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整理版docx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71666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740.46KB
信息管理概论整理版docx文档格式.docx
《信息管理概论整理版docx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概论整理版docx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要有效地解决“用”和“藏”之间的相当困难的,图书馆并不知此时此地之“藏”何时何地才能被“用”。
同时,在这一阶段,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类新兴的专职信息服务机构——科技信息机构。
这类机构的任务就是对科技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存贮、检索和提供利用。
由于科技信息主要以文献为载体,所以这类信息机构所从事的实质上仍然是文献管理工作,只不过偏重于图书之外的文献。
这类机构主要进行二次文献加工,旨在克服传统图书馆提供文献信息利用方面的滞后现象以及过分重“藏”的缺点,在文献加工方面,既重视文献的外部特征,更重视内容特征,提供服务的方式主要是文献信息的多向主动传递。
从本质上看,科技信息机构与图书馆之间并无特殊差别。
它们都是或主要是社会公益性事业机构,在国家财政拨款和公民税收支持下,从事以文献为载体的信息的搜集、加工、存贮、检索和提供,着眼于“文献信息源”的管理。
2.技术管理阶段:
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
计算机具有科学计算功能和信息(数据)处理功能。
计算机发明研制不到10年就被应用于图书馆的文献信息加工和管理,目的是要提高文献信息加工处理和查找效率,实现对文献信息流的控制。
技术管理阶段着眼于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信息并对信息流进行控制,技术因素占主导地位,技术专家唱主角。
人们希望在高度发展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克服由“信息爆炸”带来的利用方面的困难,以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和开发利用。
当信息技术无能为力,达不到预定的目标时,他们误以为是技术还不够先进,于是拼命追求最先进技术的应用,完全忽略了信息管理中其他因素的作用。
3.资源管理阶段(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
取代过去单纯以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进行信息管理,主张对信息资源要运用技术、经济、人文的手段,进行统筹规划全面管理,即管理特征是自上而下的集中式的可控的个性化的实时的管理。
1)特征:
资源管理阶段不能把信息资源整合的问题简单看做一个专业或技术性层面的问题,而是一个综合治理的问题,应当在政府统一规划和统筹规划协调下组织实施。
2)资源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着眼于对人类信息过程的综合性、全方位的控制和协调,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基于两个原因(背景):
A.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因而提出信息资源管理这一新兴的管理模式;
B.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从经济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对这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
3)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
A.仅关注显在知识尤其是记录性信息的管理而忽略了对另一类十分重要的知识——隐性知识的管理,从而大大限制了其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
B.仅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记录型信息,对获得这一成果的学习与创新过程却视而不见,因而无法将信息的吸收与创造(生产)过程纳入管理范畴,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
C.仅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其需求信息的根本原因重视不够,致使它难以将信息升华为知识,从而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
D.仅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未能将信息看做一种资产,以资产管理的方式来管理和运作信息,从而忽视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
4)高速信息网的危害:
A.信息量急剧增长,网络无序扩大,网上信息陷入严重混乱,使人们难以通过网络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B.信息污染。
由于没有质量控制标准,致使一些质量低劣、粗制滥造的网络联入,使得互联网通信混乱,加之淫秽信息泛滥和病毒感染,网上信息污染严重。
C.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
由于高速信息网存在着巨大开放性,进出方便,存取自由,任何个人或团体均可以把自己的计算机和局域网联入,使得网络信息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信息产权保护变得十分。
D.根据需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更大。
4.知识管理阶段(KnowledgeManagement):
在组织中构建一个人文与技术兼备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等过程,达到知识不断创新的最终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内;
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永不间断的积累,从系统的角度进行思考,这将成为系统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因应市场的变迁。
知识管理是一种重视与人打交道的信息管理活动,其实质是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
知识管理重视学习、知识资产、竞争优势和创新,知识管理意味着独创性、创新能力、灵活性、适应性,重视智力的作用,并试图增强组织在这些方面的能力。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改善组织或机构获取、共享和利用知识的能力。
知识管理简单地说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管理的过程,如果对知识进行搜集和整理,如何使每一个员工都最大限度的贡献出其积累的知识,是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就是企业进行信息,进行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知识管理要求企业实现知识的共享,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企业能够对外部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并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资源预测外部市场的发展方向及其变化。
三、信息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1、目标:
总目标,分目标
总目标是信息管理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和最根本的行动纲领,也是信息管理的主体系统与被管理的客体系统相互作用的最后结果。
信息管理体系中子系统的独立和具体的目标,是信息管理的分目标。
分目标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服务,并受到总目标的制约。
信息管理的总目标确定为(总目标内容):
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的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发挥作用。
(简记:
1.使信息流有序化2.有领导有组织协调一致3.高效低耗利用)
为保证总目标的实现,可以进一步将其分解为相互联系的分目标:
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
信息利用分目标;
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
2、信息管理的任务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一种战略管理,一般由国家有关部门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以实施,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1)制定信息开发的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作用)a.使信息开发能有条不紊的进行b.使信息开发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使信息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信息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
(3)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目的)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4)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使信息的生产、开发利用和管理具有良好的硬件环境支持。
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一般由基层组织负责实施。
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的任务包括:
(1)了解各类人员的信息需求,制定不同方案(不能忽视任何人员的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2)搞清信息来源和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输出信息。
(3)选择适用信息技术,建设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递方法,建立高效的信息保障体系。
(4)对信息管理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
3、信息管理的意义
(1)信息管理是提升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要条件。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若想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都必须通过有效地利用好三种基本资源,即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才能不断提升本国的综合国力。
(2)信息管理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和提升政府为民服务能力的必要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已经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建设的一个基本目标确定下来了。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实现这一政府建设目标呢?
我们认为关键性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大力加强各级政府部门的信息管理,并通过有效的信息管理来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及时整合、有效加工,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开透明的信息服务。
(3)信息管理是企业创造财富的必要手段。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F.德鲁克认为,企业的职责就是创造财富,而不是控制成本。
他深刻地指出:
“企业必须作为企业来经营,也就是说必须创造财富。
为此,企业主管需要信息才能见多识广地进行判断。
企业主管需要四种诊断工具:
基本信息、生产率信息、能力信息和有关稀缺资源配置的信息,这些诊断工具共同构成了企业主管管理当今企业的工具包。
”
(4)信息管理是个人和家庭赢得成功和创造财富的重要手段
马费成教授将“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概括为三点,即“信息管理开辟了管理的新天地”、“加强信息管理是使信息资源真正得以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的必要条件”、“信息管理有利于保证信息资源的基本要素和重要手段,而且作为生产力的关键因素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信息交流
一、信息交流的基本问题
1.信息交流的概念
信息交流是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
2.信息交流的含义与特征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信息交流过程,必须有一个信息传递者,他是信息的初始来源,实际上是信息生产者;
一个信息接收者,他实际上是信息的最终利用者;
无论在哪种条件下,交流的对象都是认知主体所拥有的信息。
信息交流过程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
对于间接交流,至少应该有一个“人参与”的环节,我们将这种信息传递称为信息链。
信息链的节点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由人生成、传递的文献或其他形式,还可以是几种形式的混合。
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
当我们分析交流过程时会发现,信息的流动永远是从生产者流向接收者,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
信息交流既然规定交流双方都是具有认知能力的人,那么,信息的来源必须是他人头脑所提供的信息,而不是直接从自然或社会观察而获得信息。
如果将本体论层次的信息称为客观信息,那么信息交流的信息就全部都是从客观信息转换生成而来,生成转换器就是大脑,它是信息生产者认识的结果,属认识论层次的信息,我们称其为主观信息,它是一种间接信息。
另外,信息交流还必须是交流双方的目的行为,即信息传递者和接收者都是故意要传递和接收信息。
2、信息交流行为
信息交流过程涉及的都是人的主观信息,对于信息发送者S和接受者R而言,都有一个主观信息客观化、客观信息主观化的过程。
对S而言,首先是认知过程,这是信息获取和生成的前提,任何人都是通过客观信息来认识世界的,其主观信息是客观信息的映射或反映。
其次,任何人都存在着信息输出过程,即人脑内部的信息通过人的行为转化成外部信息。
根据人的行为目的性的特点,我们可以将人的行为分为目的行为和非目的行为(潜意识状态下的行为),目的行为又可依其与信息交流的相关性分为信息行为和非信息行为。
信息行为包括言语、书写、身势等,非信息行为包括如体力劳动、机器操作等。
信息交流的交流依赖于交流双方的信息行为。
一方面,S必须是为传递信息而传递信息,是一种目的行为。
另一方面,R也必须是为获取信息而产生的信息行为。
而对R而言,其行为同样也包括目的行为和非目的行为两种。
目的行为也可分为信息行为(听、读、尝、嗅)和非信息行为(体力劳动、机器操作)
3、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
1)信息发送者:
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
它是信息的初始来源,是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
2)信息接收者:
或称受信者。
它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用者。
3)交流通道:
即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
对于S和R而言,他们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仍是交流双方的感官系统。
4)符号体系:
它是信息传递交流时依附的载体。
同时还包括这些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与组织的方式及规则。
5)知识信息库:
它是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
6)支持条件:
它是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
包括:
自然条件、技术条件、社会条件。
二、信息交流的模式
1、香农---维弗通信模式
说明信息系统的基本问题是解决:
有效性、可靠性。
2、拉斯韦尔5W模型
适应:
政治传播与宣传。
缺陷:
单向、线性、高估效果、忽略反馈。
3、施拉姆模型
4、维克利S-C-R模型
信息科学方程:
K(s)+ð
I=k(S+ð
S)
5、米哈依洛夫广义的科学系统交流模式
三、信息交流机制
1、社会信息流的形成
信息需求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信息交流是人类有目的的行为,因此信息一旦生产出来,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或接收者,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
根据S和R的时空位置,信息的流动会有不同的过程和方式。
但不论其过程多么复杂,在S和R之间总有一条信息的纽带联系着。
我们把这种信息纽带称为信息链或社会信息流。
社会信息流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信息现象,是信息从生产者,经过或不经过其他社会环节,最终转移到利用者的流动过程。
社会信息流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信息交流与传播中的栈
在社会信息流中,除了S和R之上,在S和R之间还有数量不等的中介环节的介入,这些中介环节构成了信息交流和传播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信息链来着,这些环节好比是信息链上的结点。
由于这些节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贮、转换、处理、传递,如同商品流通中的货栈一样,我们就将这些节点称为“信息栈”。
信息栈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它必须是人或人工系统,其功能是接收、处理、存贮和传递信息。
信息的传播除了S和R的直接交流外,其余均需要信息栈的参与,对于这种有信息栈参与的社会信息传播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栈交流”,而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为“零栈交流”。
信息栈可分为时间栈和空间栈。
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它们有:
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
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它们有:
新闻、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
不论是时间栈还是空间栈,它们都具有两方面的职能:
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贮、积累和选择;
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
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常义上的用户所认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生产者,有利于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
特点之二是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支持。
3、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
1.定义:
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和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给另一方,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
信息栈被称为代理者,栈交流被称为社会代理交流。
2.直接交流和社会代理交流的区别:
1)直接交流是S-R的直接联系,它的媒介系统是纯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会因素的介入。
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介入才完成的交流。
直接交流生动、直接、反馈迅速、时间间隔短,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没有这些特征。
2)直接交流中,源信息或需求信息是直接沟通的,是S或R的直接联系,其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的干预和控制。
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需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
另一方面,许多专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如出版社、编辑部等)对信息的传播具有监督和评价功能,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3)S-R直接交流时,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中,既有共时交流,也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
4)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A-R关系,但是S-A-R关系可以转换成为S-R关系,因为A是代理者。
对R而言,它代理S,而对S而言,它代理R.是一种直接联系。
5)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
4、信息传递模式
1.多向主动传递:
这种方式是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R。
它已成为专业信息服务的基本形式。
专业信息服务机构A通过对大量一次信息的加工整理,以浓缩后的二次信息向R提供,大大提高了信息交流的效率。
2.单向主动传递:
这种方式是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这是专业信息服务中的高级阶段,所传递的信息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3.多向被动传递:
这种方式事先也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如图书馆、信息中心的书刊资料阅览和借阅服务。
网络信息服务实质上是网站通过对大量信息进行选择、评价、整理之后存贮于相应的网站主页或栏目中,给用户提供导航、搜索等服务。
4.单向被动传递:
由S或A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
S或A往往不了解R是谁,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信息,而是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和信息资源接受R的咨询。
信息咨询服务的深入和发展,实质上就是信息分析研究与预测。
5.关系:
上述四种信息传递模式是相互补充、互不取代、协调一致的关系。
多向传递的目的是为进行单向传递,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信息交流的最后目的;
单向传递的基础是多向传递,有了多向传递,才能使单向传递成为有源之流。
多向主动传递是专业信息服务开展的各种信息传递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它构成信息服务和信息管理工作诸环节的核心,以它为中心环节,形成信息管理的工作流程。
要进行多向主动传递,必然要同时完成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检索等各个环节的工作。
以此为基础,其它几种类型的信息传递才得以进行。
对于用户来说,有了信息机构的多向主动传递,才具有了解和获得各类信息的基础。
多向传递一般较单向传递容易,因为单向传递具有特定的目标。
与被动传递比较,主动传递较为容易,因为有较为充裕的时间进行准备。
有向传递是信息服务的理想目标,只有定向,才能将信息传递给特定的利用者,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的效用。
其中有向主动传递是信息服务的高级形式,但不易做到。
有向传递中最大量的是有向被动传递。
四、网络信息交流
1、网络信息交流的模式和特点?
正式交流模式非正式交流模式。
正式交流模式:
1、动态更新
2、无序性(一是指,信息资源混乱无序,数据的准确性、缺乏保障。
二是指信息生产、流通缺乏标准与规范)
3、可扩充性(如网络期刊可以随时根据投稿量的多少扩充版面)
4、类型多
5、关联程度高(超文本技术,超链接手段)
优势:
交流迅速、时效性很强、反馈速度快、连续性强、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针对性。
非正式交流模式: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加的方便,提高交流效率
交流间隔时间短,交流更迅速更快捷
成本更低
2、WEB2.0环境下的信息交流
情报传输信道多元化传统的情报传递信道一般是通过情报中心发生的单向情报传递,而Web2.0环境下情报传递则是以各种互联网工具(如Blog、Wiki、Podcast等)为依托,采用多元化的多向信道传输,如手机、PDA等。
作为情报创造者的情报用户和专业情报创造者活跃在各种各样的/节点上,使用各种工具向互联网上传递着电子化的内容,这些内容被保存在数据库、文件系统中,甚至是移动中的手机、PDA;
而作为情报使用者的情报用户则活跃在各种各样的/主页上,这里的/主页已经不能简单地称呼为某个网站的主页,而是互联网上N个活动的节点的主页,一个主页上的内容可能来自几十个节点,主页的编写者同节点的所有者一样,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从节点读取内容。
主页的编写者的主要工作已经从创造内容变成了收集和整理内容。
情报信息交流的数量剧增,周期大大缩短,反馈迅速
以新闻情报信息为例,从美国/9.110恐怖袭击到印度洋海啸再到2005年的伦敦系列爆炸案,诸如此类的新闻情报信息都能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博客、播客、维基百科全书发布已经不是新
鲜事。
其发布的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情报传递过程都法比拟的。
以2005年的伦敦系列爆炸案为例,在爆炸发生的2小时内,在全球日志的集中地Technorati网站上已有关于
该事件的7000多条个人日志,网民的访问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而国内的新浪、搜狐等各大门户网站对该事件的报道只有几条叙述简单的短讯。
伦敦连环爆炸事件发生当时,还没等最后一个爆炸发生之际,世界上第一个现场照片和目击者叙述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传递。
所以在Web2.0环境下,传统的情报信息交流媒介受到了很大挑战,人们在获取情报信息,进行情报信息交流,尤其是非
正式交流的时候,还是更加偏好于博客、维基百科全书、播客等全新的Web2.0工具。
而这些工具也正式成为一种主要的报道方式,简单精确的图片,简短直接的文字,在第一时间将新闻情报传至博客中,人们开始习惯通过博客获得信息,而不是电视或者报纸,甚至不是门户网站。
用户在情报创造中多向互动性强,贡献越来越大
Web2.0强调用户之间的协作,使用户从情报信息接受者转变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传播者,从受众转向主体,从单个个体转向社团的新型互联网服务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由单纯
的信息接受者向信息提供者转变的需要,维基百科全书(Wiki)是个典型例子。
在Web2.0中每个用户都在贡献:
要么贡献内容,要么贡献内容的次序。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在个体之
间已初步形成了社团氛围和初步的社团机制,博客服务提供商们将能提供更多的技术手段来加强这种社团性联系,如社会网络软件(SNS)等。
博客圈子的形成,将在另一层意义上大规模
提高情报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弱化了情报信息交流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倡情报信息交流的个性化服务
传统的情报生产没有脱离/情报采集源)专业情报工作者)情报中心)情报发布0的模式,如新闻
情报采用/新闻源)记者)编辑部)新闻发布0的模式。
但Web2.0却完全颠覆了这个模式,We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管理 概论 整理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