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求真务实需要四种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77365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4.91KB
领导干部求真务实需要四种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
《领导干部求真务实需要四种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导干部求真务实需要四种能力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创新时代学习的特点是向未来学,重点是学习变化。
对于一个单位和一个区域的主要领导者来说,道理是同样的。
学习的能力就是应对变化的能力,学习的能力就是面向明天的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个领导干部一旦失去了学习的自觉和学习的兴趣,一定意味着他失去了创新的冲动。
从这个角度说,一个领导干部,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一定意味着他淡化了对事业的责任与热情。
二是要善于学习。
善于学习当然是指要讲学习的方法,而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带着问题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领导干部学习的基本原则是要学以致用。
领导干部的学习首先是为了实践,而不是为了做学问。
要学以治岗、学以治县、学以治市、学以治省、学以治国。
当然,在学以致用中得到了真知,总结出来是更大的学问。
那么,领导干部学什么?
一是战略思维的学习。
简要地说,就是长远的、全局的思考能力。
我们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战略思维的能力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重要的思维能力。
有人认为,战略思维是大领导的事,是治国大事,一个小县、小市,甚至是一个小单位有什么战略可言?
实际上,长远与全局的战略问题,对任何一个单位、区域都存在,战略的问题与单位的大小无关。
在局部与整体、内部与外部、现在与未来等普遍的联系中思考工作,确定目标、重点、节奏、办法等等,这就是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不是指一个领导干部的思维对象,而是一个领导干部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是通过学习为自己建立起一个纵向前瞻、横向全面,开放、科学的分析判断事物的坐标系。
二是新理论、新理念的学习。
新理论的价值在于给我们对待世界、分析问题、研究问题一个新的角度、新的逻辑、新的取向。
任何一个理论,要为时代接受,都有其特有的时代特点与时代价值,是对时代的一个角度、一个层面的概括,指导我们认识新事物或发现旧事物的新价值。
其改造的不只是我们的思想,更是我们的行为方式。
在实践一线的领导干部,如果能够更自觉地从新理论的高度看我们的纷繁的工作头绪,便会有纲举目张的感受。
科学发展观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对发展的理解,更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发展的行为方式,这是大家从近十年来的发展实践中体会出来的。
三是新知识的学习。
新知识是指在某一学科、某一领域的新技能、新发现、新总结。
新知识是新理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就是在自然科学三大新发现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学习新理论,就要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领导干部不仅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的操作知识。
我们不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只停留在“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这么一个概念上,必须要了解市场经济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机理、过程。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市场经济的金融知识、证券知识、贸易知识、分配知识等。
有一种观点认为,领导干部只要懂得市场经济理论就够了,操作知识是专家或企业家的事。
这个认识是片面的。
我们还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并不是已经建成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对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不仅要发出市场信号,而且还要直接操作,我们没有基本性的知识,操作就是盲目的,低效的、不具市场效率的甚至是失误的。
即使从调控市场的角度说,领导干部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市场经济操作的知识,对宏观调控的把握能力、针对性、准确性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是新政策的学习。
领导干部每天都要读很多文件,由于工作事务繁忙,不少人对文件只是一圈而过。
当然,文件种类很多,内容大不相同,没必要也没可能每一个都精读细研。
但是,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重大政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还是要下功夫研读的。
政策和重要讲话有对形势大局的判断,有对问题的分析,有对策措施,有新的提法,这些,都对自己下一步的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性。
关键是不仅要读字面的,还在读懂背景的、知识的、方向的、理念的内涵。
这种学习对指导思考我们的工作最及时、最直接。
五是新经验的学习。
各项工作都在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试点先行。
可以说,从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到社会管理、文化管理,都要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社区,都要学习别人的治理做法。
领导干部学习兄弟地区或部门的经验有多种方式,包括书面学习、经验介绍、听报告、实地考察等等。
最要紧的是带着问题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把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工作实践相结合,学习别人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有所创新。
当然,学习对领导干部来讲有着广泛的内涵,比如历史、文学的学习等等,对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精神境界是十分必要的。
在学习中内省自己,在学习中开阔胸怀,使我们对工作的追求,少几份功利的浮躁,多几份价值的充实。
调查研究能力——谋求真务实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了解和分析,通过了解事情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只调查不研究就提不出对策,只研究不调查就可能脱离实际。
毛泽东同志有一句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陈云同志也曾经指出,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
90%以上的时间去做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解决问题用不到
10%的时间就够了。
胡锦涛同志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机,成事之道。
习近平同志说,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领导干部如何搞好调查研究?
一是要选好调研的题目。
要从大处着眼,全局着眼,围绕一个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选择带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
要抓住重点,围绕社会关注热点难点问题确定调研课题。
因为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直接目的就是要决策,为决策提供目标和依据。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方方面面,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调研什么,本身就意味着下一步的决策。
所以,选好题目是重要的一步。
二是要能听到真话,了解到真相。
调查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听到实话,能看到实情。
否则,调查未必就能把握了实际,研究也未必认识了规律。
客观与实际是有差别的,客观就是存在;
实际则不仅指客观存在的现象,而且是排除了假象的真相;
不仅是片面的真相,而且是全面的真相。
如果我们看到的都是假象或不完全是真相,以此为前提的研究,无论方法怎样科学,又怎么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领导干部的调研,由于各种的原因,要做到全面了解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如何确保自己调查研究能够看到真相、听到实情就是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基本功。
一要有端正的调研态度。
如果调研只是为给自己已有的结论寻找一些依据或注脚,调查研究中只愿意听符合自己想法的意见,听不得不同的意见,不同的意见不能够充分表达,矛盾也不能够充分暴露,了解的情况就可能不是真实的,或不可能是全面的,那必然要犯用事实武装起来的主观主义的错误。
二要事先安排与随机走访相结合。
领导干部调研事先安排出调研路线是必要的,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到更多的有代表性的典型,尤其是正面的成绩。
但要是能够与自选动作结合,与“突击式”、“临时性”调研方式结合,随机走访基层单位和干部群众,效果会更好。
领导干部搞调研要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三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
领导干部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要放下在办公室听下级汇报时的架子。
群众平时见不到领导,乍一见领导心里是很紧张的。
领导干部要想听到真话,就必须从内心里甘当小学生,让群众感到他和你是平等的交流。
调研过程中要多问、多听、少说,多让群众说实话,引导群众说实话。
三是要掌握科学的调查方法。
没有正确的调查方法就没有成功的调查。
调查研究方法很多:
从调查的类型来看,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专题调查,典型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等等;
从调查的形式上看,有开会调查,采访调查,登记调查,蹲点调查等等。
领导干部要掌握各种调查的方法,根据不同的题目,不同的调研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同时,能够灵活地把各种调查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四是要有研究的能力。
习近平同志说,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
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
研究就是把感性上升为理性,从个别概括出一般,从现象揭示出规律。
这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理论修养,具备必要的知识储备,具备开阔的视野,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
将这几者结合在一起,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的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推理、判断、比较等等,从而上升到理性高度,得出结论。
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只对现象进行了简单的归类,对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揭示;
只是用现成的理论对调查的现象进行机械、外在的解释,没有深入的个性的分析。
研究不够,对问题的认识也往往是浮浅的。
认识事物,重在发现纷繁现象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如果我们的研究认识到的只是一些非本质的、非必然的联系,我们在对策的提出上就不可能是准确的、有效的。
五是要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与对策。
领导干部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不是做学问,而在于解决问题。
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主要在于能否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
对策要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
对策要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同时又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
对策要能解决此类问题,同时还不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引发更大的矛盾。
现在,在对策的问题上,不少调研对策建议不痛不痒,针对性不强,不解决问题,没有可操作性。
更有的简直就是对存在现象的同义反复。
这样的调研,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六是要注重调查成果的转化。
因为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推动工作,解决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调研报告成果的转化。
一是直接形成决策文件。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调查报告对情况的了解、问题的分析及所提出的建议,以决议、决定、通知、指示等形式下发,指导有关问题的解决。
二是批转下属单位研究参考。
一级组织的领导,对重要的调查报告,加按语、发通知,以指导性文件发下去,可以使调查报告的内容落到实处,对工作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是领导批示、表明态度。
领导干部对调查报告中反映的情况、提出的建议,表明态度,提出意见,加以推荐,利用领导人的权威,促进转化。
四是讲话。
把调查研究的成果,纳入领导对相关业务工作的批示、讲话、发言之中,也是转化的重要形式。
五是形成信息、动态,供上级决策者参考。
把调查报告提供的信息、情况、建议,加以摘编、浓缩,运用同领导沟通的有效载体(信息、简报、组工通讯等)反映给上级领导,会起到较好作用。
六是公开发表。
将调研报告,或改写文章,公开发表,扩大影响,起到宣传、教育作用。
决策能力——架求真务实通达之桥
西方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
西蒙认为: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它对一个区域、一个单位、一个企业都是如此。
决策能力是根据既定目标认识现状,预测未来,决定最优行动方案的能力,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素质、知识结构、对困难的承受力、思维方式、判断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表现。
决策是施政的重要环节,是一个领导干部对一个地区或部门施以全局性、长远性影响的最关键的行为。
决策是领导干部架求真务实的桥梁,好的思路只有通过决策之桥才能通达目的之岸。
这里有两个数字。
第一个数字:
1955年,由美国《幸福》杂志所列出的全球500强大企业,今天只剩下
1/3了,也就是说500家剩下100多家了,大多数已经破产倒闭,或被别的企业兼并。
第二个数字:
世界上1000家破产倒闭的大企业中,85%是因企业家决策失误所造成的。
从政治领域看,领导决策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
世界上不少执政党政权的丧失,都与重大决策失误有直接关系。
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对全局的判断能力与驾驭能力。
善于确定重大的决策事项是对一个领导干部的判断能力与驾驭能力的考验。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方方面面,面对一个复杂的局面,一个主要领导干部最要紧的是准确地把握全局中最主要的矛盾有哪些?
这些矛盾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哪些?
这些主要矛盾之间是什么样的内在关系?
领导干部每天都在对大大小小的事物的决策过程中,如果对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没有清晰的认识,分不清主次与轻重缓急,则会因为一个决策引发和激化更多的矛盾。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大历史决策,这个决策,表现出了党对世界发展趋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准确的判断和高超的把握能力,为全世界所赞叹。
我国的改革开放走了一条渐进式的道路,使中国经济获得了连续30多年的高速增长,创造了转型发展的经济奇迹,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
其中,在价格改革方面,我们走过了从生活资料产业到生产资料产业,最后再到能源产业的次序,保证了我们的经济改革平稳顺利推进。
这个决策就是基于对中国经济内在矛盾的深刻认识而做出的。
试想,如果把价格改革的产业顺序倒过来,我们的经济和社会会有怎样的波动?
仅通货膨胀恐怕就可能使我们的经济社会难以承受了。
二是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的能力。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
“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
”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事项,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进行协商和协调。
对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广泛收集和听取公众的意见,尤其是不同利益人群和利益集团的意见。
要善借“外脑”的智慧。
对重大决策要建立专家咨询机制,以保证决策的科学化。
特别要力戒领导者凭“独断专行”的“长官意志”做决策。
三是要有风险决策的胆识。
决策常常伴有风险。
这就需要领导者在利弊得失之间进行抉择,克服明哲保身的思想,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决策条件成熟时,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当机立断,避免优柔寡断,议而不决,错失良机。
决策的过程往往是决策者经受考验的过程,既有对知识、能力的考验,也有对品格、境界的考验。
只有把科学的认知能力与坚强的党性原则统一起来,做到既正确把握客观规律,又敢于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甚至不惜承担必要的风险,才能作出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决策。
落实能力——通求真务实果实之车
落实就是把决策付诸行动,进而取得预期效果的实践过程。
落实能力是关系能否实现求真务实的最直接的也是最后的一个环节。
如果说决策是把通达彼岸的桥修好了,落实则是把求真务实的果实之车通过去。
通过去了,前面的环节都就发挥了效用,通不过去或通得不顺畅,前面的环节都付之东流或大打折扣。
落实效果取决于三个方面。
一是要提高对事物内在规律与本质联系的把握水平及对工作摆布的合理性、科学性。
抓落实首要的是要吃透所做工作本身的内在规律,按照这个规律所要求的逻辑来摆布工作。
现实中,有些人对一个新事物望文生义,不求甚解,跟风跑,跟口号跑,徒有热情,所谓“思路不清胆子大,情况不明点子多”。
这样一种抓落实,必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有可能南辕北辙。
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三大任务。
实际上,“三化”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环节。
工业化是基础,工业要园区化,园区要社区化,社区要城镇化,要围绕社区进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社会服务配套。
同时,针对工业园区的用工需求,加强农民工培训,引导农民工入园,农民只有在城里有了工作,有了住房,享受到了社会保障,才可能在自愿的基础上有偿转让土地。
土地集中了,实现了规模化,才能实现农业机械化,进而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有利的条件。
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人对这三者的理解是隔裂开的,表现在行动上就是部门在工作的推进与设计上往往各行其是,严重影响了推进的整体效果。
因此,只有在认识上理清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使各部门在工作推进上主动衔接,协调一致,从而加快工作推进落实的节奏和效率。
二是要讲究落实的方法。
一要权责分明。
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方,往往也是权责不明确的地方。
解决好这个问题,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
要建立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紧紧抓住“不落实的事”,严肃追究“不落实的人”,树立“无功就是过,落空就是错”的观念。
做到赏罚分明,严格问责。
二要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落实中的问题,纠正偏离决策目标的做法,堵塞存在的漏洞,从而保证落实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要加大工作的督办、催办力度,重点事项重点督办,紧急事项跟踪督办,急事要件专项督办,一般事项定期督办。
使每项工作都有结果、见实效。
三要抓落实方法的创新。
各项工作都有各项工作的特性,各类工作都有各类工作的特性。
实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用旧思维分析新情况,用旧办法解决新问题,用旧套路去抓落实,往往事倍功半。
一个有落实能力的领导就在于善于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不断创新推动落实的方法。
譬如推动政府工作督查。
一般来说,政府在抓督查方面有两个专门机构,一个是办公厅的督查室,领导关心的重要工作,由他们去催办,但不具备行政处罚的手段;
另一个是监察部门,对重要行政过失进行监察处理,但一般对日常工作难以及时跟进。
社会监督方面,舆论的积极性最高,但开展舆论监督的难度也大。
如果把三者有机统一起来,发挥整体合力和协同效应,情况就完全不同,如建立起对重点工作的行政监察、政务督查与舆论监督三位一体的推进落实机制,即由行政监察部门牵头,政务督查部门与新闻单位共同参与,对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督办。
督查部门提出问题,监察部门调查处理问题,新闻部门舆论监督,这样就会极大地提高行政督查落实效率。
四要善于抓典型。
在普遍推动工作的同时,领导干部要善于发现典型、树立典型,以典型引路,推动落实。
发现典型的过程,就是带面上的问题到点上找答案的过程。
典型的意义在于其方法、经验等解决了大家在落实中都遇到的同类问题。
发现典型以后,就要在面上推广典型的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落实。
五要强化协作、协调。
抓落实必须协调联动,整体推进。
当前政府工作的相关性、连续性、系统性、整体性越来越强,工作落实涉及部门单位越来越多。
领导干部只有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部门之间的协调、协作和协同,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推进工作落实。
三是形成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
工作能不能落实,不外乎有三种原因:
想不想干,会不会干,敢不敢干。
第二种是方法能力问题,第一种和第三种则是作风问题。
总体上说战略和决策的完成是一次性的,而对战略与决策的落实则是一个持续不间断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的不仅是智慧和勇气,更需要细致、耐心、意志,还要面对风险、担当责任等等。
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要有端正的工作指导思想。
抓好工作落实,领导干部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政绩观。
领导干部抓每一项工作,都是为了要那个实实在在的结果,而非那个轰轰烈烈的过程。
要把个人的成长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扎扎实实、踏踏实实、老老实实地做好眼前的工作,也要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
不能把工作出发点放在出名图利、创造所谓“政绩”上,更不能做哗众取宠,做华而不实的表面文章。
只有这样才能吃得下苦,静得下心,主动靠前,深入一线,耐得住磨炼,受得了委屈,真正做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
抓落实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绝非投机取巧所能达成。
二要敢于抓落实。
我们工作中总是会遇到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受到人情世故、个人利益、小团体利益的纠缠,如果回避矛盾,畏难守旧、敷衍了事,抓落实必然会落空。
在困难与矛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敢于碰硬,敢于攻坚,就能够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而保证工作的顺利推进。
(作者系山西省晋城市市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领导干部 求真 务实 需要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