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0.docx
- 文档编号:1782430
- 上传时间:2022-10-24
- 格式:DOCX
- 页数:32
- 大小:474.45KB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0.docx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0.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教案20
专题十二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大危机,它极大地破坏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物质财富,使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状态,并导致了政治危机。
以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这种调整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22讲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纲下载] 1.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特点和影响
2.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主要内容和特点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福利国家的出现 美国的“新经济”
[轻巧识记]
1.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2.罗斯福新政
[概念阐释] 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指的是一个或多个国民经济或整个世界经济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内不断收缩(负的经济增长率)。
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周期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也是经济周期中的决定性阶段。
自1825年英国第一次爆发普遍的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经济从未摆脱过经济危机的冲击。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和矛盾的集中体现。
由于资本主义的特性,其爆发也存在一定的规律。
①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②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③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易误指正] 经济计划不等同于计划经济
二者根本不同,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引导,是指导性的,是对市场经济的补充;计划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历史上出现于社会主义国家中,是指令性的,完全排斥市场经济。
[轻巧识记]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继罗斯福新政,发达国家相继进行改革和调整,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
③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④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⑤当代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是在资本主义内部的自我完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期应运而生。
[自主探究——通过史实史料认知历史]
主题一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据以上史料,归纳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史论形成]
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1)新的理论和政策:
放弃了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经济。
(2)新的特点:
具有干预经济、关注民生、协调发展等特点,其最大特点是国家全面干预经济,但没有放弃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3)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战后被其他国家所继承和借鉴。
(4)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资本主义制度由此获得了新的生命力,成为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新起点。
主题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手段和影响
史料 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
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
1949年1月5日,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结合上述史料,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和手段。
[教你读史]
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采取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的政策,本段史料所述的是具体的做法和表现。
[史论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手段和影响
(1)含义:
国家政权与垄断资本结合。
(2)手段:
财政金融调节、指导性计划、国有化等。
(3)影响:
使资本主义经济进入“黄金时代”;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生产的盲目性。
主题三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据史料分析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表现是什么?
[史论形成]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生产力发展: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展开,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
(2)生产关系调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建立“福利国家”制度,国家干预深入到分配领域,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保障低收入阶层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3)产业结构的调整:
第三产业迅速发展起来,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合作探究——通过题源材料思悟历史]
一、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题源材料] 摘自2012年山东高考T29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问题设置] 据材料,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答案提示] 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限制资本家自主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众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
(举一例说明即可)
[归纳升华]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积极作用
(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上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积极作用:
①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②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③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综合分析福利国家的作用与弊端
[题源材料] 摘自2012年江苏高考T23
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1983~1984年度)(单位:
英镑)
[问题设置] 据材料,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
[答案提示] 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
[归纳升华] 全面认识福利国家制度的作用与弊端
(1)作用:
福利国家制度确实为各国社会成员谋得许多福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平等,缩小了贫富差距,减少了因贫困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
(2)弊病:
一方面集中表现在政府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过重;另一方面福利国家制度会带来社会道德危机,被认为不鼓励工作,简单地说就是“穷人因懒惰而贫穷,富人因努力而致富”,国家不该用福利来鼓励这些穷人继续懒惰。
[开放课堂——运用学科思维活学历史]
多元史观下的“罗斯福新政”
[史观解读]
历史是一门知识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新史观其实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多棱镜,五光十色。
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不同的史观范式来理解、评价同一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等,帮助学生冲破传统思维定势,引导学生用史学研究的新观点、新理念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历史学科素养。
开放课堂中,多元史观下的罗斯福新政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史观运用]
1.多元史观下的“罗斯福新政”
史观范式
主要表现
从现代化史观看
罗斯福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经济模式,应对和缓和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探索了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从社会史观看
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从生态史观看
新政中减少农业耕作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进行环境保护立法、实施环保工程建设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从整体史观看
罗斯福新政、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和中国改革开放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关系调整,反映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互相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2以近代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问题
内容
具体措施
目的
股市崩溃银行倒闭
整顿财政金融
整顿银行
重建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生产过剩企业破产
调整工业生产
《工业复兴法》,最
低工资,最高工时
消除生产过剩,缓和矛盾
产品价格猛跌
调整农业生产
减耕减产,政府收购剩余产品
稳定价格保障利益
失业剧增矛盾重重
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社会保障法》,兴建工程
增加就业缓和矛盾
[典题印证]
(2013·江苏高考,节选)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见下图
材料二 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
……罗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从就职演说开始(他告诉美国人“我们唯一应该畏惧的应该是‘畏惧’本身”),他就向不断增长的绝望氛围中注入了强大的乐观情绪。
他是美国第一个充分利用广播、利用“炉边谈话”的方式向人们阐释其施政方针并充分赢得民众信任的总统。
——(美)布林克利《美国史》
材料三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热情支持的焦点,当时美国社会各派别持有多种认识:
主要派别
对新政的认识
认识的史实依据
保守派与大商业领袖
对新政“大笔开支”、“敲诈富人计划”和“社会主义”不满,批评政府抛弃自由政策,某些批评者一提到罗斯福的名字都觉得反感
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如: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进的左派
社会主义政党以及其他激进组织一度激烈抨击罗斯福改革不彻底,攻击财富仍然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他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怀疑
局部调整生产关系,新政存在局限性,如:
②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
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
企图建立独裁国家,如:
总统扩大权力,违反宪法
多数民众
新政提高弱势群体地位,广大中下层民众对新政热情欢呼与讴歌,甚至把罗斯福视为“救星”
社会得以发展,如:
经济恢复;遏制法西斯势力;生活水平提高
——摘编自(美)舍曼《世界文明史》、
布林克利《美国史》等著作
请回答:
(1)据材料三表格中的内容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在表格中①与②位置,各举出一个史实,所举史实要能印证表格前一栏的观点。
(2)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第一轮 复习 教案 20