让两个学生上台比较高矮(故意让其中一个学生踮着脚)学生马上会叫:
“不公平”。
为什么不公平?
让学生明白:
事物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2、第12页的第5题―――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看一看有谁能得到一张小笑脸。
第三单元
一、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二、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
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
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
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四、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五、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1-5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会正确书写1~5各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5、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读、认和写各数。
难点:
建立数感。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
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
(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
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
分别有几个?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谈话:
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
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谈话:
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
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再摆1个得到几个?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
“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提问:
a.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
还可能是几?
b.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c.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
还有可能是其它数字吗?
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
用什么摆的?
用了几个?
五、书写各数: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
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六、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先互相说说,再告诉老师和大家。
板书设计:
比数的大小
比大小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1、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2、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3、培养学生互相谦让、团结友爱的良好品德。
4、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重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使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
录音机;
投影仪;
主题图;
图片:
9只小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1~5数字卡片;
学具盒。
一、复习旧知:
(一)认读l~5各数
(二)排序:
1、教师报数字请学生拿:
2、5、3、l、4。
2、4、2、5、1、3,请学生把以上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播放配音故事“小猴吃水果”(同时出示主题图):
有一天,猴兄弟在花果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花果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坪上吃。
可是,在分水果时出现了小小的问题
同学们,你们能帮小猴们分水果吗?
1.图上有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2.图上有几只猴子?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
(二)引导学生操作学具,学习“>”“<”和“=”
1.教学“;
”(猴和桃比)。
(1)指导学生操作学具,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于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2.教学“>”(猴和香蕉比)。
(1)学生操作学具,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2)请学生观察“>”,教师及时板书简笔画,“一条大鱼和小鱼,大鱼在前读大鱼”,学生学说顺口溜帮助其进行形象记忆。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一条小鱼和大鱼,小鱼在前读小鱼。
”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
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5.发散思维。
(1)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2)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在分水果时出了什么问题吗?
你们说说怎样分才公平?
小组讨论后让学生各抒己见。
三、知识运用:
(一)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两边各有几只小猴,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注意巡视,及时批改。
3.请学生读一读两道算式。
(二)做教科书第21页练习二第5题
学习小组的同学互相说图意,松鼠和松果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小于几?
2.花和蜜蜂各有多少,各用数字几来表示,几大于几?
(三)游戏:
看谁找得快
1.教师出示数字2和4,问:
中间用什么符号连接?
请学生快速在学具盒里找出今天学的符号,举起来,看看谁最快。
2.小组游戏:
请学习小组的组长出示两个数字,其他同学找符号。
3.填第22页第6题,相互评价。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比大小
第3课时
教科书第18页和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1.通过情境体验与参与,使学生感知自然数序数的含义,知道自然数除了可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外,还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心。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实物投影仪、主题图
一、出示主题图:
1、创设动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
暑假快要结束了,一个人在乡下姥姥家玩的聪聪就要读一年级了,为了不耽误爸爸、妈妈的工作,聪聪决定一个人从乡下乘车回家,不让大人接送,于是他一个人来到车站买票上车……
a.教师演示“买票”课件。
b.学生观察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一共有多少个?
如果以红衣服排第一,再说一说谁排第二,小聪聪后面的解放军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处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各小组抽代表汇报交流。
d.师:
看到聪聪一个人排队买票的情境,同学们除了知道一共有5个人在排队买票,以及每个人所处的位置外,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
自己已经是小学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要自己去做,在外出的时候,要养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良好品德。
2、动画展示:
穿红衣服的阿姨买好票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a.教师提问:
“这时有几个有在买票?
谁排第一?
小聪聪排第几?
聪聪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让学生再一次在具体环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同样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b.教师操作课件,出示正确答案,强调观察的顺序和方向。
二、巩固练习,强化对自然序数的理解
1.多媒体演示:
全家福照片(教材第18页“做一做”),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思考,然后汇报结果。
2.出示第21页的第4题,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共寻规律,完成填空。
三、动手操作,深化感知
1.学生拿出4个正方形学具片和1个圆片,先独立摆一摆,把摆的结果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看看圆片可以放在哪些位置上?
2.教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试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置上,可以怎样放?
b.学生摆,教师观察、巡视。
c.对学生的以下两种摆法,提出讨论:
为什么把○放在第2位会产生两种不同摆法?
□○□□□□□□○□
四、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五、拓展应用知识
刚才同学们学习很认真,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开火车。
选出几名学生跟在教师身后,组成一列“火车”,围绕教室内的过道缓慢“行驶”。
1.其余学生观察组成“火车”的人数以及教师和每位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并与同桌交流。
2.“火车”改变前进的方向,“火车头”变为“火车尾”,观察并说出这时老师和每个同学在队列中的位置。
3.引导学生明白:
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六、全课小结
第4课时
教科书第19页:
几和几和习题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4和5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掌握4和5的组成难点:
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幻灯片、主题图、计数器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
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
(1)先拔二颗珠,问:
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
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
4和3谁大,谁小?
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
主动探索:
4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
请你试一试。
(学生自由活动,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44
13223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
4可以分成1和3,1和3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
(可以组织学生讨论,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
我们在记得的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二)学生合作:
学习5的组成
刚才,你已经拿出了4根小棒,现在想一想,再增加几根小棒就是5根小棒了?
请你赶快行动吧!
1、师:
刚才你们真能干!
发现了这种奇妙的规律,那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把5分成两堆吗?
并请你把分的情况像老师一样写出来,可以吗?
请你们小组合作,试一试。
2、学生分小棒,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分的情况,学生边回答,老师边问:
(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4、读一读
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4、观察:
请你认真观察上面的4个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先可以小组里互相讨论,每个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选一个代表发言,其余的同学认真听)
5、你们自己组说得怎么样,你认为哪个组说得最好?
,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学生互相进行评价)
6、第19页的思考题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
这题的第3个是一个开放性的题,老师还要注意问:
还有不同的填写方法吗?
7、完成第20页的做一做:
先摆一摆,然后再连线。
集体评价。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集体评价
第22页的第6题:
这是一题判断题,是学生第一次遇到,教师可以先教学生如何做,然后学生再开始进行判断。
第8、10题放在托管时间完成。
第5课时
教科书第23~24页和练习三的部分习题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加法的含义;
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
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加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知道加法的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一年级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