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 汛 基 础 知 识 讲 座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7845170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61.96KB
防 汛 基 础 知 识 讲 座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防 汛 基 础 知 识 讲 座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 汛 基 础 知 识 讲 座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到达该水位,要进行防汛动员,调动常备防汛队伍,进行巡堤查险。
保证水位:
指汛期堤防及其附属工程能保证运行的上限洪水位,又称防汛保证水位或设计水位。
接近或到达该水位,防汛进入全面紧急状态,堤防临水时间已长,堤身土体可能达饱和状态,随时都有出险的可能。
这时要密切巡查,全力以赴,保护堤防安全,并对于可能超过保证水位的抢护工作也要做好积极准备。
分蓄洪水位:
为防御洪水,尽量减少洪灾损失,在洪水灾害比较严重的地区,在河道(洪道)两岸辟有临时滞蓄洪水的区域称为蓄滞洪区。
当河道水面线超过某一水位时,形成洪水灾害的可能性很大,蓄滞洪区须分蓄洪,称这个水位为分蓄洪水位。
分蓄洪水位根据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或区域防洪规划的要求专门确定。
西太平洋副高压(简称副高):
是影响我国夏季旱涝的最重要的大型天气系统,通常在副高控制的地区多为睛热少雨天气,边缘则多为多雨带
热带风暴与台风:
生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洋,直径为100-200公里的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的一个重要天气系统,按国际气象组织规定:
当其中心风力小于8级称为热带低压,其风力大于或等于8级称为热带风暴,风力达10-12级时,称为强热带风暴,风力12级以上时称为台风。
频率与重现期:
用来表示某种暴雨,洪水,水位可能出现的机率,频率以百分数表示,重现期用年表示。
厄尔尼诺现象:
是指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特别是冷水域中,秘鲁洋流水漏异常增高,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现象。
由于此现象一般出现于圣诞节前后,而厄尔尼诺在西班牙文中即为圣子之意,故名。
当此现象出现时,大范围海面温度可比常年偏高3~40C,最高时可偏高60C。
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会造成低纬度海水温度年际变幅达到峰值,因此不仅对低纬度大气环流,甚至对全球气候的短期变化都具有重大影响。
拉尼娜现象:
在赤道表层海水温度比一般年份偏低时,被称作拉尼娜,也称反厄尔尼诺现象。
一般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先,而它居后,故又有别名“圣女”。
但并不一定是海水温度偏低时一定形成拉尼娜现象。
紧急防汛期:
当江河、湖泊的水情接近保证水位或者安全流量,水库水位接近设计洪水位,或者防洪工程设施发生重大险情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可以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
在紧急防汛期,防汛指挥机构根据防汛需要,有权在其管辖范围内调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和人力,决定采取取土占地,砍伐林木,清除阻水障碍物和其他必要的紧急措施;
必要时,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按照防汛指挥机构的决定,依法实施陆地和水面交通管制。
防洪预警与应急响应的分级:
按照洪涝灾害(威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防洪预警分为四级,即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
与此对应防洪应急响应分为:
Ⅳ级响应、Ⅲ级响应、Ⅱ级响应和Ⅰ级响应。
水库类型;
总库容10—100万米3为小(Ⅱ)型水库;
100—1000万米3为小(Ⅰ)型水库;
1000—10000万米3为中型水库;
1亿—10亿米3为大(Ⅱ)型水库;
10亿米3以上为大(Ⅰ)型水库。
二、洞庭湖防洪情况简介
洞庭湖地处湖南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湖泊水面面积为2625平方公里、容量为167亿立米,是全国仅次于鄱阳湖的第二大淡水湖泊,同时也是长江中游最为重要调蓄湖泊。
从地形上看,沿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有新墙河、汨罗江、湘江、资江、沅江、澧水、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等九条大中江河入湖,俗称“九龙闹洞庭”,其中前六条江河主要位于湖南省境内,统称为“南水”;
而后三条系长江在荆江河段沿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从北面分水入洞庭的三条分洪道,统称为“北水”,“南、北”两水在洞庭湖“九九归一”于城陵矶进入长江。
据统计洞庭湖常年过境水量达3000亿立米,几乎是黄河年均径流量的六倍,其中汛期过境水量约2400亿立米。
按来水组成成分,常年过境水量中“南水”占六成,“北水”占四成,在汛期则两者相近。
洞庭湖洪水主要取决于“南、北”两水洪水,由于“南、北”两水自然地理环境不同,其洪水特征各异,其中“南水”洪峰相对较为尖瘦,洪水历时较短—数天至十数天,主汛期为5-7月;
“北水”集雨面积大,源远流长,峰型肥壮,历时长—半个月仍至一个月以上,主汛期在7-8月。
建国后洞庭湖区出现大洪水主要有二种类型:
一是“南水”型,即“南水”洪水很大,而同期“北水”洪水不大,最典型就是1996年大洪水:
二是“南、北”两水遭遇型,即同时出现中等洪水或较大洪水,典型如1968、1969、1999和2002年。
洞庭湖区出现特大洪水则是以“南、北”两水同时发生大洪水或特大洪水为特征,如1954和1998年。
关于洞庭湖区水情变化趋势及成因
建国五十多年来,洞庭湖区水情出现了急剧变化,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洪水位节节攀升。
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30年里,城陵矶超33.5米高洪水位次数为4次,最高的1954年洪水位34.55米,而在进入八十年代以后的20年时间里,洪水位在33.50米以上的年份有9年,尤其是在1996-2002年短短七年时间内竟有四年洪水位超过1954年洪水位,其中1998年最高洪水位35.94米,比1954年高1.39米。
据长委专家分析,在遇到“五四”年洪水时,目前城陵矶洪水位将比五十年代抬高2至3米。
(2)高洪水位持续时间不断增长。
七十年代前我市湖区高洪水位持续时间一般不到十天(不含1954年),而在进入八十年代后,高洪水位时间大多在半个月以上,其中1999年、1998年分别达1个月和2个月以上。
(3)洪水涨幅不断加大,七十年代以前城陵矶洪水最大日涨幅一般只有0.5-0.6米,而进入八十年代后,则加大到0.7米左右,进入九十年代后,加大到0.8-0.9米,在1999年的7月2日-3日两天时间内涨幅竟高达1.02米和1.03米。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因素有:
(1)洞庭湖和长江中游河段泥沙的大量淤积。
据统计建国后洞庭湖年入湖泥沙约1.75亿吨,其中“北水”约占80%,“南水”约占20%,出湖沙量约0.45亿吨,年淤积量近1.3亿吨,七十年代中期以后淤积逐渐减少,近年年淤积量约1亿吨,淤积最严重的西洞庭年平均淤高达5cm以上,在对我市防汛影响最大的东、南洞庭湖年均淤高也达2cm左右;
在长江城—螺河段近30年来已淤高0.5米。
(2)长江中游两岸的围垦和通江湖泊的封堵,洞庭湖区自身的围垦。
据的关资料近五十年长江中游围垦和封堵的通江湖泊总面积约9000平方公里,其中长江中游从城陵矶到江西九江段在五十年代尚有4185平方公里通江湖泊面积,到七十年代末,已悉数封堵殆尽。
洞庭湖区围垦面积也达1500平方公里。
(3)荆江河段的裁弯取直。
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下荆江裁弯三处,共缩短流程73公里,江湖关系出现较大调整,一方面明显降低了荆江大部分河段的洪水位,其中沙市和监利分别下降0.5米和0.3米,而长江城—汉河段中的牌洲弯未相应裁弯,使得“南、北”两水洪水滞留在洞庭湖和城陵矶河段,洪水位明显抬升;
另一方面由于丹江口水库有效地调控了汉江洪水加之城—汉河段的泥沙淤积,近20多年来武汉地区洪水位不但没有抬升,反而呈下降趋势,形成了长江中游人所共知的“两头低中间高”的特殊态势。
如1996年莲花塘洪水位比1954年高1.05米,而沙市和武汉则反而低1.68米和1.10米;
1998年莲花塘洪水位比1954年高1.85米,沙市高0.55米,武汉低0.30米。
三、三峡工程对洞庭湖的防洪影响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在长江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是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的骨干工程。
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总库容393亿m3,汛期限制水位145m,防洪库容221.5亿m3。
一、主汛期洪水调度的防洪影响
按照三峡水库的洪水调度方式,三峡水库对洞庭湖区洪水调度实际上存在两个特性:
一是选择性,即只对螺山流量大于60000m3/s以上得到的中等以上洪水进行调蓄,小于此流量的中小洪水则不作控制,近年洪水资料表明螺山流量达到60000m3/s时,城陵矶七里山水位可达34.20米至35.00米,这意味着三峡水库运用后,在洞庭湖区出现螺山洪峰流量小于60000m3/s的中小洪水时,城陵矶水位仍有可能超过34.50米,甚至达到或超过35.00米;
二是局限性,由于三峡工程防洪库容只有221.5亿m3,据有关论著,对于98型或更小的洪水,三峡工程可以实现有效调控,其中城陵矶98型洪水位可降低0.8-1.0米,从而大大减轻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而对于大于98型—类似如54型洪水或更大的特大洪水。
三峡工程的调控能力相对就明显不足了,此时如不启用分蓄洪区城陵矶水位将有可能就超过35.5甚至36.5米。
因此我们对三峡工程的防洪作用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
即三峡工程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洞庭湖区的防洪压力,但远谈不上能根解除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
二、非主汛期常规调度的防洪影响
在每年5月至6月上旬三峡水库的消落量期内平均下泄流量比常年同期偏多40%—60%,可达12000—16000m3/s,而这一时期正是四水主汛期的前半期,因此三峡水库的下泄加大必将导致洞庭湖区洪水位明显抬升,据论证,5月至6月上旬城陵矶多年月(旬)平均水位将抬高0.5—0.6米,多年月(旬)平均最高水位抬高1.2—1.3米,将使湖区发生春汛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并将对此阶段湖区排渍产生较严重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湖区自排机率明显降低;
在10月份三峡水库的充蓄期内,长江上游来水明显减少,月平均流量有原来的18500m3/s减少至10800m3/s降幅达42%,将造成这一时期湖区水位回落加快,水位较三峡水库建成前偏低近2米,因而除水位下降过快而可能造成大堤外坡失稳滑坡外,还导致湖区汛末枯水期提前,对沿湖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三峡工程对城陵矶地区的防洪影响还有冲淤和泥沙演变等,限于篇幅在此不作过多阐述。
四、防汛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防汛工程措施一般而言主要包括:
1、流域中、上游以防洪为主要目的的水库工程;
2、中、下游的蓄、滞洪工程;
3、洪道疏导工程;
4、堤防整修加固工程;
5、水土保持。
二、防洪非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防洪的宣传教育活动以及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的工作;
防洪队伍和机构的组建,各类防汛责任制的制定与落实工作;
制定各类防洪预案,防洪应急措施,抢险方案等;
气象水文信息的测算、传输及预报工作,防洪通讯及预警系统;
实施防洪抢险;
建立健全防洪保险体系。
三、防汛的工作要点
1、建立健全防汛组织体系和防汛队伍;
2、落实防汛责任;
3、建立健全防汛预案;
4、加强防汛物资储备;
5、做好险工隐患的排查和处置。
附:
湖区常见险情和处险方法
湖区常见险情和处险方法
湖区堤防主要有滑坡、裂缝、泡泉、渗水、漫顶、坍塌等险情,现将各种险情的现象、发生原因、抢护办法和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滑坡抢险
1、现象
开始在堤坝顶部或边坡上出现裂缝,主裂缝两端有向边
坡下部逐渐弯曲的趋势,两侧往往分布与其平行的众多小缝或主缝上下错动。
2、原因
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在渗透水压力的作用下,浸润线升高,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在渗压力和土重增大情况下,可能导致背水坡失稳,特别是边坡过陡,更易引起滑坡;
3、抢护办法
造成滑坡的原因是滑动力超过了抗阻力,所以抢护的原则是减少滑动力,增加抗阻力,也就是上部削坡与下部压重固脚。
对因渗流作用引起的滑动,必须采取“前截后导”的措施。
4、注意事项
(1)滑坡是堤坝重大险情之一,一般发展较快,一旦发现就要立即行动,备好料物、一气呵成。
滑坡有时伴随浑水漏洞、严重渗水以及再次发生滑坡等险情,在这种复杂紧急情况下。
应研究选定多种适合险情的抢护办法,临背水坡综合处理,以确保堤坝安全。
(2)在渗水严重的滑坡体上,要尽量避免大量抢护人员踩踏,造成险情扩大。
如坡脚泥泞,可铺些稻草、草袋等,先上去少数人工作;
裂缝抢险
1、现象
堤坝裂缝是常见的一种险情,有时也可能是其它险情的预兆,应引起重视。
(1)堤坝基础地质、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基础边界条件变化,填土高差悬殊,压缩变形不同引起不均匀沉陷而产生裂缝;
(2)堤坝与刚性建筑物接合处,由于结合不良,在不均匀沉陷及渗水作用下引起裂缝;
3、抢护办法
抢护原则:
横向裂缝如贯穿堤坝身,水流易于穿过,部分贯穿,也会缩短渗径,抬高浸润线,都会危及堤坝身,必须迅速处理。
纵向裂缝可开挖回填,如裂缝较窄较浅,可堵塞缝口,防止雨水渗入。
如属滑坡预兆,应按滑坡抢护办法处理。
(1)对伴随有滑坡、坍陷险情出现的裂缝,应先抢护滑坡、坍陷险情,待脱险并趋于稳定后,必要时再按上述方法处理裂缝;
(2)高水位时,宜在临水面做前戗截流,防止从裂缝漏水,如已有漏水,应同时在背水坡做好反滤导渗,以免土料流失。
一般不宜翻填。
泡泉抢险
翻沙鼓水(泡泉)是地基渗流破坏产生的管涌和流土现象。
所谓管涌,是指在一定的水力梯度的渗流作用下,土体(多半是砂砾石)中的细颗粒在孔隙的孔道中发生移动,并被水流带到地基以外;
流土则是粘性土或非粘性土,在一定的水力梯度的上升渗流作用下,局部土体表面隆起或土颗粒同时起动而随渗水流失。
2、抢护办法,常用的办法有
(1)筑反滤围井
围井与堤坝边坡或地面接触处必须填筑密实不漏水。
如井内漏水较大,填筑反滤料有困难,可先用砖、石填塞,待水势消杀后,在井内再做反滤导渗。
反滤围井完成后,如发现填料下沉,可继续补充滤料,直到稳定为止。
(2)铺反滤层压盖
在背水堤坝附近险情处,抢筑反滤层压盖,降低涌水流速,制止地基泥沙流失,以稳定险情。
一般适用于翻沙鼓水范围较大,漏水涌沙成片的地方。
(3)减压围井
减压围井又称养水盆,是在堤坝背水坡脚附近险情处使用土袋抢筑围井,壅高井内水位,减小水头差,降低渗透压力,减小水力坡降,制止渗水夹带泥沙,破坏土层,以稳定管涌险情。
(1)在堤坝背水坡附近抢护时,切忌使用不透水的材料堵塞,以免截断排水出路、造成渗透坡降加大,使险情恶化。
各种方法处理后排出的清水,应引至排水沟。
(2)堤坝背水坡抢筑压浸台,不能使用粘性土料,以免造成渗水无法排出,加剧险情。
堤坝渗水抢险
水从堤坝身背水坡渗出,坡面潮湿,称为散浸。
散漫进一步发展,潮湿的地方开始有明显的细流渗出,称为渗水。
(1)水位超过堤坝设计标准,持续时间较长;
(2)堤坝断面不足,背水坡偏陡,浸润线抬高,在背水坡上出逸;
抢护的原则是:
“临水截渗,背水导渗”。
截断或减少渗入堤坝身水量,或使渗入堤坝身内的水,通过反滤,有控制地只让清水流出,不让土粒流失,从而保持堤坝身稳定。
反滤沟导渗:
当堤坝背水坡大面积严重渗水时,可开挖导渗沟,铺设反滤料,导出清水,避免带走土料颗粒,降低浸润线。
反滤层导渗
当堤坝透水性较强,渗水量大,背水坡土体过于稀软,采用导渗沟确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抢护。
该法是在渗水边坡上满铺反滤层,使渗水排出。
一般有沙石反滤层和土工织物反滤层两种。
(1)临水截渗需在水下摸索进行,施工较难。
为避免贻误时机,在临水截渗实施的同时,要注意在背水面抢做反滤导渗。
(2)在渗水堤段的坡脚附近,如有深潭、池塘,在抢护渗水险情的同时,应在堤坝坡脚抛填块石或沙土袋固基,以免因堤基变形而引起险情扩大。
漫溢抢险
洪水上涨,洪水位超过或预计可能超过堤坝顶。
(1)洪水超过设计标准;
(2)波浪与设计计算不符,浪高超过堤坝顶部;
在原堤坝顶部迅速抢筑子堤,力争在洪水来到以前完成。
常见的办法有:
(1)填土子堤:
用土填筑,分层夯实。
子堤顶应超过推算的最高水位。
土料要选用粘土,不要用腐植土。
(2)土袋子堤:
一般用草袋、麻袋或编织袋,装土七、八成满后,不能用绳扎口,以利铺砌。
临水部份袋口朝向背水,中间夯填土料或铺塑膜以止水。
此法适用于风浪大,取土较困难的堤坝。
坍塌抢险
由于水流将堤底坡脚或河岸冲刷掏深,岸坡变陡,护岸土基础悬空,上层土体或防护砌体失稳,从而产生裂缝、沉陷,逐渐崩塌,有成长条形的,也有呈弧形的,崩塌入水的土体随后被水流冲走,陡立的岸壁再次崩塌后溃,危及堤防安全。
2、原因
(1)大汛期间,溜靠堤脚,且水位时涨时落,溜势上提下挫,对一般土质不佳,坡度较陡或河势坐弯的堤岸,引起岸脚冲刷掏深而发生坍塌;
护脚抗冲,缓流排溜,减载加帮,维持尚未坍塌堤岸的稳定性,制止险情继续扩大。
(1)在涨水期间,应特别注意迎溜顶冲造成坍塌的险情,稍一疏忽,有溃决之患。
(2)当坍塌段堤身断面小,坍塌已临近堤肩,应在背水坡抢筑后戗或加高培厚堤身。
如坍塌险情发展特别严重时,还需要在坍塌段堤后一定距离抢修月堤,建立二道防线,以策安全。
漏洞抢险
堤坝背水坡及坡脚附近出现模贯堤坝本身或基础的渗流孔洞,称为漏洞。
如漏洞流出浑水,或由清变浑,或时清时浑,都表明漏洞正在迅速扩大,堤坝有可能发生塌陷,甚至溃决的危险。
必须认真对待,全力以赴,迅速抢护。
(1)堤坝填筑质量差,有机质多,夯压不实,分段填筑接缝未接合好等;
一般漏洞险情发展很快,特别是浑水漏洞,更容易危及堤坝安全。
前截后导,临背并举,抢早抢小,一气呵成。
即在抢护时,应首先在临水找到漏洞进水口,及时堵塞,截断漏水来源。
同时在背水漏洞出水口采用反滤和围井,制止土料流失,防止险情扩大,切忌在背水用不透水料强塞硬堵,以免造成更大险情。
4、注意事项
(1)外堵切忌乱抛块石等块状料物,以免架空,增加堵漏难度;
(2)不得在漏洞出口处,用不远水料强塞硬堵,导致堵住一处,附近又出现一处,愈堵漏洞愈大,扩大险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座资料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