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备课.docx
- 文档编号:1783742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7.55KB
浅谈备课.docx
《浅谈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备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备课
浅谈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
备课,是学校教学工作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的一项艰辛的劳动,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再创造的一项细致工程。
课备得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益,而且还影响着教学计划的实施和教育方针的落实,它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因此说备课既是衡量教师基本功和专业水平的一个标志,又是衡量教师责任感的一把尺子。
切实备好课,有利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的落实,是确保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利措施。
下面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师个体备课(课时计划)谈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目前教师备课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第一,机械摘抄。
教师对备课的意义认识不足,对课本、教参缺乏钻研,存在“以参代研”、照抄教参或现成教案,以应付差事。
即使借鉴特级教师教案,也有生搬硬套,削足适履之嫌。
第二,结构僵化。
教案里“千课一式”程式化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和环节展示的全程,仅仅是教材内容、教参说明的机械翻版和重现,致使课堂教学过于刻板、缺乏多变、缺少生机。
还有的像是教学实录,不像是教学预设。
第三,教法呆板。
我们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中不存在方法上的“百宝箱”。
下去听课,我们看到教学中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法不少,简单套用某种教学模式的做法屡见不鲜,实践中对某节课的教法缺少优选与创新。
第四,课型单一。
老师们似乎对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课型自身特点缺乏深究,在备课上缺少反映他们各自的“个性”的东西。
老师的教案中很少能看到练习课、复习课的全过程设计,更很少见到“典型错例分析课”、“思维专项训练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课型的教学设计。
像这些课型教师或上课而不写教案,即使是偶尔看到有教案也不过是非常粗糙的框架。
第五,备用不一致。
从听课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上课与备课不统一,写在备课本上的教案,上课时用不上(有的另用几张纸写一份所谓的上课用的教案),这就能看出这样的老师自己就否定自己备的教案。
暴露出一个问题:
备课是一套,上课时是另一套。
我们说备课是为了上课,如果上课用不上,备课还有什么意义。
第六,教案过于简略。
教案只是教材内容的大小纲目或习题标号,看不出目的要求、方法步骤,这实质是备课不深入,不具体。
拿这样的教案上课,其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第七,管理者督查走过场。
从教师的备课本上看到学校领导有检查。
检查通用的评语有两种:
一种是写个“阅”字标上日期,另一种是写个“查”字标上日期。
这样检查教师的备课,只看表面,不看实质或实际教学效果,谁的教案写得字迹端正、书面干净、详细些谁就受到表扬(但有一大部分是抄现成的教案)。
当然了,写详、干净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但这不是唯一的标准。
我觉得要看教案的质量,首先要看教案中的启发性。
领导在检查教案中,对于那些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重点内容让学生参与认知过程所采用的好方法、先进手段及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多少等,却忽略了应给予的评价,哪怕在教师的教案上,给予那么简单的一两句评语,也体现了个性,对教师来说也是个鼓励,不然,你说好,好在哪里,看不出来。
我们也相信领导在检查完备课笔记后都进行了认真总结,但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中也应该有所体现。
二、教师该如何备课
这里要谈的备课,是指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
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课内外练习题等等。
简单概括就是:
解决教什么和怎样教这两个问题。
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除了要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内容,阅读教参,进行学期备课、单元备课以外,在进行课时备课时,主要要做好以下几件事。
1、备教材
教材是教师上课、学生学习的依据。
能否正确地使用教材,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备教材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钻研教材的思想内容,把传授知识同思想方法教育紧密结合起产。
(2)要分析教材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其前后联系,明确其来龙去脉。
(3)要从本门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的目的和要求。
如:
有些教材只要求学生理解,有些教材学生必须牢固掌握;有些教材只需学生掌握一般技能,有些教材则要求学生养成熟练的技巧。
(4)分清主次,详略结合。
(5)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和特点。
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体现教材特点。
(6)要明确基本训练的范围、内容和方法。
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安排一个全面的和长期的训练计划。
对于每一节课的训练内容,都要明确、具体,使教师和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执行。
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创造以及特殊的才能。
(7)对于习题要注意精选和分类处理。
要明确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目的性,充分发挥每一个例题和习题的作用。
(8)安排好“讲”和“练”的内容。
什么样的内容宜于讲,哪些内容适合练,在这个基础上,再考虑用什么方法讲,用什么方法练。
在内容上要注意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而在方法上要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
通盘安排好每节课讲、练的分量,以免学生负担过重。
2、备重点
搞好教学,也必须善于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这就是说,要努力抓住重点。
(1)怎样确定教材重点?
教材重点也就是指教材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
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主要包括这样三个方面:
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教材重点与教学重点的关系
教学重点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教材重点必然是教学重点;而教学重点不仅仅指教材重点。
3、备难点
切实掌握每一章节的难点,千方百计地围绕重点来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困难所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什么是难点?
凡为大部分学生所难于理解、掌握、运用的知识、复杂的技能和生疏的技巧,就是难点。
(1)难点来自教材
教材抽象。
抽象的东西就不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概念。
抽象的内容之所以难,主要是感性材料不足,学生理解不了。
处理这一类难点的最好方法是运用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原则,多举实例,多做演示、学生多动手操作,给学生以丰富的感性知识,化抽象为具体。
问题比较复杂,学生掌握它的规律性比较困难。
比如解决问题这一块,类型多,可用的方法也多,学生一时不易掌握其规律。
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办法,要坚持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小到大的原则。
内容相近,容易混淆或容易发生误解的知识。
解决的方法是新旧联系、反复对比,从比较中见异同,从对比中分清正误。
(2)难点来自学生
对于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由于以往知识基础不同,生活经验不同,理解能力不同,难点也会各自不同。
难点不是绝对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确定的。
只要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做认真的调查研究工作,难点是不难确定的。
(3)难点来自教师。
由于教师本身的思想水平、业务能力不同,钻研教材的深度,教学方法的优劣,组织教学的好坏也是造成难点的一个重要因素。
4、备关键
关键是开启知识门的钥匙。
一个单元、一节课有许多内容,但是必有某一部分知识起决定作用。
把这部分知识学好了,其它知识就能迎刃而解,就能打开知识之门,顺利掌握全部教材。
正如一把锁,钥匙对准了锁眼,就豁然洞开,这就是知识的关键。
就像常说的诗有“诗眼”、词有“词眼”、题有“题眼”。
5、备学生
教师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知识、会学知识,提高能力,爱学习。
所以要彻底改变那种只见“物”(教材),不见“人”〔学生〕,“闭门造车”的状况。
教学和打仗一样,必须“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所谓“知己”就是教师对教材做深入的钻研,所谓“知彼”,就是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
有的老师也很努力,但是教学质量总也提不高。
就是由于没有结合学生实际。
备教材与备学生,后者更重要。
因为课本是死的,只要下苦功多钻研几遍就容易掌握了,可是备学生则不然,要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得不多也不少,不深也不浅,既能合乎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非下苦功不可。
6、备教法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同样一门课程,有人教得倍受学生欢迎,一听就懂;有人教得学生意见挺多,如听天书。
同一份讲稿,有人讲得绘声绘色,有人却讲得寡而无味。
这与是否会“教”有很大关系。
所以,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因而,备教学方法,应该从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百花齐放,讲究实效。
7、备作业
首先,要充分研究教材中的练习与习题。
因为课后的习题是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
做好它,对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有很大好处。
课本上的每一道题,都有其一定的意义,为什么要安排这样的练习与习题一定要弄清楚。
其次,要“作业下水”。
所谓“作业下水”就是教师要把作业动手先做一做。
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过河不知水深浅”,龙其是新教师,更应把演算习题作为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一种“基本功”。
“作业下水”,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1)只有亲自做习题,才能深刻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发掘教材和习题的内在联系,揭示教材的规律,明确教材的深度和广度。
同时有利于充实教学的内容。
(2)“作业下水”,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基本训练。
通过认真演算,就可以深刻体会课本习题的数量、类型和难度,从而进一步确定基本训练的重点、深度和方式。
(3)通过“作业下水”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练习题自己先演算一遍,就能够知道学生将会遇到哪些困难,在什么地方容易发生问题,可以在上课时加以预防与解决。
(4)“作业下水”,有利于精选习题。
教师布置的作业,所以不能切合学生实际,就是由于备课没备作业。
而“作业下水”,就可以提高习题的质量,精简一些用处不大的练习与习题。
(5)“作业下水”,可以减轻师生负担。
通过教师演算,就可以比较准确地估计到学生做作业需用的时间,从而使作业分量适当,学生负担合理,教师还可以根据题目难易,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而在检查与批改作业时负担也轻。
(6)“作业下水”,可以把最好的解题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
一道题往往有多种解法,教师通过亲自实践,就可以从多方面启发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就可以指导学生选择最简捷的解题途径。
同时,也不致于在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面前无所适从。
三、教案该怎样写
教案是备课的文字结晶,是对一节课的预设。
所以,教案首先要准确定位一节课的目的要求,教学重难点,主要的教学方法,要使用的教学具,教学程序,板书设计等。
其次,在教学程序中,要写清楚每一环节、每一步的目的(也就是“教什么?
”),以及每一环节、每一步怎样实施(也就是“怎样教?
”),将一节课的目的要求(即三维目标)落实到过程中,将重难点的突出、突破落实到过程中。
这一点是目前大多数教师没有关注到的。
下面就举一课例加以阐述。
分一分
(一)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分一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和直观操作及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与交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体验分数的产生与应用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分数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五、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等。
六、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活动一:
师生游戏
游戏规则:
师说问题,学生击掌回答。
游戏:
①8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4下掌)
②4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2下掌)
③2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1下掌)
④1个苹果分给2个人,平均每人几个?
(生:
击一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