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电子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850816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37.52KB
物理电子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物理电子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电子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课内安排36个学时,记2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课内安排18个学时,记1学分。
2.外国语:
开课一年,每周6学时,共216学时,共5学分。
(二)
学科基础课
学科基础理论课按一级学科开设,计6~12学分,开设3~4门课,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
每位研究生至少修满6学分。
(三)专业主干课
专业主干课按二级学科开设,计6~12学分,开设3~4门课,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
(四)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12~35学分,每门课不少于36学时。
专业英语课计1学分。
每位研究生至少修满12学分,可以跨专业选修。
专业方向课列入选修课程,导师在制定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时从选修课程中指定。
(五)必修教学环节
必修教学环节包括:
1.教学实践;
2.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3.学术活动(学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学习期间要求每位学生参加一次学术会议)。
我院硕士生试行学分制,必须取得规定的35学分以上,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考核合格(考试75分以上,考查合格),给予学生规定学分;
考试不合格,可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研究生应在一年半时间内完成规定学分。
成绩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考试一律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等级评定成绩。
学位课程一律要求考试,非课程类教学环节和中期考核宜用考查的方式进行。
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考查,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参加考试、考查时,必须事先提出申请缓考,经主管院长批准,其中公共课须经研究生处批准,方能缓考。
擅自不参加考试者,该课程的成绩以零分计,并不予补考。
学分计算方法:
每学期按18周计算,若一门课上一学期,则该课程的周学时数为该门课程的学分数。
对不足一学期的课程,学分由授课周数除以18折算。
实验课程的周学时除以2即为该门课程的学分。
一门实验课程的总学分不能超过3学分。
对不足一学期的实验课,可按总学时折算给学分。
补修本专业大学本科课程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六、教学实践
为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研究生学习期间应参加教学实践活动。
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专科学生,参加教学第一线工作。
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社会调查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理论课,或项目研究与开发。
教学实践安排在第三学期较为合适。
各教研室要积极配合为研究生提供教学实践岗位。
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3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七、中期考核
1.考核内容:
研究生中期考核要求认真填写《研究生中期考核登记表》,院对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综合测评。
(1)政治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评定:
研究生要认真做思想小结,并认真填写好中期考核表的自我总结。
(2)对课程成绩、完成学分情况进行审核。
(3)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审核:
中期考核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必须开题,并由各指导组统一组织学生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应包括研究背景知识和拟开展的研究工作介绍两方面内容。
开题报告主要考察学生对研究背景知识和相关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的了解,同时考察学生的文献综述能力,采用口头报告(10-15分钟)和书面报告结合形式。
开题第一次未通过,允许1-2月内再进行一次,仍未通过者,按学籍管理规定处理。
中期考核要审核开题报告登记表。
2.考核时间:
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的5、6月份进行。
3.考核程序:
以专业为单位组成考核小组。
考核小组由研究生导师、教研室主任、任课教师参加。
考核组负责对研究生进行全面考核。
学习成绩优良,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进入硕士论文写作阶段;
学习成绩较差,未达到考核内容要求的,不得申请硕士学位。
分管研究生的院长全面负责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考核组将考核意见及有关材料送院办公室,由院召开学术委员会会议,审核通过。
在规定时间内未按时完成中期考核者,按考核不合格处理。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的目的是使研究生在科学研究方面受到全面的基本训练,它是培养研究生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在导师指导下,研究生应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的,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
学位论文应包括:
摘要(中、外文)、目录、引言、主要内容(研究背景、理论推导、实验与计算、结果与讨论等)、参考文献、致谢、必要的附录和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学位论文应做到概念准确,推理严密,语意通达,数据可靠,结构完整。
论文按规定统一格式排版,A4纸打印,具体见《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及其摘要编写格式的要求》。
九、学位授予
学位授予遵照《河南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
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学位授予还应满足以下补充条件:
1.在校期间,研究生应以第一作者身份(导师除外)在期刊级别不低于国内核心期刊的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已接收)学术论文一篇,且文章第一署名单位应为河南师范大学。
2.研究生在校期间,通过省级以上成果鉴定或国家专利一项,研究生署名为前两名(导师除外)。
鉴定或专利第一完成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
(1,2两条具备其中一条)
3.中期考核成绩在合格以上。
指导教师和院学位委员会要在答辩前对相关材料认真审核,主要材料包括:
(1)成绩单;
(2)发表论文原件或刊用证明;
(3)中期考核表;
(4)参加学术活动情况。
对不符合授予学位条件的研究生,根据情况可建议其延长学习时间。
为鼓励向高级别杂志投寄文章,考虑到这些杂志审稿周期较长,如研究生学习期间,已完成科研课题并将研究成果撰写成论文(署名按条例要求),但论文还未录用,研究生参加答辩需向学院提交申请特批,填写《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硕士学位申请特批表》,由导师批准同意后交院学位委员会讨论。
讨论时,首先由申请人对研究工作的意义、水平和论文未如期发表的原因进行10分钟的陈述,然后由院学位委员会讨论、投票表决,决定是否同意其按期答辩;
如不同意申请人按期答辩,到论文被录用时该生再提出申请。
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研究方向:
A、电磁传输与探测技术;
B、光通信与光电检测;
C、信息对抗技术
学制:
三年
课程
类别
编号
课程名称
总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及周学时
备注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必修课(学位课程)
公
共
课
0000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000003
英语
216
5
6
00000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学
科
基
础
020013
随机过程与数理统计
54
3
至少修6学分
020901
现代电路理论
020017
高等电磁场理论
专
业
主
干
020029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020811
微弱信号检测
020016
电磁波传播与空间环境
选
修
020939
电子电路系统设计
至
少
12
分
020035
光电检测与信号处理
020936
光电子技术
020019
光纤通信技术
020941
信息对抗技术
020938
传感器技术及应用
020937
软件无线电技术
020703
微波遥感原理
020027
网络通信
020022
信号检测与估值
020015
导波光学
020014
高等计算方法
020808
系统仿真及其应用
020028
微电子技术及应用
020940
射频电路理论与应用
020801
数字图像处理
教学
实践
创新实践(教学实践、科学研究论坛、创新实践比赛等)
*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
020013课程名称:
总课时:
54学分:
开课单位: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开课学期:
教学要求:
本课程由“随机过程”和“数理统计”两部分组成,即《高等数理统计》和《高等随机过程》,以满足非数学专业研究生的需要。
随机过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的数学规律性的数学理论分支之一,也是构造随机模型的基础理论之一。
通过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期望学生能较好地理解随机数学的基本思想,掌握几个基本而常用的过程的处理方法,如正态过程、普阿松过程等;
特别是马氏过程要重点理解并掌握;
会对随机过程进行数学分析,了解平稳过程的谱分解。
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加强学生开展科研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理统计是关于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学科,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本科工程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较收入地掌握数理统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今后学习后继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
预备知识
内容:
概率论中常用的几个变换,条件期望,随机变量的收敛性。
要求:
掌握母函数、特征函数,条件期望,随机变量的以概率收敛及均方收敛。
第二部分: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定义,正态过程,谱阿松过程。
掌握它们的定义及性质。
第三部分:
Markov过程
可数状态Markov链,间断型Markov过程。
掌握马氏链的状态分类、状态空间的分解、遍历定理、平稳分布;
了解Kolmogorov向前向后方程。
第四部分:
随机分析
二阶矩过程的定义、均方极限、均方微积分。
会进行数学分析。
第五部分:
平稳过程
概念与性质、谱分解。
第六部分:
统计推断准备
理解概念: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观测值,样本容量,简单随机样本,统计量,记住样本均值,样本方差,样本标准差;
理解抽样分布,熟悉
方布,t分布,F分布的定义,了解
变量的性质⑴可加性;
⑵数学期望与方差;
理解上﹑下侧分位数的概念和关系,会查表确定标准正态分布,
方布,t分布,F分布的分位数;
理解样本的分布,了解样本的经验分布,会绘制分布的直方图。
第七部分:
参数估计
熟练掌握参数的矩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法,掌握求参数的连续函数的矩估计,掌握求参数的严格单调函数的极大似然估计;
熟悉点估计的优良标准:
⑴无偏性;
⑵有效性;
⑶均方误差准则;
⑷一致性;
⑸充分性;
知道⑹完备性;
熟练掌握求参数无偏估计的C﹣R下界,理解有效估计,理解最小方差无偏估计(MVUE),掌握因子分解定理的应用,掌握在单参数指数族分布下求参数的MVUE;
理解区间估计的概念,掌握区间估计的方法找枢轴量法,熟练掌握单个正态总体均值(方差已知或未知),方差,标准差的区间估计,掌握分布自由时总体均值的近似区间估计,总体比率的近似区间估计;
掌握两个正态总体:
⑴均值差(各正态总体方差已知或各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⑵方差比的区间估计;
理解区间估计的优良标准:
⑴可靠性;
⑵精确性;
了解经典方法和贝叶斯方法的主要区别,了解先验分布和后验分布,掌握求参数的贝叶斯估计。
第八部分:
假设检验
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知道假设检验的分类:
参数假设检验和非参数假设检验,理解两类错误的不同以及产生这两类错误的原因;
对单个正态总体N(,
),熟练掌握检验假设条件。
掌握分布的检验法,掌握随机变量独立性的
检验法。
第九部分:
回归分析
了解散点图,理解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熟练掌握求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并了解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掌握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知道回归直线。
会求误差方差的无偏估计,掌握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有效性的显著性检验。
理解分解式SSY=SSR+SSE的意义,SSR/SSY的大小对两个变量直线关系的影响,会应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进行点的预报和区间预报;
理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并掌握最小二乘估计的性质,会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会求误差方差的无偏估计,掌握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整体性有效性的显著性检验和每个自变量作用的显著性检验;
掌握可线性化回归模型的处理方法;
了解自变量的选择,理解最优回归方程的意义,会求最优回归方程。
第十部分:
方差分析与正交试验设计
了解单因素方差分析模型,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了解双因素方差分析模型,掌握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
了解正交表的特点,熟练掌握正交表的极差分析法,掌握正交表的方差分析法。
第十一部分:
质量控制图与抽样检验方案
知道质量控制图的作用,了解
—R控制图的原理,会绘制
—R控制图,知道控制图的诊断;
了解抽样检验方案的概念,了解OC函数,掌握一次计数标准型抽样检验方案的确定,掌握正态总体下关于均值的一次计量标准型抽样检验方案的确定。
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实验和上机的教学安排,但希望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所研究的课题,选择部分随机过程实际问题,自己上机计算。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刘嘉昆,《应用随机过程》,2002,科学出版社
2.S.M.劳斯,《随机过程》,1997,何声武等译,中国统计出版社
3.汪荣鑫,《数理统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6
预修课程:
高等数学,付氏变换,概率统计,线性代数。
020017课程名称:
高等电磁理论
《高等电磁场理论》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通信与信息技术一级学科下属各二级学科的重要硕士学位课程之一,也是国外众多研究生院的重点课程。
最近全国工程硕士学位网站公布的大纲也明确这门课为“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430109)的核心课程。
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基于本科层次的《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基础》等课程的教学,更加深入、广泛地讲授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及数学分析方法,让学生从更高层次学习和理解电磁学定理及概念。
重点探讨电磁波基本方程、原理和定理;
平面波、柱面波和球面波的基本波函数;
电磁波的辐射及导电体的散射;
标量和矢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积分解;
标量和并矢格林函数的解法;
电磁波在金属波导、微带、介质波导中的传播;
微波谐振器;
运动电磁场及瞬态电磁场等内容。
期望能为现代电子与通信工程等超高频的科研实践提供坚实的基础,并得到广泛、直接或间接的应用。
第1章电磁理论基本方程
第2章基本原理和定理
第3章基本波函数
第4章波动方程的积分解
第5章格林函数
第6章导行电磁波
第7章微波谐振器
第8章运动系统电磁场简介
第9章瞬态电磁场
教材及参考书:
1.《高等电磁理论》傅君眉、冯恩信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微波与光电子学中的电磁理论》张克潜、李德杰电子工业出版社。
3.美NannapaneniNarayanaRao著,周建华游佰强译,《工程电磁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
020014课程名称:
本课程属于数值计算系列课程的强化部分,数值计算系列课程是非数学类研究生数学公共基础课程之一。
计算方法是一门运用计算机解决数学计算问题的学科,在科学与工程的计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计算机与计算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方法的研究和应用有了更广阔的前景。
数值模拟方法已成为实验与理论两大科学研究方法之后的第三种方法。
因此,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包括算法设计和误差分析,对于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工作的工科研究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本课程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讲授数值计算的基本内容:
数值代数,数值逼近,方程数值解,常微分方程数值解,然后转入特殊矩阵及其快速算法和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要求学生了解这些数值计算问题的来源,理解求解它们的数学思想和理论根据,掌握相应计算方法及其计算步骤,能够分析计算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能采取减少误差的措施;
还希望学生能够解释计算结果的意义,根据计算结果作合理的预测。
第一部分绪论
计算机中的数系,舍入误差和浮点运算、误差的传播。
掌握误差的来源与常用的控制方法。
第二部分解线性方程组的直接法
Gauss消去法和LU分解,平方根和追赶法,向量与矩阵的范数,矩阵的条件数,Householder方法与QR分解。
掌握Gauss消去法,平方根法,追赶法和Householder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方法,能对矩阵做LU和QR分解,理解矩阵条件数的意义。
第三部分解线性方程组的迭代法
Jacobi迭代法,Gauss-Seidel迭代法和松弛迭代法,矩阵的对角占优和不可约对角占优。
掌握构造迭代格式的基本原理与技巧,能判别迭代法的收敛性。
第四部分非线性方程求根
二分法,简单迭代法收敛性与收敛性分析,Newton法与割线法。
掌握构造迭代格式的基本原理与常用技巧,能对迭代格式作收敛性分析。
第五部分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特征值的定位与估计,幂法与反幂法,QR算法。
掌握特征值与特征向量计算的算法设计思想,能求解矩阵的特征值与特征向量问题。
第六部分插值与逼近
常用的多项式插值方法,分片插值,三次样条插值,最佳平方逼近与正交多项式,曲线的最小二乘拟合。
掌握插值问题的提法与求解原理,能对表格函数作出插值的结果与拟合。
第七部分数值积分与数值微分
Newton-Cotes求积法,复合求积法,Richardson外摊法与Ronberg求积法,Gauss求积法,常用的数值微分法。
掌握常用数值积分法与数值微分法的原理与公式,理解代数精确度的概念,掌握数值积分公式的误差分析理论和稳定性理论。
第八部分常微分方程的数值解法
常用的常微分方程数值方法,Runge-Kutte方法,单步法的误差估计理论,多步格式的构造。
掌握微分方程离散的原理和技巧,能对格式作误差估计。
第九部分特殊矩阵和快速算法
Toeplits线性方程组的解法,Hankel矩阵的求逆和三角分解,中心对称矩阵和Loewner矩阵的性质和应用。
掌握特殊矩阵的性质和常用技巧,掌握快速算法得设计原理,掌握复杂性分析的原理。
第十部分偏微分方程的数值方法
有限差分方法,有限元方法,谱方法,多重网格法和区域分解法。
掌握偏微分方程离散的原理与技巧,了解各种方法的优点和弱点。
实验(上机)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无实验和上机的教学安排,但要求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和所研究的课题,选择部分算法自己上机实现。
教学实验就是编程解决实际问题。
至少做有求解足够规模的问题的大作业4-5次。
1.《数值分析》李庆样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IntroductiontoNumericalAnalysis》J.StoerandR.Bulirsh,Spinger-Verlag;
3.《数值分析》,莫定夷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
020015课程名称:
本课程在电磁场理论与近代光学基础上,系统而深入地介绍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中各类介质光波导的传输特性,全面讲述了平面介质波导,光纤,耦合波导,周期性波导,非线性介质波导,光导波调制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利用电磁场和射线光学理论,分析光波导中光的传播规律,平面波导及条形波导的模式理论和光纤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电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