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问题探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31183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88KB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问题探析文档格式.docx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问题探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问题探析文档格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673-2596(2016)06-0105-03
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简单的称为“公德”,它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道德,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的集体里的人们,为了群体的利益而相对应制定的行为规范,规范着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
本质上看,我们可以将社会公德理解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形成的一些观念,准则,思想。
社会公德顾名思义是指在社会上形成的公共的品德,规定着人们在行为或思想方面应该怎么做。
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五个大的方面分别是: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当前环境复杂,一些消极思想不断产生,我们应该在大学生社会公德方面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
一、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现象频频发生,在不同的程度上给社会带来了不好的风气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社会风气。
从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来看,它涵盖了人与人关系层面,人与社会关系层面,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一)人与人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的内容中文明礼貌和助人为乐归结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层面,当前社会我们不难看到一些不文明礼貌和不助人为乐的行为。
在过去的小学教育当中,老师总是会教学生们对人要文明礼貌,看到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应该乐于助人。
然而如今在学生这一大群体中,这种现象却成逆差。
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些大学生举止不够文明,同时发现有些大学生在文明举止方面是在退化的。
小学生在见到老师的时候会积极主动的和老师打招呼问好。
正常的思维模式是接受越高教育这种行为就应该更为明显,但是这种现象却恰恰相反,在大学生这一群体当中见到老师不再是积极主动的向老师问好打招呼。
在报纸上还是在网络上,我们最近经常会看到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样的新闻,而在媒体采访过程中很多大学生直接表达出他们的想法,不会立即主动地去扶起老人。
在人与人的关系层面,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
因为这两个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产生诚信的基础,是沟通交流的基石。
我们理应重视起来。
(二)人与社会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是属于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
在当代大学生中爱护公物与遵纪守法的意识缺失。
随着物质水平不断的提高,社会问题也就会随之变多。
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发达,大家都开始注重享受消费。
大学生亦是如此,倾向选择外出旅游,而在旅游过程中就会出现诸多问题。
例如有的大学生到了名胜古迹的景点时,会选择不正确的方式留下自己的足迹当做纪念。
“书桌文化”和“墙壁文化”也是不堪入目。
更有甚者破坏或损坏公物,例如将公园中的公共运动设施损坏,损坏公共花草树木等。
同时大学生在遵纪守法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在此方面存在一些不良现象。
例如在公共场所喧哗,随地吐痰,乱闯红灯等。
有的大学生情侣在公共场所举止不雅,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干扰了他人。
这些不良行为极大的影响他人的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
(三)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社会公德内容中的保护环境则是属于人与自然关系层面。
保护环境就是要求我们要爱护,保持和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环境整洁与卫生,要求我们要讲究公共卫生,形成优美环境。
而在当今大学生这个大的群体中,有很多学生在公共场所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将口香糖随便乱粘附等现象常见。
很多学生会选择一个风景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外出聚餐。
聚餐后的垃圾随地乱扔或垃圾处理方式不对。
这样的行为不得不让我们为优美环境而惋惜,为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而痛惜。
我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学会爱护自然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值得我们去审视与重视的。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缺失的原因
(一)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
社会公德是属于上层建筑这一范畴的,我国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有点并存那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会忽视自身的社会公德,这样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会受到影响和破坏,大学生属于思想容易波动的群体,那么大学生的思想也会随之受到不良的影响,影响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伴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国门打开,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思潮不断涌入国内,一些消极错误的思想也会随之涌入国内这也使得国内社会风气进步恶化,就此影响着国内大学生的思想。
同时现在社会还存在一种不好的风,媒体报道新闻时总是将目光投放在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上,社会公德失范突发事件,道德“滑坡”的案例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公德模范们的事迹,却难以成为关注报道的对象。
这也导致整个社会目光投放的偏差,大家追逐的焦点发生生了改变,使得整个社会的风气发生了变化。
(二)家庭品德教育的失误
一个学生无论是性格的形成还是品格的养成,最重要的教育就是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师也是最重要的老师。
所以家庭教育是关键,那么家庭教育也是造成大学生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众多家长过度重视和追求功利性成绩,而在孩子的品德教育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方面不够重视。
在学习成绩和思想道德素质两者之间,家长通常会将前者放在首位。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一切都大功告成。
而事实上,一个学生有才无德很可能成为危险品。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庭模式。
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家庭成员以孩子为中心。
家长视孩子为珍宝,过分的宠爱,无原则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这就使得家庭教育严重出现问题,会使他们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例如:
一自我为中心,缺少同情助人之心,不懂得尊重他人,缺少责任感等社会公德失范的问题。
(三)学校教育管理的缺陷
在学校的教育中也存在一定性的问题,学校重视专业课质量,打造主打专业,注重教育结果和就业问题,忽略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那么就形成了“重成绩轻素质”的教育管理缺陷。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们塑造思想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而中小学校在这一时期着重的是中小学生的基础教育,学校过分重视学生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考试成绩的好坏。
而忽略了学生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和培养,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道德和社会公德重要性的认识不全面,对其产生的意识也是淡薄的。
有的学校即便是安排了类似的课程,但是教学形式和模式过于单一只是理论性的说教和灌输,教学内容枯燥单调,导致的结果是带动不起学生的兴趣。
只有理论的灌输没有现实的实践活动,就会导致学生形成高理论知识和低公德水平的反差,只知道社会公德的原则,却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遵守社会公德。
(四)大学生群体特殊性
大学生自身存在不成熟因素也是造成他们社会公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是在思想方面很容易波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一个自控能力差的群体,大学生还是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并不能很好的做出准确的判断。
处于大学生这一阶段,他们对社会公德的认知是深刻的,但是在现实社会中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时候却是和深刻认知不成正比的。
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对自我认知偏高,而在现实中又很难理性地把握自我,使自己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中。
而自我认知的内在分裂,导致大学生在价值方面产生双重化认知。
面对他人或是社会存在的一些社会公德问题用理想性高标准的尺度来衡量,也就导致了现实社会存在着这种现象,很多大学生只会看到他人没有遵守社会公德规范,而忽略自己是否遵守社会公德规范。
三、加强大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途径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优化社会环境,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德管理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明确的奖惩机制,对于那些社会公德模范给予奖励,对于那些违反社会公德规范的人给予相对应的惩罚。
合理利用网络媒体手段,在网络上进行积极的正能量的宣传。
网络媒体不要舆论偏坡,不要只为了追求网络点击利益只报道社会公德失范的例子,要大力宣传道德榜样的例子。
国家应该既要加强法治建设也要加强德治建设,不要存在重法治轻德治的倾向。
政府可以举办各类与社会公德有关的活动,调动公民积极性,使得公民参与其中。
例如,开展“社会公德模范”“社会公德模范小区”等评选活动。
这样就会使得整个社会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风气也会越来越好。
大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他们的身心就会被影响,和整个社会环境融入在一起从而自觉地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大学生公德水平的提高有赖于整个社会公德水准上一个台阶。
(二)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与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息息相关,而家庭教育成败的关键,首先取决于父母。
父母的个人品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水准和成效。
家庭教育需要言传,犹重身教。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父母的言行举动,将变成子女为人处世的样板。
所以,他们能不能以身作则,言行如一,正直重义,看问题冷静客观,待人接物进退有据,对孩子都是最直接的陶冶与感化。
作为我们每一位孩子的家长,应该自己首先具备社会公德和诚信的意识和行为,摒弃事不关己的观念,时时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身示教。
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让孩子从家长身上学到良好的品德行为及习惯。
这样才会在言传身教的氛围中充分感染自己的孩子。
因为家庭是开展社会公德和诚信教育的基础,是孩子的生动课堂,而且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位最亲密、最值得信赖的老师。
家庭教育是学生们是否积极自觉的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在此方面的家庭教育。
(三)加强学校德育教育
学校应该不断加强学校公德教育和管理,学校领导人应当重视学生的公德教育。
要做到“两手抓”,既要重视成绩也要明确公德教育重要性。
学校教育者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标杆。
教育者们在进行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时候,应该寻求新的授课模式,丰富授课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社会公德的重视,不要只停留在理论灌输层面。
在教育方面不要忽视实践教学,应当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这样就不会形成逆差,学生们在践行社会公德规范时就不会大打折扣。
校方还可以利用起图书馆、体育馆、食堂等场所进行社会公德宣传,倡导公德意识,这种宣传的形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们。
校方还可以举办“模范座谈会”,请一些模范人士来校作座谈会,与学生们分享模范事迹。
在学生内部可以举办“社会公德模范十佳学生”的评选活动。
这些活动既可以鼓励和督促学生们去遵守社会公德规范,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得学生们明白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的重要性。
(四)大学生自觉践行公德规范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和创造美好未来的重任。
因此,不但要学好文化知识,还应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公德意识。
大学生应该对自己进行一个准确的定位,认清自己。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力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因为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大学生自身还应该多参加一些社会公德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
这有利于我们的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社会公德意识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弱水.公共意识与中国文化[M].新星文化出版社,2006.
〔2〕初明利,范书生.高校德育新视野[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江南雨,刘思羽.社会公德学习读本[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赛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当代大学生 社会公德 意识 缺失 问题 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