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7数组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825161
- 上传时间:2022-12-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32.02KB
笔记7数组Word文档格式.docx
《笔记7数组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笔记7数组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v1=func1(实参1,实参2,.....)*5+3+f2()/3;
echofunc1(实参1,实参2,.....);
echofunc1(实参1,实参2,.....)*5+3;
也可以作为“实参”使用。
函数参数问题
在定义时,有形式参数(形参):
形参就是函数内部可用的局部变量而已。
在调用时,有实际参数(实参):
实参就是一个数据。
默认值参数:
functionfunc1(形参1,形参2,.....,形参n1=值1,形参n2=值2,......){。
}
函数的参数传值问题
默认都是使用“值传递”——跟变量之间的传值方式一样。
可以在形参的前面加上引用符号“&”,则可以实现“引用传递”——跟变量一样。
注意:
如果一个形参标识为引用传递,则实参只能使用变量了,而不能使用“直接值”
参数的数量问题:
实参的通常应该跟形参“一一对应”。
如果有默认值形参,则可以省略对应默认值形参,但只能从右往左省略。
函数的返回值
默认情况下,使用的是“值传递”——返回的是数据本身,而不是对数据的引用。
但:
可以设定为“引用返回”,形式为:
function&
func1(形参1,形参2,.....){。
}//这里肯定表示有返回值。
此时,调用函数也得加上引用符号:
$v1=&
函数的其他形式
1可变函数:
函数名可以使用一个变量来代替,形成类似可变变量的“识别规则”
$f1=“getArea”;
//
$f1();
//这就是可变函数,实际调用的是:
getArea()
2匿名函数:
就是定义函数的时候,没有给出名字的函数,通常有两种情况:
2.1:
$f1=function(){....};
//此时虽然函数没有名字,但其实f1也就当作它的名字来用,类似可变函数
2.2:
别的函数f2(匿名函数定义callback,实参2,实参3,.....);
callback:
代表这里的匿名函数,它也常常被称为“回调函数”——是指在这种场合下使用,就这样称呼。
也叫做可调函数(callable)
变量的作用域:
局部:
静态局部:
全局:
超全局:
有关函数的编程思想
递归思想(递归函数):
从大问题出发,逐级找出小一级问题的答案,直到最小问题,再逐级从小到大,返回每级问题的答案以得到最终问题的答案。
递推思想(迭代思想)
从最小一级问题出发,逐级往大方向找出大一级的问题的答案,直到最大问题(最终问题)的答案。
数组基础
php中,数组的下标可以是整数,或字符串。
php中,数组的元素顺序不是由下标决定,而是由其“加入”的顺序决定。
定义:
$arr1=array(元素1,元素2,。
);
array(1,5,1.1,“abc”,true,false);
//可以存储任何数据,此时为“默认下标”,
array(2=>
1,5=>
5,3=>
1.1,7=>
“abc”,0=>
true);
//下标可以任意设定(无需顺序,无需连续)
1,5,1=>
1.1,“abc”,0=>
true)//可以加下标,也可以不加(默认下标),下标分别是:
2,3,1,4,0
//默认下标规则:
前面已经用过的最大数字下标+1
1,‘dd’=>
5,1=>
true)//混合下标,同样遵循默认下标规则
array(-2=>
5,1.1,“abc”,true);
//负数下标不算在整数下标中,而只当作字符下标
//则最好3项的下标是:
0,1,2
array(2.7=>
true);
//浮点数下标为自动转换为整数,且直接抹掉小数
array(“2.7”=>
5,“11”=>
1.1,“abc”,true)//纯数字字符串下标,当作数字看待,
//则此时下标为:
2,‘dd’,11,12,13
5,true=>
1.1,“abc”,false=>
true)//布尔值当下标,则true为1,false为0;
5,2=>
1.1,“abc”,true)//如果下标跟前面的重复,则单纯覆盖前面同名下标的值
//此时相当于为:
1.1,‘dd’=>
5,“abc”,true)
其他形式;
$arr1[]=1;
$arr1[]=5;
$arr1[]=1.1;
//直接在变量后面使用[],就成为数组,并依次赋值。
$arr2[‘aa’]=1;
$arr2[‘bbbcc’]=5;
$arrr2[5]=1.1;
这种形式写的下标,其实跟使用array语法结构几乎一样。
取值:
通过下标。
赋值(同定义):
数组的分类
关联数组:
通常是指下标为字符串,并且该字符串大体可以表达出数据的含义的数组。
例:
$person=array(
“name”=>
“小花”,
“age”=>
18,
“edu”=>
“大学毕业”,
);
索引数组:
通常是指一个数组的下标是严格的从0开始的连续的数字下标——跟js数组一样。
一维数组:
就是一个数组中的每一个元素值,都是一个普通值(非数组值)
$arr1=array(
“大学毕业”
二维数组:
一个数组中的每一项,又是一个一维数组。
array(‘小花’,‘小芳’,‘小明’,);
array(18,22,19),
array(“大学毕业”,‘中学’,‘小学’)
多维数组:
依此类推。
多维数组的一般语法形式:
$v1=数组名[下标][下标][.....]
数组遍历
遍历基本语法
foreach($arras[$key=>
]$value)//$key可以称为键变量,$value可以称为值变量。
{
//这里就可以对$key和$value进行所有可能的操作——因为他们就是一个变量
//$key代表每次取得元素的下标,可能是数字,也可以能是字符串
//$value代表每次取得元素的值,可能是各种类型。
//此循环结构会从数组的第一项一直遍历循环到最后一项,然后结束。
交换原理:
数组指针和遍历原理
每个数组,其内部都有一个“指针”,该指针决定了该数组当前取值的时候,取到的元素。
foreach遍历过程中,都是依赖与该指针而进行的!
举例:
$arr1=array(2=>
true)
下标:
2
‘dd’
1
3
值:
5
1.1
‘abc’
true
指针除了负责foreach循环的位置设定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函数也依赖于该指针:
1,$v1=current($arr1);
//取得$arr1中当前指针所指向的元素的值,如果没有指向元素,则为false
2,$v1=key($arr1);
//取得$arr1中当前指针所指向的元素的下标,。
false
3,$v1=next($arr1);
//将指针移向“下一个元素”,然后取得该下一个元素的值;
4,$v1=prev($arr1);
//将指针移向“上一个元素”,然后取得该上一个元素的值
5,$v1=reset($arr1);
//将指针移向“第一个元素”,然后取得该元素的值——数组指针初始化
6,$v1=end($arr1);
//将指针移向“最后一个元素”,然后取得该元素的值
7,$v1=each($arr1);
//取得当前元素的下标和值,然后移动指针到下一个位置。
for+next+reset遍历数组
reset($arr1);
//重置数组,即:
数组指针初始化,这里,返回的数据被“丢弃”了。
$len=count($arr1);
for($i=0;
$i<
$len$i++){
$key=key($arr1);
//下标
$value=current($arr1);
//值
//然后这里就可以对$key和$value进行任何作为变量的操作
next($arr1);
//这里,移动指针到下一个元素(也同时丢弃了返回值)
while+each()+list()遍历数组
each()函数解释:
each()函数可以取得一个数组中的一个元素的下标和值,然后再放入一个新的数组中,并且指针后移一位。
该新的数组,有4个元素,但存储的是下标和值的“双份”,类似下述形式:
array(
1=>
取出来的值,
‘value’=>
取出来的值,
0=>
取出来的下标(键名),
‘key’=>
取出来的下标(键名)
list()函数解释:
使用形式:
list($v1,$v2,$v3,$v4....)=数组$arr1;
其作用是:
依次取得数组$arr1中下标为0,1,2,3,....的元素的值,并一次性放入多个变量中(一一对应)
即其相当于如下语句:
$v1=$arr1[0];
$v2=$arr1[1];
$v3=$arr1[2];
$v4=$arr1[3];
..........
但是注意:
只能实现这样的“从0开始的连续数字下标的元素的取值”(但并非要求数组的元素的顺序为同样的数字顺序)
然后开始使用这2个函数和while循环结构来实现数组遍历:
形式:
reset($arr1);
while(list($key,$value)=each($arr1))//从数组$arr1中一次次取出元素,
//当each到数组最后的时候,就返回false,即此时循环结束
//这里,就可以对$key,和$value进行操作了。
foreach遍历细节探讨
∙foreach也是正常的循环语法结构,可以有break和continue等操作。
∙遍历过程中值变量默认的传值方式是值传递。
∙遍历过程中值变量可以人为设定为引用传递:
oforeach($arras$key=>
&
$value){...}
o键变量不可以设定为引用传递
∙foreach默认是原数组上进行遍历。
但如果在遍历过程中对数组进行了某种修改或某种指针性操作(就是指前面的指针函数),则会复制数组后在复制的数组上继续遍历循环。
∙foreach中如果值变量是引用传递,则无论如何都是在原数组上进行。
数组排序思想介绍
参考:
http:
//zh.wikipedia.org/wiki/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目标:
将下列数组进行正序(从小到大)排列出来
$arr2=array(5,15,3,4,9,11);
一般性逻辑描述:
1,对该数组从第一个元素开始,从左到右,相邻的2个元素比较大小:
如果左边的比右边的大,则将他们俩交换位置,结果:
array(5,15,3,4,9,11);
(原始)
array(5,3,15,4,9,11);
array(5,3,4,15,9,11);
array(5,3,4,9,15,11);
array(5,3,4,9,11,15);
此时,才“走完一轮回”,继续下一轮:
(初始)
array(35,4,9,11,15);
array(34,59,11,15);
继续下一轮:
最初:
15
4
9
11
第1趟之后:
第2趟之后
第3趟之后
第4趟之后
第5趟之后
隐含的逻辑描述(假设数组有n项):
1,需要进行n-1趟的“冒泡”比较过程。
2,每一趟的比较都前一趟少比一次,第一趟需要比较n-1次
3,每趟比较,都是从数组的开头(0)开始,跟紧挨的元素比较,并进行交换(需要的时候)
选择排序
第1趟:
取得该数组中的最大值及其下标,然后跟该数组的最后一项“交换”(倒数第1项确定)
第2趟:
取得该数组中除最后1项中的最大值及其下标,然后跟倒数第2项交换(倒数第2项确定)
第3趟:
取得该数组中除最后2项中的最大值及其下标,然后跟倒数第3项交换(倒数第3项确定)
1,要进行n-1趟才可能得出结论
2,每一趟要找的数据的个数都比前一趟少一个,第1趟要找n个
3,每次找出的最大值所在的项,和要与之进行交换的项的位置,依次减1,第一次的位置n-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笔记 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