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作业题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62899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4.06KB
小学语文《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作业题文档格式.docx
《小学语文《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作业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作业题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有的评价范式主要定位在甄别与选拔上,它可能促进了部分学生的学习,但同时也伤害了至少同样多的学生的学习,这就人为造成学生的不公平发展。
当形成性评价进入这一评价范式之后,我们期望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保证他们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学业成就标准,发展我们所期望的素质。
学校使命的这种变革迫使我们去重新审视评价与学生发展的关系,用评价促进学生公平发展成为评价的重要理念。
公平发展评价理念的主要指导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论点有以下几个。
第一,智能的多元性。
每个人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是相互独立的,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又共同发挥作用。
第二,智能的差异性。
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有的人数学逻辑智能好一点,有的人肢体运动能力好一点。
第三,智能的发展性。
人的智能是通过学习不断变化发展的,教师不能单以考试成绩论优差,而应从各方面发现人才,因材施教,培养人才。
教师必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几乎所有的教师和父母都认为,学生在学校没有考上高分,名字没排在分数榜的前几名,是学生努力的程度不够,也就是说,认为这是由学生的主观因素造成的。
在对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有了一点了解之后,我们终于明白,尽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学校是头名状元,可是,真正能够考上高分的,只有语言智能和数学逻辑智能充分发达的学生。
只有这部分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才有希望达到期望的分数。
对于在这两种智能上不够发达或很不发达的学生来说,就算成为考分尖子的愿望再强烈,付出的努力再大,即使是拼上小命一条,也绝对不可能名列前茅。
这是由其大脑结构的限制所决定的,完全不能任由他人掌握或者改变。
我们所谓尊重学生个性,所谓因材施教,一定要落实到对每个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了解和尊重上。
目前我们所奉行的对于学生的评估标准,过分倚重在各种功课上的考试能力。
而这种以答卷方式为主的考试,实际上是假设所有的学生在智能结构上都是一样的。
这是不对的,也是对学生个性的不尊重。
不同的智能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文化创造和精神生活中应该享有平等的地位,它们不但同样宝贵,而且因为它们的复杂组合和相互补充才构成了人类生命的丰富多彩。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任何一种智能,按照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智能结构提供发展、成长的条件和机会。
因此,根据多元智能论,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多元评价标准,智能面前人人平等。
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倾向,只要以他的智能为标准去评价他,我们就会发现,每个学生都是美丽的,都是可以培养的。
树立多元评价标准,需克服以偏概全的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种智能,每个学生才有可能受到尊重。
(2)创设多元活动场景,让每个学生享受生活的乐趣。
小学教育以活动为主,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愉悦,是尊重学生的表现。
教师应从多元智能理论出发,创设符合学生个性的多元的活动场景,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的环境中度过每一天。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智能特征,构建符合其智能发展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小就享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体验生命的魅力。
(3)采用多元教学方法,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
多元教学法使尊重学生个性、体现多元智能的思想得以实现。
因为每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是不同的,而且是不断丰富发展的,所以教师应分别对待,不仅对多数学生并且对每一个学生都应采用多元的教法。
2.在语文学业评价中体现公平发展理念
(1)恰当选择评价的方法。
评价方法的恰当选择,是有效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评价的重要条件。
根据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和小学生语文学业质量的评价目标,在测查中,可通过几个“结合”予以实施。
一是笔试与面试相结合。
传统的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评价,重笔试轻面试。
可是,学生的许多语文能力通过笔试是检验不出的,比如“听”和“说”,就需要通过面试的方式进行测查。
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质量的评价中,学生除了一张书面卷,还应参加朗读能力与听说能力的测查。
二是分项与综合相结合。
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
在测查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语言积累”和测查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语言运用”中,教师既可实施分项测查,又要实施综合测查,将字、词、句、篇的基础知识渗透于听、说、读、写语文能力的测查中,从而评价出学生综合运用的水平。
三是平时与阶段相结合。
仅仅凭借一两次测试作为评价学生的真实语文水平的依据是比较片面的。
教师应该注重平时的测查,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发展情况,另一方面也可淡化学生对阶段性考试考查的“恐惧意识”,从而增加测查的可信度。
四是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大部分测查应在课内进行,以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但某些测查则可在课外实施,通过游戏、活动的形式(如成语接龙、传话、即兴演说、辩论赛等)进行,寓测查于活动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检测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最后,教师评定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准确性通常很高,但有时也会“武断”。
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自评的方式,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两者结合使用,能促使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2)采取民主多样的评价方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评价学生。
教师评价学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立足过程,重视形成性评价。
主要包括学习兴趣的评价,即教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喜欢语文学科,是否愿意上语文课,课外是否爱好读书。
课堂表现的评价,即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听讲、思考、回答问题、评价别人的见解、组织和表达语言的能力及表达过程中的文明礼貌等。
作业质量的评价,即作业是否独立、认真、按时完成,书写是否规范,答案是否正确,是否有独到的见解等。
第二,教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
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会发现自己的不足与错误,善于欣赏、借鉴别人长处的品格。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并对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自我评价,然后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评价,找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
其次,在知识与技能考查后让学生根据口试或笔试题型得分、失分情况先进行自我总结,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找一找错误的原因,指出今后应注意的问题,怎样去改进学习方法。
再次,在学习过程中定时让学生回顾并和同学交流自己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相互评价在学习上的投入、收获及不足等,养成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第三,开放式的测评方式。
一是笔试采取自选难度评价。
操作步骤如下:
确定试卷难度,按难易程度分为A、B、C三类;
编制套卷(每种难度的试卷出一套)供学生选择;
学生征求家长、教师意见,自主选择试卷;
按自选难度进行考试;
考得不满意的学生可以重选套卷中的其他试卷再考一次;
按做得好的一套试卷评定等级。
二是取消期末考试。
平时的形成性评价,不论是口试还是笔试,都可采取“过关制”,期末成绩以单项合记,根据单项过关的成绩分为不同等级,取消期末统一考试。
(3)学生学业评价要体现语文工具性的评价内容。
在小学生语文学业评价中,除了对学生进行笔试外,还有写字能力、朗读能力和听说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写字评价。
一是姿势、执笔方法、写字本摆放位置和写字习惯(包括爱惜写字用具的习惯);
二是不写错别字,文面整洁;
三是字形结构合理,笔画位置准确;
四是行文规范,运笔正确、流畅。
朗读能力评价。
一是发音标准,声音响亮,不漏、错、加、改字,吐字清晰;
二是语调流畅,不唱读,断句准确;
三是感情真挚,把课文的思想感情“发于外,形于声”。
听说能力评价。
“听”——能听懂别人说话,用听写、听说、听记、听答等方法去测试;
“说”——能回答问题、复述课文、口头作文、看图说话、讲故事、口语交际等。
这样的学业评价,会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反思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
由于评价的内容、方法呈多元性和开放性,有足够的空间展示学生的方方面面,帮助学生找到各自的位置,找到促进自己进步的基点,因此,能使他们在群体互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借鉴,敢于质疑,真正成为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好学生。
三、试谈谈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要注意他的那些教学功能?
(1)巩固功能。
细追究,语文作业的巩固功能可说是起源于“学而时习之”。
根据许多心理学家的研究,人们在记忆的最初阶段,伴随着产生的遗忘现象不仅速度快而且数量多,因此,当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为了加强记忆,避免遗忘,需要就所学新知识或关键部分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
尤其是小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只是“一面之交”,在大脑中还没有多少印象,需要温习、巩固加以记忆、理解、积累和运用,这就是语文作业的巩固功能。
然而,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是不是离不开“机械重复”、“面面俱到”、“多多益善”呢?
是不是只有反复地背诵或是不断地书面练习才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呢?
我们来看下面这个例子。
看到左面的这张画了吗(图画略)?
别弄错了,这可不是美术课的作业,而是语文课的练习。
课文《第一朵杏花》中有一段“春天来了,春风吹皱了河水,吹绿了小树,吹鼓了花苞……”教师让学生用画画、诗歌、乐曲等自己拿手的方式来表现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象。
学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孩子们特有的天真:
有的画水彩画,有的画成油画,有的做成贴纸画,有的带来了剪纸,有的自己创作了竖笛曲,有的录制了小提琴的乐音……
这张图画上的杏花可不是画出来的,而是用皱纸揉成小团贴上去,再点上粉色。
怎么样,不一般吧!
更有创意之处,还在于拟人化的手法:
三棵柳树,成了三口之家;
原先静立的树木,成了郊游的人儿;
爸爸显然是个成功人士,妈妈热爱时尚,女儿多么天真!
哈哈,语文也可以动漫!
这份语文作业,学生用美术画画等有趣形式完成了课文《第一朵杏花》的知识巩固,甚至创造。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他们的学习兴趣决定学习效果,而新鲜、多样、富于变化的作业形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中的教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让学生在看看、听听、做做、画画、唱唱、剪剪、贴贴、说说、写写、背背、玩玩中完成知识的巩固。
(2)发展功能。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或有侧重地体现在作业系统之中。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也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等综合能力。
这样的作业都是在新情境下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现和应用。
完成作业要再学习,可以使学习得以延伸,增加理解的深度,产生新认识,使学生继续获取知识,也是对解决问题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
学生做作业的过程也是培养其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这就是作业的发展功能。
设计语文作业要善于挖掘教科书知识的潜在功能,通过延伸、演变、拓展,让学生在迷惑、好奇的情境中进行探索,使学生从传统模仿习题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培养学生的“再创造”能力。
(3)沟通、反馈功能。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作业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
语文作业是教学信息反馈的重要载体,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
教师可以从学生作业中及时获得对教学情况的反馈,了解教学的真实效果,掌握学生学习的情况,反思自己在教学时的疏漏与不足,进行查漏补缺,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应把每一次作业的批改作为走进学生内心世界,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喜好,与学生沟通思想、交流情感、探讨生活的有利途径。
这就是作业的沟通功能。
语文作业的沟通反馈功能,使得语文作业既有其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学生完成作业也学习做人,每一项语文作业,都应成为学生人文素养形成的载体。
学生做作业,教师评改作业还是一种人文活动,师生通过各种类型的语文作业交流学识、平等对话、志趣相融、教学相长。
(4)整合功能。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面向生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语文的外延就等同于生活的外延”。
这就决定了语文作业有着它特有的整合功能。
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作业除了对知识的巩固,对能力的发展,对信息的反馈,情感的沟通外,还是学生学习生活的融合。
首先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要用到语文,然后是学生课外学习要用到语文,再者是学生交往对话、走亲访友、读书看报、参观旅游、休闲玩乐,乃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都要涉及到语文。
故而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应联系生活实际,力求把书上的语文转换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把语文言语训练放到生活中去。
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作业的触角要伸向小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形成语文素养。
语文作业的整合功能还体现在完成作业的不仅仅是独立的学生个体,它强调合作探究,协同互助,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因此,学生的语文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甚至是学生和其他社会人员合作完成。
四、
实践证明,对待考试分数的态度不同,会导致学生的发展不一样。
你认为应如何让正确对待分数呢?
为什么?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由来已久的分数评价,已成为教育评价的一种习惯模式。
当论证一个学生的优劣时,人们最先想到的是考多少分,排多少名,大家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错误地将分数这个评价的手段异化成目的,将分数作为唯一标准来判断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由于学生和家长都愿意片面夸大考试分数的作用,让很大一部分教师,也有意或无意地加入分数为上这一行列。
这样的对学习分数的态度以及由此引起的某些行为,不仅不会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而且会由于存在不科学的因素而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发展。
1.要认识到过于看重分数带来的严重后果
首先,过于看重分数,会令学生惧怕考试。
家长和教师的期望过高与单一,无论对学习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都会造成精神负担,诱发其心理障碍。
有的孩子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一临近考试就紧张,担心考不好。
越害怕越容易出错,也就越考不好。
其次,过于看重分数,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
绝大多数学生,包括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有积极向上的愿望。
即使一些平时成绩相当不错的学生,也不能保证每次都考高分;
即使是平常学得很好的科目,如果发挥不佳或者因为其他因素,也可能会考得一塌糊涂。
如果教师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会使一些学生感到委屈,自尊心受到伤害。
长此以往,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导致厌学。
第三,过于看重分数,容易造成学生与教师的对立。
很多教师过分看重分数,往往是因为自己的面子。
自己班级学生成绩好,自己脸上有光,相反,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
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以一个尺度来衡量。
而且,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往往会以成绩差的学生身上的不足与成绩好的学生身上的优点作比较。
这样比较的结果,一方面导致学生失去自信,进而失去学习兴趣和热情;
另一方面,自己的心态如果不平衡,态度就会变得粗暴,教育方法就会不当,容易造成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对立。
2.分数只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手段,考试内容要有针对性
考试是对学习的一种检测,通过考试可以知道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学生(或学生自己了解)在一个或长或短的时间段内的学习情况。
当然,像中考、高考这样的考试,不光是对学生较长时间段内学习情况的检测,同时还具有甄别优秀学生的功能。
有考试自然就应该有一个分数,教师或家长根据学生的分数高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得失原因,这样有利于学生真正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时间等。
而教师根据学生丢分的情况,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补救,无疑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显然,这个分数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它能看出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一个平时学习不认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很难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为此,考试的试题内容在布局和安排上应该对某一学习段内的知识点、重点问题都有比较突出和较强的针对性,这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系统地掌握已学的知识以及形成好的思维习惯都有很大帮助。
3.要让分数对学生产生激励、鞭策和期待的心理效应
分数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我们有的学生家长忽略了分数评价的功能导致的。
看到孩子考了好的分数就百般夸奖,对孩子百依百顺,物质和精神奖励一起来,弄得孩子洋洋得意,骄傲自满。
当孩子考得不好时,就严厉批评,大动肝火,弄得孩子不知所措,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
而我们有的教师呢?
也总是让分数遮住自己的眼睛。
如果我们能帮助学生卸去过重的分数包袱,让学生接受自己的分数,并从自己每次获得的分数中去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直到有一天,他自己对自己的分数不满意时,相信他一定会努力超越自我的。
果真这样,学生考试分数高低又有何担忧呢?
每一次检测过后,教师或家长要根据学生的分数高低,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分析得失原因。
同时,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丢分的情况,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补救,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要让分数对学生产生激励、鞭策和期待的心理效应。
4.倡导分数评价和无分数评价相结合
分数评价虽然容易量化,从表面看来比较公正,但在以分数至上的评价标准下,学生总是按照成绩被分成三六九等,只能一心一意地为高分和名次而学,这种用学习能力的高低来衡量学生的好坏,忽视学生在学习中进步的评价,其结果是无情地抹杀了学生为进步而付出的努力,使多数学生永远笼罩在失败的阴霾里,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生活缺少自信,这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不能仅仅看考试分数,因为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成绩通知单上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求知欲望的满足所带来心灵的欢愉,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独立、自信、快乐和幸福。
无分数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看到学生不足时,更多地看到学生的进步和付出,这样,会使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充满信心,并从过重的分数压力下解放出来,有足够的时间去参加各种活动,从中学做人、学做事、学习与人共处,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分数让人们看到的往往是一个冷冰冰的数字,对所有的学生都只关注成绩和名次,不去考虑他所处的环境、受教育的基础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不去关注成绩背后的努力以及不同学生对人生的追求。
事实上,对一个学生来讲,也许“100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6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更何况,你能说“100分”获得者的其他方面都比“60分”获得者强吗?
为此,我们在关注学生考试分数的同时,如果能针对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日常表现、整体发展水平纳入评价视野,建立起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从以分为本转变为以人为本,从关注分数转变为关注人,充分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相信一定能还学生一段充满阳光的学习时光,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五、试题的难度直接影响考试的及格率和优秀率,对考试的信度、效度、区分度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你认为应该如何有效控制试题的难度?
试题的命制需要关注的是一定时间内,有较多教学内容容量的检测工作,因此,对于试题命制的准备也有别于作业设计准备。
教师要注重回顾试题检测范围内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知识点的把握情况。
(2)搜集各种有参考价值的资料。
试题的命制多于平常作业的题量,所要融入的内容和信息量都有所增加,所以搜集各种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样,既能减少试题命制所耗费的时间,又有更多的新型有效题型。
这些具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来源十分广泛,如网络、往年的已出考题,还有一些较好的教育书刊杂志的范例性试题。
1.制定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又称为考试标准。
它是考试的指导性文本,其内容包括考试的目的、性质、采用何种类型的考试形式、方法、考试的对象、采取的题型种类、考试的时间、采用何种分制评分、考试内容、范围及其水平(难易度)和样题(或例卷)等。
它还是命题的根本依据。
拟定考试说明,首先要弄清本次考试的性质、目的。
其次,要深入研读《语文课程标准》,准确掌握考量尺度。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纲领性文件,有教育“小宪法”之称,它是一切教育活动(包括考试)必须遵循的准则。
考试说明的拟定,应根据考试性质和方式的不同,既要体现整体要求,又要突出重点。
2.拟定编题计划
编题计划是编制试题的依据,是科学设计试题、周密安排考试内容、便于命题有章可循的蓝图。
它包括两项内容:
一是编制试题的原则和要求,说明考试的内容范围、方法目标、试题类型、编制试题和组配试卷的要求;
二是规定试卷中试题的分布,即具体考试内容中各部分试题的数量分布、所占比例以及各部分内容所需的大概时间。
编制命题计划,要依据《语文课程目标》规定的考试内容、考试范围和教科书中涉及的各项知识所要求掌握的程度,来确定试题分布范围、难易程度和重点难点。
同时要把握好试卷对考试内容的覆盖率、代表性,以避免测试的偏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必要的副作用。
3.确定双向细目表
所谓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联列表。
一般纵向为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为列出的各项要考查的能力,或者说是在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通常采用识记、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等级。
双向细目表的制定,可以减少考试命题的盲目性,使命题者有明确的检验目标,把握试题的比例分量,提高命题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它对于审查试题的效度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衡量考试质量通常有四个重要指标,即考试的效度、信度、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
4.草拟试题
要严格按考试说明和编题计划(双向细目表)设计试题。
草拟试题要紧扣考试目标,一方面要考虑从哪方面命题才能将该教学目标界定内容都检测到,另一方面必须按测试要求的认知水平(一般为记忆认知、理解、运用三级)设计题目。
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要分别编制。
客观题的答案要唯一或准确;
主观题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多元性。
题量应大于实际考试题的量,以备筛选。
5.筛选组卷
尽管遵循了以上项目,但是试题的命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命题者还要对照双向细目表,审查所设计的试题是否与各知识点及学生学习水平相符,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增补或删减、修订。
编拟好试题简明扼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语文 科学 命题 作业 研究 实践 作业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