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54787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290.68KB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第一轮复习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健康问题:
② ⑤ ;
(2)环境问题:
④ ⑥ ⑧ ;
(3)能源问题:
③ ⑦ ;
(4)粮食问题:
① 。
人类认识化学并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过了漫长的过程
✓古代, 火 的发现和利用,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条件。
人们发现在绿色的孔
雀石[主要成分为Cu2(OH)2CO3]等铜矿石上面燃烧炭火,会有红色的铜生成。
其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
Cu2(OH)2CO3
2CuO+H2O+CO2↑,2CuO+C
2Cu+CO2↑。
✓近代 道尔顿 和 阿佛加德罗 等科学家的研究揭示了化学变化的
实质,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的破裂和原子不变、重新组合 。
✓俄国化学家 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现代,化学家能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并运用 纳米 技术制造出
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
如:
具有 透气、隔水 性质的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等
✧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 污染 ,提高原子 利用率 ,力图使 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 ,实现“零排放”。
✧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 变化和 化学 变化,判断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如石蜡熔化属于物理变化,石蜡燃烧属于化学 变化。
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
请你根据对化学反应的理解,填写下表。
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
(1)
颜色发生改变
(2)
有气体产生
(3)
有沉淀析出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判断的依据是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来表现 。
✧蜡烛能燃烧是 化学性质 ;
蜡烛燃烧了是 化学变化 。
✧检验石蜡中含有碳、氢元素的方法是 取样点燃并在火焰的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有水雾产生,说明有水生成,从而证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
迅速反转烧杯并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从而证明石蜡中有碳元素 。
✧对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比较的探究
空气中按体积分数:
氮气占78% 、O2占21%、稀有气体 占0.94% 、二氧化碳 占0.03%、O.03%的其他气体(如水蒸气)和杂质。
人体吸人空气后,食物与氧气发生 氧化 反应,产生 二氧化碳 、 水蒸气等气体,使得人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 增加 、水蒸气的含量 增加 。
氮气的体积分数减少这是因为 氮气体积不变,但呼气体积增加,所以体积分数减少。
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木条伸到集气瓶中,复燃则是 ,但比较氧气含量多少时应该采用 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中看持续燃烧的时间长短 的方法。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看石灰水是否浑浊 ;
但因为空气中CO2的含量很少,所以即使将 澄清石灰水暴露在空气中也 短时间内不浑浊。
对人体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设计实验必须采用 对比 法。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空气的成分
✧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测定
盛放在燃烧匙内的物质是 红磷 ;
能否改用木炭不能,
理由是 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填补了消耗的氧气体积,不能形成压强差 。
能否改用铁粉不能,理由是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
燃烧匙内的物质必须过量 ;
其目的是 保证氧气完全消耗 。
实验中看到在集气瓶内 红磷燃烧 、 产生大量白烟 、 放大量的热,待 冷到室温 时打开止水夹,水进入 集气瓶中 ,约占 原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21%,可能的原因有:
①红磷量不足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③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
实验后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大于21%,可能的原因有:
①没有及时塞上橡皮塞②实验过程中,没有关闭止水夹。
。
从该实验能得出氮气的哪些性质:
不可燃 不助燃 不与水反应 难溶于水 。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 稳定 ,因此常作焊接金属的 保护气 ;
灯泡
中充氮以 延长使用时间 ,食品包装时充氮以 延长保质期 等,医疗上在 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
由于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常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隔绝空气;
在通
电时,稀有气体能 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氦气由于 密度小,化学性质不活泼 ,常用于充填飞艇。
氧气常用于动植物 呼吸 、 医疗急救、维持燃烧 等。
✧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有害气体 和 粉尘 两大类,其中主要有害气体是 CO 、 NO2 和 SO2 。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 和 酸雨 等都与空气污染有关。
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和 破坏生态平衡 。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你能做些什么 。
✧氧气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 大 , 不易 溶于水,在一
定条件下可转变为淡蓝 色液体和 淡蓝 色, 雪花 状固体,保存 蓝 色钢瓶中。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 比较活泼 的气体,有 助燃 性和 氧化 性。
氧气的助燃性:
可以使 带火星 的木条 复燃 。
(检验氧气的方法)
木炭
现象
空气
持续红热
氧气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化学方程式
C+O2
CO2
磷
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
发出白光、放大量热、有大量白烟
4P+5O2
2P2O5
硫
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大量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S+O2
SO2
镁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2Mg+O2
2MgO
铝
不能燃烧
发出白光,放大量热,生成白色固体
4Al+3O2
2Al2O3
铁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大量热,有黑色固体生成
3Fe+2O2
Fe3O4
氢气
淡蓝色火焰,放大量热,干冷的烧杯壁上有水珠
2H2+O2
2H2O
一氧化碳
蓝色火焰,放大量热,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产生
2CO+O2
2CO2
甲烷
明亮的蓝色火焰,放大量热
CH4+2O2
CO2+2H2O
乙醇
蓝色火焰,放大量热
C2H5OH+3O2
2CO2+3H2O
上述1--6化学反应共同点
都需要有O2、都放热、都是化合反应、可燃物都是固体、
都是氧化反应、都需要点燃、产物都是氧化物、都发光
铁和铝在点燃前需用 砂纸 进行 打磨 处理,其目的是 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油漆和铝表面的保护膜 ;
铁丝还必须 绕成螺旋 状,其目的是 增大铁丝的受热面积 。
铁、铝在点点燃前需事先在集气瓶内 水或沙子 其目
的是 防止高温熔化物溅落与瓶底接触,使瓶底炸裂 ;
在点燃硫粉之前也需要事先在集气瓶内放入水或NaOH溶液,但目的是 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 氧 发生的反应,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
动植物的呼吸、
食物的腐败 、 金属的锈蚀 、 农家肥的腐熟 等都包含着缓慢氧化,氧化反应都放热,不一定发光,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如 CH4+2O2
CO2+2H2O 。
✧氧气的工业制法
任何液态物质都有一定的 沸点 。
科学家正是利用这一性质,在 加压 和 降温条件下使空气转变为 液态 ,然后 升温蒸发 ,从而分离得到 N2 和 液态O2 ,这是一个 物理 变化的过程。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反应原理(写出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类型)
(1)
;
(2) 2KMnO4
K2MnO4+MnO2+O2↑ ;
(3) 2H2O2
2H2O+O2↑ 。
制取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
反应物的状态 和 反应的条件 ;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排水法 不易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排空气法 密度和空气相差较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无毒 ;
验操作步骤(五“先’’五“后”)(以加热固体反应物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先 检查装置气密性 ,后给装置加入药品;
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 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后用 双手紧握容器外壁 ,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给固体加热时,先 均匀加热,后集中给药品加热,否则会 因受热不均而使试管炸裂 。
✓先给药品加热,待气泡均匀连续产生时,再将弯管伸入集满水的集气瓶中。
收集完毕时,先将 导管移出液面,再熄灭酒精灯,否则水会倒吸入试管而造成试管破裂。
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检验:
将 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集气瓶内,若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验满:
将 带火星的木条 放在 集气瓶口 ,若 复燃 证明氧气已集满。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催化剂是指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
催化剂在化学中所起的作用叫 催化 作用。
某些物质可以对不同的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如:
二氧化锰既可催化分解 H2O2 ,也可催化分解KClO3。
但酶是生物催化剂,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反应。
同一反应可以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如使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既可选择 Fe2O3 ,也可选择 CuSO4 。
第三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水的组成
实验装置:
乙装置和甲装置相比的优点是便于方便的检验产生的气体。
实验现象:
✓给水通电,负极产生 H2 ,正极产生 O2 。
✓负极和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 2∶1 。
实验过程中要通 直流 电。
此实验得到的结论:
✓水是由 氢、氧元素 组成的。
✓每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 分子 可裂解为 原子 ,原子可 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或物质 。
【水 分子 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裂成氢 原子 和氧 原子 ,在电源的负极,
每 2 个氢 原子 重新结合成 1 个氢 分子 ,大量的氢 分子 聚集成 氢气 ;
而在电源的正极,每 2 个氧 原子 重新结合成 1 个氧 分子 ,大量的氧 分子 聚集成 氧气 。
】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
2H2↑+O2↑ 。
✧水的性质
水是 无 色透明的液体,凝固点为 0℃ ,加热至 100℃ 时沸腾。
水在 4℃ 时,
密度达到最 大 ,为 1g/cm3 。
水是最常见的 溶剂 ,可溶解多种物质。
水也可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与金属氧化物:
CaO+H2O=Ca(OH)2 ;
✓与非金属氧化物:
CO2+H2O=H2CO3 ;
✓与金属单质的反应:
2Na+H2O=2NaOH+H2↑ ;
✓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Cl2+H2O=HCl+HClO C+H2O
CO+H2;
✓与盐的反应CuSO4+5H2O=CuSO4·
5H2O、2NaCl+2H2O
2NaOH+Cl2↑+H2↑。
✧氢气
性质:
氢气是一种 无 色 难 溶于水的 气 体,密度最 小 。
纯净氢气在空气燃烧时,
产生 淡蓝色 火焰,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则能看到 有水雾 。
不纯的氢气遇明火可能会发生 爆炸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
用途:
氢气因其具有 热值高 , 无污染 , 来源广 , 可再生 的特点被
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其原因 需要解决如何安全的储存、运输和使用;
降低制取成本 。
✧水的净化
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 沉淀 、 过滤 、 吸附 、 蒸馏 等。
✓分离难溶性物质与液体的方法是 过滤 。
✓明矾是常用的 絮凝剂 ,其净水作用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 胶状物 对杂质的 吸附 ,使杂质沉降。
✓活性炭的净水作用:
活性炭具有 吸附 性,不仅可以滤去液体中的 难溶性 物质,还可以吸
附掉 部分可溶性(如色素) 杂质,除去臭味。
硬水和软水
✓硬水是含有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有较少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的水
✓硬水的危害:
生活上:
用硬水洗涤衣服,既 浪费肥皂也 洗不干净,时间长了还会使衣物变硬;
生产上:
锅炉用水硬度高了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不仅 浪费燃料 ,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 爆炸 。
长期饮用硬度较高的水,对人体健康 有害 ,长期饮用纯净水对人体健康 也不利 。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常用 肥皂水 来检验。
✓硬水软化的方法:
生活中通过 煮沸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实验室可以用 蒸馏 方法
得到蒸馏水。
✧爱护水资源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
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其中所含总量最多的元素是O,
含有的物质总量最多的是H2O。
水资源严重短缺:
是因为随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人类生活、生产的 用水量增加 ,另一
方面是来自工业上的 “三废”的任意排放 、生活 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 不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等造成的水体污染。
我国总水量居世界 第六位 ,但人均水量不到世界人均水是的 1/4 。
属于水资
源 轻度缺水 的国家。
爱护水资源:
必须从两个方面思考,即一方面要 节约用水 ,另一方面要 防止水污染 。
节约用水的一般方法是(举例) 预防和治理水
污染的措施是 。
✧物质的分类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构成
物质都是由极 小 的、肉眼看不见的 粒子 构成的。
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分子 、 原子 和 离子 。
✧粒子的性质
[实验1]
步骤:
向烧杯A中加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得到溶液甲。
在烧
杯B中加入3mL~5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的溶液罩在一起,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A烧杯中的液体变红
结论1:
浓氨水有挥发性
结论2: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结论3:
氨水呈碱性,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实验5]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步骤1.用100mL量筒分别量取100mL的蒸馏水和无水酒精。
步骤2.将两种液体注入200mL量筒。
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200mL
结论:
分子之间有间隔
[实验6]空气与水的压缩实验分别用两支医用注射器,吸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
并用
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
装空气的注射器比装水的注射器容易压缩
气态分子间间隔>液态分子间间隔
✧分子
分子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
注意:
(1)分子可以 直接构成 物质。
(如水 H2O 、二氧化碳 CO2 等)
(2)分子只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最小粒子,而不是保持物质 化学性质 的
唯一 粒子。
原子 、 离子 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3)物质由 哪种粒子 构成,其化学性质就由 该种粒子 保持。
(4)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分子在 化学变化 中可以分裂成 原子 。
(5)单个分子 能 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 不能 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只有当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 时才能体现物质的物理性质。
(6)同种分子的性质 相同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 不同 。
由 同种分子 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 不同种分子 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原子
原子是 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微粒。
(1)原子可以 直接构成 物质,也可以先构成 分子 ,再 由分子构成物质 。
(2)原子只是 在 化学变化 中不能再分,但在 其他变化 中可以仍可再分。
(3)原子和分子在一般情况下 不直接 比较大小。
(4)原子和分子不能直接比较大小。
分子
原子
相似点
质量和体积都 很小 ;
总在 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
粒子间有 间隙 ;
同种粒子, 化学性质相同 ,不同种粒子 化学性质不同 。
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 可以再分
在 化学变化 中是不可分的最小粒子
联系
分子是由 原子 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 最小粒子 。
原子是构成 分子 的粒子,也是直接构成 物质 的一种粒子。
✧分子原子论
物质是由 粒子 构成的,在 化学变化 中 分子 分裂成 原子 , 原子
可以重新 组合构成新的分子 。
运用分子、原子的概念分析水的蒸发与水电解之间有何不同?
水汽化:
是分子间间隙发生了改变,水分子本身没有变化,只因此是物理变化。
水电解:
水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新的分子,所以是化学变化。
原子中的等量关系(三个黄金等式)
(1)在 原子 中,由于不显电性。
在原子中:
N质子=核电荷数=N电子=原子序数
(3)Ar=N质子+N中子
原子的结构
完成下表
原子种类
元素符号
N核电荷
N质子
N中子
N电子
Ar
氢
H
1
2
3
Mg
12
24
碳
C
6
7
13
氮
N
14
根据上表,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1、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相同,则原子种类相同;
2、Ar=N质子+N中子;
3、原子中可能没有中子;
4、原子中:
N质子=核电荷数=N电子
✧元素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 (即 质子数 )的同一类 原子 的 总称 。
(1)元素是 宏观 概念,因此只讨论 种类 ,不讨论 个数 。
(2)元素一定是同一类 原子 的总称,而不能说成是同一类 粒子 的总称。
(3)元素的种类由 该元素 原子的 核电荷数 或 质子数 决定。
(4)生活中常说的含“磷”、“铁”、“钙”…指的是 元素 。
元素的分类
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
O、Si、Al、Fe、Ca、Na、K、Mg、H
生物细胞中元素含量的多少:
O、C、H、N、Ca、P、K、S、Na、Cl、Mg
元素种类只有 100多 种,可组成的物质有 三千多万 种。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
)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混合物(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
✧元素符号
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
“一大二小”
元素符号的含义:
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
2O
2个氧原子
O2
一个氧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2个二氧化碳分子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在一氧化碳中氧元素显-2价
2个氧离子
一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元素周期表
发现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科学家是 门捷列夫 。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核外电子排布
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原子结构。
如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表示 原子核 ,弧线表示 电子层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该电子层容纳的电子数 。
根据结构示意图,可作以下判断:
✓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决定元素的种类;
✓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 最外层电子数 决定元素的分类(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
✓ 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决定粒子的种类(原子、阳离子、阴离子)。
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第一周期
He
第二周期
Li
Be
B
O
F
Ne
第三周期
Na
Al
Si
P
S
Cl
最外层电子数
4
5
8(He为2)
元素种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结构特点
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最外层电子数不小于4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性质
易失电子
较稳定
易得电子
相对稳定
从上表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1)同一横行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2)同一横行从左到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随核电荷数由1-8依次递增
(3)同一纵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4)同一纵行从上到下原子的电子层数依次递增
(5)金属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数一般小于4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不小于4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 。
✧元素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元素分类
结构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化学 第一轮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